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63

  吴中元点了点头,现在线索已经泄露了,分秒必争,谁先找到线索,先就有可能先找到灵石。
  王欣然将之前截留下的那些线索发回了总部,请总部调集所有人手,以最快的速度查找相关线索。
  “你确定他们找不到阵法?”王欣然又确认了一遍。
  吴中元点了点头,“确定,他们只知道阵法与那条河有关,却不知道具体位置,也不知道阵法在水下。”
  “哪条河?”王欣然不满,吴中元一直以‘那条河’来描述某条河流,这说明他直到现在仍然不想将底牌亮给她看。
  吴中元犹豫。
  “说啊,你一直藏来藏去,最后不还是露了吗?”万欣然瞅了吴中元一眼。
  吴中元仍然没有说话,沉吟良久,方才叹了口气,“洛水,阵法在洛水和黄河交汇处的水下。”
  见吴中元一副“一无所有”的低落神情,王欣然有点儿后悔了,不应该逼迫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撤去他最后的防护。
  “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王欣然拍了拍吴中元的肩膀。
  “现在怎么办?”吴中元方寸大乱。
  “还能怎么办,跟西方敌对势力正面交锋,”王欣然正色说道,“他们有强大的后援,我们也有,从现在开始,就是比实力,比效率,比技术,全方位的比拼和较量。”
  吴中元点了点头,王欣然说的是对的,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国与国的较量,赵颖等人前期也不会与他接触,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寻获灵石,只要他手里的灵石不足以启动阵法,到最后就只能主动去跟对方谈判。
  协调的工作是王欣然来做的,她最先做的就是请调专机,一架可以自国内各大军用机场起落的飞机,各大军区调派直升机和汽车待命,确保只要获悉线索,能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目的地。
  接下来就是封闭所有图书馆的县志查阅,加强安保,与此同时增设防火墙,防止黑客网络侵入。
  还要征调顶尖的历史学家,请他们共同查找分析相关年代的相关线索。
  “怎么这么大阵势?”吴中元震惊,王欣然搞的动作实在是太大了,完全是大战在即的架势。
  “相信我,对手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王欣然说着抓起了背包,“走吧,汽车来了。”
  “去哪儿?”吴中元问道。
  “去机场。”王欣然开门出去。
  吴中元急忙背了背包跟了上去,“飞哪儿去?”
  “西北。”王欣然加快了步速。
  出了招待所的门,只见一辆军用吉普已经停在了台阶下面,王欣然亮出工作证,开门上车,待吴中元也上了车,汽车开动,直奔机场。
  一路上王欣然一直在摆弄手机,没有与吴中元说话。
  这是一处军民两用机场,汽车直接将二人送到飞机旁边,这是一架小飞机,二人上了飞机之后,飞机立刻滑出跑道,原本准备升空的客机推迟延后,给这架小飞机让路。
  吴中元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坐上专机,除了紧张激动,还有几分惶恐,“至于嘛。”
  “至于,”王欣然仍在摆弄手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这件事情涉及到量子物理学,基因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谁就能在这些领域超越对手。”
  “我这么有研究价值?”吴中元有心活跃气氛。
  王欣然可能仍在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没接吴中元的话。
  “咱们现在去哪儿啊?”吴中元问道。
  “甘肃武都,”王欣然说道,“我们要找的那个人已经有了眉目,这个人没有改名,还叫吴陆,此人在黄县滞留了一年多,后来被途径此处的广威将军钱云志赏识,招纳麾下,之后一直跟着钱云志,累功升至五品副将,后来钱云志告老还乡,他接替了钱云志的位置,被封为明威将军,元贞二年,也就是1296年,吐蕃反叛,攻打阶州,阶州就是现在的甘肃武都,吴陆率领军队前去平叛,战死在了那里。”
  “这么快。”吴中元有感而发,他没想到己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查到吴陆的线索。
  “他没改名字,比较容易寻找。”王欣然说道,“咱们能查到,他们也能,所以得尽快赶过去。”
