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1/815

  这种说法从客观上可以限制皇权,可以让皇帝做事情束手束脚,是那个年代唯一可以正面硬怼皇权而皇帝不得不认怂的方式。
  皇帝遇到这种事情不得不认怂,因为代天行使统治权,是天的儿子,天灾出现了你不背锅是谁背锅?
  所以皇帝遇到这种事情轻则亲自祭祀祈祷祈福,重则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
  可是,这种说法也常常并用来当作政治斗争的筹码,某地发生灾祸,皇帝要负责,宰相也要负责,高官也要负责,反正身居高位者都有错,所以都要负责。
  赈灾不是第一位的,思考如何防灾和救助老百姓也不是第一位的,政治斗争扳倒对手为自己谋取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萧如薰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自然灾害归属于上位者做错了事情然后上天降下了惩罚,不得不说董仲舒是个人才,居然抓住了皇权天授唯一的弱点进行钳制,让儒门拥有了对抗皇权的必杀一击。
  其实大家未必都相信这种事情。
  因为人人称道的明君在位的时候也会发生天灾,无道昏君在位的时候也有风调雨顺的时候,只是为了一个限制皇权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必杀技,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然也有一些忽悠着忽悠着自己都被忽悠了的人,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对这一切深信不疑。
  过去儒门强大,强如唐太宗这类皇帝也要对这样的事情退避三舍,不得不妥协,更不要说大明朝那些被怼的上朝都气喘的皇帝,更是被压制在这样的规则下动弹不得。
  破除迷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在如今儒门前所未有的弱小,而皇权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时候,若是不在这种事情上做做文章,那些太可惜了。
  这是触及儒门最核心利益之一的行为,甚至可以和土改相提并论。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他不是神
  土改是从肉体上毁灭儒门在地方的根基,将之连根拔起,使地方上再也不受儒门士绅的钳制,皇权下乡。
  而这一招则是从精神上将董仲舒深植在所有儒门门人脑海里的根给拔掉,从精神上把儒门最大的依仗摧毁。
  使得儒门士绅对抗皇权的必杀技不复存在,这可不比肉体毁灭简单多少。
  萧如薰并不是打算毁灭儒门,而是打算将儒门打回孔子时代的学术为主的宗派,将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的儒家霸术毁灭掉,不让儒学再次产生独霸思想界的能量。
  未来推广新学,推广格物致知的学问,儒学必将成为一大阻碍。
  然而儒学在统治阶层的层面上的阻碍力量并不可怕,横竖三五十万读书人,土改之后成不了大气候,但是真正可怕的是根植于人思想和灵魂当中根深蒂固的天人感应,也就是俗话说的迷信。
  作为一门学术,孔子的儒学毫无疑问是有意义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都是好观念,应该被大力弘扬。
  但是被董仲舒七改八改,尤其是糅合了法家学术之后,儒学俨然有了霸气,威胁到了皇权,但同时也和皇权相依为命。
  此后,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时代里,以这一思想为法宝的儒家急速扩张,占据整个思想舆论界,统一思想,继而产生了世家和士绅这样的群体。
  垄断知识,以文乱法,危害深远,遗毒无穷,数度让汉民族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
  这是绝不允许的。
  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天人感应,毁掉天人感应,破除此一观念,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去做的。
  不过,这一说法可以说是历史进展到这个时期以来所有人对皇权认识的根本,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之嫡长子,是上天赐予的权力,所以不可动摇。
  这种思想伴随着君主权力诞生,传国玉玺上就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灭掉这种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毁灭皇权本身,也可以说是在革自己的命。
  董仲舒使用这种方式让儒门和君主权力产生了共同利益,两者相辅相成,似乎无法分离。
  但是,并非一定是这样的。
  中国古代识字率一直非常低下,统治者可以利用种种迷信的方式愚民弱民,维持统治,可是由此诞生的庞大的利益集团往往也是王朝的掘墓人,若是不能解决,大秦在未来必然会发生战乱,甚至很有可能走回王朝老路。
  萧如薰知道,自己一个人只有几十年的寿命,几十年管不了大秦的未来,为了不让华夏大地重回那个轮回之中,就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做皇帝以来,他多次质问自己,想要做一个传统的帝王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他想做一个传统的帝王,何须土改,何须普及教化,何须沟通世界,继续闭关锁国好了。
  他不愿意这样做,不愿意自己死后自己开创的新气象就此消失,不愿意人亡政息。
  商鞅留下了强大的军事利益集团维持商鞅变法的成果,而他,要留下来什么来维持大变革的成果呢?
