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7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7/1035

  郭宋之所以下血本拉刘尚东,甚至把只有权贵功臣才能居住园宅卖一座给他的家族,主要起到一个千金买骨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扬州富豪来长安定居。
  另一个原因是郭宋看中了刘家的数百艘海船,这些海船无论对他攻打辽东,还是夺取泉州、岭南都有重要的意义。
  ..........
  扬州自从被朱泚军队占领后,便开始走下下坡路,一方面是朱泚征收高额商税,还有架间税、盐税、酒税等杂税,使扬州百姓和商人税赋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朱泚对扬州商人进行隐形剥削,比如朱泚在扬州采购货物,付钱很慢不说,而且都是用新钱支付,这种新钱含铜量只有六成,而且是法定货币,商人们不接受也得接受,但商人们都不愿意保存这种货币,会想法设法换成黄金白银,或者换成老钱,这就导致商人在货币上又会亏损两成左右。
  如果只有这两方面的盘剥,商人们能忍就忍了,但让扬州大商人们害怕的是,朱泚看中了他们的财富,将用明抢暗夺的手段将大商人们的财富洗劫一空。
  去年十一月,扬州商人圈中就秘密出现了一份名单,一共二十户大商人,传闻将是朱泚掠夺的第一批人家。
  但传闻很快变成现实,扬州著名绸缎大商人程定国被控告私通李纳,程定国被抓,家族三座府宅和二十几家商铺都被抄,光上等绸缎就被抄走三十万匹,还有数不清的黄金、白银和铜钱,以及大量的玉石珠宝等财物。
  程定国的遭遇使扬州富豪们纷纷恐惧起来,千方百计转移钱财和资产,刘尚东的十艘八千石海船就在这个背景下卖给了独孤家族和窦氏家族。
  八千石的绝对属于军队的战略资产,前年朱泚征用了刘家二十艘海船给朱滔送货,结果船只被朱滔扣押,实际上就是被霸占了。
  刘家害怕重蹈覆辙,便将十艘八千石的船只便宜出售,被独孤家族和窦氏家族以八千贯每艘的价格买了下来。
  刘尚东今年约五十余岁,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出海贸易,直到十年前接任家主之职后,他才不再出海,算起来,他出海足有三十年,练就了一身的胆识。
  刘尚东和别的豪门一样,都已决定举家离开扬州,至于离开长安去哪里,大家都没有想清楚,有人想去苏杭,有人想去长安,也有人想去成都。
  但所有人都在犹豫观望,最近朱泚缓和了高压措施,使大家稍稍喘了口气。
  刘尚东最初是想把家族迁去杭州或者越州,把船队迁去明州,这是个很好的方案,大部分家人都比较支持,刘尚东忽然又变得很犹豫,因为郭宋也在招揽他,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他可不想得罪晋王,将来给自己家人带来灭顶之灾。
  这天下午,刘尚东在书房看报,他喜欢看《长安快报》,尤其第二版有一个讲玉的专栏,一个叫做安西美玉的作者在讲玉的各种玩法。
  刘尚东极为痴迷于玉石,他收集了大量玉石,看完专栏,他才知道,安西的玉和中原的玉不太一样,辽东产的玉叫做岫玉,东海产的玉其实是水晶,四大名玉中,只有安西于阗镇河里产的玉才是真正的羊脂美玉,带有丰富漂亮的外皮。
  刘尚东这才意识到,他收集的几千块玉几乎都是辽东岫玉、南阳独山玉以及蓝田玉,唯独没有于阗美玉,这让他心中颇为遗憾。
  这时,管家来报,“独孤公子又来了!”
  刘尚东一怔,独孤明礼又来做什么,难道船只的资量不合格?对方要退货?
