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47

  这阵仗,简直能夺人心魄,更让不少降兵焦躁难安,生出了惧意。在那慌乱和寂静中,一个穿着红裙的女子登上了高台。
  目光扫过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伏波开口道:“你们都是遭了水患,失了田产的百姓,你们都曾被为富不仁的家伙欺凌,被贪官污吏们敲骨吸髓,所以你们逃了,你们反了,你们跟着鲁大帅杀官攻城,劫富济贫,你们想在乱世里挣一条活路,这自然是天公地道的事情,然而看看这尸首,看看这些惨死的老弱妇孺,他们又欠了你们什么?”
  一个人站在野外的高台上,声音再怎么大,也传不出去太远,然而伏波身边站着亲兵,却一字一句的跟着她的话语重复了下来,一传十,十传百,到得最后一句,几乎是数百人怒吼出声。
  那不是一个人的声音,也不是一个人的愤怒。这几天连战连胜,轻而易举的大破敌军,着实让这些赤旗将士们生出了狂傲。可现在,尸体摆在了他们面前,无辜者的尸体。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遭过兵祸,有不少人见过海盗,中更是有数之不尽的说书先生,有将军庙里的那些道童,他们一遍遍说着什么才是仁义,什么才是德行,什么才是他们从军的根本。而每一场仗,开战之前都有将官耳提面命,告诉他们是为何而战,又是为谁而战。
  如今,他们出兵了,为了守护赤旗军后路,为了尽快剿灭乱军,而这些话,都没有无辜者的尸体更让人动容。为什么要剿灭乱军?因为不去做,就会有人这样搅乱他们家园,杀死他们的亲人。若是能当人,谁愿意做个禽兽?
  之前还略有松散的士气,在这一刻重新凝结了起来,也变成了冲天的怒火和杀机。哪怕人数少了许多,哪怕是刚刚占领城池,也让那些降兵抖如筛糠,不敢出言。
  伏波也不需要这些人说什么,那双冰冷的凤目扫过了人群:“所有鼓动尔等滥杀无度的,统统该死。”
  这一句话后,十数名捆着手脚的降将,以及他们身边的亲信被拖了上来。一个时辰,足够问出很多东西了,而在刚刚献城,自觉有功的关头,也是最容易丧失警惕的时候。因此,伏波是真拷问过一番,也真挑出了害群之马。
  身在乱军之中,的确容易被人裹挟,但是控制不住手下,和放纵手下是完完全全的两件事。而劫掠时滥杀与否,更或者泯灭人性的恶贼,其实也不难抓出来,毕竟这群乱兵是刚刚起事,而非久经沙场的兵匪,无可救药的毕竟只是少数。
  而当亲兵们高声呼喝的“统统该死”落下时,刀斧也齐齐落下,十几颗头颅滚了一地,飞溅的鲜血甚至都落在了红色的裙摆上。
  伏波的面色没有分毫变化,她只凝视着台下众人:“赤旗帮会给尔等分田,亦会在乐仁屯兵。将来尔等可为活命而战,可为保家而战,亦可为荣耀功勋而战,却不能再肆意杀戮,拿人命取乐。若违帮规,杀无赦!”
  齐声喊出的“杀无赦”一句,让不少人垂下了头,也让不少人抬起了头,有人偌从梦中初醒,也有人眼中滚出了泪滴,颤抖不休。哪怕是大乾朝,亦有教化,亦有法度,其实谁都能随随便便举起屠刀,视人命为无物的?
  现在杀了头目,也给他们立了规矩,那是不是能从一场噩梦中醒来了?重新当个耕地种田的百姓,能安安稳稳活下来,不比旁的更强吗?
