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815

  但是他清楚,进攻,主动,这是不可能的。
  “纵观历朝历代,但凡边患轻微的时期,都是主动出击的时期,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仅可以更大量的消灭北虏,还能保住内地百姓不受损失,不至于危害到粮食产量,不至于造成大量流民。若一味守在长城上,长城一旦被攻破,后面就是百姓和土地,一旦被毁,便是如今,不瞒萧侍郎,在下率军回师之时,抵达紫荆关,看到的是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的山西百姓正在回迁。现在已经五月了,现在耕种土地,到了秋季,能收获多少粮食呢?若不是此番发现了山西藏粮洞,让百姓有粮食可以过冬,山西大同,何止百万流民饿殍啊!”
  萧如薰满脸的唏嘘。
  萧大亨在唏嘘之余,更多的则是忌惮。
  一个武将不好好的练兵打仗,你考虑这些民政干什么?做个临时总督就忘乎所以了?
  萧大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此人,极度危险,不能收为己用,必须尽快除去。
  与此同时,沈一贯的府邸中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沈阁老,张诚的去处,我们已经查清了。”
  这名不速之客单膝跪下,双手向沈一贯奉上了一份书信。
  骆思恭的亲笔信。
第七百五十三章
紧急协议
  和骆思恭达成同盟之后,沈一贯就知道了骆思恭所知道的一切,但是唯有一件事情是两个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大太监张诚到底在暗中活动着些什么。
  厂卫厂卫,东厂诞生以来就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管理监督锦衣卫。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永乐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图谋造反,这件事情给了朱棣很大的震动,从此朱棣就不怎么信任锦衣卫,而设置了身边亲信太监掌管的东厂来监督锦衣卫的行动。
  纪纲可以造反,但是大太监无论如何也造不了反,只能依托皇帝而存在,为保证自己的权力而维护皇帝的权力,所以太监比锦衣卫指挥使更加可信,这个规矩就一直延续下去。
  当然,这个情况也有改变过的时候,比如嘉靖皇帝时期,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是嘉靖皇帝的奶哥哥,还救过嘉靖皇帝的命,他出任锦衣卫指挥使以后,还有谁比他更能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呢?
  于是他执掌锦衣卫时期,锦衣卫是横着走的,东厂不敢管,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现在也是一样,东厂照样压着锦衣卫一头,锦衣卫有什么风吹草动,东厂绝对能知道。
  张鲸扳倒了冯保出任东厂厂督之后,这种压制有增无减,之前还在皇帝面前甩锅,但是对于皇帝来说,显然东厂的背叛比锦衣卫的背叛更加不能忍受,于是张鲸很快就被秘密拿掉了。
  根据骆思恭的调查,张鲸是被朱翊钧叫到宫里面喝茶,然后直接毒死了,没给任何解释的机会。
  骆思恭当时被吓的几天没睡好觉,生怕自己也会被朱翊钧叫到皇宫里喝一杯茶,然后被毒死。
  后来他知道,朱翊钧还没找到能接替自己职位的人,所以暂缓了行动,而张鲸显然后继有人,朱翊钧选择了自己信任的人,于是张鲸就没命了。
  张鲸的继任者就是现在主掌东厂的张诚。
  张诚一上任就把东厂搞得神秘兮兮的,如果说之前锦衣卫对东厂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的话,那现在锦衣卫对东厂就是两眼一抹瞎。
  因为整个东厂在京城的架构都被张诚给换了,张诚也真不担心这会造成东厂的混乱,反正他不信任的人就不用,要是管理层的话就更要立刻拿下。
  之前,曾有一个月的时间,骆思恭无法得到东厂的任何消息。
  等张诚那里的风声稍微宽松一点之后,骆思恭联络上了自己派去东厂内部的间谍,打探到了不少消息。
  东厂和锦衣卫虽然有监督关系,但是并不是统属关系,锦衣卫还是一个独立活动的个体,相对于东厂将力量放在专门为皇帝服务且重点掌控京城和矿场,锦衣卫则倾向于对全国范围内的情报掌控和对外情报的刺探。
  东厂是重点掌控,锦衣卫是遍地撒网。
  所以锦衣卫对于被东厂压制的情况自然也有不满,派几个间谍无可厚非,同样的,东厂肯定也在锦衣卫内部有间谍。
  这种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就算是发现了也要当作没发现,最多边缘化,不能公开撕破脸,但是在公开的秘密之下,如果没有点杀手锏,那也太小看特务了。
  张诚一方面清剿张鲸留下来的残余势力,确保自己的地位,一边也在清除不能相信的人,保证东厂对皇帝的忠诚度。
  也就是撕破脸了,不管了,公开的秘密被废掉了,剩下来的杀手锏也在被严查,那一个月的时间里,骆思恭是真的寝食难安。
  幸好,张诚不是专业的,或者说眼下还不是专业的,至少没有张鲸那么专业。
  张诚刚刚接掌东厂,对东厂内部的不少问题还没来得及理清就被皇帝交代了一堆事情,分身乏术,精力不足,这给了骆思恭可乘之机。
