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15

  宋应昌给朝鲜送来了八万石粮食,朝鲜人自己至少可以出四万石粮食,加在一起十二万石,至少足够大军用两个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缺粮,那么原因何在?
  就和诸葛亮北伐时一模一样,运输力跟不上,汉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死活运不过秦岭,明军也面临一样的状态,粮食在义州堆积如山,死活运不到前线,不仅粮食运不来,连火炮也运不来,朝鲜刚刚过完雨季,道路泥泞不堪,朝鲜却牲畜缺车辆缺人力,甚至解散了休静和尚极具战斗力的僧兵部队来运粮,还是杯水车薪。
  李如松孤注一掷轻兵进击碧蹄馆不是贪功冒进,而是要为自己的部下夺取汉城粮仓的粮食填饱肚子!
  萧如薰派出的士兵沿途探查了袁黄精心所规划的进军路线——从义州至定州、安州,然后进抵肃宁、顺安,最后抵达平壤西侧的这条路线,回来报告给萧如薰的情况叫萧如薰差点没气的跳起来。
  七八月份的时候朝鲜是夏天的雨季,雨水还挺多的,祖承训的骑兵进军的时候就遇到了下雨天,冒着雨赶路才抵达了平壤,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有的坑甚至有一个人的身高那么深,一片破败景象,人还能绕着走,运载军械粮草,尤其是大炮的车子根本无法过去。
  沿途驿站兵站基本上空无一人,房屋粮仓被雨水浸透不堪用,少数发霉烂掉的粮食和遍地的老鼠看的人心惊胆颤,该腐烂的全都腐烂了,还能用的寥寥无几,湿嗒嗒的仓库什么东西都不能存,应该说,出了义州这一块地区,就找不到一个能用的合格的储粮之所,甚至连把粮食运出去都是极难极难的。
  袁黄的脸色变得十分不好——他不是没有想过朝鲜的状况很糟糕,但是却没想到朝鲜的状况变得如此糟糕,他一开始还觉得这个年轻的将军第一次做主将应该是太紧张了,所以有点过度的谨慎,这种事情都要亲自过问,现在一看,这分明是深谋远虑啊!
  要不是他执意要求亲自抓起这块地方的工作,到时候大军饿肚子就有的折腾了,到那时朝廷追究起来,可如何是好啊?
  想到这里,袁黄出了一身冷汗。
  萧如薰黑着脸看完了士兵探查的消息之后,又黑着脸把柳成龙叫了过来,把自己所探知的消息丢给了柳成龙问他要一个解释。
  “自从七月十七日战斗结束之后,到如今,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贵国君臣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你看看,这是我们规划的进军路线,一条笔直的大道,唯一可以行军的路线,可是这是什么情况?沿途道路有一人身高之深坑,定州安州的驿站兵站空无一人,仓库粮仓纷纷溃烂不堪用,还有少数粮食霉变,老鼠遍地跑!你叫我大军如!何!作!战!”
  萧如薰直接把报告丢到了柳成龙身上,柳成龙手忙脚乱的打开看着,看着看着就面色发白,豆大的汗珠不断的往地上滴,看到最后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局促不安,失尽了脸面。
  在这种情况下,萧如薰也无法继续责怪柳成龙了,自己好歹还有一群帮手,柳成龙只有一群拖后腿的猪队友,能把义州整顿好已经让他差点死掉,现在加诸更大的压力只能让他更快地倒下,叹息一声,萧如薰走到柳成龙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他一起去见朝鲜王。
  李昖自萧如薰来后明显变得轻松了许多,之前惴惴不安一夜三惊,现在不仅睡得香吃得好,还能和身边的大臣忙里偷闲,抽空看看逃出来的宫娥侍女跳一曲舞,真是会享受。
  然而一个内侍太监急匆匆跑过来,说天将萧提督很生气的要求见王上,吓得李昖立刻撤掉了舞女,把什么酒菜之类的全部撤下,然后换上了书本和纸笔,摆出一副正在听政论政的模样。
  可萧如薰一进来就闻到了浓浓的酒味和脂粉味,嘲讽的一笑,也不戳破,只是冷笑,然后行了个礼,坐下就开炮。
  “什么……这……到了这个地步?”
