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437

  宁渝呵呵笑道:“所需要的耕牛可以直接从漠南蒙古诸部购买,这个钱朕出了……”
  众人一听顿时喜上眉头,谁不知道眼下的皇帝可是一个大大的土豪,皇家财团目前直接掌控的产业已经深入到了百姓的生活当中去了,像盐、糖、粮食还有相关的产业,几乎都有皇家财团的身影,对于宁渝这个有钱人而言,买八万头牛也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牛要比马便宜许多,从蒙古诸部购买其实也用不了太多钱。
  黄茂德欣喜道:“如果陛下能够承担此项开销,那么到时候朝廷的支出基本上能够控制下来,大概也只需要花个一千六百万银元左右……”
  “一千六百万银元,也不算太多了……”次辅李绂呵呵一笑。
  若是放在往常,一千六百万两银子能够将朝廷愁死,毕竟像当年的大清,一年的岁入也就三千万两左右,这一千六百万两就一下子去了一半多,要是这么干其他的事情估计也就甭想干了。
  可是对于眼下的宁楚来说,税收却是呈现爆炸性增长,在革新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接近四千万两的年入水平,而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一统,如今统一后的革新四年,岁入差不多已经有了六千万银元的水平,等到了明年也就是革新五年,基本消化北方之后,到时候的岁入轻轻松松能够突破八千万银元。
  因此,眼下的一千六百万对于宁楚来说,不过只是五分之一的水平,并不算特别多。可是为此能够在东北添加四十万户的汉民,这个意义就十分重大了,根本不能以金钱来衡量。
  正因为如此,即便武装农场计划耗费颇大,可是对于宁楚朝廷来说,却从没有人敢说暂停或者取消,毕竟这件事是真正的利于千秋。
第五百三十章
东北开发
  在华夏历史上,朝廷所组织的边地移民实在是数不胜数,尽管这一举措十分消耗财力物力,可是朝廷里面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多的反对声音,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件利远远大于弊的事情。
  移民边地除了能够更好的减轻朝廷负担,掌控边地安全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能够减少内地的人口压力,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吃饱饭,换句话来说,盛世的基础也就有了。
  毕竟内地的土地就那么多,特别是发展到了十八世纪以来,基本上能够耕种的不能耕种的土地,几乎都已经种上了庄稼,甚至百姓们为了能够跟大自然要土地,还不惜大肆填埋湖泊开垦林地,目的就是为了多一些耕地,多收获一些粮食。
  这种做法并不能说错,但是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却多多少少显得有些不合适,特别是在宁渝这种从后世来的人眼里,这实在是有些吃力不讨好,而且后患无穷。
  对于宁渝而言,想要缓解人口压力的最好办法,并不是继续压榨内地的土地,而是往更遥远的地方进行开阔,特别是像东北平原上的黑土地,可不是一般的肥沃,即便是在后世那也是华夏的大粮仓。
  早一日把这个大粮仓开发出来,也能早一日收获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百姓。
  宁渝轻轻感叹道:“若是将来能够将这一千万人全部都移民到东北,到时候我们不仅能够在东北收获至少一万万亩的土地,还能够在东北轻轻松松拉出五十万的持枪民兵出来,对于大楚来说,也就再也不用担心东北的安全问题了。”
  众人点头,大家伙都知道眼下俄人在想办法跟宁楚争夺北方的控制权,尽管他们对于宁楚基本构不成任何威胁,可是将来呢?
  若是能够实行武装农场计划,到时候的东北在极限情况下,完全可以动员出两百万的人持枪民兵,到时候不要说俄人,无论什么势力来到东北,都不可能将东北夺走。
  当然,眼下的宁楚还没办法做到,可是等到计划日复一日的执行下去,那么迟早有一天能够得以实现。
  在商定好了移民计划之后,大臣们便要就此散去,而宁渝却突然又想到了一件其他事情,让李绂和黄茂德留了下来,并便派人将恩斯特还有工商部尚书宁忠海等人叫了来。
  “恩斯特,南京的证券交易所计划怎么样了?”
