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815

  他意识到他的革命总是借助地方势力的帮助,地方军阀,地方帮派,各大堂口,而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以地方为着眼点,从未关注天下。
  在地方上借着孙大炮这个名头折腾一下还行,一旦离开地方,这些地方力量是不会跟随孙中山走向天下的,风险太大了。
  陈炯明赞同的“联省自治”就是当时地方势力的理想政治状态,自从早些时候被提出之后,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地方十分盛行,清末革命党人改良派党人群体中,相当一部分都以此为救亡图存之道。
  没有实力,还玩民主,以为民主是救国的大力丸,这是典型案例。
  清政府腐朽无能,但它是个一统的大政府,一口吃不掉,而一个省级规模的小政府,就好下口多了,一口就吞掉。
  孙中山终于意识到自己数十年来依靠地方势力反抗地方势力的做法是失败的根源,推翻这个掀翻那个全都在给别人做嫁衣,成了地方势力手中的刀枪。
  他们根本不想救国,只想让自己更舒服。
  统一才是真正的救亡图存之道。
  他意识到自己走了很多很多年的弯路,被人忽悠惨了。
  不过,在人生暮年,他反省过来了,终于明白了自己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于是他开始寻求新的革命方式,于是他接触到了苏联人,接触到了苏联式的中央集权,他发现,这,好像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于是,孙中山抛弃了地方军阀帮派,选择了联合苏联帮助他建立大政府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促成了国共合作,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黄埔军校。
  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他觉醒的太晚了,他没来得及看到成果,就去世了,也没能做的更多。
  孙中山去世以后,继承他的理念的广州国民政府部分要员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继续进行将广州国民政府从小政府改造成大政府的尝试努力。
  他们一面北伐,一面土地革命,将政权建立到乡镇,试图将绵软无力的地方性小政府打造成拥有统一全国资质的全国性大政府。
  这对于当时列强环伺的中国来说,是唯一可行性的正确道路。
  他们真的很努力,联合国民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将这场国民大革命进行的轰轰烈烈。
  如果这样的进程继续下去,广州国民政府就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国统一,并且顺利蜕变成为一个大政府。
  但是没有这种可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利益的再分配,是要见血的。
  但是孙中山觉醒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立刻动手不拖延,他改组了国民党。
  以改组为名义,实际上是将地方势力分子和帮派分子开除出党。
  孙中山试图建立一个有着建立全国大一统政府的理念的政党,但是他身边有太多地方分子和买办分子,所以他积极吸纳没有地方背景和利益牵扯的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掌握实权,将国民党统一化。
  但是时间已经不够了,依然有大量地方势力分子、亲欧美分子和投机分子或者干脆是被忽悠傻了的家伙们存在于国民政府和改组后的国民党之中。
  孙中山没时间了。
  而那些人不能忍受一个将他们好不容易夺来的权利再一次夺回去的政府。
  不能忍受那帮共产党人试图推翻他们并且帮助泥腿子踩在他们这些精英头上的努力尝试。
  年轻的共产党人也的确是激进了,在孙中山分秒必争的策略之下,没来得及多做工作,就用暴力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建设基层政府,甚至伤害到了不少无辜的人,极大的刺激到了地方分子和买办分子。
  没有得到更多的协作力量甚至没有自己武装的革命者们显然低估了地方分子和买办分子的丧心病狂。
  他们不够成熟,甚至有些软弱和妥协。
  而地方分子和买办分子在欧美富有斗争经验的家伙们的策动下,积极做准备,并且寻找合适的代言人。
  于是,一个去过苏联考察、得到孙中山信任、有地位有点名望并且具有野心和极大想法的光头脱颖而出,成为了各方势力的总代言人。
  两党有识之士的努力在1927年戛然而止,这场实干性质的大政府建设计划被血腥的阻止了。
  意识形态被当作武器,共产党人被当作苏联人的利益代言人,觉醒的人民被屠杀,混沌的人民被迷惑,一场地方势力对革命势力的反扑以“清党”的性质终结了。
  很多人疑惑那个光头为何要在那几年里大量屠杀自己人。
  不仅杀共产党,还要杀国民党人,甚至是基层的国民党人,自断臂膀,自毁长城,打着清党的名头,杀的最多的却是国民党员,这不是缺心眼吗?
