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1087

  “你误会我了。”沈默笑笑道:“太岳兄,你我志同道合,共谋大计,贵在齐心协力,推心置腹,而不是皮里阳秋,含沙射影,所以你一定是误会我了。”
  听完沈默的话,张居正的脸登时火辣辣一片,有道是响鼓不用重锤。他焉能听不出沈默的‘含沙射影’,分明是在委婉的指责自己,前天对他耍了手腕。
  没想到沈默能明察秋毫之末,张居正心说,以后可不能再跟他耍心眼了,也更加不愿失去这个战友,便讪讪道:“拙言,我跟你坦白,那天的有些话,确实是高肃卿让我问你的。”
  “哦,是吗?”沈默装傻道。
  张居正知道他装傻,是为了不让自己过于尴尬,便越发过意不去,道:“因为我是他的双重下级,所以不得不遵命行事,但我只是转述了他的问题,说服你的话却一句也没说,因为我不想被你当成说客。”说着定定望着他道:“我最看重的,还是咱俩的关系……你忘了我几次三番的提醒你了吗?”
  沈默也不能把他逼得太紧,不然会适得其反的,便点头道:“我是相信太岳兄的,现在相信,以后也相信。”就是没说‘过去相信’。
  张居正也重重点头,动情道:“拙言,我定不负你。”
  两人的感情,看上去更胜往昔了……只是谁也不相信,对方说的全是真心话,也不可能把真心交给对方。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只能边猜边凑活着过下去。
  把心里的刺挑开。沈默便‘语重心长’的对张居正道:“与其操心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咱们合计合计,怎么把国子监的事情搞好,让监生们有所收获。”
  “还有两个月就乡试了,现在才弄,岂不是晚了点。”张居正摇头道:“而且高肃卿也不会让你动他的心肝宝贝的。”
  “国子监里又不是只有那些个选贡生。”沈默笑笑道:“还有那些恩贡、例贡,这些人可不是高大人的宝贝吧。”
  何止不是宝贝,简直是高拱眼里的垃圾。张居正道:“朽木不可雕也啊,拙言。”在主流观点看来,只有那些有远大前程的进士才值得投资,这些监生虽然也有做官的资格,却不过只能当个撮尔小官儿,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精力。
  沈默笑笑道:“就当练练手吧,一上来拿好苗子开刀,有什么闪失我们可担待不起。”
  张居正想想也是,便不再反对。
  ※※※※
  两人讨论起来,时间就过得很快了,转眼到了中午时分,高拱回来了,只见他一脸的喜色,便知道发生了好事情。
  也许是感觉这样不太庄重,高拱尽力将表情严肃起来,面对着二位迎出来的下属道:“江南。你来一下。”
  “是。”沈默不理会张居正促狭的目光,跟着高拱进了他的公房。
  高拱将官帽搁在桌上,一面动手解开官袍,一面道:“衣冠楚楚了一上午,可把我热坏了,失礼了,失礼了。”说着便将官服除下,往椅子上一扔,仅穿着白纱中单,拿起毛巾,在脸盆里浸了浸。大把大把的擦起了脸。
  舒服够了,他才把毛巾搁下,看看沈默道:“快坐啊,我们北方人不像你们南方人那么多讲究,怎么舒服怎么来。”
  沈默笑笑道:“热起来可不分南方北方,公子王孙也难免光着膀子。”
  “哈哈……就是这个道理,那些个南方人还总笑话我粗鲁,我看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才是。”高拱坐在沈默身边,拿起大蒲扇,一边呼嗒嗒的扇着风,一边打量着沈默道:“江南,你不凡啊。”
  “大人这话什么意思?”沈默失笑道:“下官小鼻子小眼小模样,哪里看着不凡了。”
  “今天的朝会上,真让你给说着了。”高拱道:“果然是先赢的后输,先输的后赢!”
  “哦?”沈默问道:“那是谁先赢的呢?”
  “听我给你慢慢道来……”高拱的思绪,回到了今日早晨的朝堂上……
  ※※※※
  玉熙宫的大殿上,严嵩徐阶分列左右,引领着六部九卿,几十位四品以上官员,向着北边的龙椅跪了下来,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叩九拜之后,一身大红蟒衣、满头苍苍白发的司礼大珰李芳,高声道:“平身。”
  官员们便起身归位,只有严嵩与方钝两人,有绣墩可坐,其余人只能各自站好,就连徐阁老也不例外。
  待众人站定之后,李芳将目光投向了大殿右侧靠的黄色纱幔,所有人的目光也都偷偷望向那纱幔。
  过了一会儿,纱幔后传来一声悠扬的玉磬声,李芳便高声道:“陛下有旨,有事早奏,无事散朝!”
