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035

  独孤立秋沉吟一下道:“张云最初是假装独孤家族的家丁来巴蜀的,他的任务是保护独孤家族的财产顺利转移出巴蜀,任务完成后正好爆发了阉党之乱,他又奉命潜伏下来,并没有具体的任务,只是视情况而变,但他接应你们逃离巴蜀,确实是晋王殿下的命令,否则他不会擅自行动。”
  窦仪和赵关山对望一眼,都松了口气,只要是郭宋下令接他们回来,那郭宋最后就不会不管他们。
  独孤立秋看出了他们的神情,便笑道:“怎么,担心自己没有地方住吗?”
  窦仪叹了口气,“府宅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我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知道晋王殿下看重我们哪一点?贤弟是他的岳父,他自然看重,但我们呢?我们除了有点财富,难道晋王也是看中了我们的财富?”
  独孤立秋感受到了窦仪的焦虑,他摇摇头道:“所谓当局者迷,你们自己想得太多了,太担心了,既然晋王殿下派人保护你们回来,那么关陇世家肯定是有存在的价值,有的事情我不好多说,但我可以提醒你们,李唐可是由关陇贵族拥戴建立的,在某种程度上,关陇贵族能决定李唐的命运,言到于此,你们自己体会。”
  窦仪沉吟不语,他在细细品味独孤立秋说的话,而赵关山更现实一点,他急忙问道:“关于我们的府宅,到底能不能还给我们。”
  独孤立秋呵呵一笑,“令郎腾蛟和晋王殿下私交不错,他会霸占赵家的府宅不还吗?”
  “可是......”
  独孤立秋摆摆手,打断他的疑虑道:“因为晋王殿下不在长安,所以大家暂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我是知道的,园宅和主宅你们可以任选其一,明天我去和潘辽说说,让他先给大家回家安顿下来,然后别的事情等晋王殿下回来再说。”
  ........
  窦仪回到兄弟窦元柱的别宅,别宅位于宣阳坊,占地只有五亩,挂的是假名,没有被朱泚没收,窦氏一大家子都暂时挤住在这里。
  窦仪走进内堂坐下,窦元柱连忙跟上来道:“兄长,怎么样,宅子能还吗?”
  窦仪喝了口茶道:“宅子明天就能还,独孤说,晋王给我们二选一,要么主宅,要么园宅。”
  “那肯定要主宅了,园宅我们自己可以买地造,主宅可是先祖留下的,不能丢。”
  “赵关山也是这个意思,我估计大家都会要主宅,不会要园宅,不过今天的收获,可不仅仅是房宅那么简单啊!”
  窦元柱解决了房宅的心事,他浑身轻松,笑道:“兄长是不是问到了最关心的事情?”
  窦仪点点头,“独孤暗示了我,我算明白了,郭宋之所以看重我们,是将来有一天,我们会支持他合法取代李唐。”
  停一下,窦仪又叮嘱道:“你要记住,这件事只有你我二人知晓,不可再告诉别人。”
  “可赵关山也.......”
  窦仪冷笑一声,“他和你一样,只关心房宅,根本就没有把独孤的暗示放在心上。”
  .........
  次日上午,独孤立秋来到了晋王宫僚阁,僚阁顾名思义,就是幕僚集中之地,但这里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知政楼,就相当于宰相政事堂。
  独孤立秋在长史房找到了潘辽,这几天潘辽忙得昏天黑地,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以至于孤独立秋出现在门口都没有发现。
  从事敲了敲门,小声提醒道:“长史!”
  潘辽抬起头,这才看见独孤立秋,连忙起身笑道:“独孤资政来了,失礼!失礼!”
  “老夫没有打扰长史吧!”
  “没有!没有!资政请坐。”
  潘辽请独孤立秋坐下,又让人上茶。
  独孤立秋笑道:“既然长史很忙,我就直接说正事吧!是这样,昨天二十余家关陇世家的五百多人回到了长安,但他们的府邸都处于封闭状态,大门上贴有封条,还有士兵在门口看守,他们都不知道晋王府是什么态度,十分担忧,昨晚来找我。”
  潘辽呵呵一笑,“请资政转告告诉他们不用多虑,封闭和士兵站岗只是怕有人进去破坏,其实是为了保护府宅,没有别的意思,他们的府宅虽然被官府征收,但那是朱泚所为,我们只是接手过来,并没有移作他用。”
  “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搬进去?”
