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815


第二百八十五章
凯旋(中)
  凯旋仪式在上午接近正午的时候开始举办了,宋应昌和萧如薰率领大军缓缓前进,在距离北京城十里的地方停下了脚步,这里,有皇帝和百官准备的凯旋大典的举办场所,大军停在外围,主帅和主要武将一起上前觐见皇帝。
  时隔数月再一次见到朱翊钧的时候,萧如薰才恍然发现朱翊钧似乎变老了不少,不仅精神头不怎么足的样子,好像整个人已经失去了当初晚上秘密见面的时候的那股锐气,那股属于青年帝王的锐气在朱翊钧身上已经完全找不到了,萧如薰知道,这大概是三王并封的事情给他带来的打击,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也不至于会让他如此失落吧?
  记忆中的朱翊钧,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就认输的人。
  那场没有发生的宫廷政变被李太后终结了,然后按下去了,这个秘密将永远也不会为人所知,所以萧如薰不知道自己原先距离成功和死亡都只有一步之遥,而大明距离战乱和分崩离析也只有一步之遥。
  话虽如此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礼部官员大声唱礼,宋应昌和萧如薰并众将按照传统礼仪向皇帝行礼,上交奏捷报表,上缴主帅和主将的印信与统兵调兵之权,把这份权力还给皇帝,如此,他们的使命就告一段落,荣耀结束。
  朱翊钧看着意气风发的萧如薰,心中也不知道是何等的滋味,他很想把自己之前的谋划告诉萧如薰,甚至想要拉着萧如薰再来一次宫廷政变,但是他很清楚,站在身旁虎视眈眈的王锡爵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他这个皇帝,距离名义上的皇帝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奏还仪式是最开始的仪式,结束之后,就是第二步,献祭太庙,将战俘进献给皇帝,由皇帝宣布这些战俘的死与生。
  要是一般的战俘,中原皇帝会出于政治考量而赦免他们,赏赐礼物,然后软禁起来,但是对于这批日本战俘,由于几十年前给大明带来的记忆太过于深刻,所以是不可能赦免的,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
  “着大军进献战俘!”
  礼部官员高声唱礼,朱翊钧端坐在御座上,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看着十六个日军高级战俘和三十八个次一等的战俘,心里没来由的多出了一点点宽慰的感觉——虽然在这些文官面前没什么威严,但是在这些被军队打趴下的倭寇眼里,自己还是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也只有在此时,朱翊钧还能感受到皇帝的威严。
  丰臣秀吉的头颅早就被送来进献到太庙之内了,作为发起此次战争的倭国“摄政王”,丰臣秀吉的地位自不用多说,也是因为丰臣秀吉之死,才让倭国内乱,东西分治,对于这一点战略目标的达成,朱翊钧还十分惊叹于萧如薰的战略眼光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把倭国坑到这个地步,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
  这次献俘的倭国俘虏五十多人,朱翊钧也知道他们在日本国内的地位,日本国内的情况朱翊钧也通过萧如薰的奏折了解的一清二楚,知道日本国内目前类似于西周式的分封制而非是郡县制,所谓大名就和稀粥时期的小国诸侯一样,日本国的天皇相当于周天子,而且处境更惨,相当于东周的天子,而丰臣秀吉则是霸主。
  这些被俘虏的家伙在战场上是带着一两万军队的总兵之类的职位,而在行政角度上也是一大块土地的所有人,身兼军事行政职位,地位很高,至少比起大明的军人来说地位要高的太多了,所以这群人绝对是日本国内精英中的精英。
  那么这样的俘获就很有意义了。
  看着齐刷刷穿着白衣披头散发跪在地上的俘虏跪在地上老老实实的磕头,朱翊钧很是骄傲自豪的站了起来。
  “尔等岛夷,化外之民,蕞尔小国之邦,竟有冒犯天朝之野心,殊为可恶,大明天兵既至,尔等束手就擒,短短三月,十万兵马全军覆没,尔等有何胆气进犯大明?岂不为井底之蛙,行夜郎自大之举?可笑!可悲!大明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以仁孝治天下,本当赦免尔等有罪之人,然三十年前,大明东南数省被尔等糟弄的生灵涂炭,惨不忍睹,朕若赦免尔等,又当如何面对死去的数十万生灵?朕不能漠然无视已死之人,故斩尔等狗头,传首天下,颁布四海平倭诏,昭告天下,倭乱已平!”
