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7/1130

  派出一个团的正规军,寻找机会偷袭敌人,就算是失败了,剩下的部队也能够保住开罗。”
  没有人甘心失败,菲多斯也不例外。将功赎罪,在法兰西同样也是适用的。
  击败了城外的叛军,解了开罗之围,就算是不能弥补之前的阿斯旺大败,也能够让大家有一个体面的收场。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阿道夫缓缓说道:“按时间来算,援军应该刚刚抵达埃及。
  如果想要捞取战功,洗刷你想要耻辱,最好还是再等上三五天,再进行发动。”
  阿道夫总督答应的这么爽快,还是令菲多斯心中一惊。在法国政府眼中,击败叛军是应该的,算不上什么大功劳。
  最多也就能够令菲多斯这些将领全身而退,对阿道夫总督来说,这点儿功绩还不够弥补他过失的十分之一。
  除非能够赶在援军抵达前,扑灭这次叛乱,要不然阿道夫总督的结局就不会改变。
  赢了拿不到好处,要是赌输了,阿道夫总督还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菲多斯真的被感动了,原本准备的说辞现在都用不上了,他第一次发现原来阿道夫总督这么……
  打发了这个不速之客,阿道夫总督再次落寞了下来。答应菲多斯冒险,他也是逼不得已。
  镇压这次叛乱前,法国内部有不少贵族前来镀金。为此阿道夫还收拢了一大波人情,战败后这些人情都变成了仇恨。
  活下来的贵族,被断送了前途,战死的更不用说,背后的家族肯定会记恨。
  阿道夫也是拖家带口光棍不起来,要是化解不了这些仇恨,回国之后他全家的倒霉日子就要开始了。
  同意菲多斯的计划,实际上也是创造一次机会,让这些关系户脱身。
  ……
  同样在想办法脱身的,还有胡蒂尔等人。没办法,战争进行到现在,他们几个已经快要控制不住部队了。
  从最初的一万不到,在短短一个月多时间里,迅速膨胀到了二十多万。
  指挥系统早就乱套了,用鱼龙混杂已经不能形势这支乌合之众了。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在这里都正常操作。很多时候军官集结部队,都把距离自己最近的拉进来。
  反正都是起义军,不需要计较那么多。每天都有人跑路,每天都有人来投奔,连具体人数胡蒂尔都搞不清楚。
  坦率的说,这支数量庞大的乌合之众,连一些流寇都不如。起码流寇还有老营比较能打,这支部队里里外外都是垃圾。
  波提奥雷克:“法国人的援军已经在沿海登陆,距离我们不到150公里。反正任务都完成了,再待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血拼不存在的,这次法国政府发了狠,足足集结了十五万部队。就起义军这点儿实力,人家都不费吹灰之力。
  法金汉点了点头:“敌人来势汹汹,我们确实该考虑脱身了。
  只是可惜了这次和法国人正面交手的机会,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和法国人在战场上干一场。”
  想归想,该跑路还是要跑路。万一被逮着了,他们这些霍乱埃及的罪魁祸首,绝对难逃一劫。
  胡蒂尔做出了决定:“重新规划撤离路线吧,原先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了。”
  事先谁也不知道,起义军主力能够逆袭一波,更想不到搅乱埃及如此简单。
  现在埃及遍地都是起义军,这个时候伪装探险队混进城市,万一半路上被起义军给咔擦了,那就成笑柄了。
  施特豪森堡反对道:“貌似现在我们不需要跑,完全可以先和法国打,打输了直接撤退就是了。
  反正电报线路早就被切断了,龟缩在城市中的法军,在不确定安全之前,根本就不敢出来拦截我们。
  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我们可以边打边退,大不了原路奥属非洲。”
  陷入了思维误区的胡蒂尔,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现在的局势不一样了。
  原来的第八师不到一万人,当然要跑路了。
  现在可有二十多万人,就算是打了败仗,有这么多人乱军,法国人要抓俘虏,一时半会儿也忙不过来。
  只要反应快点儿,带着几万残兵败将跑路,大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胡蒂尔当即拍板道:“那就抓紧最后的时间,继续进行有意义的事情。”
  “有意义的事情”,自然是破坏尼罗河了。如果不是顾忌埃及人的反应,胡蒂尔早就下令填河了。
  现在无所谓了,反正都埃及地区待不住了。炸毁河道两岸的山峰,人为的制造堰塞湖堵塞航道,战略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洪水泛滥只是小问题,反正三角洲精华地带,已经被起义军破坏的差不多了。
