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815

  寻常时节皇帝要杀人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眼下不同,蒙古寇边,大同溃败,群臣人人自危。
  最大的苦主朱翊钧要杀人,谁也不敢拦,谁也不会拦,不至于连个发泄的窗口都不给,生怕皇帝发飙彻底和群臣闹翻,那就完蛋了。
  这时候皇帝要杀谁,群臣只会把他当作替罪羊,期待着皇帝杀了他,大家的日子就好过,即使他是内阁阁臣。
  正好,一个萝卜一个坑,死一个,咱们就能再上一个,搞不好即使皇帝不杀,他们也要四下活动,非要干掉一两个阁臣腾出一两个位置不可。
  这就叫在危机当中寻找机遇,把不利的局面扭转为利于自己的局面,成熟的政客很善于这样做,这是非常可贵的个人觉悟。
  现在赵志皋祭出苦情牌,让原本只打算把张位赶走的朱翊钧更加确定此事张位负主要责任,欺凌年迈首辅,作威作福,肆意指使下官犹如自家家奴,条条都犯皇帝的大忌讳。
  更别说张位此前曾经率领群臣逼迫皇帝立太子,又在想要做首辅的时候急于讨好皇帝,脑袋一晕,居然惩治了几个试图骚扰皇帝的言官,两面不讨好,搞得里外不是人。
  要不是他没有有力的竞争者,而朝中江西一系的文官都支持他,搞不好还真的没有当首辅的希望。
  可是事情就坏在张位太想当首辅太喜欢权力这上面,甚至于他喜欢结党营私,似乎是朝着张居正靠拢,皇帝那么敏感的人,怎么会察觉不出来张位的野心呢?
  赵志皋刚才又卖老卖惨,狠狠的推了一把本来已经在悬崖边上的张位,彻底把他打入了无底深渊。
  沈鲤悄悄的看了看面色极其不好的朱翊钧。
  皇帝年纪还是轻了,没经过官场的磨练,道行浅,一搞就被忽悠的不要不要的,不过赵志皋做的也没错,沈鲤心里面也是觉得张位的确该死,为了他当首辅,他几乎是拿整个山西的百姓来做祭品。
  哪个首辅是要靠几百万的百姓来做祭品才能当上的?如果有,大明朝早就完了。
  只是如此这般,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着东厂锦衣卫速速拿下张位,将其革职下狱,抄家,所得家产充公,家中男女老幼一并下狱,待日后查明事实之后再做决断!”
  盛怒之下的朱翊钧虽然说着“日后查明事实”,但是事实就在赵志皋的口中,就在朱翊钧自己的心中,张位必死无疑。
  “赵志皋,朕别的也不说了,张位,朕已经拿下了,蒙古人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办?别再给朕整些虚的,朕要听切实可行的计划,否则,你就可以回家养老去了!”
  朱翊钧盯着赵志皋就像是盯着仇人,把赵志皋给看的浑身不自在。
  “陛下,惟今之计,首先要护住根本,万万不能叫北虏破了平型关,需速速派遣大军支援平型关,若是情况不妙,平型关失陷,则无论如何也要力保紫荆关不失!这些北虏的胃口不小,否则将大同劫掠一番就该北返。结果攻雁门关不止,居然还要攻打平型关,走俺答的老路,一看就是欲图不轨,朝着更富庶的京畿一带而来。这些北虏显然事先就有准备,不是仓促之下的南下劫掠,老臣建议,立刻选精兵强将驰援平型关,同时分兵支援雁门关,将此二关保住,则情况尚可控制!”
  “精兵强将?朕哪里知道什么兵什么将?把石星叫来!朕要亲自问清楚!”
  身边太监立刻冲了出去喊人,朱翊钧则坐在龙椅上心急如焚。
  这下子事情可大了,真的大了!
