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451

  老将军深深地叹息道:“陛下,您还没听明白老臣的意思是吗?现在谁烧了粮仓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如何让陛下安全的离开这里,我们除了离开这里,没有任何的办法,而且就算离开这里,还属于我们的行省也没有多少了,陛下,现在我们处于生死存亡的大关头,而陛下居然还在……老臣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还请陛下自己想想,想通了陛下就来找老臣,我们三天之内必须突围而走,否则,必然被困死在这里!陛下,老臣告辞!”
  老将军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小皇帝似乎还在深深的震撼中,有些事情没有反应过来,等到他回过神来,老将军的身影已经远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比起过往的任何一个时刻都要恐慌,所以他凄厉的叫喊着老将军的名字,让他不要离开,让他过来保护自己,但是老将军似乎没有听到一样,照样离开这里,这个地方,他多待一秒钟都会觉得痛苦莫名。
  他要回到自己的军队身边,他要和自己的军队在一起,只有和军队里的士兵在一起他才有无限的力量,不论是突围,还是固守……而且据他所判断,唐军一旦注意到这里的火光,一定会快速展开进攻,打击城内士兵的士气,不得不说,估计天一亮,就是唐军总攻的开始,还有那把整座皇城包围住的叛徒们,他应该很清楚,时间不多了。
  天快亮的时候,统计结果出来了,被抢救出来的粮食,估计只够十万军队食用三个月,如果扩散到全城的话,估计十几天就吃完了,粮食燃烧的速度非常惊人,远远超过了正常燃烧速度,老将军走近火势最猛烈的地方,闻到了火油的味道,他更加确定,这是城内唐军间谍的所作所为,他想抓捕,但是早在他到来这里之前,城内的唐人早就一个不剩了。
  正如他所预料的,天刚亮,唐军的总攻就开始了,一百多门高强力火炮配备李泰最新研制出来的高强火药,唐军阵营虎视眈眈看着皇城,手中的战刀雪亮,作为突击主力的东部起义军联军也是虎视眈眈地看着皇城,他们接到了指令,只要火炮一把城墙轰塌,他们就要立刻冲进去,拯救自己的家人!斩杀自己的仇人!为已经罹难的西部起义联军数十万同胞报仇雪恨!
  老将军做好了准备,城墙的要害之处被厚实的类似于牛皮一样的黑色物体遮盖起来,杜荷无法判断那些到底是什么,看起来似乎可以保护城墙,不过这并不能阻止东门唐军的火炮射击,火炮破城已经是唐军的惯例,和伤亡过大的士兵攻城比起来,火炮攻城无疑更加优越,更加合算。
  “装填弹药,调定诸元,准备发射,点火!”火炮指挥官下达了指令,第一轮实心弹轰击城墙开始,一百多门火炮其声轰鸣,其势头震天动地,不得不说,这样的火炮虽然在威力伤员不如现代火炮,但是在声音上的确让人有“神器”之感,让人产生莫名的惧意,火炮轰击在石质城墙上,碎石四溅,城墙上的波斯守军震恐莫名,而城墙下的杜荷却发现,被不明物体护住的城墙的要害部分,似乎并没有被实心弹所摧毁。
  看来他们也是做了研究和准备,那看起来很厚实的不明物体在实心弹接触到之后,似乎被很严重的打击了,但是实心弹却无法突破那里,无法打穿那不明物体接触到城墙,使得实心弹无法对那一部分的城墙要害造成严重打击,其余部分虽然可以摧毁,但是却无法造成城墙整个的崩坏,也就是说,城墙不会塌。
  杜荷微微皱起了眉头,然后眯起了眼睛,不得不说,这些家伙倒也不是一点长进都没有,见到火炮就四散逃逸,现在不是这样了,虽然依然看上去有些慌乱,但是并没有人退缩,和过去的样子相比起来,已经是有了很大进步的,这支军队和他的主将还算是有点本事的,不过,他们就真的认为已经逃过这一劫了吗?波斯帝国的国运,在这一刻,已经终结!
