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20

  他所以敢在这个时候单独来见王振,并把案子的结果如实禀报,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么一个内幕,凭此自然可以叫王振不迁怒到自己头上了。
  王振也的确被这一说法给吸引了心思:“徐恭?他竟敢如此算计咱家的人?”
  曹瑞心下苦笑,你王公公都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了,人家徐都督就算再胆小怕也要反抗一下的,所以来这一手也不是太过稀奇。不过这话他却是不敢当了面说的,只能在下面垂首低头,不发一言。
  “好,好好!咱家还真有些小瞧了他徐都督了。既然他如此不安分,那只有彻底解决了他才能使我安心了。”王振的眼中闪过浓重的杀机,寒声说道:“曹瑞,这事既然是你发现的,他就交给你来处置了。”
  “是,奴婢一定把事情做得妥妥当当的。”曹瑞忙有些激动地答应了一声。他要的就是这么个结果,自己在司礼监里似乎是混不出头了,那还不如帮着王公公在有些事情上出出力,说不定到时候东厂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那陆缜呢?他可曾因此案而再次得到朝廷的褒奖,甚至因此得以留在京城?”王振突然想起了此事的始作俑者,寒声问道。要不是这个多事的家伙,就压根不会出现这一连串的变数,马硕他们也不会有这等结果。所以真要论起来,他对陆缜的恨意才是最深的。
  曹瑞感受到这一点,也是心里猛打了个突,这才回道:“陆缜并未因此得到什么升赏,依然是要被安排离京。而且听说明后日,他就要南下了。公公可是要奴婢派人把他……”说着做了个单刀劈砍的手势。
  “京城这儿还是莫要再生事的好,所有人都盯着呢。”王振有些顾忌地摇头:“但是,只要他一离了京城地界,有些事情就好办得多了。无论他是走陆路还是水路,总是会遇到些变故的,若因此丢了性命,也属正常。你说呢?”
  曹瑞点头:“奴婢明白,我这就去作安排。只要他离了京城,我们的人就一定会找机会将其铲除,以解老祖宗你的心头之恨!”
  “这事儿我可是半点都不知情。”王振突然又来了这么一句,曹瑞了然地应了一声,而后才轻轻退了出去。
  
第205章
离京南下
  用手轻轻摸过那方大兴县令官印上头的印钮,陆缜才把官印盒的盖子拿起,盖了起来。而后,目光扫过身处的这间公房,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来。
  虽然在这县衙里只待了不到一年时间,但对此的一切却还是相当留恋的,不过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现在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打开房门,走到院子里时,东方第一抹的阳光正好斜斜地照射过来,落到了陆缜的脸上,让他的眼睛忍不住一眯,随后便愣住了。因为就在院子里,县衙上下人等都聚集在一块儿,静静地看着自己。见他望来,众人齐齐拱手弯腰,行下礼去:“大人!”
  “你们,怎么就等在了此地?昨天不是把事情都安排好了么?”陆缜有些动容,却还是强压住心情笑着问道。
  “我等恭送大老爷离衙!”曾光代表众人道:“大人你为县衙,为京城所做的一切,下官等都看在眼里。今日你要离去,我们怎么也该有所表示。”
  “是啊大人。你为人正直,刚强,纵然遇到达官显贵也不作退让,正是下官等之楷模,我们送你都是出自真心!”岳离秋也躬身说道。
  陆缜笑了:“其实若没有你们在旁协助,我陆缜也不可能做好这些事来,所以我也该说一声多谢哪。”说话间,他也郑重地弯腰拱手,冲身前所有衙门人等施下礼去。这一举动,让县衙人等都是一阵心惊,连道不敢,然后再次回礼。
  陆缜不是个婆妈之人,向他们施礼后,便迅速站直了身子:“今日我离开京城,只望你们将来能与我在时一般,好好治理地方,莫要因为一些人的身份就变束手束脚。你们要知道,这儿是北京,是大明的首善之地,我们所做的一切,便守护这京城的安宁!”
