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7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884

  摸着颌下的微须,孙绍宗正考虑着,以后要不要换一种表达父爱的方式,就有婆子匆匆找了过来,呈上了最新一期的邸报。
  这是孙绍宗早就交代下的。
  因为十月初二呈上《普法下乡》奏章之后,已经整整过去五天了,内阁和皇帝却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这其实也是常有的事儿,毕竟越是重大的决策,需要论证的时间也就越久。
  但毕竟事关己身,再加上李文善每日里热锅蚂蚁似的催问,孙绍宗也禁不住有些躁动。
  后来又听人说,这类政策进行正式讨论之前,或许会在邸报上先吹一吹风,孙绍宗昨儿就特地交代下,只要有新一期的邸报送到府上,立刻就要拿给自己过目。
  只是……
  他翻来覆去在那邸报上找了半天,也不见有《普法下乡》的消息。
  反倒是前天的致朝鲜国国书,全文刊载在了这次的邸报上。
  却说当初孙绍宗的推测,或许在细节上还有些出入,但其中一部分却很快成为了事实。
  十月初四,朝廷经反复彻查,认定李恩贤之死,系朝鲜使团内部管理不善所致,与大周并无瓜葛。
  但他毕竟是死在了大周境内,而我天朝又素为礼仪之邦。
  故而经内阁提议,朝廷逐应李恩贤生前所请,准备明年提师北上,犁清通往朝鲜的陆路‘屏障’。
  届时自然也免不了,要督促朝鲜国兴兵以应王师。
  对于这番应对,孙绍宗初时颇为不解,毕竟以朝廷现在的处境,两年内要想抽调兵马粮饷,彻底荡平辽东女真,怕是力有未逮。
  若只是为了震慑朝鲜,就如此仓促出击,难道不怕因小失大,反而导致整个北疆都糜烂掉么?
  不过等他仔细研读完这次刊发的全文之后,却发现上面通篇都是‘犁清道路’,全然没有提及辽东女真半句,心下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还有这种骚操作!
  朝廷眼下固然没有一举荡平辽东女真的能力,但派一支官兵‘打通’前往朝鲜的道路,却并非什么难事儿。
  尤其眼下东南倭乱也到了尾声,届时大可调集适量的精锐兵马,沿渤海湾向朝鲜进军,然后再从王子腾麾下调一支船队北上,专门负责沿途的粮草供给。
  总之,这其中还有很多可以操作的余地。
  具体如何处置,那就要看朝中大佬的态度,以及辽东、朝鲜的局势变化了。
  却说把这份国书反复研究了几遍之后,孙绍宗正想看看还有什么其它消息,不曾想又有人过来禀报,说是太子遣人求见。
  孙绍宗心下就是一凛,一边琢磨着太子最近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难题,一边忙同香菱打了招呼,匆匆迎到了前面大厅。
  结果仔细一问,才晓得是太子准备今晚去望江楼消遣,特地邀约孙绍宗同行。
  虽然早就知道,这年头的梨园‘名角儿’,比之后世的流量小生也不差多少,但孙绍宗显然还是低估了蒋玉菡的影响力。
  打从月初起社开始,望江楼是场场爆满,不论是王公贵胄还是豪商巨贾,皆是趋之若鹜。
  莫说保持这势头下去,只要以后能维持住眼下一半的收入,年利润都能赶得上孙家与王熙凤的官倒生意!
  闲话少提。
  听说是太子要去望江楼,孙绍宗忙问道:“不知可要本官出面,提前把望江楼包下来,也免得有人无意间冲撞到殿下?”
  “这倒不必。”
  那太子家奴在孙绍宗面前,将姿态摆的极低,躬着身子赔笑道:“太子爷的意思,是要与民同乐——不过娘娘和世子也要到场,届时还要大人多多费心照应。”
  太子妃和世子也要去望江楼?
  这就有点意思了,看来太子倒并非是单纯对望江楼起了兴致,而是准备按照自己之前的献策,借机提升‘世子’的存在感。
  “除此之外,可还有什么需要本官注意的地方?”
  “应该没别的——噢,对了!国舅爷和北静王夫妇也在邀请之列。”
第872章
念一人心思各异
  “母亲、母亲!”
  听到门外的呼喊声由远及近,太子妃忙放下手上的刺绣抬头望去。
  就见一个裹在明黄外袍里的小小人儿,摇摇晃晃的闯了寝室之中,离着还有丈许远,便张开臂膀叫道:“母亲抱、母亲抱抱!”
