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4/1130

  花费了这么大代价迁移人口,奥地利人对小亚细亚半岛的重视程度,已经超乎常人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都结束了,沙皇政府没有向小亚细亚半岛派出行政官员,甚至连建立行政机构的意思的都没有。
  这非常的不正常,或许和沙皇政府的财政有关系,无力承担战后的重建恢复工作。
  根据这些迹象分析,外交部认为俄国人有可能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以换取奥地利人在资金上的补偿。”
  不管之前的处置中,英国外交部显得多么被动,但是论外交专业水平来说,他们仍然处于这个时代的巅峰。
  能够通过明面上的蛛丝马迹,将不相关的几件事情连在一起,分析出背后的目的,足以证明他们的专业能力。
  听了这个解释,格莱斯顿直接站立起来,走到背后的地图跟前,死死的盯着小亚细亚半岛。
  半响过后,才无奈的说道:“我们未来的麻烦大了,一不留神奥地利就已经做大,无法限制了。
  迁移奥斯曼人,恐怕维也纳政府是要把小亚细亚半岛纳入本土之中。到时候从维也纳到耶路撒冷,就连成一片了。
  你们看地图,拿下奥斯曼帝国后,除了没有君士坦丁堡外,奥地利现在势力范围,和东罗马帝国有什么区别?”
  区别么,肯定是有的。意大利鞋跟没了,保加利亚和克里木半岛也没了。
  不过奥地利的版图深入到了中欧,又殖民了大半个非洲,控制的实力范围远超东罗马帝国。
  综合来看就是更强了。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前,大家的感触还不明显,现在随便一个打开地图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海军大臣阿斯特利·库珀·基脱口而出道:“他们这是想要重建罗马帝国!”
  紧接着又否定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欧洲各国都不会答应的,这么干是自寻死路。”
  外交大臣乔治冷漠的说道:“重建罗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已经丝毫不比罗马帝国逊色。
  从中欧到中东地区,都是奥地利的领土,一旦消化了这些地区,奥地利的本土面积就增加了一倍。
  如果加上阿拉伯半岛,和他们本土连成一片的土地就高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计算上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现在的奥地利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巅峰时期的哈布斯堡王朝。
  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内患非常小。维也纳政府坚定不移的人口迁移政策,让新扩张的领土不存在统治隐患。
  这个帝国的稳定性,远超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指望他们内部崩溃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让奥地利人继续发展下去,消化了这些地区,我们之前的所有计划都是笑话。”
  别看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那也是相对而言的,起码比俄国人的西伯利亚适合人类生存。
  真要是让奥地利开发出来,别的不能保证,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计算,养活两亿人口还是很轻松的。
  再算上奥属非洲的话,这个人口承载力起码超过了五亿,发展潜力堪比整个欧洲大陆。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笑道:“爵士,你太悲观了。一个国家可不是领土面积越大,实力就越强大,要不然世界第一强国就是俄国人了。
  然而,本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俄国人,综合实力也就欧洲第四,并没有和领土相匹配的实力。
  这不仅仅只是沙皇政府腐朽,更多还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冰雪国度的恶劣环境制从先天上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现在奥地利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看似通过扩张得到了一大片领土,但这些土地大都是沙漠,根本就无法开发利用。
  条件略好的小亚细亚半岛也因为战争的缘故沦为白地,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
  想要发展经济,先得自己改善环境。要不然维也纳政府也不会在中东、阿拉伯半岛推行《土地休耕法》。
  大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任何成果传出来,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不,奥地利人还是有成果的。别的地区我不清楚,但是耶路撒冷城外确实增加了大片森林。
  现在沙暴已经无法威胁耶路撒冷,伦敦的报纸还刊登过,被宗教界人事一直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
  从实施土地休耕法到现在,奥地利的控制区至少增加了二三十万平方公里林地和草原。”
  没啥好奇怪的,人都离开了,原来种田的地方现在草长莺飞,绿化率自然上去了。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没有了消耗水资源的农业,草木先天就有防风固沙、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水资源渐渐丰富又推动了绿洲面积的扩张,当地生态正在慢慢恢复。
