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815

  “倭国与我大秦相提并论虽然是个蕞尔小国,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他们的是,他们拥有超过一千万的人口,注意,是一千万,杨应龙只占有一个播州,拥兵十万,民数十万,便需要我们动用十六万大军去平定。
  很显然,倭国较之杨应龙还要更强一些,当年朝鲜之役,朕亲自带兵与倭国交战,倭寇的战斗力给了朕很大的感慨,从前明嘉靖时代的倭乱开始,倭国就屡次给咱们带来了麻烦,当年的朝鲜之役只是一个集中爆发而已。
  但是倭寇的战斗力很强,倭寇也拥有火器,拥有鸟铳,拥有火炮,拥有刀枪剑戟,甚至还有骑兵,一场朝鲜之役,倭国前后动员二十余万人参战,国力可见一斑。
  虽然被朕消灭的七七八八,但是七年休养生息之后,倭国的实力恢复了不少,毕竟人口放在那里。
  根据线报,西部德川氏至少可以动员十万军队参战,而东部丰臣氏可以动员十五到二十万人左右的人员参战。
  此战对于我军而言,是灭倭之战,是要把倭国的全部威胁一口气除掉的战争,倭国必然全力以赴,在这种情况下,三十万四十万五十万甚至六十万都有可能。
  而我军,只出十万军队,六万步军,两万骑军,一万海军陆战队,还有一万海军。
  十万对五六十万,看起来是很令人绝望的数字,但是朕也希望你们没有忘掉,咱们的,是精锐,倭国的,是乌合之众。
  不是人多势众发一杆长枪就是军队了,军队之所以叫军队,是需要军规军法组织起来训练出来才叫做军队,我大秦军队之精锐天下无双,无不以一当十。
  朕完全可以把话放在这里,别说倭寇动员六十万军队参战,他就是动员一百万军队参战,也休想撼动我大秦十万精锐!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萧如薰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了桌面上的地图上,环视着周围脸色激动眼睛发红的武将们还有胸有成竹的参谋部文官们。
  这当然是事实,一百万人倒是有,但是作为一个农耕国家,你动员一百万军队,军队吃喝总要吧?吃什么?喝什么?你能供养起一百万军队的战争消耗吗?
  以大秦现在的国力水准想要供应十六万军队的战争消耗都很吃力,就别说小小日本了。
  战争消耗和日常消耗完全是两个概念。
  战争消耗涉及到运输和消耗和帝国极壁的问题,日常消耗就地取用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帝国可以拥有大量的常备军,但是动员作战的很少。
  “陛下说的不错,诸君,倭寇虽然有军队有人力有物资有装备有火器有将领,但是,倭寇军队的训练程度和精锐程度远不及我大秦军队,这是肯定的。之前吴惟忠总兵和骆尚志副总兵率军出击,五千军队就将对方两万多军队打的土崩瓦解,可见其军队在训练度上远不能和我大秦精锐相提并论,更不要说他们短时间内动员的乌合之众了。正如陛下所说,军队不是发一杆长枪组织一群农民就是军队了,那是农会自卫队,不是军队,此战虽然咱们面对的倭寇人数会很多,超乎想象的多,但是只要一接战,倭寇外强中干的本质就一览无遗!”
  参谋部尚书刘黄裳在大朝会上对日本的外强中干做了充分的讲述,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于是,大秦朝廷的对日讨伐作战就此确定下来,开始安排。
  在军队往天津卫港口开始集结的时候,萧如薰召集参战将领和参谋部的参谋们进行战略战术的最终商定。
  秦军改组计划发布之后,军队改组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此战涉及到的军队大多数都是原朱雀营下辖的军队和西北原明军边军,作战主帅是麻威,副帅是柴国柱、李如松和吴惟忠。
  原明军的降将们在多场政治风暴之中表现得很出色,萧如薰也不好意思让他们一直战战兢兢的过日子,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人,尤其是李如松,所以这一战,萧如薰决定给他们机会。
  然后柴国柱和李如松很快就联手上书向皇帝陛下表示感恩,表示他们会为了大秦王朝舍生忘死的战斗着。
  李成梁还亲自写了一封奏表向萧如薰表示感谢。
  立国之后的大战,白虎营出战过了,玄武营也干过了,青龙营也干过了,两个骑兵营和水师营也参战了,就剩朱雀营没有出场了,麻威屡次上书强烈要求公平待遇,萧如薰也不好厚此薄彼,这一次,就给了朱雀营一个机会。
  麻威非常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从战争策划开始就全程参与其中,对军队调动安排和战略战术的确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眼下最终的确定会议正在展开,麻威需要做一番最终说明。