  “知道他埋在哪儿吗?”吴中元问道。
  “只知道大致在哪片区域。”王欣然放下手机,揉着眼睛,“咱们寻找需要时间,他们寻找也需要时间,他们比咱们动手要早,希望能赶在他们找到坟墓之前赶过去。”
  “应该能,咱们可以随便飞,他们不行。”吴中元说道。
  王欣然点了点头,“是啊,这可是在咱的主场,咱们占了很大的优势,不过也不能盲目乐观,他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潜藏的巨大科学研究价值,他们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和技术手段来跟咱们争抢。”
  “咱们多长时间能赶到目的地?”吴中元问道。
  “得两个小时。”王欣然重新拿起手机,点动操作,“现在局势已经明朗,都在抢时间,他们肯定倾巢出动了,咱们也不能孤军奋战,你想一想咱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从总部请调相应的人员过来帮忙……”
第七十八章
吴陆坟墓
  对于王欣然的建议,吴中元是赞同的,但他无法前瞻随后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因为他不知道这些勇士出现在各个年代之后都做了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死后都葬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在寻找这些勇士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波折。
  等了片刻,不见吴中元说话,王欣然说道,“算了,你不用管了,我来处理吧。”
  “人不要太多。”吴中元说道。
  “嗯。”王欣然应了一声。
  在飞行途中,王欣然一直在忙着沟通联络,接收总部发来的各种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元朝的丧葬制度,当年吴陆统兵的人数,吴陆的死因,以及吴陆可能埋葬的地点等等。
  元朝殡葬大多薄葬,这是因为元朝是蒙古族当权,他们没有汉人事死如生的观念,在他们看来人死如灯灭,所以很少为死者建造大型的陵墓,墓中的陪葬品也很少,而且很少起坟立碑,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他们埋葬死者大多没有坟头儿,也很少在坟前竖立墓碑,这样的丧葬特点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他们的坟墓很难被人找到。
  线索的来源非常宽泛,线索本身也并不具体,很多线索都是间接得来的,以吴陆的死因为例,查找线索的历史学家大多认为他是被大炮轰死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吐蕃此前曾经臣服于元朝,为了帮助吐蕃对付其他未曾臣服的部落,元朝曾经支援了他们五门铸铁大炮。
  在其他的历史事件中,吐蕃曾经有过使用大炮守城的记录,而吐蕃反叛之后占领了阶州,吴陆正是率兵攻城的一方。
  这还不算,还得结合吴陆的个人情况,当年广威将军钱云志曾经上书为吴陆请功,这份奏折的内容被史学家们找到了,里面有钱云志对吴陆的评价,据钱云志所说,吴陆此人每战必定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挡者披靡,能够冒着漫天箭雨冲向敌阵而不为箭矢所伤。
  史学家们由此判断吴陆移动速度很快,除了攻击范围较大的火炮,寻常兵器很难伤到他。
  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严谨的,但七百年多前的事情,吴陆又不是什么非常出名的人,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想要做到严谨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不严谨的线索,得来的也不容易。
  此外,元朝不同级别的官员,享受的丧葬规制也不一样,吴陆战死的时候是四品武官,这个级别的武官基本上是死在哪儿就葬在哪儿,根据当年战事发生的地点,历史学家推断出了吴陆可能埋葬的大致区域,甚至连墓室大小和埋葬的深度也做出了推断。
  两个小时之后,飞机降落,二人换成汽车,赶赴疑似地点。
  当年的阶州就是现在的武都,疑似地点位于武都城东南方向五里外的一处山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他们推断出了吴陆当年领兵平叛的行军路线,再由此推断出吴陆当年攻打的是阶州城的东门。
