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15

  同样的道理,没有B超技术的时代,肚子里怀着几个孩子人们也根本无法准确判断,从孕妇的肚子大小这样的外观去判断是很容易失误的,比如一些本来就比较壮的孕妇,她们的肚子可能只怀了一个,但是依然比怀两个的小家碧玉要大,这就不好判断了。
  这两个京城里有名的妇科圣手和两个经验丰富的稳婆商量了好些日子,才打算把这个猜测告诉萧文奎,因为他们实在是心里没底,不敢确定这就是真的双生子,万一说的不对让人家家里人空欢喜一场,这也是罪过,毕竟这可是现在风头正盛的大将军萧如薰的妻子,这要是出了问题,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但是退一步来说,万一这真的是双生子而自己又没有什么准备,生孩子的时候突然才发现是双生子,那可怎么办啊?那生不出来还搞得大的小的都保不住,人家一怒之下拔刀杀人,喜事变丧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还是提前说出来提前做个准备,多准备些汤药和补充体力的东西,多少让孕妇多一些成功的指望。
  双生子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认为是做了大善事的人才能拥有双生子,萧将军远征朝鲜攻打倭寇,为大明东南沿海无数百姓报了血海深仇,或许,这就是回报?
  谁也说不准。
  但是萧文奎是莫名的激动了,一甩手一张一千两银子的银票都丢给了王大夫,开口道:“不管你需要什么药材,就去买,钱不够了找我要,千年老山参我也能买下来!无论如何给我保证母子平安!”
  王大夫哆嗦看着手上的银票,感觉手里握着的不是银票,而是烫手山芋。
  无奈的和张大夫对视了一眼,两位大夫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差事。
  然后萧府就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萧文奎坐立不安,想着明天的凯旋仪式,想着不知何时就要生产的儿媳妇,还有很多很多的别的事情,一晚上也没怎么睡觉,第二天拂晓,北京城的大门刚刚打开,几匹快马和几家马车就冲进了城内,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萧府,萧如兰和萧如蕙来了。
  萧氏一门四子,老大萧如兰在陕西做副总兵,老二萧如蕙现在在宁夏做参将,就是之前萧如薰的职位,萧如薰升职之后,萧如蕙接替了萧如薰的位置,升官升了不少,至于老三萧如芷去了南京做提督南京校场,父子五人天南海北的,已经好些时候没有一家团聚过了,这一次萧如薰立下大功,皇帝特意恩准父子五人告假团聚,算是天恩浩荡。
  父子最后一次团聚还是四年之前的事情,为了庆祝萧如薰正式担任军职,而如今再一次的团聚,还是因为萧如薰,当初这个家里最小的小弟弟,居然成了整个大明武将里头一号的人物,让人不由得感叹到光阴飞逝,物是人非。
  朝堂上的明争暗斗父子五人感受不到,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有家里人身边人所发生的事情。
  萧如兰和萧如蕙带着各自的家人很快就来到了萧府,一进家门,两人就觉得家里的氛围不对劲。
  和父亲阔别四年的相聚是令人激动的,两人激动的给父亲下跪磕头,萧文奎也是一把老泪的把两个儿子扶起来。
  将门世家难得有父子相聚的时候,尤其是孩子长成自己出去谋职位,还是在边关这样的地方,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战斗,随时随地都有丢掉性命的可能,这一次的相聚之后不知道下一次看到的会不会是亲人的尸体,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
  所以每一次相聚都要用力一点,每一次道别都要深情一点,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会不会就是最后一次。
  萧家算是难得的到了如今还父子齐全的家族,在边关将门也是非常少见的,虽然母亲早逝让一家人不完整了,父子还在,五个军人一个没少,这才是天大的福气,所以萧文奎常说自己是有福气的人,是祖父萧汉把所有的夫妻都传给了下一代,这才让萧氏一门有如今的盛况。
  “好些时候没见了,你们两个臭小子都长大了,像个男人了,就是有一点,怎么媳妇儿还是没动静啊!你们四弟都快当爹了,你们几个当哥哥的一点消息都没有,为父还是很不满意的!你们要加把劲!别老是在军营里面混日子!多回家陪陪儿媳妇儿,听到没有!”
  萧文奎见面就笑着斥责自己的儿子们不把孙子弄出来让自己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实在是不孝,萧如兰和萧如蕙只能苦笑着应承,两人的妻子也只能红着脸应承。
  “爹说的是,我们……努力便是!”