  国民党有那么多“左派”吗?
  共产思想是流感病毒吗?
  感染性那么强吗?
  真的能在区区几年之内就把国民党全部思想改造,甚至能把大他们几十倍的全国最大党派给吞并掉?
  非也。
  不是。
  陈先生可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这一点从他在1927年中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了,那个时候,共产党人很年轻。
  和党派争执无关。
  这就是那个光头的目的!
  这就是他的根本目的!
  他就是要杀那些基层的国民党人才能满足支持他夺权成为一号人物的那些地方势力分子的要求啊!
  地方势力分子要的就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小政府,要的就是一个政权不下乡止步于县一级的小政府!
  而不是一个可以打压他们的大政府!
  这起事件并非是两党理念的不同,根源上,是地方势力和革命大政府势力之间针对国家资源、人口、地盘的殊死搏斗,是国家命运前途的殊死决斗!
  那个光头就是要把孙中山在生命中最后数年苦心孤诣好不容易改组一大半的充满革命性的统一化国民党打回那个充斥着地方势力、投机分子和买办的杂牌政党,满足他成为一号人物的野心和愿望!
  甚至不惜国家命运和前途!
  苏联人在那个时候是怀抱着拉拢中国对抗欧美封锁的愿望来帮助中国的。
  因为它在那个年代还远远没有在东欧打开局面,它无比的孤立,内外危机重重,它迫切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周边生存状况。
  那个时候的苏联对中国是拉拢和帮助偏多,基本上是真心诚意,当然也包含着自己的利益诉求,而这种利益诉求在当时和那个时候欧美列强对中国的伤害一比,几乎等同于无偿援助。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根本不需要犹豫。
  而欧美列强势力只希望中国越乱越好,越乱越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他们一看孙中山的政治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现广州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出现了一统全国打造大政府的目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顿时意识到大事不好。
  孙中山有威望,年轻的共产党人有执行力,双方结合在一起,顿时掀起了一波革命浪潮。
  这不行,这样下去,中国真的实现大一统统一,他们的利益不就完蛋了吗?
  内部地方分裂势力和外部殖民势力一拍即合,他们物色拉拢了那个受到孙中山信任的光头,西元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他们血腥的屠杀了数十万人。
  但是,这并不是结束。
  天佑中华。
  在失败的鲜血浸染之下,一批出身不同,基本上都是读书识字有家产却怀抱着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关怀,并且产生了超越阶级意识的救亡图存理念的真正的革命党人浴火重生。
  在钢刀和枪炮的屠杀之下,沐浴着鲜血,褪去稚嫩,褪去全部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些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的革命党人抛弃了最后的幻想,怀揣着崇高的理念,走向了新生。
  二十二年后,中华重生。
  而那个光头,说他是反革命真的一点没有冤枉他,真的,一点没有冤枉他。
  他背叛了一个时代,背叛了数十万人的努力。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期最具有可行性的一次救亡图存的实验就这样被终结了,而其起因和结束的根源却鲜有人知。
  至今为止,那些为了国家命运前途与解放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还在被各种污蔑。
  吃人肉喝人血的刽子手们居然被当初那些被解放的人们大肆吹捧为“民主先驱”。
  当然,历史是中立的,冷漠的,没有感情的,不偏向任何一方,事实不容篡改,历史走向不容变更。
  那个光头终究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终其一生受制于地方势力的钳制,而他那个本身就充满了地方势力的代表地方的政府永远无法统一全国,根本不可能。
  他再怎么建立中央系,再怎么把校长的名头喊得震天响,再怎么呐喊自己国家领袖的称号,甚至追求独裁式的政治制度改善自己的处境,中统军统遍天下,他也没有真正掌握全国。
  地方分子组成的政府,怎么容忍大一统的总统?
  生于欺骗,必将死于耻辱。
  说的就是他。
  他那个充满了地方分裂势力、投机分子和买办们的小政府怎么可能是一个坚强统一充满革命性且团结了绝大部分底层人民的大政府的对手?
  他的失败,是小政府对大政府的失败,是分裂对抗统一的失败,是士绅豪强大地主对坚强革命政权核心的失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