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815

  徐光启没让他们等很久,他们到了村口也就两炷香的功夫,徐光启就来了,来的时候也没穿官服,一群人倒是只有李家小子穿了官差的服饰在前面引路,后面一群穿着便服和短打的人一窝蜂的骑着马就来了。
  郭家的儿子们没见过徐光启,还以为这是一群什么奇怪的人,但是郭登见过徐光启,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人,此时看着徐光启穿着便于干活的短打就来了,顿时感到一阵亲切。
  “徐尚书来了!快点去迎接!”
  郭登立刻就往前走,儿子们一阵愣神儿,赶快跟上老爹的脚步。
  那群穿着短打的汉子里不会就有徐尚书吧?
  他们虽然这样听说过,但是真的看到了徐光启这副样子,他们还真的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情。
  二品大员穿着短打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这是读书人老爷们要干的事情吗?
  以前那就算是个举人都是非常尊贵的,怎么可能跟着泥腿子们一起下地干活,那是想都别想,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吃饱穿暖。
  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他们这些佃户去做,负责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更进一步的吃的好,穿的漂亮。
  但是就看着老爹一路上前,那群骑着马的短打汉子全都下马,然后老爹上前跪下磕头,他们也紧跟着跪下磕头,其中一个短打汉子赶快上前扶起了老爹,不让他磕头。
  “大秦皇帝早就规定了,民见官不磕头,拱手作揖就好了,你这磕头就是在叫我犯错误,叫随行官员记录下来回去给皇帝陛下知道了,皇帝陛下是要责罚于我的。”
  为首的短打汉子笑眯眯的扶起了郭登,郭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忙赔不是:“叫徐尚书见笑了,咱们乡野小民,磕头磕惯了,这以前给老爷们磕头是常事儿,现在一时半会儿的也改不过来。”
  “要改的,必须要改的,记着了,民见官不磕头,这是大秦的新规矩,大家都要遵守,否则叫皇帝陛下知道了龙颜大怒,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短打汉子徐光启回头看了看跟在身后的一众官员,意有所指地说道。
  一群穿着短打的大小官员立刻称是,表示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而后,徐光启便和郭登并排行走,一起向村子里面走去。
  “这近些日子听说六联村里的工作组织的不错,几次工作组下来看到村子里土地的情况耕牛的情况还有农具的情况都很好,综合考评是第一名,这可都是郭会长做的好啊!”
  “您可别说笑了,小小一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家家都是熟悉的人,互相照应着,哪家有困难大家都是一起想办法,也不全是我一人的功劳。”
  “哈哈哈哈,这倒也是,小村小庄的大家有了事情可不就是农会在一起商量,不过这具体的事情具体看待,乡里面下了指令,不也是你郭会长带着大家一起干吗?所以啊,这个功劳你就不要谦虚了,这会长里也有做得不好的,上个月,就有村民来乡里面投诉,说大丰村里的那个会长欺负人,不按照乡里面规定的分土地,把好的地都分给自己人,差的地分给外人,这不,给抓起来了。”
  听徐光启这样说,郭登立刻拍了胸脯子。
  “徐尚书您放心,这土地是皇帝老爷带着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夺回来的,来之不易,我郭登别的能耐没有,但是不该我的我一分不要,大家都是出了力的,好田孬田大家一起均分。”
  “好啊,有郭会长这样的话,老夫也就放心了。”
  徐光启笑呵呵地说道:“对了,村子里的情况可还好?可有按照乡里派来的人教的排查虫卵?这眼瞅着就要秋收了,正是蝗虫大量繁殖的时候,前几天在东乡村,村里人可是发现了十多个蝻虫窝,密密麻麻的全是蝻虫,那看起来都渗人。”
  郭登心里一突。
  “还真有啊?”
