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815

  “边关急报?这些老家伙又在打什么鬼注意?要钱的话应该是写奏折递上来,怎么自己都跑过来了?是赵志皋地位不稳还是张位步步紧逼?内阁的争斗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朱翊钧琢磨了一下没琢磨透,便下令:“让他们进来说话。”
  “诺!”
  自有太监去请赵志皋和沈鲤进来,赵志皋和沈鲤行色匆匆的跑了进来,朱翊钧一看,心里一突。
  还从没见过他们如此慌张的样子,难不成真的出了大事?
  “臣赵志皋(沈鲤),拜见陛下!”
  两人刚要行大礼,朱翊钧便忙说道:“好了!不必拘礼,二位阁老如此急匆匆的来找朕,到底是什么边关急报?”
  赵志皋连忙递上了大同的求援报。
  “陛下!北虏寇边,聚兵十万南下大同,大同已然大部沦陷,北虏正兵分两路攻打雁门关和平型关,情况万分危急!”
  朱翊钧刚要伸手接过军报,一听这话,整个人眼睛一瞪,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劈手抢过军报,焦急的扫了一遍,一把将急报扔在地上,龙颜大怒。
  “混账东西!朕把国务交给你们,你们就是这样回报朕的?!”
  朱翊钧瞪着一双眼睛,喘着粗气,仿佛是要把赵志皋和沈鲤吞掉一样。
  赵志皋和沈鲤立刻跪伏于地。
  “臣无能,还请陛下息雷霆之怒!”
  “息个卵!以为朕不知道是不是?平型关后面就是紫荆关,紫荆关后面就是北京城!蒙古人马上就要打到京城了!你们把朕和皇爷爷骂成什么样子朕不管!你们现在是想让朕也和皇爷爷一样,享受一把贼虏兵临城下的耻辱是不是?好叫你们方便在史书上把朕骂成昏庸无能之君是不是?!”
  朱翊钧爆了粗口,继而快步走下台阶,站在赵志皋和沈鲤的面前,恨不得一脚跺下去将此二人跺下地狱。
  朱翊钧的心里憋屈至极,愤怒至极!
  你们干事,让朕背黑锅,从头到尾朕一点事情都不知道,正打算窝在宫里面过冬,结果你们突然就来告诉朕——陛下!大事不好!蒙古人的骑兵要打到京城了!
  等事情过去了,就在本朝实录里面总结一句——都是你这昏君害的!
  反正史书是你们写,你们怎么写,朕也不知道。
  然后后人皆以为俺答寇边是嘉靖皇帝信任严嵩的锅,这一次北虏寇边也是朕这个万历皇帝信任奸佞的错,还有不顺从大臣的意思立太子的错,所以被上天惩罚了。
  总而言之,全是皇帝和奸佞的错,忠臣无错!
  “臣等不敢!”
  赵志皋和沈鲤被吓得心里直打颤。
  皇帝如此暴怒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总要先问问情况吧?情况也不问上来就是一顿臭骂,你怎么不按套路来啊?