  倒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这军伍里面的人,三天两头就要和蒙古人小打一场,一两个月就要大干一仗,还有轮番戍守城墙,这让很多中层下层军官都没工夫和自己的妻子亲热亲热生个孩子。
  萧如兰和萧如蕙也是很努力的,就是没生出来,这也是无奈的事情,现在搞得四弟萧如薰成了第一个生孩子的,以后他的孩子的年纪反而就要最大了,这一家子还不得搞得反过来?也难怪父亲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
  说实话,像他们父亲这样年岁的老将军,的确很多人早就开始过着含饴弄孙的半退休的生活了,萧文奎来到京城打拼到京营副将的位置,不仅上上下下觉得老萧可以准备退休了,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到头了,可以快活几年然后等着退休,这辈子也没打算再一次的上战场。
  他就指望着自己的几个儿子给自己多生几个小孙孙,让自己过过做爷爷的瘾,这在将门世家也算是一种福气,很多人都等不到自己的孙子出世就过世了,那些文人们经常可以享受到的含饴弄孙的乐趣,在将门世家里,反而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第二百八十三章
归来
  儒家文化讲究抱孙不抱子,传统意义上来说是就严父慈祖,当父亲要严格的管教自己的儿子,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儿子就要严厉管教,但是对待自己的孙子辈,却是宽容的不像话,慈祥的不像话,像是把没有来得及倾注的父爱全部都倾注给了小孙孙一样。
  这样的风俗经过几千年的潜移默化,已经渗透进了整个中华社会的上上下下,老的就是疼小的,对儿子倒是打骂有加,十分严厉,对小孙孙就好得不成,恨不得天天抱着孙子看着孙子一天天长大,无论是多么威严的将军威严的宰相面对自己的小孙孙的时候,都软的不像话。
  按照现在的人的生育年龄,四十岁一过,其实就可以准备当爷爷了,也确实应该当爷爷了,像萧文奎这样五十多了才刚刚准备当爷爷的人也算是少见,萧家四子的压力也的确不小,虽然现在小弟快要做父亲了,前面三个哥哥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了。
  “爹,四弟不在,咱们一起去看看四弟妹吧,四弟妹也差不多该生了吧?”
  萧如兰提出要去探视杨彩云,尽一尽大哥的本分,萧文奎也赞同,随机说道:“有个事儿要和你们说说,为父这心里也没有把握,昨天夜里,给你们四弟妹养身子的两个大夫对为父说,你们四弟妹肚子里的,可能是双生子。”
  “双生子?!”
  萧如兰和萧如蕙吃了一惊,两人的妻子刘氏和王氏掩着嘴巴,但眼中是满满的惊讶和羡慕。
  “只是说可能,但是也不一定,因为眼下没办法就真的确定那是双生子,只是这个准备是要做的,不然万一生完一个还有一个大家没有准备那就糟了,为父叫他们去准备药材,随时随地准备好给你们弟妹接生,这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近了,为父这心里啊就七上八下的,实在是担心的紧,就像你们娘亲当时生下你们兄弟的时候。哎呀,这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也不知道多少女人都直接进了鬼门关没再回来,你们母亲生下你们四个,对我萧家实在是功德无量,可惜你们母亲去的早,为父也一直觉得亏欠她,所以你们兄弟四人可绝对不能亏欠给自己生孩子的妻子,明白吗?”