  大家好容易才逮着嘉靖一会,哪能这就让他跑了,吏部尚书吴鹏忙不迭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有事。”
  ‘铛……’一声磬响,李芳便道:“讲。”
  “遵旨。”吴鹏道:“微臣查阅百官花名册。察刑部尚书何鳌,已连续病休一年有余,致使一部尚书等于空悬。按规矩,应当以‘病老不堪用’罢其官,另选贤能任用。”
  李芳问道道:“严阁老以为如何?”这其实是代替嘉靖问的,每次都是重复一样的话,嘉靖都懒得说了。
  “回陛下。”严嵩扶着绣墩缓缓起身道:“何鳌确实是能吏,可惜这些年来缠绵病榻,一年中倒有十个月在养病,就像吴吏部说的,一部尚书近似空悬,长久以往确实不是个办法,臣也建议,让何部堂荣休致仕,至于刑部尚书一职,还是另外选贤吧。”
  听完严嵩的话,李芳又问徐阶道:“徐阁老,你怎么看?”
  徐阶赶紧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吴部堂说的对,严阁老说的更对,这刑部尚书一职,确实应该重新考虑人选了。”何鳌退休,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就连他本人,也递了好几次退休折子,只不过皇帝一直挽留罢了。
  见三位重臣异口同声,李芳又扫视其余的官员,问道:“诸位大人以为如何?”众人都不表态,李芳便不再看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纱幔。
  过了一会儿,便听‘铛’地一声磬响,李芳立刻拖长音道:“准奏!”
  至于继任的人选,惯例由首辅推荐,严嵩果然‘举贤不避亲’的,推举了刑部二把手,左侍郎何宾继任。
  “徐阁老,你可有人选?”李芳轻声问道。
  徐阶有样学样道:“回禀陛下,臣推荐太常寺卿严讷,此人公正严明,谙熟立法,足以胜任。”
  “还有别的人选吗?”李芳问众人道,百官全都哑巴了,他们知道,自己推荐了也是白搭,待会廷推时,还是严党徐党说了算。
  ※※※※
  然后便是红豆绿豆大比拼。张四维和徐渭取来了红豆和绿豆,给每位大人各发一粒……当然徐阁老和严阁老各有两粒。吏部尚书吴鹏道:“红豆代表何宾,绿豆代表严讷,开始吧。:”徐渭便端着个陶罐。在大人们面前走过——每位大人都伸手进罐子里放下一粒豆,谁也不看红还是绿。
  转了一圈回来,徐渭将陶罐交给吴鹏,吴鹏拿到严阁老,徐阁老,还有李芳面前,四人一同点数。
  一共三十六粒豆,数来数去,最后是何宾以二十比十六胜出。
  结果一出,严党众人一下得意洋洋,徐阶这一派的脸色顿时难了看。严阁老虽然不苟言笑,却也看似不经意的瞥一眼徐阶,像是在说,小样儿,跟我斗,还嫩了点。
  徐阶低下头,退回朝班站好,仿佛波澜不惊的样子,心中却打起了鼓……刑部尚书之争,对双方实力来讲,其实无关痛痒,但却是双方较量的预演……三十六粒豆,除了他跟严嵩的双份之外,共三十二颗,代表着大殿之上的三十二位高级官员,其中他这一派的有十一人,严嵩那一派的有十五人,中立的六人……至少表面上如此。己方要想不败,就得争取到至少五个中立分子的支持。这看起来有些难,却并非不可能,因为徐阶相信,那六个中立分子,对严阁老的恶感要大于对自己的。
  事实上,这几日他降尊纡贵,亲自走访过这六位官员,并得到了他们的亲口保证,所以才有信心站在这里,跟严党拼一拼的。
  但结果出来了,自己只得到十四人的支持。中立阵营出现了五五分,六人完全抵消掉了,如此一来全看双方本来的实力对比,这样自己本来在劣势,结果还是在劣势,没有任何改变。
  ‘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徐阶心头涌起一阵挫败感,对后面的局势也悲观起来。
  ※※※※
  不管他愿不愿意,朝会还要继续下去,把这骨碌过去后,李芳又问道:“还有什么事儿?”
