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1130

  不对,应该是找不到地方复辟。一旦人口迁移完成,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就没有奥斯曼人,有奥斯曼人的地方又不是奥斯曼帝国。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向弗朗茨递上了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沙皇政府关于战后胜利果实分配,提出来的要求。
  大致上还是战前约定的地区,同时俄国人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只要我们肯进行现金补偿,他们可以放弃部分战利品。”
  听到这个消息,弗朗茨第一反应就是听错了,沙皇政府居然放弃对土地的贪婪?
  直到接过了文件后,翻看到类似条款后,他才接受了这一事实。
  见过大风大浪的弗朗茨,自然不会被这个馅儿饼砸晕,冷静下来后问道:“知道原因么?”
  财政大臣卡尔回答道:“陛下,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归结到财政上。
  按照约定俄国人可以获得小半个小亚细亚半岛,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些地区已经变成了废墟。
  短期内这些地区是看不到回报的,不仅需要驻扎军队维持地方稳定,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战后重建。
  如果沙皇政府拿到这些地区,每年至少要增加一千五百万神盾的开销,十年之内都难以做到收支平衡。
  以沙皇政府的财政情况,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担这笔开销,出售给我们也是迫不得已。
  为了获得移民安置费,改善窘迫的财政,沙皇政府还大肆接收我们控制区内的奥斯曼人。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支付了俄国人2386万神盾的移民安置费,这些人都安置在目前的俄军控制区。
  如果领土交易成功,我们势必要迁移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奥斯曼人。
  俄国人不仅能够获得土地转让费,还可以获得大笔的移民安置费。甚至他们前面接收的移民,还可以再收一次安置费。
  我非常怀疑,沙皇政府会提出附加条件,直接包揽移民安置工作。
  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多少难度。西伯利亚、远东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安置移民,尽管条件恶劣了一点点,还是无伤大雅。”
  听到这个解释,弗朗茨的都有些佩服沙皇政府的商业头脑了。按照前面的约定,俄国人已经完成一次移民安置。
  虽然人还在小亚细亚半岛,可是维也纳政府只是规定把人送出奥地利的势力范围,当时没有领土交易这回事,俄国人已经履行了合同。
  明知道吃了亏,维也纳政府也不能说什么。国际政治就如同赌博,上了牌桌就要有愿赌服输的气度。
  弗朗茨微微一笑:“如果是因为财政的话,那就和俄国人谈价钱。
  增强俄国人的实力,本来就在我们的计划范围内,现在只不过计划提前了一点儿。”
  小亚细亚半岛对沙皇政府是一个负担,财政无力承担,对奥地利就不一样了。
  虽然短期内无法获得任何经济收益,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战略上的意义非凡。
  拿下了这里,不仅仅只是和中东地区练成一片,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只要从本土移民几百万过去,彻底掌控这片地区,弗朗茨就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封锁了。
  “增强实力”和“增强国力”是两个概念,弗朗茨只是准备增强沙皇政府的实力,而不是增强俄罗斯帝国的国力。
  所以这个帮助,就要考验技巧了。帮沙皇政府完成工业化,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要帮忙,那也是帮他们完成类似于后世墨西哥模式的工业化。
  简单的来说,就是表面上风光,看起来完成了工业化,实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组装厂,核心配件全部进口。
  俄国人也不傻,不让他们看起来强大,又如何让他们生出窥视次大陆的野心呢?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醒道:“陛下,我们和英国人的谈判也开启了。如果这个时候传出交易小亚细亚半岛的消息,恐怕又会引起一场风波。”
  英国搅屎棍很讨厌,但这年头还真拿他们没办法。或许他们不能奈何奥地利,但恶心起人来,那绝对是强项。
  别的不说,一旦让搅屎棍介入进来,这次领土交易就很难顺利进行。就算是达成了协议,维也纳政府也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直接授权驻俄公使和沙皇政府谈判,速度要快,必须要抢在英国人反应过来前达成交易。
  除了现金补偿外,我们还可以帮俄国人重建海军。
  告诉俄国人,如果交易在一周内达成,我们额外赠送他们五艘战列舰。