  他站在一副挂起来的日本全国地图边上,拿着小木棍指着日本最西侧临海的肥前国,开始了自己的说明。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海洋
  “根据情报显示,眼下倭寇德川氏所部已经在肥前,肥后等沿海地区进行了坚壁清野的行动,将百姓内迁,将道路破坏,将水源污染,俨然是在防备咱们从该地区登陆作战。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倭寇虽然不曾明确的表现出来,但是他们并不信任我们,已经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了准备,对此,咱们的策略还是一样的,不变更。无论他们想要怎样的阻碍我们,我们的策略都不改变,既定的登陆地点是肥前松浦郡的五道列岛,对马岛和隐歧岛,我们将在此三处设立前进基地,在这里进行人员的整备和物资的补给。大军将从天津卫港口出发,由海军护送,一部直接对松浦郡五岛发起进攻,将此列岛夺下,作为前进基地,以此作为进攻肥前的跳板,另外两支人马分别前往对马岛和隐歧岛做休整,然后以此二岛为基地,发起进攻。”
  麻威简短的讲述了一下此战的前期准备。
  对麻威的说明,柴国柱有一些疑惑,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咱们直接进攻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在这三个岛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刘黄裳做出了解释。
  “柴将军的疑惑我来解释,是这样的,这一战,咱们是所谓的灭国之战,既然是灭国,就和单纯的攻克某处打败某支军队不同了,需要做好三个月四个月甚至五个月的战争准备。
  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不容易受到威胁的后勤基地给军队提供物资的支持,除了倭寇的松浦郡,对马岛和隐歧岛都已经为我所占据,其上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还有可以使用的港口。
  对马是前明时期吴惟忠所部补给进攻的中转站,我朝立国之后加强了管理,岛上有驻军,隐歧岛也是如此,岛上也有基础设施,也有港口和我朝的驻军。
  更关键的是,陛下从一年前就准备对倭作战,所以提前一年开始运输安置军用物资在此二岛上,如今此二岛上的军用物资储备足够五万军队使用半年,大大减轻了此战的运输消耗。
  就算是松浦郡的五岛,也被我商旅和细作摸得一清二楚,岛上有多少人口多少军事设施多少物资站点都一清二楚,大军登陆之后直接攻打,大量军用物资可以直接从朝鲜运到五岛上,这样说诸位将军明白了吗?”
  主将纷纷赞叹萧如薰的远见卓识,原来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默默储备了,难怪,那么看起来这一战倭寇要是完蛋了一点都不冤枉,大秦已经做了如此准备,要是输了,那可真是没天理。
  麻威见大家没了质疑,便继续自己的战略安排。
  “此战前期的着眼点在倭寇自己的内战上,根据陛下的安排,希望可以促使倭寇东西两派系之间的战争,等他们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之际,咱们的突然袭击足以将他们打得措手不及。
  此战,从五岛方向和隐歧岛方向进攻的是左路军和右路军,是偏师,分别由柴国柱将军和李如松将军指挥,中军主力由我亲自率领,吴惟忠将军为我的副将,自对马岛发起进攻。
  柴国柱将军的左路军负责进攻倭国九州岛地区,进而以九州地区为跳板,进攻倭国的四国岛地区,李如松将军的右路军负责自隐歧岛发起进攻,目标是但马,进而进攻丹波,直插倭国首都京都。
  柴国柱将军所部为三万步军,务必稳扎稳打,将九州地区牢牢掌握,在此基础之上若有余力,则进攻四国,若无余力,固守九州即可,便已经完成了任务。
  李如松将军所部为两万骑军,目标就是快速奔袭,将日本国王和丰臣氏首脑一网打尽,摧毁其首脑机关,使之群龙无首。
  若一战功成最好,李将军便尽快率军与我会和,若不能一战功成,便紧紧追击,至于补给,若补给不及时,则允许李如松将军所部以战养战。
  剩余三万步军和一万海军陆战队皆由我本人指挥,直插石见,若我所料不差,石见必然成为丰臣氏和德川氏两方面势力主力汇聚的地区,我欲将之一网打尽,一战摧毁倭国主力,这就是大体战略。”
  说完麻威将指挥棒递给了萧如薰:“请陛下指正!”