  而那些城中幸存的百姓,更是全都哭做了一团,他们没想到这群占了城池的黑衣人会替他们报仇,更没想到那个身着红裙的女子,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不求能让那些死者复生,他们只求冤有头债有主,只求能有人为他们主持公道,仅此而已。
  看着一个个面上青筋暴露,激奋昂扬的赤旗军将士,又看了看那群跪地谢恩,不断叩首的百姓,钟大亮轻轻舒了口气。当初刚来赤旗帮时,他也听说过无数这样的故事,甚至也跟着父亲,看到过许多次帮主登台训话,收拢人心的手段。而现在,她不是孤身一人了,在她背后还站着那么多人,还有那么多可以齐齐替她吼出心声的将士,这才是真正的人心可用啊。
  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该多学学父亲,谨言慎行,当一个称职的下属才行。
  有了这一番杀鸡儆猴,乐仁城终于也缓过了那口气,城中百姓不再死气沉沉,流民们也都乖乖听令,开始各自分队,施行连坐。当然,那些心存不轨的,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铲除,侥幸通过了政审,好不容易留下一条命的,更是战战兢兢,一心为赤旗帮买命。
  剩下的,就是如同连韶城一般整理户策田亩,重新安排这群流民,找出足够的粮食和种子了。可惜这边的状况更为恶劣,军管的时间恐怕要延长许多,不过好在逃走的那些流民已经群龙无首,之后未必会有更大的乱子了。
  谁料还没等分兵去收复宝雄城的严远传回消息,就有个穿着官服的年轻人跑到了伏波面前,说是要替临县的官吏和百姓们献城。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下官江愫,乃是清溪县县丞,此次前来,只求帮主能为民生计,带兵入主清溪,守一方安定。”
  来人穿着九品卑官的青色袍服,年纪也是轻轻,然而孤身前来这种被乱军占领的城池,面对一方大豪,还是个穿裙子的女子,也能面不改色,不卑不亢,就十分难得了。
  而他口中的清溪县,距离乐仁府并不算远,就在北江的河道旁,甚至之前她带兵前来时,还曾路过此处。问题是自己还没露出任何发兵意图,就主动来投效,这就让人有些好奇了。
  伏波也没压抑这份好奇,开口问道:“既然年纪轻轻就当了县丞,你应当也是进士出身,正经的朝廷官员,为何要来求我?”
  大乾非进士不可得官身,哪怕是这么个小小县丞,也是三甲上挂了名的,她却是凶名在外的大海盗,如今已经开始登陆侵吞州郡,只差举个反旗了。如此冒然献城,就不怕招来个跟乱军一样的恶贼吗?
  江愫却正色答道:“天子既然已为邱大将军平反,帮主就是新任的镇海侯。如今乱军肆虐,下官前来求援,也是应有之义。”
  这回答可就有点讨巧了,伏波笑着倚在了座椅上:“我可没接受什么爵位封号,再说了,清溪这样小的地方,你怎么觉得我会耗费兵力去守呢?”
  这话说着轻巧,但是威慑却扑面而来,尤其是在这血迹尚未彻底擦干净的大堂里,更是让人胆颤。江愫深吸了一口气,也不装模做样了:“既然帮主夺了连韶、宝雄两城,想来是打算在北江上布防,清溪正在两城之间,还离乐仁城不远,正是联通三地的好去处。只看连韶城中安排,就知赤旗帮能保境安民,那与其看着清溪县变成四战之地,还不如交予帮主。”
  这番话还真是有理有节,连战略意图都猜到了一二。没错,在占据了这三座城后,附近的州县都要算在赤旗帮势力范围,需要严加掌控,只是用武力夺取还是用其他法子就不一定了。
  而这小子能在自己动手之前就主动投靠,当真称得上胆大心细,其后蕴含的东西,更是值得人玩味。
  上下打量了江愫一眼,伏波缓缓道:“若是如此,可就算投贼了,你就不怕朝廷拿你是问吗?”
  一听这话,江愫却坦然了起来:“恰逢乱世,谁知朝廷大军何时能来清溪这等偏远州县?眼看乐仁府的惨状,清溪上下人心难安,下官这才斗胆说服了县尊,也得了县里大户的首肯,前来拜见帮主。若真有人要问罪,下官也甘愿受罚。”
  如此侃侃而谈,还真是有股刚直不阿,一心为民的傲然,伏波却笑了:“若是大乾覆灭,也能留个干吏的名声,不愁将来仕途啊。”
  这话让江愫瞳仁一缩,却抿了抿唇,未曾反驳。这姿态,也让伏波确认了他献城的根本所在,为民请命兴许也是真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为将来谋一条出路。毕竟聪明人都能觉出天下将倾的大势了,若是不想给大乾陪葬,当然要另寻明主。
  不过来都来了,伏波也不会矫情:“既然百姓都请命了,我自会派人接管清溪县,只是乐仁府还缺个主事之人,不知你可愿接管此城,为我僚属?”