  等到恩斯特一到,宁渝便立刻询问了起来,他心里对这件事情还是惦记了很久的,毕竟在眼下缺钱的时候,证券交易所能够将民间的游资吸引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手段,值得他去多加关注了。
  恩斯特脸上带着笑容:“回禀陛下,南京证券交易所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等陛下回南京后就可以正式开始,目前南京多家商行已经挂名,到时候他们的商行股票会进入正式流通,目前主要还是以记名股票为主。”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道:“嗯嗯,看来还是挺顺利的,朕以为除了这些商行之外,也可以由朝廷组建一些官方的开发公司,所进行的开发项目也能放上去进行分红。”
  此话一出,却是让众人大吃一惊,因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可就不简单了。
  如果说,之前的证券交易所只是南方商会之间的资金调动玩法,那么由朝廷组建的官方项目,则更多带着一些要押宝的性质了——朝廷的能力自然是很大的,但是朝廷所开展的项目也不是个个都赚钱,如果没有更加灵通的消息和强大的资本,想要从中获利却是很困难。
  可是,一旦压中宝了,那获得的利益也不是一般的大。
  就比如宁楚眼下正在修建的沪宁铁路,现在谁都看不到未来的前景,那么如果朝廷把沪宁铁路将来的运营权拿出来组建成为公司,到时候放在南京的证券交易所上面,就是一种押宝的性质——谁都没办法预估铁路会产生的收益,因此谁也不明白它的投资价值究竟值多少,可是如果铁路真的能够产生巨量的收益,那不亚于一个聚宝盆。
  恩斯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知道皇帝心中的想法,尽可能用民间的钱一起来办大事,但是眼下如果贸然进行,只怕效果必会如皇帝所想——毕竟人都是一种十分短视的动物,长远眼光永远只存在极少数人身上。
  “陛下,朝廷项目若是放上去,倒也不是不可,只是我们很难给出预期的盈利——只怕现在还早了一些。”恩斯特决定实话实说。
  宁渝微微一笑,他可是见识过前世股民的疯狂,即便屡屡经历了股灾,韭菜们还不是一个劲地往里冲?只要有成功的案例,那么他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恩斯特,朕的意思,并不是非要他们现在就加入进来,而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眼下朝廷的项目,来了解这些地方所蕴藏的商机——就比如朝廷眼下的东北移民计划,本身做好了也是一个能够赚钱的大买卖。”
  “什么,这也能赚钱?”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被宁渝给弄得迷惑了,这摆明了就是一个亏钱图长远的事情,难道还能让皇帝给点石成金?不要说赚钱了,就算是少亏一些那也是相当不得了了。
  宁渝微笑道:“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真要从里面赚钱是很有可能的,就好比东北茂密的森林,就可以砍伐下来,到时候无论是建筑还是制船,本身都能够赚到很多钱……除此之外,金银铁矿的开采,也能够赚到不少钱。”
  当皇帝一个劲地开始谈钱的时候,样子却是跟前世那些忽悠客户投资的交易员没啥区别,甚至皇帝望着大臣们的眼神里,还带着更多的鼓励和信心。
  恩斯特心里有些毛毛的,“陛下的意思是,将东北发展的前景,做成一个项目放在交易所?”
  宁渝点了点头,道:“朕打算创办一个东北资源开发利用股份公司,到时候作为东北移民计划的一部分,放在交易所里,至于前期的资金就由朕出五百万银元好了,你们若是想要出钱,也可以占一些股份。”
  “臣等若是出了钱,将来也可以从中获利?”恩斯特脸上笑了笑,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意思,眼下便开始配合起了皇帝。
  宁渝道:“没错,东北资源开发利用股份公司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存在,其所获得的利润都将会在董事会上面进行公布,保证各大股东具备知情权,至于所产生的利润具体是投入再生产还是进行股东分红,这个届时可由董事局投票决定。如果你们觉得不想长线赚钱,也可以将手中的股份转卖掉,来获取股份的溢价。”
  难得皇帝解释的这么详细,却又让其他人有些心动,“陛下,股票的价格会有很大的波动吗?”
  “没错——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东北资源开发利用股份公司的一应财务问题都将会进行公布,到时候无论是盈利或者是亏损,都会影响到股东的信心——简而言之,也会影响到股票本身的价值。”宁渝不厌其烦地解释道。
  “听起来好像很有赚头啊……”黄茂德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向往。
  宁渝嘿嘿一笑,“当然,作为股票交易所,到时候也不会只有这么一个选择,实际上朕已经打算成立朝鲜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及缅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到时候所筹划到的资金,都会作为朝廷的收益。”
  恩斯特叹为观止地望着面前的皇帝,他可以说是基本能够将这个逻辑给走清楚了,甚至可以说,这个项目的实施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胜利——皇帝成功的将所有人绑架到了他的船上,只能跟着他的船一路行进了。
  原因很简单,当你买了缅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股票之后,不管怎么样你都会下意识希望该公司的顺利成长,给你带来超越预期的利益,那么当朝廷在缅甸的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你也会下意识去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至于放弃缅甸的利益那就更加不可想象了,你会为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亲自上战场。
  用利益所绑架的同盟,才是最为坚定的好战友。
  宁渝望着众人笑道:“以上诸项目朕都会进行投资,那么诸位如果相信朕的眼光,也可以投上一笔钱,再过几年后就能给大家提供难以想象的收益——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投也没有关系,等到它们成长起来以后,或许你们会花费更大的价格,去进行投资。”
  这番话表面上是说给下面的大臣们听的,实际上宁渝是说给他们背后的那些商会大族,想要跟着帝国的节奏一起飞快成长吗?那就赶紧掏钱吧!
