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815

  这样的人,不要也罢!
  于是朱翊钧便开始了自己的谋划。
  一边派锦衣卫去山西协助萧如薰抄家,一边让王德挑选内宫当中聪明机灵对皇帝忠诚的太监准备启程去山西开矿抢占先机,另一边给内阁请让萧如薰担任四边总督的奏折批红,然后又下了一道旨意给内阁首辅赵志皋和次辅沈一贯。
  这道旨意是皇帝考虑到赵志皋年老,精力不济,所以决定增补内阁阁员来帮助赵志皋和沈一贯处理内阁阁物。
  朱翊钧可没有什么好心思,这个关口让内阁增补阁员,目的就是要让朝廷上的各大派系开始狗咬狗你争我抢,等他们狗咬狗一嘴毛之后,就是自己达成目的的时候。
  到时候,免不得需要用中旨让某些人入阁,增加给自己挡枪子的人数,把水搅浑。
  如此一来,自己真正的目的就会被隐藏在政治斗争当中,群臣忙着争权夺利,谁还有心思考虑皇帝的意思?等皇帝的意思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已经晚了。
  朱翊钧怀着满满的恶意亲笔书写了那道让内阁增补阁员的手谕,让太监送去内阁给赵志皋和沈一贯。
  于是,在内阁聚集了大多数大佬的前提之下,太监宣读了皇帝的圣旨。
  其一,允许内阁之请求,破例提拔镇南候萧如薰为四边总督,接替王世扬的职务肃清山西大同北虏,尽快平定战事,王世扬本人革职,着锦衣卫捉拿回京师,下诏狱,等待审讯定罪。
  这道奏折被批红了,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萧如薰上位,成为土木堡事变之后、巡抚制度和文官领兵制度确立以来第一个以纯粹武将身份得到总督之位的武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造了历史,并且是由朝廷里的文官大佬们所认可的唯一一人。
  这个历史意义可一点儿都不小,现在在大家看来只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土木堡事变以后武将所达到的最高位置,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实现的,萧如薰这位大明万历第一名将似乎也在更加努力地创造辉煌。
  这般的辉煌在眼下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一个普遍低迷的情况之下突然的个例,但是任何偶然都有其必然性,这也是必然。
  只是目前,大佬们根本不会在意这件事情,尽管这件事情队伍将群体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国家大事,这些文官大佬怎么会在意一个武将呢?
  眼下大家更在意的是王世扬的问题,这个被大家给予厚望的四边总督犯下大错,致使太原失守,战局崩坏,以至于朝廷需要破例让一个武将担任总督去挽回战局,这个罪责可一点都不小,照常理来说,这人也是命不久矣,只是这下诏狱……
  内阁的意见是由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三堂会审,一起定下一个公允的罪名再论处置,而皇帝直接要把他投入诏狱,这是为何?诏狱等于是皇帝特别为高级官员犯罪准备的特别审讯场所,归锦衣卫管理,那里面就是人间地狱,凶名赫赫。
  王世扬所犯的错误已经可以让皇帝大动肝火到这种地步了吗?