  大同八万驻军,居然一触即溃,短短几天之内兵败如山倒,防线如同纸糊,大同既然如此,那山西呢?那宣府呢?那蓟镇呢?
  朱翊钧感受到了浓浓的危机感。
第四百九十七章
选将
  朱翊钧是个没有军权的皇帝,就如同字面意义上的事情,成化以后的明朝皇帝对军队现状基本上是两眼一抹瞎,啥也不懂,军队人数,武器数量,粮食数量,军饷数量,这些关乎帝国命脉的东西,一概不知。
  有些皇帝得过且过,有些则不甘心。
  比如正德皇帝不甘心被忽悠,瞒着文臣偷偷跑到边关亲自查看实情,然后趁机打了一仗积累了不少威望,之后连续几次打仗,更是趁着宁王造反的时候御驾亲征揽威望,以期彻底掌握军队。
  没成想宁王太废,王阳明太猛,没几下就被收拾掉了,正德一看不行——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增加威望掌控军队,增加皇帝和军队的相处时间,让士兵知道皇帝的存在,心向皇帝。
  你把人打完了我这样算什么?我御驾亲征不是就成笑话了吗?
  所以他才逼着王阳明把宁王放了继续打。
  朱翊钧打从登基以来,除了东厂锦衣卫,就没有一支可以掌握的武装力量,连京师的禁卫军都不在他的掌握之下。
  历朝历代皇帝都把禁卫军紧紧抓在手里,但是几位明朝皇帝是没有的,他们只有指使太监和特务,也只能指使太监和特务。
  边关出了事情,北京城都遭到威胁了,赵志皋说要选取精兵强将驰援平型关和雁门关,此时此刻,朱翊钧对自己的帝国的将军和军队是两眼一抹瞎,什么都不知道。
  哪位将军能打?哪支军队善战?哪些军队距离战场近可以紧急调动?
  这都是内阁和兵部负责的,他不知道,上一次战争有几年了,那些战争里涌现出的人才调动到了什么地方,他也不是很清楚。
  作为皇帝,和军队几乎完全绝缘,这本身就是极其不正常的事情。
  除了历史上的傀儡皇帝之外,历朝历代,也没有哪一代的实权君主对军队如此不了解不熟悉,只能说,表面的实权,实际上的吉祥物。
  朱翊钧心里那个憋屈啊!
  他知人善任,但是,但是你要让他知道那些人的存在之后才能善用啊!
  石星很快就屁颠屁颠的冲过来了,路上看到了沈一贯正在面色凝重的往回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沈一贯没搭理他,他也不想去搭理沈一贯,点了点头就往皇宫赶,赶到皇宫一看赵志皋和沈鲤都跪在地上,就知道皇帝的怒气不小。
  这次的情况的确是太不像话了,石星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罪了。
  “臣石星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
  “行了!这些话就别说了!石星,朕问你,有哪些精兵强将可以调来驰援平型关和雁门关?”
  朱翊钧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把石星噎的半死,好容易顺口气,石星脑袋里也是迷迷糊糊的,整理了一下思路,石星连忙开口道:“陛下,距离雁门关和平型关最近的自然是太原镇、榆林镇和宣府镇三镇,应当从此三处调兵驰援雁门关和平型关。”
  “此三处可有精兵猛将?北虏十万南下,数日破大同,来势汹汹,朕可不想看到派去的援兵也被打的丢盔弃甲兵败如山倒!”