  李昖似乎根本还没了解到自己的宫殿之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模样,在他的意识里,只要安静地等待大明天兵打败日本光复朝鲜,自己再回到汉城去做朝鲜王就好了,别的什么也不用管,那位萧将军自己包揽了全部了,结果萧如薰问责到了面前,他才意识到自己和手下大臣貌似惹怒了这位将军。
  “王上,贵国缺少粮食,大明已经百般体谅,从辽东调粮八万石支援,我们自己带兵自己带粮自己带军械自己出兵饷,实属仁至义尽,贵国几次三番催本督进兵,好,本督可以进兵!但是自古以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垂髫小儿尚且能说出这八个字,诸位饱读诗书身居高位,难道就不明白吗?!道路状况如此恶劣,叫我等如何运粮?!如何储备?!大军如何进兵?!进兵以后吃什么?!老鼠吗?!”
  好嘛,连外臣都不自称了……
  萧如薰的面容严肃,语气很重,声音响亮,而且威慑力十足。
  李昖面色惴惴,顾左右不知如何言语,朝鲜诸臣低着头默然无语,一句话也不敢说。
  见状,萧如薰放缓了语气。
  “王上,眼下的情况,在运粮之前,还要调派人手去填补路面,修补驿站兵站,修补仓库粮仓,甚至还要杀灭老鼠以免粮食被吃、鼠疫横行,原本两个月可以进兵,快一点一个半月未尝不可,现在看来,没有三个月的功夫,本督无法进兵!”
  这批猪队友就是属蜡烛的,不点不亮,极个别的点了也不亮,办事态度恶劣到这种程度还催着明军进兵,到底是何居心!
第八十三章
沈惟敬出使平壤
  这些臣子一个个的身上都有酒气,被萧如薰一顿训斥,纷纷低头不敢言,看着李昖手足无措的样子,柳成龙叹了口气,走到李昖面前跪了下来,说道:“王上,臣愿意带人去修补路面,修补仓库,以便天军出兵。”
  李昖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立刻点头:“好!好!柳卿不愧是国之栋梁,此事就全权交给柳卿,义州周边部队民众,柳卿可随意调动以填补路面修补仓库,最好在一月内完成,万万不可耽误天兵进军之事!”
  柳成龙叹了口气,接下了命令,然后又要了几个比较能干的官员随行帮忙,这才郁闷的离开。
  柳成龙办事还是值得放心的,得了调动人力的大权之后,萧如薰便写了手令交给亲兵带回镇江堡交给吴惟忠,让吴惟忠开始着手运粮到朝鲜义州,着柳成龙派人在岸边接应,这时候柳成龙才发现自己手上能用的牲畜和车辆少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脸色发白的准备向萧如薰请罪的时候,萧如薰只是翻了翻白眼。
  “镇江堡有各类车辆千余辆,会随着粮食一起渡江,你派人接应便是!”
  柳成龙心里一松,对萧如薰的敬佩又上了一个层次。
  这个将军,怎么就事先准备的那么齐全?这完全是搞后勤的高手啊,这要是朝鲜人,想来,自己也不会那么被动了……
  从九月二十三日开始,吴惟忠就着手安排手下士兵和民夫日夜不停的将粮草和部分军械装船送到南岸朝鲜人手里,袁黄亲自在南岸盯着,着朝鲜兵和民夫一辆一辆的把粮食和军械送往义州,一辆一辆的大车和渡船往来于镇江堡和义州城之间,络绎不绝,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九月二十八日,镇江堡传来消息,总兵李如松带着五千女真部骑兵抵达,要求渡江作战,吴惟忠询问萧如薰的意见。
  萧如薰冷笑不已。
  还说三千,结果一来就来五千,这不仅仅是想要争夺功劳,也是在示威,当然,这更是满足了萧如薰的想法,让李如松去,李如松肯定会威逼利诱努尔哈赤带更多的兵过来,而且还无法满足自己的小九九,努尔哈赤上书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很清楚,所以才要让李如松镇住努尔哈赤,将女真骑兵真的变成大明的战力,让他咽下这枚苦果!
