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763

  对于吴中元的话,众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他有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突然,他将虬龙戟赐给祝千卫已经说明他想要祝千卫了,一仆不侍二主的道理谁都懂。此外,吴中元的这一要求也间接表明了他对于隗城自治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会履行诺言,如若不然,他完全没有必要将祝千卫要走。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各有所属,泾渭分明,这对隗城来说也是好事。
  众人没有异议,吴中元又看向祝千卫。
  不等吴中元开口,祝千卫便迈步上前,反撩衣摆,单膝跪倒,“承黄帝大人错爱,祝千卫誓当以死效忠。”
  “甚好,”吴中元迈步上前,扶起了祝千卫,“在我没有谕旨调用之前,你仍然做客隗城,与故人同居。”
  “是。”祝千卫高声应是。
  黎万紫率领手下勇士与祝千卫彼此见礼,吴中元则趁机向妘茨询问隗城准备的怎么样了。
  实际上隗城还没有彻底准备好,但眼下他们已经得罪了南海龙族,哪里还敢耽搁磨蹭,只道已经收拾妥当,随时可以上路。
  由于此时正值深夜,即便要走也要等到天亮,妘茨便将吴中元等人安排在王宫休息,然后率领本城勇士组织民众套马驾辕,装载家什细软。
  黎万紫先前派来的那队勇士共有十余人,这些人就得随着隗城一起北上了,之前吴中元曾和黎万紫探讨过此事,就算一路平安,隗城迁到中土也得三个多月,这三个月这队勇士就得与隗城众人一起餐风露宿了,也没时间打坐练气。
  对此吴中元也有安排,待得隗城众人去到地头儿,安置妥当,所有护卫同行的九牧勇士各赏补气丹药一枚,因人而异,皆擢一阶,既是补偿,亦是嘉奖。
  勇士谢恩退走,房间里只剩下了吴中元和黎万紫,吴中元没跟黎万紫提起刺杀白千寿一事,黎万紫是最关心他的几个人之一,若是知道他以身涉险,去做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免不得又是一通埋怨。
  对于他刚才对待南海龙族的强硬态度,黎万紫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她也是个鹰派人物,所谓鹰派说白了就是主战派,而鸽派则是主和派,这两派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能打不谈,而后者则是能谈不打,也并不是说鹰派就只知道打仗,而鸽派就只知道投降,这两者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倾向。
  不过对于此事能够善了,黎万紫还是非常意外的,意外的不是他逼退了南海龙族,而是他不应该来的这么快,祝千卫先前焚烧灵气木简她是知道的,她没想到吴中元能赶在对方动手之前赶过来。
  仔细想来这事儿还得感谢姜正,若不是姜正逼婚把他给吓跑了,祝千卫焚烧木简时他应该还在牛族,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也来不及了。
  说到此事,吴中元便趁机向黎万紫请教应该如何处理与牛族和姜南的关系,自上次黎万紫雪夜给他送饭之后,他才真正把黎万紫当做小姨对待。
  但他虚心的请教却换来了黎万紫的一句,‘问我作甚?自己惹的祸事自己处理。’
  挨了批评,吴中元便不问了,黎万紫对于外族通婚还是比较排斥的,这是她不愿谈论此事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黎万紫并不擅长处理男女关系,不然的话也不会直到现在还待字闺中,这都三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
  接下来二人谈论的主要是隗城如何安置的问题,黎万紫来到之后对隗城人口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与他之前叙说的有一定出入,他之前说的是隗城应该有三四万人,而实际上登记在册的只有一万多。
  吴中元对隗城人口的估算是根据城中房舍数量进行的推断,虽然不是非常精准,却也不可能与真实人数有这么大的差距,与黎万紫进行辩论之后方才发现对于人数的统计二人存在概念上的偏差,这时候统计人数是不计算孩子和老人的,十四岁以下的男孩,十二岁以下的女孩,六十岁以上的男人,五十岁以上的女子,都不计算在总人口之内。
  不止隗城是这样,中土三族也是这样,这时候可不像现代,孩子一出生就有户口,这时候的医疗条件很差,婴儿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也很高,登基在册的都是有战斗力或生产力的青壮年。
  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吴中元愣住了,他发愣不是因为身为大吴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族人,而是此前吴荻与他估算米粮短缺的数字的时候,是建立在只统计青壮年的基础上的,老人和孩子都没有计算在内。
  之前与吴荻估算的结果是在得了夷人支援的五万斤鱼肉米粮之后,熊族的米粮缺口还有二十万左右,吴勤和姜大花黎万紫各出一万,岷山牲兽能得肉三万斤,如果狐族再支援五万,缺口还有九万。
  九万就已经够他发愁的了,若是再算上老人和孩子,那缺口将会更大,大到他跑断腿都筹集不够,不管他如何努力,熊族最终还是得饿死人。
  怎么会这样?
