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仙(精校)第2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1/2908

  不过也由此可见,老戚书记对自己儿子的提醒,是多么的重要,戚志闻若是不肯接受现状,唧唧歪歪的,为了保住陈太忠,马强和马飞鸣面皮一翻,嘴巴一动就能葬送了他。
  戚书记凄凄惨惨的时候,陈区长却是迎来了家乡人民的盛情邀请,吴言将谢五德的话转述一遍,说你嫌耽误时间的话,回来讲一场就行,关键是——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机会。
  “我发现目光短浅的人实在太多了,看到他们手足无措地转屁股,我就觉得异常的滑稽,这样的领导,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吗?”陈太忠吃吃地笑着,“那就讲一场好了,放到素波?”
  “不要了吧?”吴言知道他的促狭劲儿,就笑着回答,“给老杜留点面子,也算替我结个善缘……好吧?”
  “算,你能上进,这口气我就忍了,那我去凤凰讲一场,”陈太忠对上自己的女人,倒是很好说话,“不过图书馆不用乔小树帮忙建了,我们已经在搞了……让他折现吧。”
  “对了,听说有人被北崇殴打致死了?”吴言顺便就问一句。
  “嘿,这个事儿说起来挺好玩,”陈太忠听到这个问题就笑,“反正不关我的事儿,等回头我去了凤凰,给你慢慢讲,特别滑稽的。”
  “什么时候能回来,看望你的小白?”吴言来情绪的时候,也会说一些撩拨人的话,“小白可是经常想你想得流口水。”
  “昨天那谁的政府职务也被免了,我这儿闹哄哄的,真是走不开,”陈太忠苦恼地叹口气,“来取经的人格外地多,天涯的、海角的,还有地北的……”
  现在来取经的,就多是地级市的人了,这就是地厅级领导和省部级领导在信息层面上的差距,不过现在来的人,并不都是冲着红外测温仪去的——北崇的这些东西,已经被省部级领导们洗劫干净了。
  来的人主要是学习北崇经验的,像地北省会通达市,就人是带了腾行健的条子,想买三千台测温仪,听说没货之后,就转而学习其他经验。
  周四的时候,随着疫情被全面曝光,人们才骇然地发现,原来非典真的就在自己身边,不少中小学校开始放假,首都有几个大学都开始放假了,更有一些校区发现了非典疫情,对整栋宿舍进行隔离的。
  一时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市场上的口罩、板蓝根、醋和84消毒液被一扫而空,补货都补不过来,很多地方的宾馆,一听到客人是京城口音,直接就撵走,“客满了。”
  就在这样的恐慌中,北崇的区委书记不声不响地下了,而新的区委书记又没顶上来,阳州市委做出决定:北崇区长陈太忠,临时全面主持区党委事务。
第4226章
去和来
  “这就是一肩挑了,”李强的秘书巨中华听到这个消息,禁不住感慨陈太忠的好运——一个外省交流来的干部,居然也能一肩挑。
  “怎么,羡慕吗?”李书记笑着看他一眼,“要不这样,你去干这个区委书记?”
  “不敢,”巨大秘摇摇头,发自内心地表示,“那是个火山口,我认为自己坐不住,除非您需要我去。”
  “要是没有戚志闻这档子事儿,我还真是想让你去的,”李强很无奈地叹口气,他知道小巨在表忠心,而不是心里想去,嘴上客套。
  “只不过当时是争不过别人,现在倒是有机会了,但是一个副厅都掉下去了……陈太忠在北崇也站稳了脚跟,不比隋彪在的时候,现在谁想做这个书记,真的得有乌龟肚量。”
  “这样的区委书记,真的是很没劲儿,”巨中华点点头,他可没有利欲熏心到上杆子找死的地步,陈太忠不但能硬扛陈正奎,现在跟李书记,都是合作多于配合。
  而且就是李书记所说的,陈区长不但做出了成绩,在北崇享有极高的威望,更是羽翼已成,新的区委书记想要像隋彪那样各管一摊,都是不可能了。
  “要不我让他干区委书记,你去干区长?”李强又笑着看巨中华一眼,以前他真不敢这么做主,但是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北崇的区委书记,那真是一个烫手山芋,看上去很美味,真的揽入怀中,才知道什么叫后悔。
  所以他就敢拿这个位子开玩笑了。
  “在陈太忠手底下干区长……”巨中华无语凝噎,那还不如副区长呢——起码有自己分管的口子,他讪讪一笑,“其实我觉得,给您服务就最舒心。”
  “为我服务最舒心?”李强听得一笑,又摇摇头,“该外放就要放,没有谁是天生喜欢伺候人的……在手里捂得久了,前途耽误了,亲人也变成仇人了。”