  “那可不是!蝗虫这种畜生啊,特喜欢低洼地产卵,而且幼虫还长在土地,没长出翅膀的时候,就躲在土里面让人发现不了,一旦长成了就开始飞出来吃庄稼了,只要是庄稼都能给你吃掉,所以朝廷推广种植土豆呢,土豆也藏在土里,蝗虫吃不着。”
  徐光启笑了笑,郭登也笑了。
  “嘿,这官家真是好,给咱们土豆种,今年咱们村子一多半种的都是土豆,收的可多了,麦子收的也不错,肚子也吃饱了。”
  “好啊,那就好啊,江北多种土豆,江南多种番薯和玉米,这一年多来各地都在赶着种抢着种,最早种植这些东西的缅甸早就不饿死人了,若是咱们关中也能早些种植这些东西,也不知道能少饿死多少人哟。”
  徐光启颇为感叹,连带着郭登想起以前饿死的村里人,也是红了眼睛。
  一行人往村子里走,很快就来到了田地边上,田地边上,村民们已经齐齐的,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一起聆听徐尚书的教诲。
  在此之前,春夏之交的时候,乡里就有人来这里教导大家如何辨别蝗虫产卵地的知识,现在徐尚书亲自来,给大家把最后一道关,大家纷纷欢欣鼓舞,觉得今年一定又是个好年景。
  徐光启是实干派,说干就干,撩起裤腿就下田仔仔细细的弯腰观察容易产生蝗虫幼虫的地方,仔仔细细的寻找,生怕有一点疏忽,找了一上午,找了一半的地方,没找到有危险的地方,心里稍安。
  中午,日照当头,天气炎热,大家都坐在树荫底下乘凉,自有村妇们做好饭送过来,徐光启一看自己的那一份居然还有几块肉,忙询问郭登是怎么回事,一看周围人家饭碗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肉,又听郭登说现在偶尔吃一顿肉还是能吃得起,这才放下心来。
  看来大家能吃饱饭并不是虚妄之言啊……
  徐光启如此想到。
  一边吃着饭,徐光启就和郭登还有村里几个有声望的老人商量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现在皇帝陛下正组织人手在蝗灾易发区推广养鸭治蝗的政策,这个事情乡里面应该有人下来和你们说了吧?”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徐光启下乡(下)
  之前的确有乡里人下来和村子说过养鸭子的事情。
  于是郭登点了点头。
  “之前李家小子跟咱们说过,有说过这个事情,不过具体怎么回事儿,大家也不太懂。”
  徐光启开口道:“乡里面事情也多,林林总总的,现在人手也不够,不过我们来了,就是专门负责要在关中推广这个事情的,关中大地历来都是蝗灾高发区,皇帝陛下为此甚为忧心。去年,福建官员上书给皇帝陛下,说福建有一个名叫陈经纶的小商人主动找到官府,向官府诉说了他所研究出来养鸭治蝗的策略,建议官府向各地推广,这个人不一般,七年前,就是他从吕宋瞒着红毛夷弄来了番薯种。为此,皇帝陛下还特意奖励过他,这一回,他又向皇帝陛下建议了养鸭治蝗的事情,他在家乡一带试验过,说非常可行,朝廷本来也从古籍上找到了养鸭治蝗的记载,现在有人试验,立刻就让他进京,传授具体的方法。现在朝廷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当成功的养鸭治蝗的方略,已经做好在蝗灾区大量推广的准备了,这蝗虫的幼虫名为蝻,大家都见过,鸭子啊,专吃这个蝻虫,一只鸭子一天能吃好几斤的蝻虫。”
  “哟,鸭子能吃蝻虫?”
  郭登和一群老人们面面相觑,觉得相当新奇。
  “对,鸭子吃蝻虫,吃得还多,而且啊,这吃了蝻虫长大的鸭子,肉质尤为鲜美,很受欢迎,现在皇帝陛下在宫廷里都吃这个吃蝻虫长大的鸭肉。”
  村民们更加惊讶了。
  “皇帝陛下也吃啊?”
  “那可不,皇帝陛下的策略是这样的,关中大地一直都是蝗灾区,所以皇帝陛下会让各乡牵头负责组织民户养鸭,每家都养一些鸭子,来吃蝻虫,然后等蝻虫吃得差不多了,鸭子也长成了。到时候一部分可以拿到城里面卖,乡里会给你们牵线搭桥,剩下的可以由关中和甘肃等地的驻军出资购买,驻军数量很多,得有好几十万,也好给军队补充肉食,一举多得,你们觉得如此这般可好?”
