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1035

  苏镇笑道:“他是宣城县令,自然留在县城,他能力不错,民政方面安将军不用担心。”
  “其他我就没什么要问了,苏将军什么时候出发?”
  “我基本已经准备好了,今晚就连夜出发!”
  当天晚上,苏镇率领一万骑兵离开了宣城,向西南江州方向进发,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江州,而是从江州出来的刘士宁主力。
  .........
  刘士宁被王侑环环相扣的阴谋诱出了江州,率一万大军赶来救援宣城。
  但刘士宁也并不傻,他不会直接率领大军赶到宣城,他会在距离宣城数十里外,或者百里外停留,派人先去宣城打探情况,然后再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正因为刘士宁会谨慎,所以苏镇的骑兵才不能在宣城守株待兔,他必须主动出击,到西面去寻找战机。
  此时,刘士宁率领一万军队已经从江州进入了宣州,宣州的西部大山众多,如黄山、盖山、九华山、乌石山、陵阳山、利国山等等,大大小小的山峦数十座,每一座山峦方圆数十里到数百里,群山巍峨,但又没有形成像太行山那样的连绵不断的山脉,山峦四周有平原也有丘陵,坐落着一个个的村庄和城镇。
  一条平坦的官道就河流和山峦之间蜿蜒穿过,官道两边是青山绿水,树木葱郁,这里属于宣州秋浦县,距离宣城县还远,一支万人军队正列队在官道上疾行。
  刘士宁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上,相比出发时的急切,他现在慢慢冷静下来,心中开始有一丝不安,他想起攻打常州,明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可就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有埋伏,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太急切了。
  这次赶去救援宣州,似乎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自己还是太急了一点,宣州也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啊!对方的三千骑兵,对方的两万军队,刘士宁发现自己对对方的情况都一无所知。
  但刘士宁同时也在安慰自己,宣州和常州不是一回事,常州是对方的地盘,而宣州是自己的地盘,自己在宣州还有一万三千军队,关键是宣城县还控制在自己手中,如果宣城县被敌军攻破,那自己一定会遇到西撤的败兵。
  两种矛盾的心态在刘士宁心中交织斗争,令他患得患失,刚想下令让士兵掉头回江州,可是一转念又否定了自己的撤军冲动。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大军继续东行,这天上午抵达了泾县,再向东走便是一条比较大的河流青戈水,地势变得开阔起来,从泾县过去再走一百五十里,就是宣城县了。
  和宣城县的城池比起来,泾县县城实在上不了台面,当然,泾县是一座小县城,城内人口只有数千人,城墙破旧,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坍塌了。
  不过大军一路都是从荒无人烟的山区走来,看到一座热闹的县城,就仿佛回到了人间,原本低迷的士气一下子振作起来。
  刘士宁已经不想再往前走了,就想留在泾县等待消息,他便下令军队在泾县驻营,这时,县令被士兵领了过来,县令姓蒋,五十余岁,长了一个红通通的酒糟大鼻子。
  “卑职参见主公!”
  刘士宁闻到他身上发散着一股酒酸味,一看就是好酒之人,他很不喜欢这种不作为的县令。
  “看看城墙破烂成什么样子了?”
  刘士宁用马鞭指着城墙和城门,十分不满道:“还有这城门,半挂在城上,上面的大洞都可以钻人了,你怎么不想办法修一修?”
  “启禀主公,实在是小县人口太少,还要负担一千士兵的军费,没有余力再修葺城墙了。”
  刘士宁脸一沉,“别的县城负担也重,但城墙就不像你们这样破烂!”
  “这个......这个,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我们......”
  不等他说下去,刘士宁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不说这个了,我来问你,有没有宣城那边的消息?”
  “主公指的是哪方面的消息?”
  既然县令这样问,宣城那边必然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刘士宁心中稍稍一松,摆摆手道:“不管哪方面的消息,只要是有关宣城的。”
  县令想了想道:“今天早上有队商人从宣城那边过来,好像说赖将军只准出城,不准进城,管得很严,就像要开战的感觉,但又没有听说那边发生战争。”
  刘士宁大喜,连忙追问道:“确定是赖将军吗?”
  “肯定是,上午的时候,这群商人还跑到县衙来报官,说有贼偷他们的货!”
  “这几个商人还在吗?”刘士宁急问道。
  “有几个走了,丢货那个商人还在。”
  “立刻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县令带来一名中年男子,头戴幞头,穿着灰布短衣,小鼻子小眼,一看就是那种胆小谨慎,但又不失精明的小商人。
  商人跪下磕头,“小民拜见大将军!”
  大将军是江州一带百姓对刘士宁的称呼,刘士宁听他是江州口音,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小民叫做李贵,江州浔阳县人。”
  听说是浔阳县人,刘士宁听说是浔阳县人,顿时对他有了几分好感,又问道:“你从宣州过来?”