  萧如薰笑了笑,摆摆手没要指挥棒:“指正什么的谈不上,你们都是很优秀的将领,朕信任你们,只是有些话,朕不得不说,首先,不可轻敌,当年朕与倭寇初次交手,虽然大胜,但是也能感受到倭寇的善战。倭寇善于使用长刀,使用他们称之为铁炮的鸟铳,他们的火炮没有我们多,但是也有一些,他们军中还有比抬枪更大的大号鸟铳,他们的火力并不弱小。尤其是当年被朕用火炮打懵掉之后,这些年也没少在火炮方面下工夫,倭国资源匮乏,大量物资需要从外部购买,但即使如此,根据情报显示,德川方面至少拥有一百门各式火炮,丰臣方面至少有八十门各式火炮。这些火炮都是倭国当年从弗朗机人,从暹罗人手上购买的,大部分是弗朗机铳,还有他们自己自制的火炮,甚至德川方面还有一门红夷大炮,可以说,他们在火力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我军相比,相差甚远。”
  萧如薰坐了下来。
  “朕说这些是要你们正视遇到的敌人,狮子搏兔,亦要尽全力,更何况我们是要去灭亡一个有一千万人口的国家,难度一点也不小,你们这十万军队是精锐,是破击军。在你们之后,还需要大量的辅兵和民夫,甚至是朝鲜人,朕都要他们一起出力,需要占领,你们也都知道,这一战之后,倭国的大部分人口要拿来给大秦搞基建。但是一千万人,大秦还用不到那么多,剩下的人,和土地,就会有一部分封给你们做封地,朕答应过你们,大秦国内不能给你们土地,但是大秦之外,可以给你们赏赐很多很多的土地,不过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一下,倭国,就是尝试。”
  萧如薰这话说出来,武将们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了。
  甚至某些文臣的表情也不太自然了。
  土地,是他们最大的渴求,但是在萧如薰的强压之下,他们根本不敢对土地有丝毫的想法,只能看着萧如薰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而他们却不能和前朝历代功臣那样得到几千亩几万亩的土地赏赐,还能购买更多的土地。
  土地情节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节之一。
  他们其实也有很强烈的渴望,但是直到现在,萧如薰才正式松口,允许他们占有新占领的土地。
  其实很多人也比较纠结,虽然说可以得到土地,但是外国的土地,蛮荒之地,能和本国土地相比吗?
  又该如何开发和管理?
  这些萧如薰都没有说,但是他们相信,萧如薰必然不会让他们吃亏。
  他们累死累活给皇帝打天下,皇帝不给本国土地就算了,外国土地总要给点好处吧?
  说不定还不用交税呢!
  他们自然想不到,这不仅是萧如薰用来赏赐功臣弥补功臣的方法,更是给自己养成的海洋势力上一层保险的做法,在自己死后,不会出现朱棣朱瞻基之后的闭海。
  功臣的领土都在海外,很多人的利益都在海外,他们被利益所驱使,一定会保护开海带来的利益。
  客观上会点亮大秦的海洋技能,让大秦的事业拓宽,从陆地霸权国家,进化成陆地海洋霸权国家,从而为将来可能遇到的人口陷阱提前进行预防。
  海洋,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海洋,怎能不为华夏所利用呢?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另类的坚壁清野
  隆武二年三月十一日,德川家康所部精锐井伊直政所部四千人作为先锋队先期抵达了石见。
  井伊直政作为德川方的代表,和带领一千人殿后的骆尚志办了最后的交接,随后目睹骆尚志一军登上秦军海船离开了石见,向大秦驶去。
  至此,秦军撤退完毕,石见当地已经没有任何一支秦军部队了,日本本土上也没有任何一支秦军军队了。
  井伊直政作为德川家康非常信任的属下,同时也曾是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不仅具有军事才能,麾下有赫赫有名的井伊赤备队,甚至还拥有政治和外交的才能,数次在德川氏遇险的时候拯救了德川氏。
  因此,这一次行动中,因为其严重性和关键性,德川家康派遣了文武双全的井伊直政带领麾下精锐来和秦军做交接。
  德川家康显然也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的,井伊直政的这支部队都是骑兵,就算秦军有诡计,逃还是逃得掉的。
  但是秦军只剩最后一千人等着办交接,骆尚志办完交接就带队离开了,没有做丝毫的停留,很干脆的上了海船,扬帆起航走远了,井伊直政派人驾小船尾随,回来的消息说秦军海船的确是走远了。
  对这支当年正面击败了德川军三万精锐甚至还杀死了德川军名将本多忠胜的军队,井伊直政怀揣着绝对的警惕,甚至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但是这支军队似乎没有给他警惕的机会,走得很快。
  井伊直政松了口气,看起来略显轻松的样子,这让麾下部将颇为不解。
  “本多忠胜勇猛无畏,依然败在这支军队手上,可见其强悍,如今就算是我,也未必能与之争锋,他们能尽快离开,倒也是好事,我等可以安心接管石见了。”
  井伊直政是这样思考的,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可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