第九百八十八章
终焉
  如果说火炮会被这些牛皮之类的东西给阻挡住,那么杜荷就可以自杀了,李泰不惜性命安全研究出来的最新火药的威力已经得到了证实,火药王爷名不虚传,最新火药的威力已经足以炸开很多过去的火药炸不开的东西,比如这一坨不明物体。
  杜荷当机立断下令调集十门火炮更换开花炸弹轰击城墙上的不明物体,不管他是什么,也要把它给炸开,结局当然是喜人的,十门火炮有七发炮弹打中了目标,剧烈的爆炸把那一坨不明物体给炸的连他娘都认不出来,被保护起来的城墙要害处顿时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杜荷大喜,立刻命令实心弹轰击!轰他娘的!
  城墙上的老将军大惊失色,而军队也惊慌失措,但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实心弹的打击就紧随而至,城墙被轰塌了,一个又一个无法修补的大洞,一次又一次震撼人心的震动,守军终于无法接受这种恐怖的打击,全面崩溃了,老将军眼见事不可为,要是继续固守这座城墙那么必然会全军覆没,于是只好命令全军离开城墙,在内城之前和外城的废墟之间建立一道防线,和唐军打肉搏战!
  老将军显然没有料到用来防备投石机的罗马方式是防备不了会爆炸的炸弹的,至于后面的决策,更加错误了,唐军的基本战略思想就是用实心弹摧毁城墙,开花弹摧毁军阵和大部分军力,步军马军随后压上,狠狠的收拾那些残军,获得绝对的胜利,仅此而已,所以,老将军也是急了,居然犯下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防线还没有建立完毕,城墙上的士兵还没有全部撤下来,可怕的火炮打击就紧随而至,老将军已经撤退到了内城上,他万万没想到外城居然被摧毁的如此之快,摧毁的如此迅速,外城尚且如此,内城呢?这场战斗的结果呢?似乎是毫无疑问的……外城坍塌了,预料之中的唐军马步军没有出现,但是漫天箭雨和铺天盖地的火炮轰击紧随而至,暴露在城墙保护之外的防线瞬间被摧毁,血肉横飞,血流成河,整个防线变成一滩碎肉……
  残酷的火炮……
  老将军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他似乎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于是他下令副将接替自己指挥接下来的战斗,然后带着自己的亲卫铁骑冲向了皇城方向,一路上,他已经看到了混乱不堪的波斯皇城,剧烈的声响和可怕的震动折磨着这里每一个人的心神,稍微脆弱一些,你都看不见明天的太阳,稍微倒霉一些,你就会受些伤。
  可怕的一切,这可怕的一切,老将军知道城池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至少要在陷落之前的这段时间争取把皇帝带走,只要皇帝逃走了,那么波斯就还有希望,不管这个皇帝是多么的无能,多么懦弱废物,他始终还是皇帝,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他可以聚集其他效忠于皇帝的力量,而自己不可以,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保存下这位皇帝的性命,哪怕为此付出所有士兵战死的代价!
  老将军带着亲卫骑兵冲向了皇宫,冲入了皇宫,冲到了小皇帝的所在地,看到了惊慌失措神色慌张的小皇帝,心中一阵失望,却还是单膝下跪,请求道:“陛下,唐军攻势太猛,我军镇守不住,估计过不了多久,城池就会被唐军攻破,只要唐军入城,我们就一定会失去逃离这里的机会,我们就很有可能成为俘虏乃至于战死,所以,陛下,老臣愿意保护陛下突围!”