  “正是!小人是做文房四宝生意的,去宣城进了一批纸,昨天晚上住店时,发现少了一百五十斤,小人一共才进了三百斤纸,这就少了一半,所以小人今天报了官。”
  刘士宁对他这种屁事不感兴趣,他又问道:“你在宣城呆了几天?”
  “呆了五六天吧!本来还想买一些笔墨,但赖将军下令,所有非宣城籍的人必须全部离城,所以我们就只能离开了。”
  “你告诉我详细情况,你们是哪一天去的,哪一天离开的?”
  “月初去的,三天前离开,离开后就直接过来了。”
  “宣城没有发生什么事吗?”刘士宁追问道。
  商人想了想道:“好像在五天前,半夜有一支骑兵来攻打县城,但是赖将军好像事先得到消息,所有军队都上了城,所有人都不准出门,后来也没有打起来,骑兵就走了。”
  “你怎么知道是骑兵?”
  “第二天县里都传开了,说有几千骑兵,但没有携带攻城武器。”
  “然后呢?再没有军队来吗?”刘士宁又问道。
  商人摇摇头,“反正我们走的时候还没有,但宣城的气氛很紧张,赖将军挨家挨户动员青壮男子协助守城,每人还发一套盔甲和长矛。”
  “招募了多少人,知道吗?”
  “具体不知道,但我们估摸着至少上万吧!他们在街头列队的时候,都看不见尾。”
  刘士宁一颗心终于落下了,有一万多民团士兵,宣城不会轻易失守,他顿时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去宣城,他当即令道:“传我的命令,立刻出发去宣城!”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
  黄昏时分,一万军队渡过了青戈水,前方地形一下变得开阔起来,这是一座方圆百里的盆地,官道两边是大片稻田,有村落零星分布在树林旁,队伍加快了行军速度,沿着官道一路奔跑。
  夜幕渐渐降临,士兵们又饥又饿,个个疲惫不堪,几名大将上前道:“主公,弟兄们都有点撑不住了,休息一下吧!”
  “主公,从早上行军到现在都没有休息,大家真的顶不住了。”
  刘士宁见士兵们精神萎靡不振,便点点头,“原地休息一个时辰!”
  官道两边都是稻田,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纷纷坐下休息,很多士兵顶不住身体的困倦,倒地便呼呼睡着了。
  数百步外有一条小河,士兵们纷纷跳下稻田跑去接水,一片片稻子被踏倒。
  几名中郎将被刘士宁召集到身边,刘士宁道:“这次晋军对宣城动手,很明显是要灭掉我们,宣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江州、饶州、洪州等地,从实力上看,我们确实不是晋军的对手,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退路,我觉得刘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主公,刘辟虽然是个软柿子,但去他那里还隔着马燧的地盘。”
  “这个倒没有关系,从吉州过去,穿过衡州就到了,衡州没有马燧的驻军。”
  另一名将领迟疑道:“但士兵们都是这边人,让他们背井离乡,放弃家人去湘西,恐怕.......”
  刘士宁脸一沉道:“等我们干掉刘辟,再把士兵的家属接过去,难道不可以吗?”
  众人都不敢吭声了,就在这时,南面的小河方向忽然传来一片呼喊声,将领们纷纷站起身,只见小河那边一片混乱,但夜幕笼罩,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主公,是不是有敌军埋伏?”一名将领紧张道。
  刘士宁脸色大变,急声大喊道:“命令士兵起身!”
  但来不及了,北面稻田里忽然出现了无数骑兵,瞬间杀上了官道,正在休息的士兵措不及防,纷纷被骑兵长矛刺倒,反应过来的士兵惊恐得大喊大叫,四散奔逃。
  南面稻田里,无数士兵没命地狂奔而来,在他们身后,黑影瞳瞳,不知多少骑兵在追杀他们。
  十几名亲兵反应迅速,将目瞪口呆地刘士宁推上战马,簇拥着他向西奔逃,这时,刘士宁的一万军队陷于全线崩溃中,士兵们本身筋疲力尽,士气和体力都是最低的时刻,哪里挡得住一万骑兵的突袭,士兵们哭喊奔逃,互相推攘,互相践踏,或者跪地苦苦求饶。
  “呜——”
  晋军号角吹响,一万骑兵开始合拢包围,骑兵们纷纷大喊:“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越来越多的士兵脱去盔甲,扔掉兵器,抱头蹲在路边和稻田里,战斗已经处于零星状态,一支支火把点燃了,很快将官道两边照如白昼。
  脱去盔甲扔掉兵器的士兵成群结队向小河方向走去,小河对岸是大片空地,战俘们蹚水过河,集中坐在空地上,被数千骑兵看管,等待着天亮。
  而另一部分骑兵则开始收拢盔甲兵器,搜寻躲藏在稻田里的士兵。
  刘士宁和几名中郎将都有战马,他们骑在战马上奔逃,黑暗中被晋军骑兵误以为是自己人而放过,使他们逃过一劫,他们一口气逃过青戈水,才停了下来,开始收拢逃出来的败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