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1035

  “韩源算什么东西,郭宋怎么可能把他放在眼里,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清河崔氏用洺州做投名状了。”
  “军师是说崔昊?”
  罗司南点点头,“除了他以外,我想不到别的原因。”
  “我明白了,韩源和崔家关系密切,所以他才会......”
  说到这,李武俊顿时大怒,“亏我那么信任他,继续让他出任洺州刺史,他却如此对我,匹夫可杀!”
  罗司南阴声道:“我早就给王爷说过,这些大世家自诩高人一等,一向瞧不起藩镇,清河崔氏连田悦都不买帐,他们怎么还可能对王爷忠心耿耿?”
  李武俊脸上一热,摆摆手道:“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军师说说我们怎么对付郭宋军你?”
  “卑职早就说过了,晋军从滏口陉杀入河北,占据洺州,不仅是我们眼中之钉,同时也是田悦背上之毒芒,我们两军应该联合起来,一共进攻洺州,南北夹击,方有取胜的可能,否则光凭我们一支军队,恐怕不是他们对手。”
  “军师是要我现在退兵回去?”李武俊有些不满道。
  “王爷,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是来救援洺州,既然洺州已经投降,那我们救援的意义就没有了,撤退并不代表王爷示弱。”
  李武俊有些不以为然,“这可是我的地盘,一战不打就拱手相让,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试一试。”
  罗司南很了解李武俊,出了名的倔牛,他决定的事情,不撞的头破血流,他不会回头。
  无奈,他只得又献计道:“王爷,敌军如果进城倒也罢了,如果他们不进城北上,要和我们决战,我们不妨用骑兵偷袭,如果得手,大军全线进攻,如果失败,骑兵可以高速撤出,我们也可以撤离战场,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这个折中方案倒可以接受,李武俊欣然道:“就这么决定了!”
  郭宋的军队已经过了永年县,他们没有进县城,而是直接北上,准备迎战已经相距不远的李武俊军主力。
  这时,夜幕已降,郭宋在一条河边找到宿地,命令士兵原地休息,他又派出五百名斥候骑哨在四周巡视,这时他们唯一的骑兵,五百名骑兵斥候队。
  进入六月后,天气一天天热了起了,士兵们不用再携带睡袋,用一张很薄的毯子在地上一铺,便可以入睡了,但今晚他们连毯子也没有铺,直接倒地入睡了。
  士兵们连续高强度行军,都有点疲惫不堪,很快便沉沉睡去。
  行军司马刘强却有点担忧,找到郭宋道:“殿下,敌军可是有三千骑兵,卑职担心他们会在夜里偷袭。”
  郭宋点了点头,“你的担心我能理解,我也考虑到了这个可能,但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应对措施,让士兵们彻夜不睡,显然不现实,我考虑再三,才让士兵合甲入睡,睡觉也保持队列,我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办法。”
  郭宋一指远处笑道:“刘司马可以具体看看阵型,两千陌刀军,然后是长矛步兵然后是外围弓弩士兵,一个很大的口袋,我很期待敌军骑兵到来。”
  刘强惭愧道:“殿下安排周全,卑职多虑了。”
  郭宋淡淡道:“没什么可惭愧的,你是行军司马,应该多见识多学习,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卑职明白了,多谢殿下教诲!”
  三更时分,三千骑兵渐渐靠近了晋军驻地,在距离驻地还有两里时,躲在树林中的巡哨发现了他们,连续三支火药箭射向天空,在天空‘啪!’炸开了,赤焰夺目,骑兵首领杨占琳知道无法偷偷靠近,立刻挥刀大喊道:“杀啊!”
  “杀啊——”
  三千骑兵一声呐喊,马蹄敲打着地面,发出滚滚闷雷,像迅猛奔腾的海潮,向晋军驻军席卷而去。
  ‘当!当!当!’急促的钟声敲响,熟睡中的士兵纷纷被惊醒,他们爬起身,很多士兵还在懵懵懂懂,没有完全清醒过来。
  将领骑在战马上大吼道:“敌人杀来了,还不清醒过来!”
  士兵们这才清醒过来,连忙紧急列队,他们事先已经准备就绪,列队异常迅速,转眼间队伍已经排列完成,两千陌刀军在最前面,两侧各有一万步兵,另外还有八千步兵作为外侧警戒,防止敌军主力从北边杀来。
  两里的距离对于三千骑兵也只是一个冲锋的距离,顷刻之间,三千骑兵便杀到了,数十步外只见一片寒光闪闪,这是两千柄陌刀,像密集的树林般矗立在空中。
  杨占琳大吃一惊,他还以为敌军正在混乱之中,正好让自己杀进去,没想到对方竟然列队整齐,已经严阵以待,就像夜里根本没有入睡一样。
  “陌刀!”
  十几名奔在前面的士兵恐惧得狂叫起来。
  “撤退!撤退!”