  小皇帝六神无主,早已无法做出决断,呆呆的看着老将军看了很久,老将军焦急万分却不知道该如何唤醒小皇帝,等到小皇帝终于醒悟过来大喊着“立刻走立刻走”的时候,似乎有些晚了。
  唐军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摧毁了大量士兵和整座外城东门,把皇城防线撕开了一条口子,炮兵立刻前进,延伸火力覆盖范围,波斯东部起义联军也结成了简单的军阵向着突破点冲锋,冲锋到了废墟之上,火炮已经开始打击内城,内城比之外城还有许多不如,唐军当初来的时候紧急加固了外城,内城就没有加固,波斯人认为可以突破外城的军队不存在,就没有加固内城。
  七八十颗实心弹砸在了城墙上,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窟窿,第二轮齐射之后,内城墙开始坍塌,火炮改为开花弹四散射击,城内守军损失惨重,杜荷一声令下,东部起义联军开始集团冲锋,带着无与伦比的恨意向着城内进击,与此同时其余三门军队也同时开始攻城,没有配备火炮,只是云梯和井阑,但也足够牵制这里的守军,使得他们无法支援东门,增加破城几率。
  皇城坚持不住了。
  只要有一座门被攻破,剩下的三座就算是再固若金汤也毫无意义了,东门被彻底摧毁了,所以对于其余三座门来说,坚守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老将军虽然带出了一支可以坚韧不拔的抵抗唐军进攻的军队,但是人要是死了,还怎么顽强战斗?唐军的装备和波斯军的装备不在一个等级上,唐军的连弩和火炮完爆波斯军的弓箭和投石机,波斯军在城内的投石机阵地还没有启动,就被唐军一顿火炮轰的彻底完蛋,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老将军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一结局,自然就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前线军队已经撤不下来了,为了更好的保证皇帝的安全,他只能忍痛舍弃那一支前线抵抗军队,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皇帝的安全撤离赢得时间,他心中非常不忍,可是这是唯一的机会,唯一的办法,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办法,民军早就崩溃了,无法战斗了,派去组织民军战斗的人手也不见了踪影,城门外边唐军剧烈的火药爆炸使得所有人都没有生还的希望,老将军一路退却,他所见到的所有人也都在一路退却,没有前进的。
  最后结果已经差不多确定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把皇帝带走,皇帝还不会骑马,只能坐车,老将军给皇帝准备了一辆马车,让皇帝带着他的儿子快上马车,小皇帝居然不要儿子,要带着他的美人,老将军怒极,一剑把那个哭哭啼啼的美人给杀了,小皇帝惊呆了,被老将军一把丢入了马车,连着他的小儿子一起丢入了马车,然后带着不足五百人的铁骑护着马车往西门处奔跑。
  西门是大唐军队驻军最少的一门,也是东部起义联军人数最多的一门,对于老将军而言,突破那群乌合之众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一路上老将军不断地收拢骑兵,驱赶碍事人群,抵达西门的时候,骑兵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丝毫不管不顾其他的事情,只是为了单纯的逃命,把兵力最强的东门唐军抛在身后不管不问,只是一心要突破西门,更关键的是,目前还没有沦陷的两个行省都在西部。
  西门还没有打开,还没有被攻破,城墙上还能看到激烈抵抗的军队,虽然那仅仅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已经崩溃四散奔逃了,亲卫队连续斩了好多人才稳定住局势,老将军的威信体现出效果,又是一千多步军围在了老将军周围,等待老将军的命令,正好,老将军立刻下令开城门,杀出一条血路来,大家都有活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诸军,随我冲锋!
  简简单单几句话,加上身先士卒的勇猛,老将军很快带动了士气,为了活命,不到三千人的军队奋勇的朝着城外近七万东部起义联军冲锋而去,突如其来的冲杀让正在攻城的起义联军猝不及防,第一波军队被杀了个人仰马翻,战斗经验和战斗力的差距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边防兵团虽然仅仅只有三千人不到,却依然把数倍于己的起义军杀得连连败退,老将军趁机组织了骑兵冲锋,亲自护卫着小皇帝的马车在阵中,全力往前冲。