  在众人齐声应是中,陆缜跟身旁的林烈打了个眼色,后者早收拾停当,不但换上了远行的服色,而且还背上了两人的行李,见此,便跟着他朝外走去。
  其他人等自不会阻拦他们离开,只是默默地跟着送出门去。而在陆缜走出县衙大门后,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停步。
  衙门前的街道上,此刻已站满了成百上千的百姓,他们中既有商人,也有寻常小民,一个个都面露不舍之色,静静地张望着县衙。当陆缜露面之后,这些人都齐齐地跪了下来:“陆大人,慢走!”
  感受到来自百姓的挽留深情,陆缜的眼眶也不觉有些泛红了。他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搀起了离着自己最近的一名须发皆白,颤颤巍巍的老人,然后大声道:“各位请起。你们的心意,陆缜已都明白了。不过,身为朝廷官员,自当听从朝廷调遣,此番我将往江南为官,今日就此作别了。希望他日,当我陆缜再回来时,还能为你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说着,一揖到地。
  众百姓再次叫着陆大人,县尊大人或是大老爷的称谓,做着最后的努力。奈何一切都已无可改变,一辆早等在一旁的马车也已驶了过来,陆缜随即便钻了进去。
  当马车缓缓行驶时,百姓又连忙跟在了后头,既是不舍,也是送别陆缜这个大家心目中的好官。
  百姓看事情总是最直接的,陆县令在任期间把整个大兴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但原来那些地痞无赖销声匿迹,就是豪奴恶霸都不敢在境内欺压良善,只此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对陆缜感恩不尽了。
  何况,他还勤于政事,在税收等方面并不贪墨,让不少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如此,一向对官员要求低下的百姓就更是把陆缜当成万家生佛般的存在。
  现在陆大人调任,他们是真舍不得这么个好官离开。哪怕只是多陪他一阵,也觉着是一份荣幸。
  于是,马车一路向前,朝着南边行去,百姓们就跟了一路。甚至这一路之上,还有更多的人跟随上来,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县衙外,小巷的暗角里,看到这一幕的几名东厂眼线不禁有些发愣:“这陆缜还真有些本事,不过是离任而已,居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我只听说外边的州县有官员离任时有过百姓哭送的情景,却还未在京城里见过呢。今日倒是长了见识了。”
  这几人说话的语气里既有羡慕,也有几分不屑,个中感触,就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了。
  “不过这么一来,我们想跟着倒也方便了,混在人群里就是了。”为首之人手一挥,便带了众人迅速跟了过去,和一众百姓一起,慢慢地朝着南边而去。
  此时马车之内,陆缜早收拾了心性,冲一直等在里面的那个脸色有些苍白的汉子笑道:“林兄,你和竺兄真打算跟了我一起去江南?”
  面前的这名男子,瘦长的身材,配上那张有些狭长的瘦脸,看着就根竹竿似的。他正是之前被冤枉投进顺天府大牢,差点丢了性命的青竹帮帮主林青了。
  他在顺天府的大牢里可没少吃苦头,身上更是有了多处内外伤,所以直到现在脸上依然不见半点血色。面对陆缜的询问,他勉强一笑:“如今青竹帮在京城早没了活路,还望陆大人能够收留我们兄弟。林青这条命是大人你救的,只要大人不嫌弃我,今后我便追随于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林兄客气了,真要论起来,你们之前帮过我,也正是因此才会遭受这次的陷害。我救你出来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实在当不得一个谢字。当然,你所说的也是实情,这次得罪了厂卫之人,你们青竹帮确实很难再在此地立足了。这样吧,我可以带你们离开京城,至于你们今后到底打算怎么走,还是在想清楚了之后再决定不迟。”陆缜却不急着收人,只是给出了一个更友善的提议。
  林青点了点头:“如此多谢陆大人了。”说着,他便闭上了嘴,不再言声。身上的伤让他到现在依然很有些虚弱,所以能不说话还是不说的好。
  陆缜也不再看他,而是挑起了一丝车帘,看了看车外的情形,心下不觉感慨不已。之前在广灵县时是这般,今日离开京城又来了一次,这让他不禁对这个时代的百姓多了种异样的情感来。
  不说什么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光是为了这些朴素而善良的寻常百姓,自己就该尽己所能地去做些事情,去阻止那场可能给天下人带来灾祸的变故发生。只是以自己如今的地位,再加上就要远离京城的身份,真有这等本事么?