  关键是后面的军事行动,没有尼罗河运输后勤物资,法军就丧失了快速用兵的可能。
  从埃及一路打到苏丹,绵绵上千公里,全靠人力、畜力进行运输,光后勤都够法国人喝一壶的了。
  不光是河道,沿途的铁路、马路、桥梁,同样在破坏的范围之类。
  只要游击队稍微给力一点儿,就会出现前线一个士兵打仗,后方五六个士兵运粮的窘迫局面。
第六十九章、油田
  发生在埃及的事情,弗朗茨自然不清楚,就这么点儿小事,还不需要皇帝亲自过问。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农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外,总体上来说奥地利的经济还是一片大好。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底就能够恢复到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巅峰水平。
  看着最新的经济报告,弗朗茨松了一口气。近东开发计划,本质上就是用钱砸出来的,短期内根本就看不到回报。
  为了筹集资金,维也纳政府已经陆陆续续发行了5亿神盾的建设债券,每个月光资金利息支出都高达186万。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近东开发计划的不断推进,接下来的日子里,政府的债务还会继续增加。
  加上之前的老债,弗朗茨惊讶的发现,政府债务总额超过俄国人,已经是指日可待。
  “伊拉克地区的油田开发,进展到了哪一步?”
  没有办法,短期内近东地区看得到回报的项目,也就伊拉克发现的那片油田了。
  中东地区油田那么多,具体是后世哪一个油田,弗朗茨也搞不清楚。
  这都是小问题,反正先发现就先开采,后发现就后开采,石油埋在地下又跑不了。
  卡尔首相回答道:“开采设备已经安装完成,目前正在架设输油管道,预计年底就能够完工。
  预计在投产后,一年之内伊拉克地区的石油,就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为了削减开销,奥地利石油公司已经在考虑关停国内的部分小油田,以降低原油开采成本。”
  毫无疑问,看施工周期就知道,输油管道不是直接铺设到奥地利,而是铺设到两河流域,然后用小船倒运进入波斯湾,再更换油轮运回奥地利。
  维也纳政府虽然允许个人开采石油,但伊拉克这种政府发现的特大号油田,还是国企的菜。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奥地利对石油的需求量,就与日俱增。即便是经济危机时期,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截止到1884年,奥地利的石油消耗量已经破天荒的达到了我1586.45万桶/每年。
  这个数字,在后世不值得一提。差不多也就某些大国一天的消耗量,但是在这个年代,完全是破纪录。
  受奥地利对石油需求量猛增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都攀升到了历史巅峰,每桶/5.6神盾。
  等重量的原油,价格居然超过了粮食价格。高额的身价,令原本不起眼的石油,一跃成为“黑黄金”。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石油仍然只是小众商品。毕竟奥地利的石油消耗量,超过了其它国家的总和。
  整个原油市场也就一亿多神盾,国际原油贸易总额更是只有可怜兮兮的两三千万神盾,其中俄国人就占据了一半。
  真正令人看好的原因,还是石油需求量增长速度。
  从1884年到1885年,奥地利的石油需求量就增长了23.3%,连带着全球石油需求量也增长了15.4%,这般恐怖的速度自然是不言而喻。
  市场增长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柴油发电机问世,虽然发电成本比煤炭高,但这玩意儿体积小、便于携带、易于操作。
  人类刚刚进入电力时代不久,即便是电力工业最发达的奥地利,也免不了隔三差五的停电。
  普通人忍忍也就过去,反正刚刚淘汰的煤气灯,又不是不能用。就算是已经丢了,那也可以点蜡烛。
  但是工厂就不行了,总不能停电就停工吧?
  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独立发电能力的柴油发电机,就成为了很多工厂的必需品。
  不光是工厂,贵族、资本家也是家中常备。包括弗朗茨也不例外,维也纳宫都不能保证不停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7/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