  朱翊钧这话说的抑扬顿挫,充满豪气,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一位马上帝王。
  当然就算知道不是也不妨碍群臣给朱翊钧面子,拍朱翊钧的马屁,群臣和诸将一起下拜,大呼:“吾皇天威浩荡。”
  朱翊钧的虚荣心被极大的满足了,哈哈大笑了一阵,一挥手,就有早就准备好的刽子手把这些人一一的拉走,在君臣看不到的地方斩首,然后把首级带来给大家秀一下,接着就要用石灰保存起来,传缴天下,昭告所有大明子民,困扰大明数十年的倭乱已经被完全平息。
  朱翊钧满足了装逼的愿望之后,就是武将们的福利时间了,大家翘首以盼的赏赐就该发下来了。
  到底是升官儿还是封爵?谁知道呢?
  一封诏书被礼部官员拿起,众将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那封诏书,他们知道,自己的赏赐就在那诏书之上,能得到什么赏赐全看这一哆嗦了。
  按照地位排序,第一个肯定是宋应昌。
  礼部官员大声的朗读诏书,一通国泰民安的废话之后,终于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兵部左侍郎、备倭总经略宋应昌带兵有方,御兵有道,大军所用所食所穿一应俱全,毫无缺漏,功莫大焉,诏升任刑部尚书,克日上任,赏黄金五千,白银三万,良田三千亩,绫罗绸缎若干,钦此。”
  宋应昌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运作起了成效,他不着痕迹的看了萧如薰一眼,萧如薰也微微地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臣宋应昌叩谢吾皇天恩!”
  宋应昌领旨谢恩。
  “宁夏总兵官并提督蓟辽保定山东等处防海御倭总兵官、平虏伯萧如薰带兵有方,用兵如神,出兵一月即复三都,出兵二月歼灭倭寇十万,出兵三月跨海远征倭寇,取贼首丰臣秀吉头颅如探囊取物,再造朝鲜,扬我大明声威与四海,功莫大焉,令进爵平虏侯,诏任提督云南广西等处平南总兵官,赏黄金四千,白银两万,良田两千亩,绫罗绸缎若干,钦此!”
第二百八十六章
凯旋(下)
  关于萧如薰的圣旨部分宣读完毕,武将们先是一愣,而后互相看了看彼此,面面相觑。
  宋应昌的动了动眼睛,嘴角微微勾起。
  武将们的心里所产生的感受除了惊奇之外就完全是羡慕了,封侯就不说了,给朝廷弄了那么多银子,把倭国打残,干掉人家的摄政王,灭敌二十万,这种功绩不封侯才叫奇怪,但是最后那个官名很值得大家细细揣摩。
  提督云南广西等处御边平南总兵官。
  这属于差遣,是实权职位,属于武将的实职,在整个武官系统里面,萧如薰在朝鲜之役里面所得到的职位称呼“提督”是独一份的,整个大明武将团体只有他一个人得到过,朝鲜之役可以说是安抚人心,那么这一次,这个御边平南总兵官的意义又何在呢?很显然,这是个打仗的时候才有的差遣职位。
  这个职位的意义又何在呢?
  云南广西,大明南疆的两个省,御边平南,御边很好理解,守卫边疆,平南就很值得商榷,一般的意义上是南边发生了战乱需要人去平息,但是大明南边最近也没听说有什么动乱,而且会引起动乱的南兵狼兵都被调到了朝鲜战场,现在跟着大军在一起等着受赏,南方土司怎么会闹事?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外敌入侵。
  南方不安稳的国家有那么几个,永乐时期大明在南方还有不少藩属国,但是随着北方边患严重,大明的注意力和国力都投注到了北方,对南方的控制力就削弱了很多,很多地方主动放弃,很多藩属国也不再管辖,使得南方出现了权力真空,然后就有几个小国窜了起来,抢占了这些真空地带,并且迅速发展强大。
  大明南疆最大的边患应该就是洞武国了,十几年前就开始和大明产生冲突,每一次都被打回去,但是每一次都锲而不舍的又来打,南方道路难行,大明的军队很难远征,但是这些家伙却熟悉地形擅长山地战,每每把大明弄得筋疲力尽,只能把他们驱逐,而无法追剿杀光,所以十年来洞武国一直都是让大明头疼的一个国家。
  难对付,真的很难对付,南方气候潮湿,闷热,漳气重,北方强兵过去很难适应气候,往往都会水土不服战斗力锐减,想当年强悍的马伏波就是水土不服而死,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也是被漳气折磨的够呛。
  所以说,这仗难打,非常难打,洞武国像是一块粘人的牛皮糖,黏糊糊的烦死了,但是就是扯不掉搞不定它,几乎年年都来进犯大明的云南边境,边民土司都苦不堪言,却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萧如薰横空出世,接连打了两场大会战,大小战斗上百次,出国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还真是不二人选,但是……
  人家刚刚凯旋归来,你就要把人家派出去再打一场大仗,还是灭国之战,你们这……几个意思?