  群臣惴惴不安,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是接下来皇帝的旨意就让群臣的呼吸猛然间急促起来。
  皇帝诏令——首辅年老,内阁辅臣事务繁忙,朕怜惜辅臣之劳累,故允内阁增补阁员三人,着内阁与群臣议论,商讨出一份合格的名单交给皇帝选拔,皇帝会酌情选用。
  群臣猛然瞪圆了眼睛,然后整个内阁大堂内的氛围就不一样了。
  不少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各自已经有了各自的计量。
  比如石星的呼吸就忽然急促起来,他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展现一下自己表现一下自己,那么可能自己以后都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遇了,毕竟自己的年龄也不算小了,而且劣势还那么明显。
  宋应昌眉头一皱,心脏忽然的剧烈跳动起来,良久方才平缓。
  他也感觉到了机遇,感觉到了机会正在向他招手,数年等待数年蛰伏,必然是要有所回报的,至于这个回报到底该如何操作,老宋表示还需要斟酌。
  他的劣势和石星一样明显。
  要说这一次提拔内阁阁员,那么头号种子选手肯定非署理礼部尚书余继登不可,余继登是翰林出身,首先附和明代英宗之后逐渐形成的非翰林不得入内阁这样的潜规则,而且他还是礼部尚书。
  明朝的官场一般把翰林院的成员们称之为储相,因为能当内阁阁臣的只有翰林出身的人,因此翰林官特别清贵。
  而翰林官基本上都要在翰林院喝茶好几年,甚至十好几年,把大好青春都给浪费掉之后,性子稳了,出翰林院了,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翰林院出身的人升官可快着,而且最有希望进入内阁的那个人一定做过礼部尚书,朝廷一般要提拔某个人进入内阁,就会让他做礼部尚书,提前熟悉一下国家的礼法规矩,然后再进入内阁,因此比起翰林官,礼部尚书才是真正的储相。
  自然,非礼部尚书而入内阁的官儿也不少,甚至非翰林入内阁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张璁,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嘉靖帝,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撞上大礼议还能顶着非议支持嘉靖帝,所以他们自然没有张璁老先生的奇遇。
  但是不得不说,当今皇帝万历帝的性子和他爷爷还真像,都不好忽悠,也就是手段差了一点儿,否则大明免不得又要出现一个严嵩。
  纵使如此,也掩盖不住一颗想要腾飞的心。
第五百八十八章
沈一贯的邀请
  石星和宋应昌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更不要说余继登了。
  他才是正牌的储相,虽然是署理的,但是总比其他人要更加接近一些,也更加名正言顺一些,他有理由相信,等群臣确定好了推荐人名单的时候,他一定排在第一位。
  为此他决定立刻回去发动自己的势力帮助自己造势,这个势一旦造成了,事情也就十拿九稳了。
  沈一贯一直没有动静,等着太监宣读完皇帝的诏书,赵志皋接过了诏书,大家相继谈论过之后要做的事情,就相互告辞准备回去搞事情了,这一次他们要搞个大新闻才可以。
  沈一贯回到了自己的值房,吃了一盏茶,弄些糕点果腹,然后想了一些事情,就命自己的心腹给石星还有宋应昌送书信,请这两人下值之后到自己家里小叙一下,用意十分明显。
  而石星和宋应昌都是官场老鸟,对于这一点知道的一清二楚,两人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沈一贯找他们两个是想干什么,石星和宋应昌都已隐隐有些察觉,但是他们还是有些疑惑,不知道沈一贯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或者说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沈一贯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实现理想?
  两人回家之后换下朝服,换上了常服,为了掩人耳目,还特意从家中偏门而出,坐着普通的小轿子,小心翼翼地来到了沈府。
  到了沈府两人互相看了看,大眼瞪小眼,然后极其默契的一起拿出了沈一贯的书信,两人明白了一些什么,一起点了点头,携手进入了沈府。
  沈一贯热情的招待了两人,布了一桌子好菜款待两人,酒席上只聊风月不聊国事,弄的两人十分的尴尬,也不知道事情该不该说,总而言之吃也没吃好,风月也聊得不尽兴,不过沈一贯貌似并不在乎。
  酒过三巡,沈一贯让家人把菜撤了下去,换上了茶水和茶点。
  石星和宋应昌顿时意识到沈一贯要说正事了。
  “国朝多难,兵祸连结,作为次辅,仆未能尽己事,深感惭愧,饭也是吃不好,觉也是睡不好,这每日都在忧心忡忡,为自己不能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而担忧,这日子过的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沈一贯像是在自我讽刺一般,石星和宋应昌表面讽刺,心里却在不停地吐槽方才那顿饭,沈一贯吃的很多,反倒是更年轻的石星和宋应昌吃的很少。
  不过沈一贯的话显然没有说完。
  “幸好国朝人才鼎盛,代代不绝,一个萧镇南横空出世,连着为我大明打了三场胜仗,哦不,是四场,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洞武国之役,还有之前讨伐吕宋佛朗机夷,真是大明不可或缺之将。今次又出征山西大同,有萧镇南在,老夫对山西大同的战事是一点都不担心了,石部堂,老夫还要感谢你提拔了萧镇南,宋部堂,老夫也要感谢你在朝鲜提携了萧镇南,你们都是他的伯乐啊!”