  抓住难得的机会,萧文奎也在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人格教育,这说的一点错都没有,萧家四子之所以可以在军中站稳脚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绩,和萧文奎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喜欢勇武的儿子就去学大开大合的武艺,偏向文质的孩子就学兵法读书习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侧重点,因材施教,并且也不忘记给孩子们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父亲才造就了萧氏一门四子具为忠良的门风。
  杨彩云现在的神经比较敏感,精神比较紧张,稍微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紧张一下下,初次生育之前听说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原本不怎么担心的她也开始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给丈夫传宗接代的任务,更开始担心一些有的没的。
  不过好在萧如兰和萧如蕙来了之后,两位嫂子的出现和陪伴让杨彩云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点,加上今天自己的丈夫就能回家,这多少让杨彩云感到些慰藉。
  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温馨暂且不说,北京城外不远处的萧如薰已经是归心似箭了,望着数月不见的京师城墙,数月不曾见到父亲和爱妻的想念,加上妻子即将生育的紧张,让萧如薰恨不得现在长了翅膀就飞跃京师城墙回到自己家里面,当然,如果他真的长了翅膀,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刚和礼部官员紧急磋商完待会儿的凯旋仪式的宋应昌来到了萧如薰的身边,看到萧如薰把视线投注到京城内的某个方向,便知道萧如薰在担心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快要生产的妻子,作为过来人,宋应昌很友善的拍了拍萧如薰的肩膀。
  “季馨,放宽心,你是丈夫,是男人,还是孩子的父亲,你要稳住自己,你必须要冷静,女人可以慌可以乱,但是你不行,是啊,初为人父的感觉的确很奇妙,老夫当年也是这样的感受,长子出生的时候,老夫是紧张的连觉都睡不好,抱着长子的时候,老夫快活的一蹦三尺高,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一样。”
  萧如薰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我也是担忧,毕竟妻子刚刚怀孕我就离开京师去了辽东,妻子快要生育的时候我才赶回来,怀胎十月的辛苦我没能和妻子分担,始终觉得亏欠了她。”
  “有这份心就是好的,女人生孩子不容易,老夫活了那么些年,耳朵里面听到的女人生产而死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甚至不少身边同僚家里的女眷都发生过这样的险情,官员家眷尚且如此,何况民间妇女,现在想想,我等男儿能立于世间,如何不是母亲拼命为之呢?放心吧,季馨,你是个有福气的人,你这次回来时凯旋归来,带着大胜而来的声威,任何宵小之辈都不敢作祟,有你坐镇,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等凯旋仪式结束之后你再回家,来得及。”
  萧如薰忽然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说法。
  “宋公,以前听说过,金戈之气会冲撞孕气,我这刚刚打完仗回来,是不是对孩子不太好?”
  萧如薰从前是根本不相信这些说法的,但是关心则乱,如今这个时候,若是求神拜佛能让杨彩云顺利产子母子平安,他也愿意皈依我佛。
  宋应昌看着萧如薰年轻的面庞,哈哈大笑。
  “此时此刻才看出你还是个毛头小子,在战场上沉稳的不像话,到了这个时候才真的像个担心妻子担心孩子的年轻人,好啊,好!这才是个年轻人,不然老夫还以为自己结识了一个未老先衰之人,哈哈哈哈!”
  萧如薰翻了翻白眼,把担忧的目光投向了家的方向,心思早就飞到了家里面,飞到了爱妻的身边了。
  “对了,季馨,皇帝收回了三王并封的召令,看来,皇帝服软了,王锡爵也服软了。”
  宋应昌低声对萧如薰如此说道。
第二百八十四章
凯旋(上)
  朱翊钧收回三王并封召令服软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萧如薰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只是王锡爵出这个馊主意算是把万历年间唯一一次君臣和解的机会给毁掉了,最后王锡爵灰溜溜的下台,朱翊钧抑郁终生,使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折腾朝廷和文臣,最后弄得两败俱伤,让女真人捡了大便宜。
  “那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自此以后,皇帝和群臣之间怕是没什么和解的可能了,皇帝受到如此重创,威严不保,怎能不恨?”
  宋应昌长叹一口气:“可惜了,季馨,你费尽心思创造出来的大好时机,却被这样毁掉了,也不知大明还有没有这样的好时机了,想来,很难再有了。”
  萧如薰点了点头,而后又说道:“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件事情虽然对大明朝来说是祸事,但是未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祸事,朝臣一定知道皇帝突然间那么硬气的要求是因为什么,所以,怕是会针对我,但是我又搞来了那么多银子,他们若是对我下手,吃相也未免太难看。所以我觉得,就算我不去请求,他们也不会让我留在京师,而是把我赶走,赶的远远的,我本来就想去西南,一开始还没什么把握,但是如今看来,把握反而更大了,不管是我稍稍提出一点想法还是不提出想法,他们肯定会给我安排一个最合适的地方。”
  “那万一不是西南呢?”
  宋应昌笑了笑:“万一是别的什么地方,甚至是宁夏?”
  萧如薰摇了摇头:“我那么能发战争财,他们会舍得把我按在宁夏那种地方不动弹?肯定是想方设法的让我继续打仗赚钱给他们挥霍,我赚得越多,他们的胃口就越大,贪得无厌之下,我的要求他们反而会同意。”
  宋应昌不笑了,严肃道:“季馨,你这是与狼共舞,与虎谋皮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要离开这个大漩涡求得生存,怎能没有与虎谋皮与狼共舞的决心呢?宋公,我的问题是解决了,你的呢?”