  躲在皇宫外面的沈一贯是紧随赵志皋和沈鲤来的,这刚要进去叫人通报,猛然听的里面皇帝大发雷霆的声音,连忙止步。
  思虑再三,老成持重的沈一贯打算先不进去,而是停在宫门口细细听里面的动静再做打算。
第四百九十五章
暴怒的朱翊钧
  朱翊钧当然有理由生气,他生气的理由比嘉靖皇帝还要充足。
  明朝皇帝从成化以后就没能实际插手边军军务,力不从心,没有兵权,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不容易忽悠的正德皇帝,亲征几次刚刚建立一点威望,就奇怪的落水而死了,这下子,明朝皇帝再也没能掌握军权。
  就算是嘉靖皇帝,这个智商最高的皇帝,掌握了一定的政权和人事大权的皇帝,也没能把军权拿到手,或者说军权是文官集团死死拽着不放手的。
  哪怕是站在他这边的也没能松手,嘉靖皇帝努力了一把,发现力不从心,就放弃了,然后他就志得意满,开始修道了,没精力了。
  隆庆皇帝就不说了,心甘情愿当傀儡,死了以后文官实力再一次大幅度提升,万历手中连嘉靖皇帝的那些权力都没了,嘉靖还能因为自己用人不当导致俺答事件而被后人斥责几声,朱翊钧那就真是个冤大头了。
  别太信官方史书,那都是文人修的。
  用人用人权力没有,军事军事权力没有,想管这个管不了,想管那个也管不了,文官就知道问他要钱,连立谁当太子这个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僵持了那么多年愣是没能办成事情,就可以想见朱翊钧手里的“权力”是个什么级别。
  他也不是没想过继续走隆庆皇帝的老路,但是怎么想怎么憋屈,被张居正压迫的记忆不断重现,他想要掌握身为皇帝本该有的实权,不至于被一个臣子压迫,不至于被群臣逼着交钱,不至于连自己的后继者都决定不了。
  他也不是不能忍耐,二十五年都忍过来了,他也不介意继续忍几年静观其变,可是这个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毫无底线的,这群混蛋连瞒都瞒不住了才过来跟他说这个事情,可想而知,朱翊钧心里有多愤怒。
  平型关后面就是紫荆关,紫荆关后面就是北京城,从紫荆关到北京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铁骑奔袭,要是快的话,两日就能抵达,他这个皇帝就真的要实现先祖的誓言,天子守国门了!
  景帝守过一次,嘉靖帝也守过一次,皆视之为奇耻大辱,而如今这一次,难道又要轮到他了吗?可他明明什么都没能做,连错误都没机会去犯,却要被迫着面临这样的局面,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什么?
  他越想越气,拔出剑来砍了眼前这两个混账的心思都有了。
  不行,不行,个人的怨气事小,国家的事情是大,必须马上做出补救的措施,不然真要等北京城被围攻了,可就真的颜面尽失了。
  朝廷不久之前才打了那么多胜仗,向天下宣誓盛世的到来,刚刚才宣布完没有多久,国都就被蒙古人围了起来,这脸打的啪啪响,上到皇帝下到群臣都颜面不保,更关键的是,百姓不会觉得这是群臣的错,他们只会从心底里埋怨皇帝。
  正是所谓群臣作孽皇帝背锅。
  朱翊钧坐回了自己的椅子,深深的喘了几口气,好容易平静下了内心。
  “你们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蒙古人为什么寇边,大同为什么失守,现在又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给朕仔仔细细的说,敢有隐瞒,定惩不饶!”
  赵志皋和沈鲤稍微松了口气,继而赵志皋直起上半身,开始解释。
  “陛下,此事皆因这两年入冬过早,气候严寒所致,根据以往惯例,气候严寒之年多为灾荒之年,人尚能穿棉衣御寒,这粮食却无法穿棉衣御寒,于是粮食纷纷冻死,北地粮食大面积绝收,造成饥荒和混乱。”
  “这种陈词滥调朕听的多了!”
  朱翊钧怒喝一声。
  沈鲤连忙开口道:“陛下!陛下请息怒!赵阁老的话还没有说完,这天气严寒,是越往北月冷,越往南越暖,咱们大明的北地尚且如此寒冷,就更不要说比咱们还要更北的蒙古人。天气一冷,蒙古人也无法过活,他们的牛羊纷纷冻死,没东西吃,无法过冬,被逼着向南劫掠,这就是绝大部分时候蒙古南下劫掠的原因之所在,他们也没有东西吃,所以天一冷,他们就要来抢咱们的粮食回去过冬。是以这就是灾荒之年蒙古反而寇边次数更多,而丰收之年蒙古不见踪迹的原因,咱们有东西吃,他们也有东西吃,就犯不着拼命来抢粮,但是如果没东西吃了,为了活命,就一定会南下抢粮,这一次也是一样。”
  朱翊钧听了沈鲤的解释,稍微平静了一点,继续开口问道:“那为何四十年间没有叫蒙古人南下成功,这一次却叫他们攻破了大同?”
