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1035

  郭宋点点头,“准备开始铸造了,再准备做点银豆子,补充铜钱使用。”
  薛涛笑道:“其实我对这个不感兴趣,如果夫君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回去看孩子了。”
  郭宋犹豫一下道:“颜相国来了。”
  薛涛一怔,但立刻反应过来,“他是来做媒的?”
  郭宋点点头,“他接受独孤家的委托过来的,征求我意见,我答应了。”
  “独孤家居然还找媒人?”
  薛涛的语气中略有几分醋意了,“难道他们还想明媒正娶?”
  郭宋连忙摇头道:“明媒或许有,但正娶不可能,我倒觉得,颜真卿前来更多是为了征求我的意见,如果是做媒,应该有婚书,但没有,再者,独孤家的人也不能来河西,各种仪式也就没有意义了。”
  薛涛心中舒服了一点,她虽然从丈夫的事业考虑,同意了独孤家的联姻请求,但并不代表她没有尊严,相反,她比一般唐朝女子更看重感情专一,丈夫虽然位高权重,但也从不在外面乱来,这一点让她很喜欢,所以她也能大度地同意和独孤家族联姻,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不是喜新厌旧之人。
  “希望独孤家尽快吧!不要再拖下去。”薛涛也明确表态了。
  这时,两名亲兵回来了,薛涛便回了内宅。
  郭宋问道:“这么快就用掉了?”
  两名亲兵点点头,“基本上都接受,不抵触新钱,只有三家店铺提出让我们换成老钱。”
  郭宋明白,这主要是市场上铜钱不够的缘故,才会勉强接受新钱,看来推出河西钱已是迫在眉睫了。
  ........
  次日一早,郭宋便将仓曹参军张谙和户曹参军李延贵找来,不多时,潘辽也匆匆赶来。
  “关于市面上铜钱,你们了解的情况如何?”
  潘辽道:“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差不多,小钱只出现了一个月,后来就停止流通,所有的商户都不接受小钱,但损失还是不小,现在新钱还是流通的,只是数量没有小钱那样泛滥,毕竟是去年才开始铸造,本身数量就不多。”
  “颜相国说的买马商人那件事,调查了吗?”
  “已经调查了,他们确实是从河北魏州过来的商人,一共买了三百五十匹马,用的是银子,支付给平仓署三千五百两银子,他们没有在张掖交税,而是跑到删丹税卡交税,估计就是以为那边偏僻,不了解行情,他们可以用小钱交税,但被税吏拒绝,卑职已经下令表彰这名税吏。”
  平仓署是官府的贸易机构,隶属于仓曹司管辖,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都是由平仓署出售,比如马匹、羊皮、生铁、葡萄酒、粮食、盐茶等等。
  河西走廊盛产马匹、羊皮、葡萄酒,原则上是允许对外销售的,而生铁则控制严格,不对外销售,只卖给指定的铁匠铺,他们打制农具卖给农民,粮食和盐茶也是官府定价专卖,不准外销,这样就能稳定价格。
  郭宋点点头道:“今天主要是和各位商议铸造河西钱的事宜,现在市场上的铜钱太少,才导致小钱和新钱钻了空子,我们必须要堵住这个漏洞,李参军,铸钱之事筹备得如何了?”
第五百六十三章
团队之梦
  目前河西节度府府下面吏曹司、户曹司、兵曹司、仓曹司、法曹司、铠曹司和屯田司,一共七个司,然后下面设署,各司的参军相当于侍郎,署令相当于朝廷的寺监,长史相当于宰相,录事参军张裘安和别驾曹万年相当于副相,协助长史,司马李略相当于侍中,起到监督作用。
  这套十分紧凑的官职体系也在不断磨合中渐渐形成的,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比较适应河西的军政一体的实情,最大的特点是,各曹司的直属从事管理军队事务,曹司下挂的署令管民政,军政皆管。
  铸钱是由户曹司管辖,户曹司下面有盐铁署、税署、银库和铸钱署,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门。
  户曹参军事李延贵欠身道:“铸钱分为三个步骤,一个是备料,备料包括精炼铜,准备锡蜡等辅料,造母钱,做蜡模,这些都已经完成,第一批精炼铜二十万斤,第二步是募匠,铸钱匠也已到位.....”
  “铸钱匠就是陇右铸钱所的那些工匠吗?”郭宋打断他的话问道。
  “正是!一共一百二十人,从兰州迁移过来,从明天开始第三步铸钱,我们准备了十炉,每炉可铸造三千贯,一共铸三万贯铜钱。”
  “一年能铸多少?”郭宋打断他的话问道。
  “一年最多十万贯!”
  潘辽回答道:“如果造得太多,我们没有相应的物资对应,会造成物价飞涨。”
  “如果把钱输出去,从别处购买物资呢?”郭宋又道。
  “那要有物资购买才行,使君,大家都不傻,我们灭了沙陀,立刻有大量商人涌来河西,都想分一杯羹,这里面就有各地的藩镇,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比如只接受白银黄金,减少铜钱的输入量,如果我们去买别人的物资,也会被别人制止的。”
  郭宋这才意识到,现在的问题不是铸钱多少的问题,而是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潘辽又语重心长道:“有句话卑职不吐不快,现在我们已经有六万士兵,每人每月三贯的军俸,一个月就是十八万贯,一年两百万贯,这个购买力太庞大了,使君,恕卑职直言,河西人口太少,实在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压力。”
  “但河北和山东的藩镇都是十几万藩镇,朱泚军队甚至到了三十万之众。”
  “使君应该知道,他们的扩军是以千千万万百姓倾家荡产和流离失所为代价,而使君又想让百姓过得好,但又维持高量军队,这本身就难以两全。”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郭宋问道。
  几名官员互相对望一眼,潘辽道:“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裁军减少军费,要么扩张,获得更多的人口来支撑。”
  ........