  宋应昌微微一笑:“你能办到的事情,老夫自然也能办到,否则,还做什么官?直接辞职归乡养老算了。”
  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言说。
  奏凯还师仪式在周代已初具规模,北魏时有较大的发展,明、清两代,奏凯还师仪式最为完备,而遇到大的战争胜利,或者意义重大的战争胜利,皇帝需要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然后主帅上缴报捷战表和带兵印信。
  奏凯还师后,一般接着就要举行献俘告庙仪式,这是古代将帅凯旋时把在战争中俘虏的人员进献给太庙,以便告慰列祖、列宗战争胜利的仪式,献俘仪式一般包括致祭、皇帝常服御坐接受战俘、战俘匍匐待罪、皇帝恩赦松绑、赐礼物或下诏处置有关俘虏等内容。
  献俘仪式结束后,一般都要论功行赏,按明朝规定,凡有军队得胜凯旋还朝,中书省都要移文大都督府论功行赏,兵部开列参战各位将士的功绩,吏部准备勋爵职名,户部、礼部出具赏格,中书省把六部议定的功赏名单、意见上报,奏请皇帝裁决,待皇帝裁决后,举行颁布功绩及赏赐官爵、礼物仪式。
  而对于这场战争而言,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献俘仪式了,萧如薰抓住了以宇喜多秀家为首的日军高级将领和参谋官一十六人,除了死掉的之外,日军朝鲜方面军的一众高级军官没有一个活着逃出朝鲜,全部被抓,而且他们的官职和军职都很高,所以俘虏的价值很高。
  基本上萧如薰抓一个就送一个到汉城交给宋应昌看管,宋应昌还十分恶趣味的把一座朝鲜贵族府邸当作监狱,每当一个新的高级战俘被萧如薰送过来的时候,宋应昌就集合之前的所有高级战俘,让大家来个见面会,互相寒暄一两句,“你也来了”“我也来了”之类的,然后宋应昌会哈哈大笑,以此取乐。
  真是恶趣味。
  通过不断的胜仗把这些日本的战国名将们打的怀疑人生,萧如薰和宋应昌的目的就达到了,战争结束之后,把这些人一股脑儿的装在一艘船上运回来,关在笼子里,向牲畜一样,登陆之后,就按照大明关押犯人的方式,弄个囚车,把头露出来,身子关在笼子里,脖子后面插个牌子,写上“胆大妄为倭国战犯某某”来辨识。
  因为这场战争几乎把日本三分之二的国力摧毁了,战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所以礼部官员得到战俘名单的时候,整个礼部都被轰动了,几十年前倭乱的惨痛事迹还历历在目,没人认为倭国是弱国,只是觉得倭国是小国,但是战斗力极其强悍,现在大明一口气把他们那么多大将军诸侯都给抓了,这个国家也差不多完蛋了,倭乱再也不会有了。
  朱翊钧得知这份战俘名单的时候,也是颇为振奋的,南倭北虏的时代是惨痛的时代,朱翊钧没有经历过,但是也知道,倭国被彻底解决,就等于是解决了大明沿海数省最大的心病,他们都将为之欢欣鼓舞。
  后来日本投降之后,丰臣秀次还通过前田利家向萧如薰请求,能否放回那些被俘虏的大名,被萧如薰一口回绝,还明说这是要带回大明朝交给皇帝陛下监斩然后传首四方的,他们一个都逃不了。
  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福岛正则,毛利辉元等等这些日军的高级将领和参谋,有一个算一个,不是死了就是被生擒,没让一个逃掉,这些人的手上沾满了朝鲜军队和平民的鲜血,也有着大明将士的鲜血,他们不死,民愤难除,数十年前大明沿海地区的血,虽然和他们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他们是最好的背锅侠。
  因此,他们必须要死,必须要献给皇帝,由皇帝亲自下令处死,然后传首四方,发布告天下书,传递大明平定倭国终结倭乱的好消息。
  至于重头戏论功行赏,那是将领们和士兵们津津乐道的事情,这一次的主要将官里面,麻贵啊李如松啊吴惟忠啊骆尚志啊这些人纷纷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勋,他们是非常有望加官晋爵的,此时此刻也正在如此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得到武将无上的荣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