  石星和宋应昌忙说不敢当。
  “这有什么不敢当的?敢做就要敢当!萧镇南如今为国家立下如此大的功勋,你们也都有功劳,等这一次萧镇南平定了山西大同之乱以后,你们更与有荣焉,陛下甚是喜欢萧镇南,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沈一贯略有深意的看着石星和宋应昌。
  石星和宋应昌立刻意识到了沈一贯的意思所在,但是还没来得及开口,沈一贯就又开口了。
  “本次陛下让朝臣推举可以入阁的人选,那也是看在赵首辅年老,我与沈阁老两人难以支撑内阁阁务,这才让内阁增补阁员,但是这未尝不是陛下的一点心思,你们二人可能看得出来?”
  石星和宋应昌面面相觑,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这边咱们上奏请陛下封萧镇南为总督,全权管理山西大同战事,那边陛下就下了内阁增补阁员的诏令,这个意思是再明确不过了,陛下对内阁推动萧镇南成为总督的事情非常满意,遂投桃报李,允了内阁增补阁员的事情。陈阁老病逝之后,内阁人数一直不多,赵首辅如今又年老,眼看着是精力不济了,但是陛下却一直没有给内阁增补阁员的诏书,却在此时给了诏书,全是因为萧镇南,陛下对萧镇南的宠幸可不是一般二般的。”
  石星恍然大悟,开口道:“阁老的意思是说,陛下此番作为,都是因为萧镇南而起?”
  沈一贯点了点头。
  “不然呢?陛下为什么瞒着所有人从缅甸召回了萧镇南主导山西大同战事?那是因为在陛下看来所有人都不可信,只有萧镇南最可信,我听说萧镇南当初之所以可以成为朝鲜之役的主将,是因为陛下青睐?”
  石星点了点头:“当时萧李之争非常激烈,兵部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直到陛下下了手谕,点了萧镇南的名字,想来是陛下对萧镇南更加满意,于是萧镇南才得以出征朝鲜。”
  “这就对了,国本之争和当年的大礼议一般,伤了君臣和气,现今大多数官员当初都在争国本的事情上得罪了陛下,陛下甚为不喜欢这些人,现在在内阁当中的,包括老夫,都是在当时立场并不坚定的人,沈仲化不一样,他还曾是陛下的老师。我不与你们说假话,当初凡是在争国本的事情上过于激烈的人,都没有进入内阁的可能,陛下选择的必然是态度并不强硬的人,还有一点,若是与萧镇南关系良好,那就更妙了,石部堂,宋部堂,你们可都在列。”
  石星和宋应昌的心脏怦怦直跳。
  沈一贯居然真的存在这份心思!
  宋应昌却立刻反应过来。
  “那阁老的意思是,余部堂他……”
  “没错,余继登绝对没有进入内阁的可能,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陛下要选的人,都是可以为陛下舍弃一些名节的人,在群臣之中名声并不好,甚至是有些仇怨的人,比如老夫,老夫和御史台那帮子言官的关系可是非常差的。”
  石星和宋应昌总算是知道沈一贯的意思,还有皇帝的小心思了。
  他们绝对想不到,当初的决定和举动,居然会为如今带来如此转机!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
  他们不是翰林出身。
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捷来报
  朝堂上的内阁风暴并不能对社会底层的人们产生任何影响,即使是那些金贵的读书人老爷们,那些正准备参加会试的云集于京师各地的举人们,也未能从这次的内阁风暴里面窥得一线玄机。
  但是京师内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却很快影响到了他们。
  “听说了吗?太原失守了!王总督给陛下革职,就要下大狱了!”
  “我还听说这个四边总督的位置被萧镇南给得到了!”
  “萧镇南可是武将,武将怎么可能得到四边总督的位置呢?这不合规矩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