  李如松不听军令基本上是确实的事情,但是萧如薰还是不能让李如松现在就发疯,要慢慢的吊住李如松的性子,压着他不让他过来捣乱,等到可以开战之后,再让李如松尽情的发疯,反正死的全是女真骑兵,也不是大明士兵。
  他的主力清一色全部是步兵,契合了朝鲜多山泥泞的地形和地况,而李如松的布置是百分之六十骑兵,百分之四十步兵,最后军马死伤大半,被逼着骑兵转步兵,到后来更被逼换了主将。
  日军根本没有多少骑兵,撑死了不到两千,根本不是这五千女真骑兵的对手,真要打起来,相信努尔哈赤可以轻松的解决掉这些日军骑兵,而萧如薰打算交给李如松和努尔哈赤的任务,是要李如松和努尔哈赤把目前盘踞在咸镜道吉州一带的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给吃掉。
  萧如薰的第一步战略计划是彻底肃清平安道与咸镜道的第一第二军团,干掉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的兵马,狠狠搓一搓日军的锐气,顺便安定整个朝鲜的北部,避免大军推进之后腹背受敌。
  于是萧如薰一封手令下去,着李如松、佟奴儿哈赤所部驻扎镇江堡,协助搬运粮草,没有命令不得渡江。
  大明和朝鲜在萧如薰和柳成龙的串联之下,缓缓开始了战争的运作,战争机器隆隆运作起来,而日本方面,小西行长方面,对此事还一无所知。
  萧如薰把三百浙兵散出去一百,在义州城周围警戒游猎,告诉他们发现可疑人直接一箭过去莫问生死,能生擒当然最好,也能拷问出一些消息回来,生擒不了直接杀死,宁杀错不放过!
  几天下来,这些浙兵猎杀了十三个形迹可疑的人,揭开头上的布巾之后惊讶地发现十三人全是剃了一半脑袋的日本人,这个消息让萧如薰对朝鲜人的情报保护能力的评价再下了一个档次,决定以后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在朝会上说,甚至还会散布一些必要的假消息,真正重要的事情只会秘密地告诉柳成龙,让柳成龙觐见李昖,告知李昖即可。
  他要建立一条秘密的通讯联络线,这样即使情报泄露,他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谁是内奸。
  虽然基本上确定了李薲和小西行长之间一定有联系,但是从这段时间的情况来看,还抓不到马脚,那么只能继续小心的防备,不让小西行长知道太多,然后细心的注意这个李薲的一举一动,看看能否抓住幕后主使者。
  小西行长的心情则是极其郁闷的。
  上一次沈惟敬走后,他是左等右等,等了五十天,是坐立不安,正准备派人去询问消息,结果就有消息传来——沈老爷已经在来平壤的路上了,沈老爷年纪大了,坐轿子来,来的比较慢,别急。
  小西行长这才安定下来,打下平壤之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开启和谈,把国土给确定下来,别再打了,日军的后勤供给已经到了极限,再打下去后勤就要崩溃了,他守在平壤的这支孤军虽然还有粮食可以吃,但是军械是少了许多的,尤其是火药和铅弹,实在是不多了,也撑不起一场大战了,如果不撤退,恐怕难以支撑下去。
  沈惟敬一来,意味着和谈可以重新开启,只要和谈开启,那么他就有把握了。
  他是丝毫不清楚沈惟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
  九月二十八日,沈惟敬抵达了平壤城,小西行长亲自出门迎接,大开城门,盛情款待,还派了肩舆把他抬进城,跟上次白刃包围着进城态度大不一样,只是处处都有兵将巡游,暗伏杀机,沈惟敬面不改色心不跳,一面和小西谈笑,一面还有闲心偷偷数城内兵数。
  这是萧如薰给他的第一个额外任务,要他搞清楚日本到底有多少兵马在平壤城,他以多年的眼光估算了一下,发现平壤城总兵力约在一万四千人到两万左右,与小西行长第一军团主力大体相当,十分准确。
  相比之下,朝鲜人跟小西行长交手了无数次,仍旧对敌人实力稀里糊涂,还不如沈惟敬一个大骗子精明。