  这就是正正经经的招揽了,也算给足了双方面子,江愫心头一松,拱手行礼:“承蒙帮主不弃,下官自当效命。”
  这就是直接从朝廷任命的九品县丞,跨越了数级,成了个牧首一方的知府。虽说乐仁残破,恐怕还需要大力整治,还要担心赤旗帮能不能在将来的乱战中取胜,但是这一次投诚,还真做对了。至少这位帮主不是个只通兵事的粗人,不论是心思手段都是上上之选,将来赤旗帮怕不光是要称霸南海,还要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
  一想到这点,江愫就觉胸中热潮翻涌,如此才不枉乱世里走一遭啊。
  然而还没等他直起腰,座上女子就发了话:“你出身哪里,家中可有做过官的?”
  江愫心中一突,立刻道:“下官出身闽州南漳,只是中人之家,先父曾做过一地知府。”
  “原来是闽州人啊,难怪如此敢闯敢拼。既然是官宦世家,想来江氏族中也有读书种子吧?”伏波看着那恭谨中还透着士人风度的年轻人,唇边露出了笑来。
  这姿态她可是太熟了,不就是陆俭的低配版吗?一个刚要往“耕读传家”这条路上迈步的家族,读书人也不会只有这么一个。与其让这群家伙四面下注,还不如统统笼入袖中。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垂询了,江愫怎能听不出对方话里的意思,这是要把他全家都绑在赤旗帮的大船上啊,如果不从,他的忠诚度立刻会被怀疑,可如果答应了,将来赤旗帮没能站住脚该怎么办?
  然而心思百转,最终江愫还是咬了咬牙:“下官族中也有几个读过书的,下官这就去信招他们前来,为帮主效力。”
  既然都来投效了,还不如一口气做到底。反正江氏只是个小门小户,根本无力抗衡这样独霸一方的大豪,与其扭扭捏捏,不如早早成为心腹。
  这回答可让伏波满意极了,轻轻颔首道:“先去熟悉一下城中的户策,清点田亩、人口,下来还要不少流民需要安置,不能误了这一季的夏种。”
  “遵命。”这次,江愫深深弯下了腰,做足了礼数。
  似江愫这样的聪明人,还真不止一个两个。之后的十余天里,有孤身前来投奔的,也有带着下属、百姓整城投效的。看来几百条船拉出来,风驰电掣剿灭乱军,着实让赤旗帮的名声打了出去。而一旦深入内陆,有了基业,赤旗帮也不再是一个海上的贼寇了,而是真正的庞大势力,可以让人下注了。
  这一番变化,自然也让番禺的官员们心惊肉跳。要知道夺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拿下治所,攻占衙门就算完了的,还要恢复当地农耕,安抚人心,甚至通达政令。赤旗帮做到了所有一切,那之后这些地盘的赋税、劳力、兵卒,也就不再属于朝廷,而成了那女子的私产。若是能站稳脚跟,消弭乱军带来的危害,这可是能屯兵的大片领地啊。
  那被夹在中间的番禺,又要如何自处呢?现在赤旗帮收取的挂旗钱已经替代了一部分的关税,将来人家利用交易场,要彻底拿住商税,他们难道还敢说个不字吗?
  一群官老爷们焦头烂额,背后的商贾们却高兴坏了,谁能想到只是短短半月时间,赤旗帮就拿下了这么多地盘,而且还有在北江立足的意思。这要是真让他们打通了粤水,今后商船还不是横行无阻,跟在南海一样了?
  比起不把商贾放在眼里的大乾朝廷,还是一心一意搞海贸、银行的势力更值得投靠啊!
  一时间,往北面送粮的船就更多了,不知多少人生怕那些流民无法安顿,坏了他们的大事。
  不过这些对于伏波而言,都是势力扩张带来的附加影响,她最在乎的,还是这群乱兵为何南下。毕竟南方是最先遭受台风侵袭,爆发洪水的地方,这些灾民既然要躲水患,就该往北方没有遭灾的地方逃啊,怎么反倒往南走了?