  结束了商议,郭宋对潘辽道:“老潘,陪我上城走走!”
  潘辽知道郭宋想谈什么,他跟随郭宋上了城,两人走到城墙边,望着远处的草原,郭宋道:“我知道你还有话要对我说,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尽管直言。”
  潘辽沉默片刻道:“使君现在已是河西藩镇,这是天下人公认的事实,但使君接下来准备怎么走,是做一个守成的藩镇,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积极向外发展,大家都很关注。”
  “那大家的期望呢?”郭宋笑问道。
  潘辽望着远处道:“使君,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或者说是野心,他们效忠于使君,是希望从使君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文吏想成为县令,县令想当刺史,刺史高官想做侍郎尚书,将士们也希望能获得军功和土地,给自己和后代创造一个富裕的生活,使君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着千千万万下属的梦想和期待。”
  郭宋望着远方问道:“潘长史的梦想是什么?”
  潘辽的眼睛有点湿润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宰相,让我的祖先以我为荣,让我的后人世世代代祭祀我,千年之后,我的灵牌还摆放在潘氏祠堂的最顶端,这就是我的梦想。”
  “还有我!”
  梁武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他身后,他慢慢走上前道:“使君,我也有梦想?”
  郭宋轻轻给了他一拳,笑道:“你这臭小子还有梦想?说吧!你的梦想是什么?”
  梁武望着东方,一脸肃然道:“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开国功臣,使君打造一座新的凌烟阁,把我的画像放在第一个。”
  ...........
  时间转眼到了十月,几辆由三百名武士护卫的马车驶入了凉州,郭宋亲自率领一千骑兵等候多时了,郭宋上前抱拳行礼笑道:“欢迎独孤姑娘来河西!”
  马车内的人正是独孤幽兰,她从原州过来,带着十几名丫鬟仆妇,三百名飞狐卫武士护卫着她。
  此时,独孤幽兰不再是女武士打扮,恢复了大家闺秀的打扮,脸上略施粉黛,眉眼如画,头梳单环髻,身穿大红色宫裙,淡黄色襦衣,手臂环绕彩帛,一双美眸含羞带怯,格外的明媚动人。
  独孤幽兰虽然是独孤立秋的小女儿,但并不是嫡女,处于嫡女和庶女之间,她母亲是独孤立秋的续弦,但独孤幽兰却是独孤立秋最小的孩子,深得他的钟爱。
  这次和郭宋联姻,独孤家族本来是安排独孤立秋三弟独孤悲秋的嫡女,但独孤幽兰却希望父亲能给她一次机会,她自己跑到了张掖,赢得了薛涛的喜爱,薛涛便指名由独孤幽兰联姻,为了自己的幸福,独孤幽兰也是积极争取,独孤家族最终决定由她和郭宋联姻。
  独孤幽兰今年只有十八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一般而言,她应该是和其他关陇世家联姻,如果不出意外,她的夫君应该是窦弘,窦家的第三代子弟,也算是比较优秀,官任神策军仓曹参军事。
  但独孤幽兰却崇拜天下英雄,看不上窦弘这种依靠家族的世家子弟,可像田悦、李纳那样的年轻奸雄她又很鄙视,她却对收复河西,重建安西、北庭的郭宋情有独钟,哪怕不是嫁为正妻,她也心甘情愿。
  其实不光是她,想嫁给郭宋的名门闺秀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只是独孤幽兰很幸运,郭宋也想和独孤家族联姻,她便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独孤幽兰不敢和郭宋对视,低声道:“幽兰从前不懂事,还请郭使君宽容谅解。”
  郭宋哈哈一笑,“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娘子盼着你去呢!”
  这时,飞狐卫首领独孤明上前行礼,“我家主公吩咐,把姑娘交到使君手上为止,那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以后还请使君善待我家姑娘!”
  郭宋点点头,“请各位放心,也请回复独孤家主,幽兰姑娘以后是我的侧妃,郭宋一定会以礼相待!”
  飞狐卫武士行一礼,三百名武士整齐地调转马头飞驰而去,郭宋望着远去的这支武士,暗暗点头,这支武士不错,希望有一天能为自己所用。
  郭宋也调转马头道:“我们出发!”
  这次郭宋来凉州迎接独孤幽兰其实是颜真卿的意思,既然不打算在张掖城大操大办婚事,但还要给足独孤家族面子,那么让男方去凉州迎亲就是一个好办法了,既有了婚礼中的迎亲,给足了独孤家族面子,又比较低调,可谓两全其美。
  郭宋骑马护卫着独孤幽兰的马车旁,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向北方张掖城而去。
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旧妇
  入夜,队伍在草原上扎下了大营,士兵们点燃几堆篝火,杀羊烤肉,痛快地喝着奶酒。
  郭宋坐在篝火旁煮着奶茶,独孤幽兰则坐在他身边,火光映红了她的俏脸,她出神地望着郭宋煮奶茶。
  “在想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