  而在东南方向三里处的山丘上,曾经出土了大量尸骨,这些尸骨都是整齐出土的,与尸骨一同出土的盔甲表明他们是元军士兵,是战死之后被战友埋葬在这里的,如果是敌人掩埋的,不会堆放的这么整齐。
  元朝时期,这里只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事,所以历史学家们认为这里既然是埋元军士兵尸体的地方,吴陆极有可能也被埋葬在这里。
  这座山丘现在是一片荒地,等二人赶到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忙碌了,这些人不是当兵的也不是警察,而是一群勘探的技术人员,此时正在直径五百米的区域内到处插杆儿拉线,杆儿是金属杆儿,线是金属线,与迎上来的负责人简单交谈过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大型的金属探测设备,能感应到地下十米内的各种金属元素。
  他们要寻找的东西是大块儿的铁器,吴陆生前用的大斧就是钢铁类金属,专家们推断他所用的大斧应该与之一同下葬了,现在要找的就是这个。
  感应到不同的金属,金属探测器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这片区域貌似有大量钢铁类金属,即便使用的仪器很先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析出哪一处才是疑似地点。
  在技术人员忙碌的同时,又赶来了几个带着仪器的勘探人员,这些人所携带的仪器是专门寻找地下水源的。
  这些人为什么来,吴中元并不清楚,在问过王欣然之后方才恍然大悟,吴陆这个人嗜酒如命,每逢战事,必定大量饮酒。此外,阶州之战吴陆虽然战死,这场仗最后还是以元军获胜而结束的,吴陆统兵不像其他将军那样克扣部下的饷银,加上打仗时都是身先士卒,所以他的部下应该都很尊敬他,在攻下阶州之后,有理由,也有条件,用大量酒水来给吴陆陪葬。
  后来的这群技术人员其实不是来找水的,而是来找酒的。
  地下三米,有钢铁类金属,且有液体存在的地方,就可能是吴陆坟墓的所在。
  很快,技术人员锁定了一处疑似地点,位于山腰的一处灌木丛中。
  拨开灌木,吴中元和王欣然面面相觑,地面上有一处直径在五厘米左右的圆孔,圆孔外部的泥土还是湿的,圆孔直通地下。
  “他们怎么这么快?”吴中元惊诧,己方的专家学者查找和推断线索已经可以用细思极恐来形容了,但对方还是抢在了前面。
  “可能也不比咱们快多少,”王欣然说道,“他们正在使用洛阳铲确定墓室的位置,还没来得及挖掘。”
  “这不是洛阳铲,”吴中元摇头,“洛阳铲的外面都有罩子,勘探时会在地面上留下压痕,这个孔洞周围没有圆形压痕。”
  与其无意义的猜测,不如验证确定,有官方的支持,要什么有什么,很快延伸式内窥探头就送来了,顺着孔洞向下探入,下延三米左右,被灰砖挡住了。
  显示屏上的画面令二人大喜过望,圆孔并没有打进墓室,不管墓室里有什么,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眼下二人面临的问题是要不要将这处墓室挖开,斟酌过后,王欣然选了个折中的方法,用设备钻透砖墙,先看看里面有什么。
  傍晚时分,钻探设备将灰砖钻透,灰砖比二人预想的要薄,只有两层,中间是白灰,钻透灰砖之后,墓室里的情况通过显示屏幕显现了出来。
  墓室保存的很完整,但是很寒酸,只有一丈见方,很小也很矮,墓室里没有棺材,尸骨由皮革一类的东西包裹,在尸骨四周摆放着不少酒坛,尸骨左右两侧各有一支已经烂掉了斧柄的大斧,这是墓主人身份的最好证明。
  要挖开这座坟墓并不费事,但王欣然并没有那么做,因为我国对待古墓的态度是抢救性发掘,虽然事急从权,却也要尽量减少对古墓的破坏。
  延伸式摄像头有遥控功能,遥控操作,慢慢的将尸骨外严重腐朽的皮革剥开,里面的尸骨显露了出来。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具尸骨正是吴陆,但他的死因并不是被大炮炸死的,而是被箭射死的,在尸骨的眉心部位有处明显是中箭所留下的箭孔。
  类似基因突变的尸骨,十八分局已经有过几具,二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属于吴陆的那颗灵石,但是仔细看遍尸骨周围和墓室各处,并没有发现有灵石的存在。
  最终二人还是决定挖开坟墓,因为那些酒坛是密封的,无法确定里面有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