  这话是领导和秘书关系的真实写照,领导的贴心人,不可能一辈子紧跟领导,时机成熟了,该外放就要外放——秘书党这个标签,是不可能抹煞的。
  但是明明有时机,领导却觉得自己用着此人顺手,舍不得外放,这就很容易令贴心人心生怨怼——你这是耽误我啊,没错,没谁是天生喜欢伺候人的。
  而且秘书外放,也相当于是壮大己方的势力,对领导掌控局面也有好处。
  李书记的话说得直接,巨大秘听得汗却快下来了,“老板,我什么地方没做好,您尽管批评……我还等着跟您去省里呢。”
  “你真不想独挡一面?”李强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
  “想是肯定想,我从您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愿意用到实践中去,体现自身价值,”巨中华面对这样直接的问题,也不敢矫情,“但是北崇的话……除非您需要我去。”
  “嗯,”李强点点头,若有所思地发话,“最近我帮你争取一下……希望能顺利。”
  “还是顺其自然吧,”巨中华还是不敢表现出急躁来,李书记能有今天这话,就已经是相当掏心窝子了,他要知足,“毕竟是非常时期。”
  “非常时期?嘿,”李强听了之后,淡淡地一哼,“一个区委书记,说一声高配,就降下人来了,半年都不到,说撤就撤了,我要是没有点脾气……别人只怕当我这个市委书记是泥捏的。”
  巨中华嘿然不语,他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总不能撺掇领导去对抗上级……
  陈区长得了市委的指示,马上召开了书记会——他无心党委书记一职,主要是因为知道自己就不会成功,所以懒得自取其辱,事实上,陈某人的虚荣心还是很强的。
  不过这个那啥……场面有点冷清,北崇一正四副五个党委书记,陈铁人被双规了,戚志闻走人了,除了第一副书记陈太忠,与会的就只有党群书记赵根正和政法委书记祁泰山。
  后来据说,区政协主席黎珏对这个场面,很刻薄地说了四个字——沐猴而冠。
  陈太忠并不介意人少,他在书记会上指出,北崇目前的发展形势非常可喜,但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最近又是非典肆虐,大环境不是很景气。
  但是陈区长认为,“在有些人的眼里,困难是客观存在,不容否认,但是我要说,是困难,同时也是机遇,大家都难……只要我们能迎难而上,更快更好地解决困难,那就是比别人快了一步。”
  “党委以前在主观能动性上有所不足,还有潜力可挖,不过之前不是我负责这个工作,也不好越俎代庖,现在既然由我来主持党委事务,党委的职能,就要充分发挥一下了。”
  赵根正和祁泰山面无表情地听着,心说以往对抗党委最厉害的,就是你这个区长,现在要发挥党委职能的也是你,对错都在你嘴里。
  然而,陈区长玩嘴皮子只是一方面,他能真刀实枪表示诚意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指示说,目前区党委面临这么几个事。
  首先,是第二届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活动,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时候,此事由宣教部牵头,区政府拨款五十万,泰山书记帮忙抓起这个事情来——还有防治非典的宣传工作,这个也很重要。
  赵根正听得脸色有点不太好,祁泰山负责的是公检法司,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理论上都是后备干部的候补人选,这个事儿应该是归他这个党群书记管的。
  陈区长又指示,根正书记把“迈开脚步,动手动脑”的活动抓起来,我给你五十万,搞个干部职业技能的比赛,表现好的重奖,差的要罚,最差的……要考虑淘汰。
  要不说有钱就是好,陈区长手指头缝漏一漏,一百万毫不眨眼就掉了出来,而且不光是拿钱砸人,他还说了,前一阵戚书记说的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要尽快搞起来,根正书记你要辛苦一点了。
  权把子也能砸人,赵书记猛地听说,陈区长打算把这个差事交给自己,那真是要多激动有多激动了,他表示说,这个事情,我只是帮陈书记你执行一下,关键时候,还得你来把关。
  他是如此地激动,连“陈书记”三个字都说出来了。
  不是太重要的事情,你决定就行了,陈太忠喜欢放权,那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的不那么看重,当然,对于自己实在看好的干部,他也会出面帮着争取。