  沈惟敬的份内任务是稳住日本人,让他们继续等待,这不是什么好操作的事情,但是沈惟敬如此精明的人,为了保命,什么都做得出来,双方坐定开始谈判。
第八十四章
谈判专家
  对于谈判这件事情,沈惟敬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一开始沈惟敬就抢先开口,压住日本人的气势。
  沈惟敬就说了,我回去以后和兵部尚书石爷商量了一下,石爷同意你们的封贡请求,说白了,你们不就为了通贡于天朝吗?都怪朝鲜背信弃义,才导致两国交兵,现在既然都是误会,你们赶紧把地盘和两位王子还给朝鲜,另外寻一条路来进贡就是了。
  这回应相当狡猾,小西行长中文很烂,日常交流还可以,这种玄奥的回信只能由外交和尚玄苏代为翻译,小西行长提出的两条要求,沈惟敬一条都没答应,但看起来又像是都回答了似的。
  日本侵略朝鲜打的旗号是通贡,没问题,你换条路来,不一定途径朝鲜啊!这么轻轻一句就撬掉了日本的借口基础,至于小西提出的划大同江为治,沈惟敬根本没提,反把归还国土和王子作为通贡的前提条件。
  绕来绕去,以官场的推手之功,把小西行长给绕糊涂了,他们一帮子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不出什么结果,就很无奈地说,两位王子不在他的手里,在加藤清正手里,他做不了主。
  沈惟敬立刻跟上,那你能做什么主?
  小西行长说,划大同江而治,归还平壤,我能做主。
  沈惟敬大摇其头,表示不行不行,这算什么?这根本谈不拢,谁能做这个主?
  小西行长老老实实的交代说,是在汉城的日军中央可以做主,沈惟敬眼中精光一闪,立刻说,那你就去问,问问你们的中央,到底这个事儿行不行,然后再来和我谈。
  小西行长要回报在汉城的宇喜多秀家和谋士团,然后汉城方面要回报在日本的丰臣秀吉,这一折一返,至少一个月时间,有这一个月时间,萧如薰基本可以作好开战平壤的准备了,最绝的是,沈惟敬还让小西行长等人觉得,拖延谈判的责任不是大明方,而是日方。
  小西行长被大忽悠沈惟敬彻底的忽悠住了,觉得心里十分对不起这个长途奔波的老人家,于是主动提出日军后撤,把平壤归还,沈惟敬一听,这可不行,我家萧大提督的计策是要一口吃掉你的,你走了还怎么吃?萧大提督吃不到你可就要吃我了!
  最后双方约定,一个月以后的十月三十日,大明朝廷特使会在平壤以北的肃宁馆恭候,与日军交接,当小西行长问他朝廷特使会派谁来,沈惟敬很认真的回答道:“萧如薰。”
  小西行长不知道萧如薰是谁,但是他已经彻底相信了沈惟敬的说辞,沈惟敬的主要任务圆满完成,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找寻蛛丝马迹,为萧如薰戳瞎藏在后方的那双眼睛。
  谈判结束之后,小西行长热情邀请沈惟敬大吃一顿美餐,然后很恭敬的让人抬着轿子把沈惟敬给送走了。
  临送走之前,沈惟敬和小西行长说了一句:“你们这里我怎么看着还有不少朝鲜人的样子?怎么,朝鲜人也在帮你们打仗?”
  小西行长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个,兵力不太够用,平时也需要一些朝鲜人来做翻译,所以就找了些愿意投效的人来帮忙,毕竟是两军交战,我们认为这很正常。”
  沈惟敬一副很不满意的样子:“这些个家伙,不忠不义,着实可恨!既然咱们已经决定和谈了,等你们撤离的时候,把这些个混账东西绑起来留下来,交给大明处置吧!”
  小西行长面色有些奇怪,但还是唯唯诺诺的应承下来,礼送沈惟敬离开,临了还送了一些钱财和几杆铁炮,以及一份名帖——他亲笔用汉字写的第一军团主要军事人员的汉名翻译。
  直到离开平壤城好远进入安全区域以后,沈惟敬才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随行而来的一个随从忍不住的要拍马屁:“爷!您真厉害!给那些倭寇唬的一愣一愣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