  朱翊钧死死地盯着石星。
  石星的心里也犯嘀咕,这九边烂成什么鬼样子,他是比较清楚的。
  人家都说了,东李西麻东李西麻,整个九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问题一大堆,也是人所皆知的。
  整个九边数千将领里面能打的实在不多,能统兵救急有战略眼光的更少。
  这两个人不是说多能打上了榜,而是这两人有战略眼光和统帅能力,不是一般的猛冲猛打的勇将,勇将有不少,但是此时此刻需要的是能统帅的名将。
  李如松和麻贵是九边人所皆知的两名名将,但凡是国家有问题,这两个人肯定是万历朝的首选。
  其他的……嗯,除了那个妖孽一般横空出世的萧如薰之外,也真的没什么人了,萧如薰在缅甸,远水救不了近火,要不然他真的很想推荐萧如薰去负责,那他才能安心,可现在只有麻贵和李如松好选择。
  麻贵被困在大同动弹不得自身难保,李如松在辽东带兵,或许还能调动,但是也有些晚,要是能立刻出动的,京中有名将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北京城里那群被圈养起来的公侯伯哪里能用呢?
  那群废物,只能溜溜小鸟斗斗蛐蛐,或者捞捞钱,京营比边军要更烂,就是给他们吃空饷免得他们闹事用的,都不能指望。
  倒有些人擅长防守,可以一用,可是眼下可不是自保战,防线已被突破,那是要面对面野战的。
  这群已经突破了长城进入到内地的骑兵只能用野战的手段击败他,驱逐他,可是老天爷,那么多年了,大明骑兵有多少次正面野战击退蒙古人的例子?骑兵倒是骑兵,但是不是战斗的骑兵,而是方便更快逃跑的骑兵。
  眼下紧急情况,谁又能真正的派上用场呢?除了无法考虑调动的,也只有辽东李如松手下的那支精锐骑兵和他可以调动的女真铁骑可用,其余的调动倒是可以,但是能否战胜就要打个问号了,李如松的骑兵在朝鲜可是立了大功的。
  但是目前需要的,是能解近渴的,李如松还不行,等他到战场,最快也要大半个月,这大半个月,难保蒙古人不能攻破紫荆关威胁京师,在李如松的骑兵抵达之前,还需要一个人来撑住大局,至少要保住紫荆关。
  那么,也就只有那个人了吧?
  有统帅,还要有勇猛的副将,那个人年纪太大了,冲杀的话还要另外选人。
  九边倒也不是没有强将可以用,可是有名且强悍武将里,达云在甘肃,杜桐在宁夏,有此二人在,甘肃宁夏可保无虞,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另外有个很让石星满意的王保,但是不久之前病死了。
  原蓟镇总兵尤继先也很勇猛,但是此刻正在被弹劾调查中,刚刚去职,此时若是立刻启用,怕是不太合适。
  遍观九边诸多勇将,真正可堪一用的也只剩下一个柴国柱了,柴国柱正在镇守蓟镇,若是调用的话,蓟镇又该安排何人守卫呢?会不会出事?
  但是……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石星非常严肃的开口道:“惟今之计,陛下,只有下令给宣大总督王世扬,令其统筹全局,调兵遣将指挥战事,之后火速派遣传令兵往辽东,令李如松带精锐骑兵火速来援,最后,请陛下启用李成梁,以蓟镇总兵柴国柱为其副将,令其带兵进驻紫荆关,以防不测!”
第四百九十八章
他终于等到了他渴望的战争了
  听了石星的结论,朱翊钧一愣。
  柴国柱的名字他知道,是蓟镇的总兵,能战敢战,安排在京师门户蓟镇也算是称职,不过此人战绩不多,多为副将,没有指挥大战役的经验,不足以搭档大任,做副将倒是可以。
  至于李成梁……
  经验倒是有,资历也足够,战绩也辉煌,但是……不踏实。
  朱翊钧打心眼儿里不信任李成梁。
  赵志皋和沈鲤也为之一愣,忽然想起了有这么个人。
  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大放异彩的辽东名将,军功封爵,风头一时无两,但是因为贪腐事件和张居正去世,地位受到影响,被剥夺了辽东总兵的权力,到京城来圈养,一直没什么存在感,虽然他本人是在上蹿下跳。
  只是萧如薰横空出世以后风头太盛,光芒四射,直接把李成梁的风头给盖过去了,一点消息都看不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