  潘辽沉吟一下道:“主要是我没有接到晋王殿下的指示,资政应该也知道,长安各处府宅白虎堂虽然把它划给知政楼管理,但也只是管理而已,我可以摘除封条,撤走士兵,但我无权决定他们能否搬进去,晋王殿下正好又不在长安。”
  “这件事我倒知道,晋王殿下给我说过,园宅和主宅他们可以任选其一,他们都一致选择主宅,放弃城外的园宅。”
  潘辽沉思片刻,毕竟晋王还需要笼络关陇世家,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为难他们,导致晋王救他们出蜀的苦心前功尽弃。
  想到这,潘辽便笑道:“既然晋王殿下给资政说过,那我就斗胆做一次主,准许他们搬入主宅。”
  独孤立秋呵呵一笑,“长史放心吧!如果殿下追问起来,一切责任我来承担。”
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宫主
  在独孤立秋的热心帮助以及潘辽的务实操作下,关陇世家们在长安的主宅都去除了封条,撤走了士兵,众人都搬回了各自的府宅。
  回到了久违的家中,大家都开始张罗起来,添购家具摆设,召回旧日家佣,请人清扫房宅,清除杂草,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重新张灯结彩,回到了世世代代生活的老宅,直到这时,所有人疲惫的内心才终于有了归宿。
  长安玉真宫,这是长安最大的女道士修道之处,位于安业坊内,它最初叫做玉灵宫,但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在这里出家修道,后来改名为玉真宫,和玄都观一样,属于皇家道观。
  玉真宫内有三百余名女道士,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的家人在这里出家修道,大多年事已高,在宫内颐养天年。
  上午时分,改名为李应的应采和在玉真宫正式就任第第十三任宫主,法名青莲,晋王郭宋封她为天师,在悠扬的钟声中,三百四十余名女道士和数千名女修士聚集在广场上,一起参加新宫主的任职典礼。
  前任宫主已经羽化两年,宫主之位一直空缺,由住持负责日常事务,按照惯例,大唐皇家寺观的方丈或者观主都必须由天子册封,然后由宗正寺或者太常寺颁布任命,这位年轻的青莲天师便是由晋王郭宋册封,由士部司颁布任命。
  她的身份自然让很多人感兴趣,因为晋王出身崆峒山,很多人都猜测这位青莲天师是晋王的师妹,也来自崆峒山,基本上十个有九个都是这样猜测,但谁也想不到,这位美貌艳丽的女天师竟然就是杀人不眨眼的红粉骷髅应采和。
  不过公孙大娘的灵柩就正式安葬在玉真宫后院的墓地内,几名真人都知道,新任宫主是公孙真人的弟子,是奉晋王殿下之令来给师父守灵。
  今天几千名女修士来参加就职典礼,应采和特地在脸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不清她的法相,事实上,很多长安人都见过她,当年她为藏剑楼副楼主时,在长安也是杀人无数,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还是采用了不露法相的方式,这也是允许的,增加一种神秘感。
  不过昨晚内部就任时,她是露面的,而且捐出了一万贯的财富,令道宫上下兴奋异常,她们和感业寺一样,已经很多年没有得到朝廷拨钱了,虽然有修士供奉香油钱,比感业寺稍好一点,但毕竟有三百多口要养活,三清的法身要重新修缮镀金,玉真宫也是入不敷出,过得十分拮据。
  有了新宫主捐出的一万贯钱,至少十年之内,玉真宫的女道士们都衣食无忧了。
  仪式由玉真宫资格最老的云岫真人主持,云岫真人便是著名的女诗人李治,她年事已高,便在少时曾出家过的玉真宫安度晚年了。
  比起昨晚的内部上任,今天的仪式就简单了很多,士部司的官员宣读任命书,然后拜三清,从云岫真人手中接过由历代宫主保管的册封玉牒,最后是全体道姑和修士们拜见新宫主,仪式就结束了。
  这时,士部司官员宣布,所有玉真宫在册道士,每月可领粮米三斗,钱五百文,并由士部司拨钱修复三清法像,重塑金身,这个宣布顿时让道姑们欢声四起,掌声热烈。
  就职典礼结束了,应采和在后院接见了四名女真人,四名女真人都年约四十余岁,从小出家,她们为了争夺宫主之位暗斗了两年,最后却从外面来了新宫主,令四人沮丧不已。
  应采和已摘去了面纱,对四人道:“想必你们也知道,既然我师父是公孙大娘,那我也是练武出身,我来玉真宫主要是为了修练武学,以后宫内除非有重大事情,一般的日常琐事我不会过问,而且我有两个弟子,她们是我的左右护法,我外出云游时,会留下一人,你们不一定能找到我,但可以先找她们。”
  四名女真人面面相觑,眼中难掩心中暗喜,原来宫主是个甩手掌柜,那简直太好了,其中一人道:“宫主要潜心修炼,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们管理琐事,有没有什么章程?”