  这时,他的脑海里又想起了前晚最后向胡濙辞别时,老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一番话来:“善思,京城风浪急而多变,其实身在外边反倒是最安全的。老夫会在朝中给你寻找机会,只要机会恰当,再加上你之前所立下的种种功劳,或许用不了几年,就能把你真个调入中枢。不过,你在江南也一定要小心在意,莫要行差踏错,落人把柄。要知道厂卫最擅长的便是攀咬和罗织罪名,你务必要多加留心才是。”
  是啊,此去江南路漫漫,自己确实该小心,再小心才是。
  当马车出了京城,走上官道后,送行的百姓数量就急剧减少,只有少量人还追随在左右。不过他们的脚步也已有些蹒跚了,毕竟人力是敌不过马力的。
  在听到乘马跟在一旁的林烈提醒之后,陆缜便再次从车内探出身子,冲众人一拱手:“各位请回吧,你们的盛情陆缜已铭记在心,送人千里终有一别!”
  见陆大人这么说了,百姓们终于止住了脚步,然后全都再次跪倒,向其拜别。陆缜也不敢托大,赶紧下令停车,然后端然冲他们回了一礼,这才继续赶路。
  此时,天色已近了中午,往来京城的行人不断,见此也都好奇地询问起来,知道陆缜之事后,也都啧啧赞叹不已。
  再启程时,充为车夫的竺畅突然开口:“大人,有三个家伙打我们离开县衙后一直远远地缀着,不知是何心思。是否需要把他们打发了?”虽然论武艺他不如林烈,但江湖经验却是十足。
  陆缜听了,却是抿嘴一笑:“应该是厂卫的人,不必理会,这光天化日之下,他们也不敢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虽然口里是这么说的,但他心里却依然多了一丝不安,毕竟自己之前多次坏了王振的好事,谁知道他会不会铤而走险地派人半道行刺呢?
  还有,此番南下,长路漫漫,很可能又给他们以动手的机会。看来自己确实有些轻敌大意了,这却该如何是好?
  这一担心,在他们于傍晚时分来到南通州,看到阿虎过来相见后,才终于消散:“陆县令,我家公子在码头那边久候你多时了。”
  陆缜闻言一喜,若是能和徐承宗结伴一起南下,就是王振也不敢打自己主意了。所以他便不再客套,忙笑道:“原来徐公子竟也是今日离京,如此倒是可以互相作个伴了!”
  远处,当几名探子看到陆缜和徐承宗会面,相携了一道登上那艘挂着魏国公府旗号的大船时,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这下,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与此同时,另有数名看着像是寻常客商之人也在远远地观瞧,在确认那艘大船是魏国公府所有后,为首之人点了点头,轻声道:“那我们也借一借魏国公府的这张虎皮离开北方吧!”