  几个人互相看看,掰着手指算算,感觉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儿。
  “徐尚书,这鸭子,当真能吃掉蝻虫?”
  “当真。”
  “行!我同意!老李头,老张头,老王头,你们呢?”
  郭登又看了看其他几个说得上话的老农。
  老农们互相看看,都笑了。
  “大秦的官没骗过咱们,咱们相信,养!”
  老农们就答应了。
  然后郭登又问了。
  “徐尚书,这鸭子咱们自然养,不过养多少合适啊?”
  徐光启笑道:“朝廷早就给你们算好了,这蝗虫啊,产卵极多,繁殖极快,鸭子少了,真的吃不完,所以朝廷算了算,按每百亩地十只鸭子来养,也就是每十亩地养一只鸭子,郭会长,你家多少亩地?”
  “二百四十亩地。”
  郭登立刻说道。
  “那就是二十四只鸭子。”
  徐光启开口道:“这些鸭子分散开来用还不好用,要有乡里面来组织农户养鸭子,等需要鸭子去捕食蝻虫的时候,整个村的鸭子集合在一起,一起吃,要是数量不够,再从别的村借调一些鸭子过来。这些鸭子一天能吃两三斤的蝻虫,食量大,但是鸭子贪吃,管不住自己的嘴,人要是不管,它能硬生生把自己撑死,所以每隔两刻钟,就要把鸭群赶到别的地方晃荡晃荡让它消消食。而且放鸭子也不能乱放,要在苗长结实了,还没结果的时候,把鸭子放到田里,这个时候鸭子就不会毁坏庄稼,还能多吃蝻虫,你们平时也要注意多训导养好的鸭子,要让鸭子听指挥。等鸭子养成了,你们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卖,你们自己能吃一点,留一点鸭苗,卖到城里面一点,剩下的军队会全部收购,军队里的士兵也很需要吃肉的,现在有那么鲜美的鸭肉,他们很愿意吃,你们这里没问题的话,朝廷很快会送鸭苗来,乡里会安排专人,手把手指导。”
  郭登等人互相看了看,连连点头。
  “这个事情咱们六联村肯定干,只要朝廷那边把鸭子送到,咱们这儿立刻开始养鸭,我马上交代下去,随时都能准备好,能吃蝻虫那么好的事情咱们怎能不做呢?”
  郭登这样表态,徐光启非常高兴,吃过午饭,又带着大家在田地里面转悠。
  转悠着转悠着,结果发现了两个蝻虫窝,徐光启立刻叫村民们拿来工具准备扑打,一挖开,满满的蝻虫到处跳。
  村民们大惊失色,立刻上前尽力扑打,徐光启和随行官员也加入其中尽力扑打,打到夕阳西下也没能将蝻虫全部打死,还不知道剩下的田地里有没有蝻虫窝。
  郭登等人的脸都给吓绿了。
  虽说种了一半的土豆,但是麦子等作物也不少,只靠土豆,明年的日子怕也是不好过。
  “徐尚书,您看着怎么办呢?这万一还有,咱们处理不了,那可如何是好?”
  郭登苦着脸过来找徐光启问计。
  徐光启面色凝重,思考一番,开口道:“我会立刻安排下去,叫第一批鸭子优先送到发现蝻虫窝的村子里来,优先捕食这些蝻虫,你们别担心,现在还没到秋收,蝻虫起不来,官府不会坐视不理的!”
  算上六联村,只是西阳乡就有三个村子发现了蝻虫。
  徐光启发觉事态严重,之前的一次除蝗工作做得不到位,现在出问题了,而且感觉问题还不简单。
  于是他立刻传令身边官员回到西安准备相关事宜,然后催促运送鸭群的人员加快速度,眼下是时间不等人的时候,十万火急,晚一天都可能给今年的收成带来危害。
  徐光启如此急促的催促,让很多人都相当的重视,西安治蝗总署将公文下达到了每一个乡,每一名乡长都要进入战备状态,全力筹备今年的蝗虫大战,绝对不让蝗虫在关中大地上吃掉一颗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