  但一转念,他就明白了,刘尚东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晋王还真不肯罢休。
  他连忙令道:“请他到贵客堂稍坐,我马上就过来。”
  不多时,刘尚东来到了贵客堂,贵客堂上独孤明礼正在喝茶,他风尘仆仆,刚进城就直接赶来了。
  虽然长途跋涉很疲劳,但孤独明礼内心却很兴奋,他能感觉到晋王对自己的信任,晋王对他推心置腹,把拉拢刘家的真正用意也告诉了他,要把扬州的富豪引到长安去,只要刘家成功了,后面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跟随。
  独孤明礼对这一次的说服充满了信心,晋王拿出了诚意,相信刘家不会再像上两次那样态度含糊不清了。
  “咳!咳!”
  堂下传来两声重重的咳嗽,刘尚东负手走进大堂,独孤明礼连忙起身陪笑道:“小侄又来打扰世叔了。”
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买马
  刘尚东呵呵一笑,“能和独孤家族交往,是刘家的荣幸,何谈打扰二字?”
  “世叔过谦了!”
  刘尚东请独孤明礼坐下,笑问道:“那十艘大船开始使用了吗?”
  独孤明礼欠身道:“目前停泊在润州进行修检,然后准备去一趟新罗,采购新罗的纸和药材。”
  刘尚东捋须笑道:“新罗的纸比较便宜,好像只有长安的三成吧!药材也不错,能够买到高年份的人参,你们是准备把润州当做母港?”
  独孤明礼摇了摇头,“我们是准备把沧州河口港当做母港,货物到岸后可以直接转内河运输,运往长安。”
  刘尚东倒有了几分兴趣,问道:“河口港没有废弃吗?”
  “当然没有废弃,现在是用作盐港,目前盐铁司和沧州官府以及县衙正在对港口进行全面修缮,相信它迟早会成为北方最大的港口。”
  既然已经提到了河口港,独孤明礼索性顺着这个话题继续深入,“朱泚在河北大败,根据确切消息,他又要再招募十万大军,但军费从哪里来?洛阳和中原已经被他掏空,他只能打江淮的主意,扬州是首当其冲,相信不久,朱泚又要对扬州巨商动手了,刘世叔,扬州已很不安全,该做抉择了。”
  说到这,独孤明礼取出晋王郭宋的亲笔信放在桌上,推给了刘尚东,“这是晋王殿下给世叔的亲笔信,请世叔过目!”
  刘尚东吓了一跳,竟然是晋王殿下给自己的亲笔信,他连忙恭恭敬敬拾起信,打开信细细看,看完了信,他一时沉思不语。
  独孤明礼看出刘尚东有点动心了,便趁热打铁道:“晋王殿下一直给我父亲说,以儒治国,以军强国,以农养国,以工兴国,以商富国,他是发自内心的发展商业,并非是为了养肥杀猪,现在长安又成为天下最繁盛之地,绝非偶然,而是晋王殿下长期重商的结果,人往高处走,我觉得刘家选长安才是最明智的。”
  刘尚东半响道:“晋王殿下的诚意我看到了,说实话,我很感动,但这种抉择对刘家是大事,我需要和家人商量,这样吧!两天后,我给独孤公子一个正式答复。”
  ..........
  独孤明礼告辞走了,刘尚东随即来到后宅,找到了他的父亲刘循,他的父亲出家修佛,已久不问家族之事,但今天的事情非同小可,他希望父亲能给自己指引一个方向。
  禅房里传来木鱼声,父亲刘循清冷地说道:“我潜心修佛,已不问世事,这些事情你们商量决定,何必来问我?”
  刘尚东跪在门口道:“如果是小事,孩儿就不打扰父亲了,但这件事事关家族生死存亡,孩儿拿不定主意,恳请父亲指点迷津。”
  半晌,刘循淡淡道:“进来吧!”
  刘尚东走进父亲的禅房,房间里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房间里除了一只香炉,一个蒲团,一只木鱼外,再无他物,他年过七旬的老父亲正盘腿坐在蒲团上,目光威严地看着他。
  刘循可比他的儿子刘尚东厉害多了,他数十年走南闯北,下南洋,走日本,西到天竺、波斯,可以说,刘家能成为大唐第一海商,完全是刘循打下的基础。
  但他在十年前忽然看破红尘,出家为居士,一直在家中潜心修佛,基本上不再管家族的事务。
  刘尚东跪下道:“孩儿今天收到了晋王郭宋的亲笔信,诚挚邀请我们刘家迁往长安,这是他第二次发出邀请了,孩儿心中很矛盾,不知该怎么办?”