  当然,这种恢复主要是前期效果明显,从农田可以变成草地、林地自然很快,后面想要增加绿洲面积就不容易了。
  靠大自然自己恢复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耶路撒冷只是一个例外,主要是政治、宗教利益驱动的。
  日渐没落宗教需要神迹,巩固衰落的信仰;维也纳政府需要一座美丽耶路撒冷,彰显自己对基督世界的贡献,提高国际声誉,增加国民对政府的拥护,双方一拍即合在城外玩起了植树造林。
  耶路撒冷距离死海24公里,距离地中海56公里,在迁移几十万人离开后,当地缺水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大笔资金投入后,效果自然杠杠的。如果这年头要评选环保大使的话,弗朗茨和利奥十三世都是头号选手。
  见话题越扯越远,格莱斯顿打断道:“好了,两位。奥地利人有没有成果并不重要,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这不是人类现在能够完成的。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怎么限制奥地利的实力增长,或者是破坏可能存在的俄奥交易。
  要知道吞并奥斯曼帝国后,从维也纳到奥属非洲中间就只有一个埃及阻隔了。
  法国人现在只是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他们还没有从内乱中走出来。在未来的竞争中,他们恐怕会落入下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奥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不断被拉开,没准他们在哪一天就妥协了。
  那个恐怖的画面,我简直是不敢想象。”
  无论什么年代,最不缺的都是嘴炮专家,沙漠变绿洲的课题,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还在角落里呐喊,没有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谈不上影响力。
  包括维也纳政府的沙漠绿洲计划,也只是耶路撒冷地区有具体方案,别的地区就只有一部土地休耕法,等大自然慢慢恢复。
  相比之下,还是法奥妥协的后果更严重。
  要知道现在法奥两国还维系着表面上的盟友关系,只要双方的实力差距在不断拉开距离,一方自认为丧失了争霸的实力,妥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外交大臣乔治:“想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奥地利拖入战争中,消耗他们的实力。
  政治外交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强项,他们唯一的短板在军事上。
  当然,这个短板也只是相对而言的,纵观全世界也只有法俄两国能够给他们做对手。”
  ……
第三十七章、四国公约
  君士坦丁堡,联军指挥部内此刻正在进行一场分赃会议。既然反土同盟有四个国家组成,分赃自然也要四家一起来了。
  这方面维也纳政府是非常注意吃相的,不管怎么说希腊和黑山也是战胜国,战利品还是有他们一份的。
  作为反土同盟实质上的盟主,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率先开口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赢得了这场近东战争。
  现在战争结束了,也是时候分配战利品了。原则上我们按照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大小,分配战利品。
  大家有什么特殊要求,可以先提出来,能够满足的我们都会优先考虑。”
  “优先考虑”不是“优先满足”,这已经为分赃会议下定了基调。韦森贝格的意思非常明显,过分的要求就不用提了,不可能通过的。
  俄君士坦丁堡总督弗托里亚克笑道:“黑海海峡是俄罗斯帝国的门户,我们希望能够获得马尔马拉海沿岸的奥斯曼领土。”
  卖地归卖地,战利品还是要争夺的。只要圣彼得堡谈判一天没有落下帷幕,俄奥关于小亚细亚半岛的领土交易就做不了准。
  只不过相比紧张的希腊、黑山代表来说,弗托里亚克就要轻松的多。
  作为俄罗斯帝国高层,弗托里亚克可是知道沙皇政府想要丢掉这个包袱的决心有多大的。
  谈判还在僵持,那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成交几乎是必然的,要不然谈判代表也不会是他这个总督了。
  希腊外交大臣尼斯拉夫紧随其后道:“我们希望获得伊兹米尔地区,用来安置奥斯曼境内的希腊人。”
  维也纳政府的移民计划也是看人下菜,有后台背景并不在第一批迁移名单,只有确定了后台放任不管后,才会打包送走。
  希腊虽然弱了一点儿,那也是反土同盟成员之一,奥斯曼境内幸存下来的希腊人,暂时不在迁移范围内。
  尽管尼斯拉夫已经尽量克制了,韦森贝格还是被希腊人的狮子大开口惊呆了。
  伊兹米尔地区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在丢失君士坦丁堡后,这里就是奥斯曼帝国最繁华的港口,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位于奥斯曼西部海岸,可以说是小亚细亚半岛上最精华的地区,即便是首都安卡拉战前都没有这里繁华。
  外交工作做得长了,韦森贝格也是见多识广,不爽的表情一闪而逝,依旧面带笑容,将目光投向了黑山代表。
  黑山公国外交大臣尼古拉斯凯奇面无表情的说道:“我们对领土没有要求,只是希望获得经济上的补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4/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