  并且,这些军舰可以不马上交付,他们在想要的时候通知我们就行了。”
  弗朗茨没准备压价,从迁移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民众开始,沙皇政府就知道了维也纳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程度。
  沙皇政府出售这些地区,本质上就是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弥补财政亏空,压价根本就不可能。
  赠送五艘战列舰,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加价。故意设置一个时间限制,也是谈判策略。
  不同之处在于,奥地利前无畏舰马上就要下水了,这些老式战列舰即将退役。
  五艘落后于时代,即将被淘汰掉的战列舰,和八艘最先进的战列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趁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利用大家心里价位不一样,误导俄国人高估这些军舰的价值,以减少购地成本。
  要知道奥地利海军现在拥有足足36战列舰,天知道上哪里找这么多接盘侠。
  没有人接盘,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爆发后,这些军舰大都只能拆了卖废铁。
  ……
  俄奥领土交易只是近东战争结束后的小插曲之一,更多的善后问题,都需要维也纳政府去解决。
  国际上好办,奥斯曼足够招人恨,没有人替他们奔走呼喊,舆论压力基本上不存在。
  欧洲民众都在庆祝这一伟大胜利,就算是有人不爽,那也只是一小撮。
  麻烦的是战后重建,当地人迁走了,总得有人过去替补。没有足够的人口,战后重建就是一个笑话。
  弗朗茨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计划书,什么移民搬迁计划、巴格达铁路计划、达达尼尔海峡大桥计划……
  看着千头万绪的计划书,一时间弗朗茨脑袋都大了。每天都泡在文件之中,发际线又向后退了几分,再这么下去,他就要英年秃顶了。
  没有办法,皇帝也不好当。不是弗朗茨贪念权势,只是有些问题他必须要亲自过问。
  不同时代的人看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看起来很美好的计划,在未来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比如说:达达尼尔大桥,如果按照铁道部的计划,这座大桥就只是替铁路服务的,只是增加了一条马车行道。
  短期内是够用了,等汽车普及后,马上又要报废重来。
第三十六章、寻找对手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俄奥两国在庆祝胜利,伦敦政府内部的气氛就显得格外诡异。
  政客也不好当,即便是心情再怎么不好,格莱斯顿首相还是强忍着发出了贺电。
  没办法,英国民众还看着呢?暗中支持奥斯曼帝国是一回事,明面上屁股还是不能坐歪。
  蝴蝶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矛盾远没有原时空那么激烈,大家的节操也相应高了那么一丢丢。
  真的只有一丢丢,也就面子上过得去,暗地里该捅刀子、不该捅刀子的,都在互相捅刀子。
  唐宁街首相官邸中,外交大臣乔治拿出了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我们刚刚和奥地利人达成的协议,对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我们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为条件,换取他们不在向波斯扩张。”
  这份协议有意义么?
  一纸合约真的能够约束奥地利么?
  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上出发了。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定局,这不是英国政府反对能够起作用的。
  不过有英国人承认,可以让这次扩张变得更有法理性。从这方面来说,维也纳政府有妥协的动机。
  反过来看,这都是建立在维也纳政府注意吃相的前提下。
  如果维也纳政府突然某一天放下了节操,不在顾忌国际社会的压力,这些协议就是废纸。
  格莱斯顿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烟,缓缓说道:“看来我们还有几年安稳日子,奥地利人消化小亚细亚半岛需要时间,这份协议短期内是有效的。”
  外交大臣乔治补充道:“根据使馆搜集到的情报,俄奥两国正在进行秘密谈判。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肯定不只是战后分赃。
  前不久维也纳政府还在小亚细亚半岛搞移民搬迁,目前已经有上百万人被遣送离开,仍然没有停下来,大有搬空奥斯曼帝国的意图。
  真实目的尚且不知,反正肯定不是为了奥斯曼人的生命安全,才进行搬迁的。
  我们已经派人核实过了,小亚细亚半岛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瘟疫,更没有什么黑死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