  “启奏陛下,臣有本……”兵部尚书许纶颤巍巍出列道,他已经六十有五,身体又不好,只是没得绣墩坐,早累得两眼昏花了,站在那里晃悠悠的,仿佛随时都要倒下一般。
  帷幔后的嘉靖皇帝终于开口道:“给许兵部搬个凳子。”
  李芳边上立着的陈洪,赶紧将个绣墩搬到许纶身后,道:“许兵部请坐。”
  许纶诚惶诚恐的长篇道谢,而后搁了小半边屁股在凳子上,仿佛生怕将其坐瘫了。见众大人都望向自己,他有些迷糊道:“你们看我干啥?”顿时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笑,许纶更迷糊了,问身边的方钝道:“方部堂,这到底怎么了?”
  方钝忍住笑,道:“许部堂,你不是有本吗?”心说我都七十好几了,还没健忘呢,你倒是先失忆了。
  “哦,对对对。”许纶赶紧扶着绣墩起身道:“陛下,如今南方战局稍定,朝廷应该将目光稍稍转回北方了。”说着面色沉痛道:“因为这些年南攻北守的战略,蒙古人愈发嚣张起来,几乎每年都能越过长城,逼近京城,如果再不给予教训,俺答怕是真要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了。”
  众位大臣闻言纷纷点头,但帷幔后的嘉靖却没有一丝动静,过了许久,李芳终于道:“严阁老以为如何?”他体会皇帝的心意,知道这位道君最怕麻烦,哪怕明知是这么回事儿,也不愿意折腾,所以得让严阁老给皇帝背个黑锅。
  严嵩眯着眼,缓缓道:“仰赖皇上的圣明领导和大家实心用事,最艰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他不紧不慢的给事情定了个调子,然后继续道:“这几年日子确实是苦啊,亘古未见的大地震,北方连年的旱灾,还有铺天盖地的倭寇,鞑子,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众人不知道,他提这茬干什么,只能静静地听下去。
  第五二零章
君心难测
  玉熙宫大殿中,只听严阁老缓缓道:“现在兵部说,要振作北方,这个老臣举双手赞成,可是钱呢?兵呢?据老臣所知,目前维持这个局面,已经是宣大蓟辽的极限了,要想有所寸进,便需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投入的少了,只会造成白白的浪费,没有一点作用。”说着抬眼望向许纶道:“许兵部,我们有这个财力吗?”
  “这……就要问方部堂了。”许纶顿一顿,看看方钝道:“不过我猜,应该是有的吧?市舶司那么挣钱,朝廷又没什么大工程,总该攒住些钱了吧?”
  “没有,”方钝摇摇头道:“市舶司的钱,一部分供东南用兵,另一部分用来还债了……不信可以去户部查问账册,国库积年欠下的债务,足有三千多万两。算上利息的话,就得靠五千万了。”
  许纶不由咋舌道:“这么多?”
  “就像阁老说的,这些年天灾人祸太多了,整天往外花钱,还都是花大钱;地方上不是遭灾,就是遇乱,不但收不上税来,还一个个嗷嗷待哺,我这个户部尚书只能东挪西借,勉强支撑到今天。”方钝叹口气道:“现在有了钱,当然要先还债,不然一年光利息就得三百多万两银子,一半银子就得打水漂,所以东南的钱,用不到北边上来。”
  “难道就坐视俺答嚣张不理了吗?”许纶难以接受道。
  方钝垂下眼睑,不回答他的问题,许纶又望向严嵩道:“严阁老,您说句话呀!”
  严嵩看看众大臣道:“诸位有什么见解?”
  严世蕃便出列道:“让我看,自家的事情自己办,既然东南可以自给自足,那宣大蓟辽也无不可!”说着振振有词道:“臣建议派一得力大员,赴蓟州一带督饷、练兵,积蓄实力,待俺答再来时,便可给予迎头痛击,狠狠教训他一下!”
  此言一出,严党分子便纷纷点头。大肆吹捧起来,仿佛这平淡无奇的建议,真能匡扶国家一般。
  严嵩假模假样呵斥道:“国家大事,岂能如此草率?我且问你,人选你想好了么?权限有哪些?是临时还是长期派遣,这些你都想好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