  身边之人忙答应一声,若是仔细看去,便会发现他正是清格勒,而为首者,虽然化了妆容,却依然可以瞧出几分锦衣卫指挥使徐恭的模样来……
  
第三卷
江南风月
第206章
舟行运河话古今
  浩浩运河水,缓缓向南流。
  这条开凿自隋,历经千年的大运河早已成了这汉家天下南北交通上最最重要的一条动脉。尤其是在如今大明遵循祖训普遍禁海的情况下,水路运输便以此为首,其繁忙程度甚至还在陆路之上。
  不光是货运会依赖走水路,就是一般载客的船只,在这运河之上也是穿梭往来不休。尤其是如今这个春日正好,万物复苏的时候,河上更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自天空朝下望去,便如一张巨大的织布机上有无数梭子在来回摆动一般。
  不过这些梭子前进的速度却也有快慢,尤其是当风不是太大时,在略显沉缓的水面之上,船只就会突然静止下来,特别是那些船体庞大,装载了大量货物的货船,更是蜗行于水面,足以让站在船头的货主急得满头大汗。
  当然,你也可以用些法子来提高船只前行的速度,比如雇佣运河两岸讨生活的纤夫来帮着拉拽船身,将船从这一带水流平缓的地方拖过去。只是这么一来,船主所要支付的路费可就又要翻上一番了。
  运河的出现不但使南北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依河而生,靠河吃饭的群体。这个庞大的群体为了自保,为了能与那些商人,甚至是官府商谈,获取更大的好处,便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了一处,于是便出现了这个天下闻名的大帮会——漕帮。
  这漕帮自唐宋时便已渐渐成形,而在来到如今的大明朝,更是成了一支让官府朝廷无法小视的民间力量。因为其几乎垄断了运河上的一切相关杂事——拉纤、码头搬运,甚至是小型的货运……已彻底成为了这条运河的半个主宰,从而也让官府不得不依仗他们的力量,并对他们的一些出格举动睁只眼闭只眼。
  正因为连纤夫都是漕帮之人,所以船只想要找人拉纤需要付出的价格就颇为不低了,只有那些身家足够丰厚,又急着赶路的人才会撒出钱去命人拉上一段。
  今日,整条运河山东段,就只有寥寥数条船只正被纤夫们喊着号子地拉着向前,而这其中,只有一艘不是装满了货物的商船,而是一条足有三层,雕栏画栋极尽奢华的楼船。
  这船看着似乎没有那些商船高大,而且上面的人也不是太多,不过二十来人,怎么也无法和那些商船上高高叠码在一起的货物比重量。但是从岸上纤夫拉动时的神情与动作来看,显然这艘楼船可远比它表面看上去的要重得多了。
  看着岸边那些光着脊梁,咬着牙,把胳膊粗细的纤绳绷得笔直,一步步拼命往前挪动的汉子,船头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不觉叹息了一声:“如此行船,实在叫人不忍再坐哪。”
  正与他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另一名书生感慨颇深地点了点头:“是啊,原来看那书中所言隋炀帝时是如何役使天下百姓的还不是太能明了,如今只想其让十万百姓为其一人拉纤,就可说一句隋代当亡于其手了。”
  “是啊,这运河如今在我眼中流淌的已不再是河水,而化作了两岸百姓的血与泪,真不忍视哪。”第三人说着再次摇头叹息,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倘若有人仔细观瞧此三人的举止,就会发现,在他们说着这等关心民生话题的时候,他们的目光更多的却是往上边的船舱里瞄的,却没有多少注意力是真个投向岸边,显然他们说这番话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上方某人的注意。
  而在他们上头一层的船舱口,此时也摆了一桌酒菜,只是在座的却是两个年轻人。一个模样英俊,还有几分贵族般的懒散气,另一个却俊朗些,也显得更加的棱角分明。
  这两人,自然就是之前从南通州上船一路往南走的陆缜和徐承宗了。
  徐承宗这条楼船确实够气派,而同行的人也自不少。除了一些随身伺候和保护他的人外,居然还多了下面三个书生文士。那都是他在京城时投靠过来,想去南京寻找机会的不第秀才,因为之前说话讨喜,徐公子才把他们也一并带上了。
  此时,下面几人特意说给他听的话已传了上来,这让徐承宗的嘴角不觉带上了一丝弧度。这几位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在京城时就没少说这种忧国忧民的话,想不到如今行于运河之上居然还能发出如此感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