  “之前有隆庆和议在,和议刚刚结束,尚有效力,等再过几年,土默特部被王崇古引为臂助,成为大明在关外的唯一盟友,土默特部有铁骑数万,足以为大明戍边,所以自那以后十数年,土默特部不断为大明挡灾,大明也与之互市不止。”
  “这个朕也知道,三娘子的事情朕知道的很清楚,朕就想知道,十几年了,为何这一次顺义王就背叛大明了!三娘子何在?为何一点消息也没有?”
  朱翊钧咄咄逼人的询问。
  赵志皋和沈鲤意识到皇帝是做了功课的,对大明周边了解不少,不容易糊弄,当下也不敢妄言,赵志皋便老老实实地讲实话。
  “边关军报里只说了扯力克的事情,并未谈及三娘子,所以我等不知道内情,但是土默特之所以叛变,是因为没有粮食吃的原因。”
  “大明与土默特互市,怎会没有粮食给他吃?”
  “灾荒之年,大明自己也没有粮食吃,关中和山西土地大面积绝收,粮食供应不上,大同太原和宣府三镇都缺粮食,只靠着江南漕运粮支撑一时,如今上一批消耗殆尽,下一批却还没有启程运往边关!”
  “混账东西!”
  朱翊钧真的恼怒了,一站起来唰地一下将一个茶杯摔得粉碎。
第四百九十六章
朱翊钧感受到了浓浓的危机感
  碎成渣渣的茶杯横在赵志皋和沈鲤面前,看得两人心惊胆战。
  “边关将士连饭都吃不上,还打什么仗!站都站不起来,难怪兵败如山倒!你们这些混账躲在京城里大鱼大肉,却敢叫朕的士兵饥肠辘辘!你们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嫌脑袋待在脖子上太久了不舒坦!”
  皇帝真的暴怒了,两人吓得一起再次跪伏于地,赵志皋连忙解释道:“陛下,还记得之前老臣和张位在您面前辩论过的事情吗?老臣主张立刻调漕运粮往大同边关,但是张位横加阻挠,老臣无能,没能压住他。”
  朱翊钧猛然想起十几天前张位和赵志皋吵到自己面前的事情,顿时一愣。
  当时赵志皋力主将粮食运往边关,而张位力争不可,主张要将这批粮食运到京城外面赈济京畿百姓,理由是京畿百姓一旦因为饥饿而民变,将直接威胁京师,而大同那儿多少还能再撑撑,就等下一批。
  当时自己也是考虑到京畿百姓距离京城更近,万一闹事,怕是京城不安全,皇帝颜面尽失,所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事情后来居然就给忘了。
  可是……
  现在回头想想,百姓的威胁怎么比得上蒙古人?百姓闹事调京师禁军管控场面就足够了,还有挽回的余地,大不了全部送到缅甸,可是蒙古人……那是要命的啊!
  朱翊钧在心中暗暗谴责自己糊涂的同时,也更加痛恨误导自己的张位。
  “张位何在?”
  “陛下,老臣要参奏张位一本!”
  赵志皋忽然这样说道,把朱翊钧弄愣住了。
  “国难当头,你们还要斗?!”
  “陛下,老臣已经年老了,时日无多,真心不是为了权位争斗,而正是为了这次的国事!那张位因为看着老臣年老,身居次辅之位的同时也在觊觎首辅之位,一门心思想要做出政绩,得到群臣的支持,也能得到陛下的青睐,便肆意妄为!此番老臣本要户部按照老臣的要求,即刻调拨粮食到大同,不去理睬张位,可是张位从中作梗,愣是要和老臣唱反调。可恨下面官员,看着老臣老迈不堪用,以为张位定然是下一任首辅,来不及的讨好张位,居然对老臣的命令阳奉阴违,视老臣的命令如无物,老臣无能,居然无法为陛下办事,还请陛下斩了老臣,以泄此愤!”
  沈鲤一听这话就瞪圆了眼睛,稍微一琢磨,更是惊讶——真看不出来,老赵好狠的心,好刁钻的能耐,这是要致张位于死地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