  农民起义军历来就是缺少马军的,更别说是在成立初期,骑着马的人不到一万,而这里的七八万人只有数百人有马,都是领导者一类的人,没有成建制的马队,自然无法阻挡兵锋正盛的边防兵团骑兵,这支骑兵就像是一把锋利的锥子扎透了起义军仓促组成的防线,老将军的计策再一次成功。
  身后,曾经巍峨而繁华的波斯皇城被浓浓的烟雾笼罩着,喊杀声,叫嚷声,哭嚎声不一而足,剧烈的轰鸣声和震动感穿插其中,汇聚成一曲激昂却残酷的战争进行曲,对于波斯人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对于大唐而言,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当然了,暂时还不能画上句号,因为,罪魁祸首还没有落网。
  波斯皇城西门,突围团队必经之路的路边密林中,王玄策无奈的打了一个哈欠,正在进行的战争他不是不想参与,实在是杜荷不让他参与,杜荷忽悠他,忽悠他说要把这场战役的首功给他,他屁颠屁颠的就接令了,原以为是要率领突击队攻城,结果却是带着一支人数不多的“精锐军队”被安排在这里埋伏,杜荷笑呵呵的告诉他,说这就是首功,你就呆在那里呆着,肯定有功劳自己送上门来。
  王玄策就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军校里,军队里,无论哪里,他都知道,功劳是要自己去争取的,没有自动送上门来的功劳,除非是陷阱。
  倒霉的杜荷,不就是亲耳听到他放了一个屁,然后稍微说了一下,影响了他伟岸的形象,结果就被他打击报复了。
  自认倒霉吧,人家确实厉害,年纪轻轻就是二十多万大军的统帅,唉,自己才是不到三千人的伏击部队的领导,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算起来这家伙还算是一伙人里面年纪最小的,一期生里面就他最小,而在还活着的六百多一期生里面,这家伙排名第一……
  什么功劳,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对吧,反正到头来都是一捧黄土而已,杜荷再牛,以后不还是要被刻在碑上,都一样,不对,搞不好这家伙以后能入凌烟阁……
  他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就连卫兵慌慌忙忙地跑过来告诉他有一支波斯骑兵往他们这里冲过来的消息的时候,他也是很随意地挥挥手说自己知道了,准备战斗云云,在他想来,不过是一支漏网之鱼,干掉算了,聊胜于无嘛!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九百八十九章
波斯特区
  连王玄策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情况下,他成功的立下了波斯歼灭战的首功——擒获波斯国皇帝和大将军。
  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他也开始相信,功劳或许不仅仅要靠自己争取,或许还有人会主动把功劳送过来给自己,虽然不知道杜荷这样做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既然有功劳,那就拿着吧,有总比没有好,不是吗?
  承和二年五月十日,波斯帝国皇帝和大将军被大唐安西军将领王玄策率军生擒,之后,皇城被攻破,皇宫被占领,一应重要物品全部都被大唐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兼安西行军大总管杜荷获得,在王玄策献上了被生擒的波斯皇帝太子和大将军之后,波斯皇帝哭哭啼啼的表示自己愿意投降,在投降国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了章,不顾大将军的死死哀求,为了活命,波斯皇帝投降,拥有四百年历史的萨珊王朝就此终结。
  杜荷按照先前的誓言,把投降的五万多波斯军队做了一个筛选,其中三万八千人被斩首,而一直保护着小皇帝的忠心耿耿的老将军也被杜荷按照自己的诺言下令凌迟,然后要求小皇帝亲眼看着凌迟刑法的进行,三天三夜不许合眼,不许睡觉,一定要亲眼看完,就连凌迟刑法官也是花了大力气从国内调过来的,手法老练,保证三万六千刀切完之后人还活着……
  杜荷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那样残忍的事情,不过他总觉得要为那几十万冤死的人出一口气,城外那几十个万人坑里的冤魂应该会比较愿意看到这一幕,一报还一报,杜荷把凌迟之后的血肉当作祭品分成几十份拿来祭拜那些冤魂,那些参与了屠杀的士兵的尸体就在万人坑上方被焚烧,然后,杜荷立了一块石碑,焚香祷告,祭祀那些冤死的灵魂,愿他们安息。