  杨占琳连声大喊,但已经来不及了,一旦骑兵形成了冲锋阵型,要想改变方向至少需要百步的缓冲距离,至于掉头逃走,那更是需要后方先走,层层后撤,极为默契,要有最精良的训练和长时间的配合,就算晋军最精锐的骑兵也办不到这一点,只能在短短数十步内斜向改变方向。
  骑兵就像狂风暴雨般撞上了陌刀树林,无数士兵和战马被锋利的陌刀刺穿了身体,血光喷射,战马的嘶鸣声,绝望的狂喊,以及被刺穿身体惨叫,各种痛苦叫声响成一片。
  这时,两侧的各一万长矛步兵迅速合拢,形成了一个半球形,将敌军包围起来,就像一个收拢的布口袋。
  另外八千长矛步兵疾速奔跑,奔到最前面列成方阵,提防敌军主力突然杀至。
  “绞杀!”郭宋冷冷下达了命令。
  ‘呜——’号角声吹响,巨大的布袋阵开始压缩了,大阵中的骑兵已经伤亡过半,他们就像没头的苍蝇四下乱窜,他们背后是杀戮一切的陌刀大阵,而其他三个方向都是冷冰冰的长矛,无情地将他们从战马上刺下来。
  士兵们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从战马上跳下,跪在地上求饶。
  主将杨占琳已不知所踪,他冲在队伍前面,估计他在第一波冲击中就被陌刀穿刺成串,没有了主将,士兵们完全失去了斗志,连冲出重围的信心都丧失殆尽,越来越多的士兵选择了投降。
  这时,郭宋下达了命令,“接受投降!”
  .........
  李武俊的大军就在十里外,当喊杀声响起时,李武俊没有听见约好的号角声,他心中着实不安,立刻率军撤退到三十里外的洺水北岸。
  他们一直等到天亮,都没有发现一个骑兵撤退回来,李武俊不安地问道:“军师,这是怎么回事?”
  罗司南叹口气道:“按理说,无论怎么激战都会有一星半点的消息,现在的情况只有一种解释,三千骑兵全军覆灭,否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啊!”李武俊一下子惊呆了。
  这时,有探子飞马回报,“启禀王爷,敌军主力约三万人已在十里外,正向这边杀来!”
  李武俊胆寒了,他当即令道:“全军撤退!”
  此时他已经顾不上颜面,率领两万大军仓惶北逃,军师说得对,单打独斗他们不是晋军的对手,必须要联手田悦,两军南北夹击,或许还有一点胜机。
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忧
  一路坎坷,二十几个关陇世家家族约五百余人终于回到了长安,他们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的骄横和高傲,就像一群去远方谋生失败的难民,灰溜溜回到了故乡。
  关陇世家原本叫做关陇贵族,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和隋唐两朝共生共栖,财富和权势都极为庞大,但他们的权势是依附皇权而存在,一旦皇权衰弱,他们的权势也就随之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李氏皇权已渐渐成了宦官们手中的傀儡,关陇世家这群肥羊焉能逃过宦官们的屠刀,好在他们得到了郭宋的帮助,辗转逃回了长安。
  关陇世家经过近两百年的繁衍,枝蔓铺散,各个家族都十分庞大,分散在关陇各地以及长安,当初跟随天子李适去成都的,都是各家族的嫡系核心,他们回到长安遭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住处。
  基本上每个家族都在城内有一座占地数十余亩的主宅,然后在曲江池畔还有一座园宅,但朱泚不可能还给他们保留,朱泚称帝后,便将关陇世家在长安的宅子和园宅全部没收,但还没有来得及分给他们手下大将,朱泚便宣布迁都,仓惶离开长安。
  不过关陇世家们在东都洛阳的宅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都被朱泚作为官宅分给手下大将和文臣。
  他们的宅子和园宅都空关着,但上面贴着封条,封条上有天策府的大印,谁也不敢撕掉封条住进去,他们只得暂时住在长安别的族人府中,等待晋王府给他们一个说法。
  关陇世家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独孤家族,家主独孤立秋独具慧眼,把自己的小女儿独孤幽兰嫁给郭宋为次妻,便使得今天的独孤家族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更加兴盛,独孤立秋被封为天策府资政参事,另一个资政参事便是前相国李泌。
  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所谓资政参事就是四太两司,太师、太尉、太保、太傅、司徒、司空,一些重大决定郭宋也会向他们请教。
  独孤府和独孤园宅依然正常居住,没有被贴封条,独孤立秋因为受了伤,一直在园宅养伤,最近才搬回城内主宅。
  晚上,窦仪和赵关山联袂前来拜访独孤立秋,老友来访,独孤立秋也没有摆架子,亲自到府门外迎接。
  “能在长安见到两位老友平安无事,真是喜不自胜!”
  独孤立秋发自内心的高兴,他们不仅是几十年的老友,同时也是联姻亲家,垂暮之年,当然希望能看到老友平安归来。
  窦仪关心地问道:“听说贤弟受了伤,伤势怎么样?”
  “还好吧!我这个年纪,康复是不可能了,但小心保养,就能控制住伤情。”
  “是刀剑伤还是弩箭伤?”旁边赵关山问道。
  “腿上挨了一刀,只是皮肉伤,早已经好了,主要是后腰挨了一箭,有点伤及内脏,所以比较严重。”
  “箭伤的话确实要当心,尤其不能发怒,还要特别忌口,这两样最容易出事。”
  独孤立秋点点头,“多谢提醒,请吧!我们进去坐下说话。”
  “请!”
  三人走进了大门,来到中庭贵宾堂,分宾主落座,独孤立秋又令侍女上茶。
  “这次逃回来还真是惊险,贤弟知道了吧!”窦仪叹口气道。
  独孤立秋微微笑道:“我都知道了,别忘了,我兄弟可是和你们一起回来。”
  窦仪这才想起独孤长秋和他们一起乘船,他点点头道:“既然贤弟知道,我就不说过程了,但我们都想知道,张云真是晋王殿下安排来接应我们的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