  愁恼归愁恼,沮丧归沮丧,仔细想来这也符合这时候的现状,要知道封建朝代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情,我国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彻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
  这么大的缺口,怎么补?
  不过也没时间供他沮丧犯愁,没过多久妘茨就派人前来禀报,由于之前城池周围曾被海水淹没,出城的道路泥泞不堪,踏足深陷,根本无法承载负重车马。
  听得来人禀报,吴中元与黎万紫离开王宫,出城察看。
  凡事都有先后主次,粮草的问题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把隗城众人送出去……
第五百零八章
亲兵
  正如来人禀报的那样,城外的道路一片泥泞,要知道下过雨和被水淹过可不是一回事儿,被水淹过的地方吃水更多,陷的也更厉害,马车压上去直接陷到车轴,根本就无法通行。
  隗城靠近海边,湿气较大,水分蒸发的较慢,没有十天半个月道路是无法恢复通行的,但不管是吴中元还是隗城众人,都不可能在这里耗上半个月,没办法,只能施展呼风唤雨,起风降温,冰封路面。
  实际上即便站到城楼上也可以捏诀施法,但吴中元没有选择自城楼上作法,而是凭借青龙甲悬停半空,此处距南海不远,敖烛等人虽然退走却很可能在暗中观察,得展示实力令它们心生忌惮。
  隗城偏居一隅,城中民众很少见到巫师作法,眼见吴中元能够召唤风雨,对他大生崇敬之心,心惊讶感叹,疑为天人。
  正常情况下半个时辰就能将路面冻硬,但吴中元足足用了一个时辰,原因是海水的冰点比淡水更低,想要让海水结冰需要更低的温度。
  待得路面能够承载车马,隗城众人开始出发,最先出来的那些马车上装载的都是木桶,木桶捆扎的非常严实,外面也都刷上了防水的桐油,里面装的全是进献给熊族的盐巴。
  由于需要持续作法才能保持路面坚硬,吴中元就无法先行离去,只能暂时留在隗城。
  所谓北迁对隗城众人来说就是逃难,一个个哭丧着脸,气氛很是沉重,不过昨晚经过龙族闹了这么一出儿,隗城众人都急于离开这里,也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
  从黎明时分隗城车马开始出发,一直到半夜城中局面方才全部撤走,整个北迁的队伍绵延了数十里,隗城有不少兵将,自身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至少抵御山贼和强盗问题不大,再加上黎万紫手下的那队勇士,只要不遇到硬角色,北迁众人的安全应该是可以保证的,只是免不得奔波辛苦。
  该走的都走了,偌大的城池人去楼空,最后只剩下吴中元和黎万紫以及隗城的几个首脑。
  正所谓人离乡贱,没人喜欢背井离乡,妘茨等人免不得神情怏怏,他们都很清楚此番北迁是条不归路,倒不是众人都得死在外头,而是即便日后天下太平,他们也回不来了,隗城是靠海吃饭的,把南海龙族得罪了,再回来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
  但昨晚的那种情况,妘茨也只能选择站在吴中元这一边,五道封印即将消失,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黎万紫还得回去为隗城众人建造城池,不能随队回返,沉吟过后,吴中元神授三爷,命它传令吴梅,让吴梅前来接替黎万紫。
  吴梅就是当日自熊族和牛族两军阵前服用莲子晋身太玄的两个女勇士之一,另外一个是吴双,他之所以选择吴梅前来接替黎万紫有两个原因,一是吴梅日后就是新辟垣城的城主,隗城的聚居地在她的垣城之内,让她来护卫妘茨等人北上,可以建立感情,日后也方便开展工作。
  第二个原因就是吴梅是吴君月的人,相较于铁面无私的吴君月,他更愿意与吴季共事,而吴双是吴季选出来的人,另外一座新辟垣城日后他准备交给吴双统辖。
  由于隗城人数众多,且完全自治,吴梅这个城主的含金量就小了很多,充其量也就是个外派大使,而吴双的城池将会与大泽和大丘一样成为熊族的边关重镇。
  身为君王,单是能征善战远远不够,还必须知人善任。
  打定主意,便命黎万紫先行回返,自己随队前行,等待吴梅的到来。
  如此一来黎万紫肩上的担子就很重了,不但得连通与夷人之间的道路,还得扩建两座垣城,日后再有工作上的安排就不能考虑她了。
  待黎万紫控驭盔甲升空离去开,吴中元命妘茨等人追上隗城的迁徙队伍,只留了祝千卫。
  祝千卫乃红色灵气,晋身太玄需要服用淡紫色的七阶莲子,七阶莲子他之前送了一枚给吴荻,眼下手里还剩下一枚。
  吴中元自怀中拿出莲蓬,取下那枚七阶莲子递给祝千卫,“捏碎,服下。”
  祝千卫伸手接过,捏开外壳,服下莲子,然后问道,“大人,这是什么?”