  怎么掏别人的钱是一个难题,怎么让别人主动掏钱则是一门学问,至少宁渝眼下对这个学问已经掌握得十分精髓了,他可以肯定,继上次的封君之后,这次的股票交易所或许也能带来更多的财富了。
  实际上,跟宁渝所想的差不多,就在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不久,几乎所有的商会和大族们都嗅到了这件事背后所隐藏的财富味道——一以朝廷目前的实力来看,无论是东北还是缅甸或者是朝鲜,几乎都已经拿捏得十拿九稳,本身存在了很大的投资空间,因此也都颇为重视。
  当然,重视是一方面,至于眼下是不是要掏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大消息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就是台湾的朱一贵,终于遣使到了南京,要求归附大楚!
第五百三十一章
证券交易所
  朱一贵要内附的消息,自然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宁渝的耳朵里,也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内阁大臣们——只是无论是宁渝也好,还是内阁诸臣们也好,在狂喜之余,心里也不由得有些纳闷,朱一贵到底是什么盘算?
  如果说朱一贵没有野心,任谁也是不信的,当然野心也分大或小。
  当年的朱一贵,在趁着清廷福建局势混乱之际,还曾经出兵占领过福州一带,多多少少对于东南半壁江山还是有企图的。只是野心还未待成长,就被复汉军给一战打垮了,那一场大败,死去的不仅仅只是数千义军士兵,还有朱一贵内心对大陆的野望。
  再往后,朱一贵派遣黄殿前来求和,也使得宁渝成功利用起黄殿这颗棋子,在朱一贵的势力当中插下了一根钉子,促使朱一贵只能选择割据自守,在小小的台湾岛同黄殿上演爱恨情仇。
  严格来说,在北伐之前,宁渝都没有直接武力收复台湾的计划,对于朱一贵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当年好歹也是一起起兵反清过,多多少少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希望战略重心回到南方。
  眼下蒙古的事情还没有彻底结束,宁渝心中以为收复台湾至少还需要两年,可是却没有想到,仅仅只是数年的时间,朱一贵自己想着先内附了!
  “启禀陛下,安徽巡抚朱大章和总兵官程之恩有折子呈上来了。”次辅李绂脸上带着笑意,呈递上来了两本白色折子。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他已经通过军情处渠道得到了这一消息,而安徽巡抚朱大章和总兵官程之恩的消息稍微要慢上一步,不过看看倒也无妨,当下也打开细细看了一遍,相对于军情处的消息,朱大章和程之恩的折子就更加详细了。
  “你们都看看吧,朱一贵这下是真的惹下麻烦……不过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宁渝看完折子后良久,这才将奏折递给了李绂,而等到众位大臣们看完,一个个脸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朱一贵之所以要内附,原因很简单,他在往东南亚发展的过程中,遭受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觊觎和打击,惹上了一些麻烦,以致于眼下不得不向宁楚内附以求自保。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东印度群岛几乎完全由荷兰人把持,具体来说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而他们在东南亚的实力虽然遭受过挫折,可是眼下依然十分强大,特别是海军战舰拥有足足四十余艘,根本是朱一贵所难以抵挡的势力。
  李绂首先开口道:“回禀陛下,无论如何一定要接受台湾的内附,至于东印度公司,或谈或打皆可,绝不能再重演昔日澎湖、台湾旧事。”
  “没错,要打就打,咱们也不怕荷兰人!”
  “咱们的海军力量,不见得就比荷兰人差,真要打下来,谁吃亏还说不好呢!”
  内阁诸臣以及枢密使宁忠义都纷纷表态,除了本身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多看得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历史上有十分惨痛的教训。
  要知道,荷兰进驻远东的历史可是相当悠久,在当年击败西班牙人之后,荷兰人逐渐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也开始在全世界圈地占领殖民地,像十七世纪初期就开始联合柔佛王国进攻马六甲,虽然当时并没有取得成功,可是后来却开始不断地挑战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殖民体系。
  而当时荷兰人的目光不仅仅只是聚焦于东印度群岛,甚至还在万历年间,趁明军换防之际,占领了马公岛(即澎湖岛),甚至准备以互市为名,企图向葡萄牙占领澳门一样永远占领澎湖列岛,让澎湖成为荷兰在远东的殖民地。
  而当时的大明将军沈有容在经过严密部署后,亲自单舟驰往荷兰舰船,以集结在金门的武力做后盾,逼迫当时的荷兰将军韦麻郎退去,才保住了澎湖。
  可是在此之后,荷兰并未放弃占领澎湖的野心,到了天启二年的时候再度占领了澎湖,并且准备在澎湖筑城实现长久占领,而后在天启四年被明军包围后收复,可是荷兰人在退却了荷兰之后,转眼又占领了台湾,而此时明廷的国力早已大为衰弱,因此只能选择不闻不问,一直等到三十八年后,才在郑成功的努力下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
  “台湾旧事,绝不能重新上演,无论如何,大楚都必须要收复台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