  “章程当然有,我考虑成立元老院,主要是每月的各种钱财收支由大家一同审阅,大额支出由长老院决定,而日常事务由住持负责,你四人轮流担任住持,每人三个月。”
  应采和也做了好几年的成都藏剑阁之主,深谙下属的各种猫腻和制衡之道,她虽然是甩手掌柜,但不代表她就能容忍下面的人乱来,所以她成立长老院,让十几名老道姑负责每月审核钱粮收支,相信她们会认真负责的审核。
  然后是住持,三个月一任,各自的心腹还没有培养起来就换人了,就算有私心也没有时间完成,让四人继续去勾心斗角,自己则专心修炼。
  应采和虽然是郭宋的情人,但她还是想继续修炼剑器,像师父那样,不仅享有长寿,而且到了八十岁还能肌肤如雪,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虽然她无法像师父那样终生守身完璧,但师父给她说过,是否行房并非影响长寿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修练剑器不能停缀,一旦停止一个月不练,就会开始散功,师父最后羽化就是散功的缘故。
  正是这个缘故,公孙大娘的弟子们大多出家为道,终生修练不止。
  “你们四人还有什么疑问?”应采和又问道。
  “别的事情没有了。”
  “没有别的事情就退下吧!你们自己抽签决定出任轮值住持的顺序,然后我会在元老会上宣布。”
  四名真人行一礼退下了。
  应采和又把她的两名女弟子找来,两名女弟子一个叫净玉,一个叫净月,年约十七八岁,两人都是公孙大娘收养的弃婴,五岁起便拜应采和为师,一直在藏剑阁练武,武艺都很高强,在此之前,她们是南唐王皇后的贴身侍卫,现在她们也跟随师父一起出家了。
  “玉真宫以后就是我们的长住之地了,以后你们就是为师的左右护法,道宫里有什么事情找我,你们负责传达,我不想见她们。”
  “是!”
  应采和又笑道:“我们的剑器九式必须终身修练,不能停缀,你们也是一样,没事就坚持修练,另外,我见道观里有不少小道姑,你们一人选十几人,收她们为徒,教她们练武,咱们的剑器九式就能一代代传下去。”
  “我们明白了!”
  这时,净玉又小心翼翼问道:“师父,以后我们还会出去办事吗?”
  应采和微微叹息一声,“师父的另一个身份,你们是知道的,若晋王殿下有指令,师父必须要去做,当然也会带你们一起,但有一点你们记住,这个秘密只有我们师徒三人知晓,不得外泄,明白了吗?”
  “师父,我们明白了。”
  “好吧!你们去把老君堂的云岫师姑和十几名师姑一起请来,为师要和她们商议一些事情。”
  老君堂是玉真宫十几名资深老道姑的清修之地,应采和准备要用她们成立元老会了。
  ..........
  就在玉真宫新宫主举行就任典礼之时,旧城内也十分热闹,今天是国子署搬家的日子。
  国子署就是国子监,后世的教育部,负责科举和学校,有官员一百余人,他们搬家可以浩大工程,各种文书、资料堆积如山,几百辆牛车要运送几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