  “他开出了什么条件,居然让你感到了他的诚挚?”刘循问道。
  “晋王给孩儿写亲笔信这件事,本身就是很大的诚意,另外他在信中承诺卖一座三十亩的园宅给刘家,作为刘家在长安的府宅,如果将来刘家做出贡献,他还会给刘家封爵。”
  “你们是不愿意迁去长安吗?”
  刘循口中所说的你们,是指刘尚东和他的两兄弟,以及他的三个儿子,他们六人可以决定家族的未来。
  刘尚东叹口气,“我是中立,只有二郎想迁往长安,其他四人都想去杭州,然后把船队迁往明州。”
  “既然大部分人都想去杭州,你又担心什么呢?”
  “孩儿担心晋王给足了我们面子,但最后我们却不领情,恐怕他将来会报复我们。”
  “你觉得他能报复到刘家吗?”刘循又问道。
  刘尚东点点头,“如果他想报复,完全能做到。”
  刘循沉思片刻又问道:“我还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报复刘家?仅仅是因为面子上放不下?”
  “不是因为面子放不下!”
  刘尚东解释道:“父亲,这其实也就是他为什么要笼络刘家的原因。”
  “你具体说说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孩儿心里明白,他其实是对我们的海船很看重,他们长期在西面,刚刚才拿下河北,得到了出海口,但他们没有出海的大船,要造一批大海船的话,没有十年二十年是办不到的,时间上对晋国很不利,所以晋王就想借助我们刘家的海船。”
  刘循点点头,“你分析得比较有道理,看起来我们确实对晋王很重要,既然如此,那迁往长安就是了,你又担心什么?”
  “我倒不担心什么,关键是老三和我的几个儿子,他们担心晋王会像朱泚一样,以借船为名义,以后就不还了,朱泚就借了我们二十艘大船,后来被朱滔扣押,再也没有还回来,事情就不了了之。”
  刘循轻轻抚摸手中的木鱼棍,半晌他缓缓道:“我给你一个建议,如果刘家能够在海外生存,再也不回中土,你们确实不用考虑上位者的要求,但如果你们一时半会儿走不了,那就必须有一个选择。
  所谓商人不介入政治,那些都是幼稚的谎言,信了它会害死人,你们觉得将来谁能统一天下,就去投靠谁,越早投靠,将来获得的红利会更大,不要在意一时半会儿的得失,目光要着眼长远。”
  “孩儿明白了!”刘尚东给父亲磕了一个头,慢慢起身退下。
  刘循闭上眼睛,又重新开始敲打木鱼念经,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刘尚东随即又召集两个兄弟和三个儿子到后堂议事,不同于上次他优柔寡断,被兄弟儿子的争论弄得他迟迟拿不定主意,现在他父亲给他上了一课,没有立场的商人就是案板上的鱼肉,谁都可以宰你,你要别人保护你,却什么都不肯付出,那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上次我和大家讨论之事,我已经决定了!”
  刘尚东看了一眼众人,不紧不慢道:“我决定把刘氏家族迁往长安,暂时告别扬州。”
  大堂上顿时一片惊诧,长子刘青山急道:“父亲,不是决定迁往杭州吗?怎么又改变主意了?”
  刘尚东晃了晃手上的信,“晋王郭宋写给我的亲笔信,他以天下至尊的身份请求我们迁往长安,这个面子我不能不给,如果我们不予理睬,总一天我们会后悔。”
  刘青山望着父亲手中的信件沉默了,他当然不傻,晋王给出多大的诚意,就有多大的压力,韩滉虽然邀请他们去江南,却没有拿出亲笔信,其实刘家还是一切都靠自己。
  “大哥,晋王给了什么优厚条件?”老三刘尚南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7/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