  饶是如此,骆思恭缓过劲儿来之后,即使发现自己的杀手锏还没有被发现,但是也还是没有查到张诚的秘密,不知道张诚鬼鬼祟祟的在做着些什么。
  他只知道东厂上层被大清洗了,所有可以接触到张诚的人都是张诚自己的老班底,非常忠心,嘴巴就跟铁打的一样严丝合缝,几乎隔绝了下面对张诚的接触。
  骆思恭决定和沈一贯联手求取一线生机的时候,还不知道张诚在干些什么,但是隐约知道张诚数次半夜出宫离京,间隔时间短,宫外逗留时间也不长,很奇怪。
  进一步打探消息之后,内阁下达了召回萧如薰以及有功将士回京参加献俘仪式的命令。
  与此同时,骆思恭和沈一贯达成了一个十万火急的紧急协议——
  骆思恭查出张诚的行踪和目的,沈一贯绝对保证骆思恭及其心腹手下的荣华富贵。
  于是骆思恭给杀手锏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张诚的行踪,找出张诚究竟在干什么,有什么目的,而且必须在萧如薰回京之前完成,如果完成不了,他休想得到沈一贯的保护。
  骆思恭没有把希望放在一个人身上,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骆思恭发挥锦衣卫遍地撒网的优势,通过张诚出宫回宫的时间判断张诚的行动范围就在京城周边,就此开始秘密搜索。
  此时此刻的京城周围因为万历二十五年的饥荒而聚集起来的流民被分别驱散到了京城西北侧和京城东南侧,将南北通道打通,目的是让凯旋归来的萧如薰所部顺利抵京。
  而此前,战争结束的消息传达到了京师,山西有粮可吃的消息也传了过来,不少吃不饱救济粮的难民决定向山西迁徙,人口流动速度挺快,秩序也较为混乱,这就给了锦衣卫混到难民当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微服私访”,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道理再次被证明了,骆思恭终于掌握了张诚手上的秘密,就在萧如薰抵达京城的当天上午,将这个消息送到了沈一贯的手上。
  沈一贯看后久久不语。
第七百五十四章
李如松做了一个决定
  萧如薰等人在傍晚抵达京师,吃过接风洗尘宴之后,夜幕已经降临,剩下来的节目就是休息了。
  今晚好好的休息一晚上,明天还可以接着休整一天。
  需要参加献俘仪式的将士们则会由朝廷礼部派专门官员来给他们上课,自然,萧如薰也要上课,听礼部官员讲解献俘仪式上的一些必要的礼仪,然后做一些排练。
  毕竟这是国家的大事,代表着国家和皇帝的脸面,没有谁不愿意将这件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当然要事先排练好,所以这个晚上只是一顿简单的接风宴就结束,大家各自休息。
  萧大亨面带微笑和萧如薰拱手告辞,相约献俘仪式之后请萧如薰去他家做客,他还有很多事情想要和萧如薰讨教,萧如薰面带微笑的点头答应。
  送走萧大亨之后,萧如薰回到了自己的帅帐内,此时此刻,董一元、柴国柱、李如松三兄弟等主要武将都在营帐内等着萧如薰。
  萧如薰默默摇了摇头。
  “朝廷只想得过且过,对于趁此良机重新恢复战略主动没有兴趣,他们想安安稳稳的享受十年安稳,至于十年之后……他们当中应该有很多人已经退职了。至于此番献俘仪式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之后,该怎样还是怎样,不会有任何改变,九边还是九边,朝廷还是朝廷。”
  众将的面色变得低沉起来。
  “唉!如此良机!”
  李如松狠狠的一拳捶在了自己腿上:“朝廷难道看不出来此番若是趁机进取那些交通要道,可以立刻转被动为主动,九边何须如此年年挨打?”
  “我看啊,朝廷就根本不想给我们那么多钱粮那么多兵!”
  李如梅撇了撇嘴。
  “就是!那些文官大老爷只想自己吃肉,连汤都不想给咱们喝一口,生怕咱们起来了抢了他们的位置!这么多年一概如此!家父当年不就被如此安置的吗?”
  李如柏不满地说道。
  董一元略带些忧虑的看着萧如薰。
  “总督,之前房抚台便说过,此番冒险出击是行险,自古以来朝廷没有不忌惮领兵在外的大将的,文官巡抚总督尚且要被掣肘,更何况我等武人,怕是此番献俘仪式之后,我等都要被更严厉的打压。”
  柴国柱更直接一点。
  “倒不如说首当其冲的就是总督,而后才是我等,那帮子酸腐文人不就是如此吗?见到有功勋卓著之人就要打压,当初曾铣甚至还因此被斩,王守仁一辈子被按在地方不得入京师,文人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武人?”
  王辉看了看萧如薰。
  “四郎,也不知道石部堂和宋部堂是怎么个看法?”
  众人一起看向了萧如薰,顿时想起了萧如薰在朝中是有靠山的,兵部尚书石星赏识萧如薰,对他有提携之恩,刑部尚书宋应昌是当初的朝鲜战役主帅,对萧如薰也有提携之恩。
  萧如薰面色不好。
  “我会去信石部堂还有宋部堂询问一番,但是具体如何,我也不敢说就一定可行,眼下沈一贯当政,根据房公的说法,沈一贯为人喜好权力,处事强势,和赵首辅大为不同,如此内阁,必然侵夺六部职权,石部堂和宋部堂能不能说上话还是个问题。”
  众将皆沉默不言。
  天色渐晚,萧如薰让众将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继续商议,众将离开之后,萧如薰又把王辉喊了回来,取出自己的两封亲笔信。
  “明日一早,你就派人将这两封信送到宋部堂和石部堂手里,请他们尽快回复。”
  王辉接过两封信,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