  武将们不解,文官们却早已通过气,显得十分淡然。
  朱翊钧眼睛深处闪过一抹悲哀,深吸一口气,把仅存的一点点不屈抹干净,他重新恢复了平静。
  萧如薰的心思百转千回,已然明白了一切,这一切都是文官们设下的局,把自己驱赶到南方,让自己无法成为皇帝的力量,但是又舍不得自己捞钱的本领,指望自己到处打仗到处捞钱给他们挥霍,给他们营造一个可以和平的友好的宽松的捞钱的环境,为此就让自己拼命的去战斗,去搏杀。
  临了给自己一个空头爵位,然后和那些勋贵们一起圈养起来,就可以荣耀养老了,这是他们给自己设定的最好的结局。
  心中冷笑,萧如薰面朝皇帝参拜。
  “末将萧如薰叩谢吾皇天恩!吾皇天恩浩荡!”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倒不如说着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他们想把自己弄过去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想把自己弄回来就不容易了,萧如薰打定主意要开始经营南方,经营南中国海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如果能经营成功,这一块地区会在未来的几十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之后的封赏因为萧如薰的特别差遣而多多少少有些变味,就连李如松的到了辽东总兵加上一个武威伯的爵位都没有让他感到预想般的激动,他心中寻思那个特殊的差遣,还有萧如薰的未来,心中像是蒙上了一层阴影一般,总觉得自己被萧如薰远远甩在了后面,即使他们即将天南地北,此生都很难再次见到。
  麻贵也封了伯爵,而镇守石见镇的总兵吴惟忠也被封了伯爵,副将骆尚志被晋升为副总兵,刘綎也得到了自己该得到的赏赐,凡有功武将大小一百八十七人,人人得到了自己该得到的赏赐。
  封赏仪式结束以后,凯旋仪式也差不多到了该结束的时候,这场战争的最后收尾也到了最后的时刻。
  宇喜多秀家等日军高层五十余人被刽子手一并斩首,五十多颗血淋淋的头颅被送到了御前,朱翊钧厌恶的看了一眼这些头颅,便移开了眼神。
  余者官员皆用高傲的姿态厌恶的眼神对待这些头颅。
  此时此刻,每一个明人都用胜利者的姿态面对这些可恨可耻可悲的失败者的头颅。
  礼部的唱礼官员姿态高傲的蔑视着这些头颅,在这些死不瞑目的头颅的注视下登上了高台,展开了他所要宣读的诏书——大明以一封四海平倭诏宣布了这场凯旋仪式以及整场朝鲜之役的最终完结。
  属者东夷小丑丰臣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
  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
  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
  同恶就歼,群酋宵遁。
  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丰臣秀吉等五十五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
  这,就是万历平倭之战,另一个时空内属于帝国的最后的荣耀,而现在,它仅仅是一个开始。
第三卷
南疆风云
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兵之议
  诏书的宣读意味着这场战争的落幕,这场历时大半年的战争终于以大明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战争结束了,人还活着,人们还要接着走接下去属于自己的路,这些路途注定不会安稳。
  凯旋仪式之后是盛大的宫廷宴会,皇帝和文官大佬们全体出席,为获得这场意想不到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为这场战争间接的解决了大明的财政困难而欢欣鼓舞,席间推杯换盏,不亦乐乎,武将们也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欣赏着姿态优美的舞蹈,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荣耀。
  萧如薰以为皇帝还会召见他做一次密谈,但是并没有,宫廷宴会没有持续太久,夜幕刚刚降临,宫廷宴会就结束了,武将们在京城里有家人的急着回家和家人团聚,没有家人的则急着回去找女人泻火——从日本回来以后,到了朝鲜的地界上,宋应昌就不允许明军士卒碰那些被俘虏的日本女人了,这让不少士兵连带将军都心存怨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