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1505

  郭鹏再一次把这样的观念灌输给了郭瑾,然后继续告诫他。
  “可是现在你还不是皇帝,所以你不能真正的发怒,惩处,你还需要礼贤下士,哪怕是装,哪怕是忍,你也应该这样做,以理服人,正好,你可以趁这段时间好好的观察一下。
  你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好好地看看谁才是你登基之后真正可以托付重任的,你的尊重,你的宠幸,不是他僭越的依仗,不能认清自己身份处境的人,不能真正托付重任。”
  郭鹏把这样的意志牢牢地镌刻在了郭瑾的脑海深处,使得郭瑾日后每一次和他的小团队相处的时候,都会想起郭鹏说的话。
  于是,郭瑾学会了隐忍。
  可是郭鹏又告诉郭瑾,说有些事情不能隐忍,他必须要守住一条底线,明确地告诉这群人,不能越过这条底线。
  在一定的区间之内,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坚守自己的底线,让他们知道,有些事情不能逾越。
  郭瑾觉得这样做很困难,询问郭鹏是怎么控制他从小一起走来的曹氏夏侯氏亲将的,想从中学到一些什么。
  在郭瑾的记忆里,曹氏夏侯氏的亲将们从来不敢违背郭鹏的命令。
  郭鹏的命令说一不二。
  无论是嚣张跋扈的曹洪还是战功赫赫的曹仁,都不敢违背,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都是打出来的,从小打出来的。”
  郭鹏忍不住笑了:“也怪为父,没有尽早告诉你,但是你所处的环境和为父又有所不同,为父生活的那个时候,天下将乱未乱,秩序处在崩溃边缘,民风彪悍,人人都习惯拳头用武器讲道理。
  处在为父的那个生活环境之中,你不强大,就会被人欺负,而且杀人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兵器,丰年当农户,灾年就外出劫掠杀人,走在路上看到腐烂的尸体或者白骨都习以为常。
  那个时候并不像现在这样,魏国强大,为父明令禁止民间私自械斗并且实行盐铁官营,收没民间武器,民间才渐渐没有了好勇斗狠的风气,那时候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当街杀人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郭鹏慢慢的给郭瑾讲述自己的幼年。
  那个时代距今也就三四十年,时代并不遥远,现在和郭鹏一个年龄的人们都还有当年的记忆。
  不过在郭瑾成长起来之后,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已经不再出现。
  魏帝国的民间恢复安定和平,基层也被魏帝国强大的权力触角掌控,不复东汉末年的民间乱象。
  若政府腐败无能,不能掌管地方,不能给民间一定的安全感,甚至成为安全的破坏者,那么就会让民间自发地保护自己。
  民众会不受控制的持有武器,积极习武,建立各种各样的自卫组织,以至于出现“民风彪悍”的社会现象,而政府无力干预。
  但是再彪悍的民风面对高度组织性的职业军队和专业军械也是相当无力的,失序的社会也会进一步吞噬国家的活力,毁灭一统的根基,终将带来惨痛的后果。
  一如东汉末年。
  而如果政府强大,尽职尽责,可以让普通人拥有安全感,那么他们自然不会产生自我防卫的想法,所以禁止民间武器的行动也就非常顺利了。
  这是郭鹏担任青州牧之后就开始努力推动的。
  郭瑾这一辈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逐渐长大,他们当然不会和郭鹏小的时候那样,不凶狠一点就难以在地方立足。
  郭瑾也不需要学着郭鹏,靠棍棒打遍曹氏夏侯氏诸子才确立了自己的孩子王地位。
  “为父小的时候,地方上有很多豪强家族,家家户户都有私兵,幼童也从小习武,好勇斗狠,那为父生在那样的环境之中,自然也染上了好勇斗狠的习气。
  为父常年打群架,带着曹氏夏侯氏诸子,和其他抱团的豪强族子打架,一年要打几十次,每个月都能打上几次,甚至有些时候下手狠了,还能把对方打得浑身是血。”
  郭鹏这样说这,郭瑾则兴致勃勃的听着,似乎对此非常感兴趣。
  但这不是重点。
  “每一次打群架,为父都冲在最前面带着他们打,冲在最前,打得最狠,受的伤也最多,所以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服从为父的习惯,这也算是为父的一个意外所得,这,是你学不来的。”
  郭鹏把重点说了出来告诉郭瑾。
  “父亲的意思,儿子明白了。”