  结果一番细细探查,最终得出的结论竟然是个离谱的传闻,那些流民听说南边有个叫番禺的地方,鱼米丰美,还有数不清的商贾招工,钱也给的足,只要过去就能糊口。这些泥腿子哪里知道番禺距离他们有多远,更不会想着沿途有多少官军贼寇,只是被一番煽动,就拼了命的南逃。
  而饥饿和恐惧,又促使流民成为了乱兵,被强人裹挟,若是赤旗帮没能及时制止这群流寇,说不定番禺和东宁的大好局势真要被人搅乱。那究竟是谁传出这样的消息呢?
  还没等伏波进一步探究,一封来自熟人的信笺,先到了她手中。
  草草读罢,伏波叹了口气:“是方天喜来的信,想要邀我北上,与蓑衣帮共同御敌。”
  严远此时已经回到了伏波身边,听到这话立刻皱起了眉头:“刚拿下三城,还要好生安置流民,开拓军屯,咱们哪有工夫去跟蓑衣帮联手?别是那老东西在打什么鬼主意吧。”
  伏波却摇了摇头:“还真有共同的敌人,听说宁负投了那伙蓑衣叛军。”
  此话一出,周遭众人都变了脸色。
第三百三十七章
  都是熟知战事的,几人哪会不知道所谓的“蓑衣叛军”指的是什么。
  蓑衣帮本就山头林立,两位大头目被俘,帮主潘安仁却只派人救出亲近他的常大头目,使得另一位阎大头目的手下躁动不安起来,又被有心人挑拨,致使一场大乱。
  好在潘帮主也是有些根底的,一场殊死搏斗总算保住了基业,但是反叛之人占了舟船之利,让他们追之不及。最后蓑衣帮彻底一分为二,占据了荆湖上下两头。
  那伙叛逃出来的,就被蓑衣帮人称作了“叛军”,而他们占据的地盘正巧与粤州接壤。如今听闻宁负投了过去,可想而知,那煽动流民的传言是从哪儿来的了。
  一个接纳了鬼书生,还有不少船只的势力,怎能放任他盘踞在赤旗帮左近呢?原先没有攻克北江这几座城也就罢了,现在已经开拓陆上,这个“恶邻”就必须尽快处置。估计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方天喜才会来信相邀。
  然而在传阅过那封信后,众人都是神色犹豫,还是李牛先开了口:“帮主,鬼书生那小子肯定是要除的,但是咱们的船队想要过去,可是要费不少力气的。这刚刚打完仗,地盘都还没稳住呢,哪能随意发兵?”
  这是大实话,收纳了这么多流民,还有新归附的城池,必须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才能保住。这时候大举发兵去帮别人打仗,那真是得不偿失。
  坐在一旁的田昱也没什么好脸色:“反正今夏的收成都要用在屯田上,我是拿不出粮草了。谁知雨会不会继续下,若是持续遭灾,怕是得填进去更多的钱粮。”
  为了安置流民,除了分田之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准备开荒屯垦,这可是相当于军屯的,是以后养兵的根本所在。但问题是这年头要看天吃饭,万一再来一场台风,或者连绵不绝的秋雨,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虽说利用番禺的海运优势,他们不会缺粮,也没人敢在赤旗帮的地盘肆意炒作粮价,但耗费的钱粮依旧不是个小数目。
  这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伏波自然也不会无视,然而她心底还有些想法:“这伙人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未必要用大军。若是由蓑衣帮那边吸引火力,咱们精兵突进,说不定能有奇效。”
  严远皱了皱眉:“帮主是想跟用奇兵?那伙叛军离得太远,又有鬼书生坐镇,未必能得手啊。”
  邱大将军当年就擅长发奇兵,奔袭、夜战更是拿手好戏。到了帮主这儿更进了一步,那真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就像夺取乐仁城那一战,干净利落还能给敌军震慑,才能兵不血刃全取一城。
  然而话虽如此,轻骑突进仍旧有不小的风险,尤其是听她的口气,似乎又想亲自上阵了,更是让人难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