  这找过来的,自然是李氏‘诞下’的太孙——自打他出生以后,就被养在太子妃身边。
  太子妃一来是个温柔敦厚的,二来也知道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再有子嗣了,故而待其如亲子一般。
  此时眼见小家伙踉跄着往前扑,太子妃忙起身迎了上去,将他从地上抱起来,蹭着他那红扑扑的小脸,宠溺的道:“祺儿怎么又跑的满身是汗?晚上出去时身上要臭臭的,父王可要不高兴了。”
  听到‘父王’二字,小家伙明显有些畏惧,但很快便又咯咯笑着,揽住了太子妃的脖颈,嘴里含糊不清的叫道:“高、高高、高高!”
  太子妃初时还以为,他是要让自己举高高,但托举了小家伙几次,却发现似乎并非如此,只得求助于一旁束手而立的奶娘。
  那奶娘忙道:“世子这说的,约莫是方才撞见的那只小狗。”
  太子妃不觉莞尔,单手将这小家伙换在怀里,用手指划着他的脸蛋道:“那是狗狗,可不是什么高高,跟母亲一起念:狗、狗狗。”
  “高、高高!”
  “狗狗。”
  “高……搞?”
  “狗狗。”
  “勾勾……”
  欢乐的时光总是一闪而逝,母子两个约莫嬉闹了小半个时辰,世子便瞧着精神不济,太子妃打横抱着哄了几句,便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奶娘见状,就待上前接手。
  太子妃却是轻轻摇头,将他将到自己床上,小心翼翼的剥去了外套、鞋袜,又盖好了被褥。
  “娘娘。”
  这时乳母忍不住讪讪的提醒道:“世子近来活泼惯了,几次不及起身方便——若污了娘娘的床,可如何是好。”
  太子妃一笑:“本宫这里难道还缺换洗的褥子不成?你也下去歇着吧,等祺儿醒了再进来伺候着。”
  奶娘这才躬身退了出去。
  一时寝室里便只余下太子妃与昏昏睡去的世子。
  原本太子妃还想趁此机会,继续完成方才的绣品,但将针线拿在手上,却无论如何也静不下心来。
  无奈之余,也只得叹息着,重新放回了银箍的竹簸箕里。
  考虑到世子还在屋里,她又起身将那簸箕放到了高处,然后顺势坐到了梳妆台前。
  对着水银镜梳理了一下鬓角,太子妃几个青葱也似的指头,先是在妆盒上盘桓良久,最后却并未将其打开,而是滑向了不远处几本书册。
  将最上面的《稼轩词集》,《李太白集》等统统挪到别处,一本画风迥异的章回体话本便映入眼帘。
  打量着那话本,太子妃没来由的竟有些心虚起来,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眼床上的世子,见他仍旧睡的香甜,这才放心的伸出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封皮上的几个大字:
  《血目判官单骑定湖广》
  显而易见,这是一本描述孙绍宗平定五溪蛮乱的话本。
  里面的内容虽大致符合事实,但具体的细节却是荒诞不经,直将孙绍宗描绘的如同神将下凡,非但是一骑当千,还能撒豆成兵召唤天雷。
  那血目一开,更是屠尽万千不臣。
  以太子妃的阅历和聪慧,自然能窥出其中的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别的不说,算一算书里死在孙绍宗手下的蛮人,少说也有十几万了。
  但不知为何,她无意间从弟弟孙兆麟手里得到这话本之后,却似是着了魔一般,反反复复的也不知看了多少遍。
  以至于这话本逐渐蓬松变厚,最后不得不用几本诗集压住,以免被人看出蹊跷来。
  此时太子妃虽未曾翻开书页,那一字一句却在心头浮现,尤其是内中几副插图,更似用烙铁印进了心坎里,灼的人满心滚烫,却偏偏又生出些寂寥的冷意来。
  许久,太子妃从这冰火两极中清醒过来,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把话本贴到了胸前。
  再看那话本摊开处,却正是孙绍宗单手勒的骏马人立而起,横剑顾盼自雄,群蛮俯首称臣的绣像。
  当下太子妃便似当真被烫到了一样,忙将那话本放回了原位,又胡乱抓了六七本诗集词曲,一股脑压在了上面。
  但她能镇压住这话本,却又如何收束得了心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