  不过大致来说,他对批发官帽子的行为,并不是很感兴趣,他希望对大多数干部一视同仁,能者上不能者下,而不是像有些党委书记,将组织赋予党委的任免权力,视作自家结党营私和敛财的利器。
  虽然黄汉祥提示过他,你需要任人唯亲,才能在你走之后,保住你的建设成果,但是陈区长骨子里,还是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他觉得,如果能任人唯贤,就让大多数干部看到了通过努力,而获得进步的希望,这能极大地调动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
  他深信:组织腐败,才是最大的腐败,既然走到这个位子了,他愿意直面这个问题,并且积极地去解决。
  至于说如何保住建设成果——等他即将离开北崇,再考虑这个问题也不迟。
  不能因为害怕可能失去建设成果,就忽视组织提拔任免干部的原则,因噎废食,智者不取——这也是陈区长一直倡导的制度建设。
  总之,书记办公会虽然冷清而短暂,但是三个副书记都心满意足,陈太忠固然是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党委的话事权,可赵根正和祁泰山也各有所获。
  时间进入了五月,非典的发展越来越猖獗,北崇推行的第二届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也遇到了麻烦——现在去学校,都不太好通知到学生,而且对于人数众多的见面会,学生们也持抵触心理,希望能一对一地交流,尽量减少感染的可能。
  为此,祁泰山和陈文选找到了陈太忠,希望陈区长能坐镇这个见面会——没办法,这俩虽然也是区委常委,职位却差着一些,总不如一区之长听着名正言顺。
  而且经过恒北和天南的宣传,陈区长的抗非事迹,也是小有名气了,跟学生们解释一下,也能宽大家的心。
  陈太忠听得却是有点奇怪,“朝田的情况不算很严重吧,至于这么人心惶惶吗?”
  “满街的大口罩,平常挤都挤不上去的二路公共汽车,经常都有空座,”陈文选笑着一摊手,“没空座也不要紧,你站在那里咳嗽两声……周围马上就有空座了。”
  “哈,”陈太忠笑一声,想一想之后发问,“好像昨天为止,恒北总共是十三例吧?”
  “最近两例确诊的,都是医护人员,”祁泰山叹口气,愁眉不展地回答,“老百姓能不害怕吗?”
  陈太忠想一想,跟恒北军区合作的事情,都因为非典的蔓延而延误了,马颖实倒是想开发,但是孙淑英从京城派来的人,实在不遭人待见,而且这个时候,军队的警惕性很高——总不能让非典瘫痪了国家的战斗力。
  于是他点点头,“行,你们准备好了,提前跟我说一声就行了。”
第4227章
胡搅蛮缠
  五月三日,凤凰科委生产的红外测温仪正式定型量产,目前的产量稳定地维持在每天一千台,两周之后日产可达三千台,也就是说每个月产量可达十万台。
  按说这个玩意儿,在全国不可能有太大的市场,每个省两万台,三十来个省也就六十多万台,不过是半年的产量——这还是不算其他厂家生产的产品。
  但是账不能这么算,要知道,凤凰科委月产能达到十万台的话,成本可以控制在四百块钱上下,卖的话,却是能卖个千八百的,电子产品,规模才是王道。
  虽然还是暴利,可相对动辄三五千的红外测温仪,这样的价格已经很能让人接受了,价格低,市场就大,没准一千人的村子,村委会也买得起三五台,这样算下来,全国能卖上百万台。
  事实上,凤凰科委只要能生产三十万台,前期投入的成本就可以摊薄到忽略不计的地步,别的不说,每台赚三百块,这就是一个亿的收入进袋。
  到时候这个产品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都无所谓,能赚了这短平快的钱就行。
  科委几个工厂并不缺人,像疾风电动车和素凤手机,可以抽调过人来搞生产,完事之后再回去,完全可以把这个项目视为短期产品,或者是某个工厂的一个临时车间。
  然而,账也不能这么算,这是临时赶工的产品,最多两个月,科委进一步完善设备之后,有信心将每台的成本压到三百元以下。
  到了这个地步,再压缩成本,就比较困难了,尤其产品的元器件,有些是依赖于进口的,比如说红外感应部分,这样的元器件,人家想卖多贵就卖多贵,想卖多少就卖多少,除非国内开发出替代产品,否则别说降价,涨价的可能性都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1/2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