  若要改变,并非没有办法,解决需要很多方法多管齐下,其一就是普及教育,开启民智。
  这是双刃剑,不仅可以让士绅贵族失去生存壮大的土壤,同时也会威胁到皇权的存在。
  开启民智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思想上的问题,百姓们识字了,读书了,了解道理了,还会那么容易被骗吗?
  当新学开始传播,当天文地理开始发迹,当科学开始萌发意识,当人们意识到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并不正确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大地是圆的,他们生活在一个球状物体上的时候,他们必然会怀疑很多曾经视若真理的事情。
  包括天授皇权。
  天真的存在吗?如果天真的存在,天为什么自己不来统治人间,却要让皇帝来统治呢?
  皇权会被质疑,会被怀疑,这一思想潮流会不可避免的传播,影响到千千万万人,动摇大秦的统治根基。
  说到底,天授皇权的说法必然会破灭,早也好,晚也好,必然会破灭。
  皇帝是一时的,不可能永久存在,即使永久存在,也不可能永远掌握绝对的权力。
  所以,走出困局的方式就在于将“受命于天”改为“受命于民”。
  我不是上天的儿子,我的权力不是天给予的,我是人民百姓信任我,所以授命于我,让我统治人间。
  人民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双手创造了这一切,不是牛鬼蛇神,也不是天,我不是天的儿子,我也是人,我是人民百姓的代言人,我和你们站在一起。
  伴随着教育普及的历程,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萧如薰会将这件事情散播到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们的脑海之中,为他们种下不再恐惧上天重新审视上天的种子。
  从思想上革了这一传统的命。
  未来可见的日子里,这种思想上的巨变带来的混乱,可能威胁皇权,甚至可能消灭皇权,但是作为旧时代的代表,皇权必然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而消失。
  话虽如此,旧时代的利益集团会不断的诞生,杀了一批,会出现另外一批,杀不完,赶不尽,土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还是一样,朱元璋就是教训,即使到了现代,依然还是。
  萧如薰自问自己无论怎么杀贪官污吏,也不会比朱元璋更狠,纵使手握绝对的权力,他也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能做到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他只能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尽自己所能,留下一线希望。
  只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存在,那么从古代走向近代就没那么容易,思想启蒙时代的到来也没那么容易。
  他可以把军队带到近代,把科技带到近代,把生产力带到近代,可是真正的近代他带不来。
  萧如薰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权贵,可他死了以后,权贵士绅会不会卷土重来?
  地主会不会再次死灰复燃?
  地方会不会重新沦为地主豪绅的乐园?
  旧思想的巅峰和新时代的曙光注定不能相容。
  但是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们根本不可能想到,皇帝,连自己的命都敢革。
  若我连自己的命都敢革,你们还能与我对抗吗?
  还能掐灭新时代的曙光吗?
  更久远的事情,萧如薰就不知道了,或许也根本没人知道。
  天人感应的思想不仅是旧时代的思想代表根源,也可以说是很多迷信说法的根源。
  比如人在做天在看,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举头三尺有神灵,做坏事遭雷劈等等。
  这些现代还依旧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都是民间自天人感应学说里慢慢折腾出来的东西。
  客观上的确可以起到震慑恶人心的作用,可是实际上呢?
  并没有什么卵用,弊大于利,弱势群体最后的呻吟而已。
  老天爷会拯救你妈?
  不会的。
  该奋起反抗的时候不反抗,该有所动作的时候不动作,自己不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双腿去努力达成目标,却寄希望于极其玄幻的老天爷,可笑,这简直就是某种意义上愚民弱民的手段。
  满清是老天爷推翻的吗?
  日本人是老天爷打败的吗?
  美国佬是老天爷赶回三八线以南的吗?
  烧断了香,敲碎了木鱼,捐光了家产,闹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满天神佛也不会显灵帮你哪怕一次!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存在!
  可是某些皇权时代的坚持依旧不能放弃,否则旧时代的地主会摇身一变变成新时代的资本家,依旧向上隐瞒向下欺压,割裂地方破坏统一,做着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事情。
  所以萧如薰深切的戒备着东南数省的某些趋势,虽然开海通商,但是从未试图改变过重农抑商的基本精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