  吴中元没有回答祝千卫的问题,因为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祝千卫陡然皱眉,这说明莲子已经起效。
  他欣赏祝千卫不是没有原因的,祝千卫是先吞服的莲子后问的问题,这说明祝千卫对他绝对信任。
  “末将何德何能,愧受天恩眷顾。”祝千卫单膝跪倒,感动惶恐。他没有再问吴中元给了他什么,因为他已经知道吴中元给了他什么。
  吴中元看了祝千卫一眼,伸手将他扶了起来,自古至今忠诚都是最高贵的品格,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这种品格,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是没有的,当日他第初次遇到祝千卫的时候祝千卫正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幼主逃难,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祝千卫这么做的唯一动机就是发自内心的忠诚。
  “大人。”祝千卫努力的想要克制内心的激动,却仍然不可自制的浑身发抖,有句话叫一步登天,他现在就是,自红气高玄直升深紫太玄,连擢七级,瞬间迈入绝顶高手之列。
  “你应该知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吴中元拍了拍祝千卫的肩膀,“我们的对手比你想象的更强大,我不知道这场战事要持续多少年,我也不知道咱们能不能活下来,如果有朝一日你战死了,不要怪我。”
  祝千卫深深呼吸,平息激动的心情,转而正色说道,“若是不曾偶遇大人,末将穷其一生也不过偏居一隅,庸庸碌碌,承蒙大人器重擢升,得以施展抱负,展现才能,便是他日战死沙场,也得热血壮烈,此生无憾。”
  吴中元点了点头,“熊族现有左辅殿和右弼宫,各统勇士巫师,不过单有勇士和巫师远远不够,还得有骁勇的士兵和强大的军队,但眼下各大垣城的士兵都由本城城主统辖,也不便改制变动,只能退而求其次,我现有垣城二十座,每座垣城你抽调百人,组建御林亲兵,以备应急驰援之用,节日之前你赶去有熊与我会面,节日之后立刻落实此事,兵士由你挑选,军队由你统领,编制由你制定,直辖于我,不受左辅殿和右弼宫节制。”
  “得令。”祝千卫高声接令。
  虽然吴中元彻底放权,但祝千卫还是要与之请示商议,包括兵种设置,人数分配,职权范围等各种细节。
  商议过后,二人定下这两千亲兵全是骑兵,因为只有骑兵才能快速驰援,为了区分于巫师和勇士,同时又体现亲兵的特殊性,这两千人尽着黄色披风,分为五百重甲,五百轻甲,五百弓箭,五百火铳。
  所谓火铳,其实就是土枪,这东西制造起来非常简单,在现代有很多农村猎户自己就能做,威力自然不能与制式枪支相提并论,但杀伤力还是比普通弓箭要厉害的多。
  祝千卫并不知道什么叫火铳,因为这时候没这东西,吴中元便冲其做了简单的解释,之后又压低声音暗授机宜。
  听得吴中元,祝千卫缓缓点头,“大人放心,他日挑选士兵,我会办好此事。”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吴中元也不例外,他组建亲兵有两个原因,一是拥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时候与商周时期的情况有些类似,兵权都分散在诸侯手里,虽然各大城主也得听他号令,但关键时刻还是做不到反应迅速,如臂使指。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要为王欣然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身份,在此之前他本想让王欣然去外地任职,但越想心里越不踏实,不帮王欣然提升修为,王欣然在外面的安全就无法保障。若是为她提升了修为,她的身份就很容易暴露。
  仔细想来还是组建一支由自己亲自掌控的亲兵比较稳妥,这些人都是由各大垣城抽调上来的,彼此之间都不认识,而且这些人大多没有灵气修为,不会成为敌人的首要攻击目标。最主要的是将王欣然留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她的安全。
  他先前冲祝千卫暗中交代的就是让他去鹤岭挑走王欣然,至于王欣然是谁,以及王欣然跟他是什么关系,他没有提起,祝千卫是个聪明人,他应该能猜到。
  车队移动缓慢,二人也没有急于前去追赶,接下来二人就坐在城楼上说些闲话,实则也不是闲话,而是一些零散的事情。
  除了三万斤盐巴,隗城还准备了三万斤铜铁和三万斤米粮作为见面礼,这对吴中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按照他和吴荻之前的估算,倘若狐族能够支援五万斤米粮,还有九万斤的匮缺,再得三万,还差六万。
  不过这个数字是建立在不计算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想要今年冬天不饿死人,他还必须寻找更多的米粮。
  南荒最富庶的就是隗城了,但隗城人多,挤不出多少米粮,除了隗城就只剩下狐族日子好过,除了这两个地主,南荒还真没有哪些部落能够有多余的米粮。
  黎明时分,吴梅来到,吴中元冲双方做了引荐,然后离开车队前去狐族。
  先把狐族的米粮落实了,再去其他地方转转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