  郭瑾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父亲幼年时的民间风气是好勇斗狠,所以父亲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曹氏夏侯氏亲将服从父亲,不敢违背,但是儿子与他们长大的时候,这样的民间风气已经不复存在了。”
  “对,你不能也不必用为父的方式获得他们的服从,你要用自己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得他们的服从,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你竭尽全力还是有不服从的人存在,那你就要注意了。”
  郭鹏给郭瑾提了一个醒。
  郭瑾抿了抿嘴唇,点了点头。
  “儿子明白。”
  “嗯。”
  郭鹏对郭瑾的觉悟表示满意。
  这才像样,权力拥有极强的排他性,不能容忍的就是不能容忍,没有理由。
  郭瑾只是担任一个县令,掌握些许权力,而这个时候,他的执政班底已经出现了些许的质疑之声和挑战之举。
  这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惯性,但是如果不去尽早遏制,尽早改变,那么郭瑾未来执掌更大的权力的时候,就会面临更大的问题。
  这些人畏惧郭鹏,却并不畏惧郭瑾,郭瑾目前也并不需要他们的畏惧,但是尊重,不能没有。
  权力场内留给感情的余地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几乎无法同时容纳下两个人。
  当然具体要怎么做,这是郭瑾的事情,郭鹏不会干预。
  如果连这些人都无法驾驭好,那他也真的枉费了郭鹏对他含辛茹苦的教育,也就别提驾驭一个帝国的几万官员和几十万军队了。
第1080章
郭鹏还会继续折腾下去
  皇帝,天下独一份的职业,会那么好做吗?
  郭鹏眼下所面临的一大堆问题和艰难挪动的改革步伐就是对这个职业最好的写照。
  我太难了。
  郭某人发自内心的想这样说。
  但是自己选的路,自己走上的皇位,哭着,也要继续干到死为止。
  郭瑾只需要担心他的小圈子里所发生的事情。
  而郭鹏却要担心一个大帝国内所发生的事情。
  比如一个土地问题,郭鹏不仅要考虑眼下人少的时候如何开发,也要考虑未来人口激增的情况下如何维系。
  当然,真要到了未来人口激增,中原人口稠密区的土地不够用的时候,魏帝国也不会束手无策。
  想方设法增加粮食产量是一个办法。
  多增加肉蛋奶豆之类的副食品以减少粮食消耗也是一个办法。
  当然最重要的办法把多余人口往江南迁移。
  把中原地区人口往江南迁移,不仅可以缓解中原地区人口激增带来的压力,还能加快江南的发展。
  江南的人口承载能力还是被大大低估了的。
  只要能妥善进行开发,朝廷舍得投入,整个江南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并不会比中原之地要少。
  扬州,荆州和益州都是人口承载的强地,甚至于未来的辽东地区也未必就不能独当一面,承载相当一部分人口。
  这些地方缺乏的就是开发。
  光靠军队一路火烧过去也不够。
  只要没有人类进驻开发,也没有工业带来的污染和环境改变,则被大火焚烧之后,当地生态在短短几年内就能自我恢复,而且恢复的还相当不错,几乎等于没人来过。
  只有人类进驻才能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或是破坏,或是共存,只有掌握了生产技术的人类才能带来改变。
  砍伐树木,开垦荒地,将这些遍布植物、杂草和各类野生小动物的地方打造成一片一片的耕地,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并且定居在当地,永久的驯化和利用起这片土地。
  然后生儿育女,增加人口,造就文明与习俗。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荒地开发需要时间,需要成本投入。
  朝廷组织的荒地开发在江南已经稳步展开,有组织的移民行动也在展开,可短期内是看不到什么太大的成果的。
  况且现在整个魏帝国的人口也就六千余万,考虑未来的事情是可以考虑,但也不用过早的强行行动。
  饭要一口一口吃,酒要一口一口喝,步子迈得太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所以郭某人的确需要等一等他的人民。
  他自己一个人埋头往前走是不行的,只有他的人民往前走了,这个国家才算是真的往前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