  对于灵魂的尊重也是古人的惯例之一,对于现在的大唐军校生和大唐正规军而言,对于生命的重视更加重要,从军校时代开始,苏宁就刻意在军校教材里面安排了关于对人命重视的内容,讲述人都是爹生娘养的,谁也没比谁高贵一些,官员有的器官平民一样有,富人有的器官穷人也有,不过是出身问题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距而已。
  多年的潜移默化,军校学子们基本上都秉持着对生命尤其是对人命的尊重,尤其是在大唐人口缺少的时代里面,李二陛下屡次强调了人命的重要性,配合着军校的宣传,最注重人命的军队诞生了,人命是重要的,仅次于荣誉之后,不关乎军人荣誉的事情,就要把人命放在第一位。
  军校学子大量进入军队之后,常备正规军也就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学生军,意思也就是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的学子,整支军队的素质就有了一个很高的提升,不仅仅表现在军队的军纪、战斗力上,也体现在军队的变化上,这支军队更加重视人命了。
  这或许是历朝历代的军队都没有注意过但是却标志着一支军队是否具备真正意义上国家军队的重要指标。
  一支不重视人命的军队,只能算作兽军,不能算作真正的军队。
  波斯的军队被基本上全部消灭,最后两个行省在大唐军队带着波斯皇帝的投降诏书之后终于放弃抵抗,全面投降,波斯故土遂为大唐所全面占据,波斯作为一个国家遂不复存在,之后所存在的仅仅是代表着波斯土地的波斯特别行政区,和阿拉伯特别行政区一样,仅仅是作为过渡的存在。
  大唐皇帝李承乾得知此事之后,颁布诏书,深表遗憾,两国本为患难之交,却走到今日这一步,本来也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但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波斯皇帝和政府非常无能,并不能保证政府的运作和子民的安全,以至于波斯子民大量往大唐奔逃,所以李承乾陛下决定仿照阿拉伯的例子,设立波斯特区,以之前被软禁的波斯前顾问团首席顾问伊萨姆为波斯总督,总管一切波斯日常政务,而波斯的治安则由大唐军队暂时负责,等波斯的治安好转之后,再交给波斯保安军。
  被大唐军队从死牢里面释放出来的伊萨姆接受了大唐皇帝陛下的任命,在简单的巡视了一下伤痕累累的皇城以及同样伤痕累累的皇城民众之后,伊萨姆宣誓成为波斯特区第一任总督,掌握和阿拉伯总督塞纳西差不多的权利,开始主管波斯地区战后的全部复建任务和恢复任务,召集流民回家乡定居,按照大唐的方式分配土地,分配种子,分配耕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前两年不用交纳赋税等等。
  被战争折腾的奄奄一息的波斯人终于获得了休息的机会,真正休息的机会,圣城的那些已经安居乐业的波斯人也带着钱财和食物回到家乡寻找剩余的亲人,不过他们表示故乡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痛苦的回忆,他们不想回去,只想定居在大唐境内的圣城,没有别的想法,他们已经是大唐子民,现在是,未来是,永远都是。
  和阿拉伯人不一样的是,波斯人对于大唐有很深厚的好感,尤其是东部边境七八个行省的居民,他们甚至联名提出要求直接并入大唐的领土,不愿意作为波斯人继续生活下去,这个国家和代号带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恐惧和耻辱,他们不希望以后被别人称为波斯人,而希望被称为唐人,乃至于他们的后代,都会是标准的大唐人,说汉话,写汉字!
  丧失民心到了这个地步,波斯若是还不灭亡,那可就真的没有天理了,大唐皇帝李承乾并没有答应这个要求,而是继续命令波斯特别行政区的组建,以及波斯总督伊萨姆的就职,还有权力分配的事情要做,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固然这些地区被破坏的太厉害,如果直接纳入大唐的统治会很麻烦,会消耗他太多的精力。
  更重要的是李承乾还没有那么多精力顾及波斯这里,因为紧接着还有一些事情发生了,除去自身的麻烦,罗马人又开始闹腾了,老将军妥耶夫把边防兵团的主力都带出来了,那么罗马军队就很轻松的击败了波斯的主力军队,一路往东进攻,直接撞上了遍布于波斯西部行省的西部起义军,一战接着一战,虽然有一部分起义军东征去了,但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起义军留下来,正好和罗马人撞上了,波斯人之所以那么悲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罗马人持续的战争,波斯人对罗马人的恨意丝毫不下于对波斯政府的恨意,于是乎……
  西部起义联军主力东征全军覆没之后,罗马人也差不多击败了剩余的西部起义联军,占据了几个行省,然后当他们打算进一步进攻的时候,西部诸多行省的起义力量联合起来拼命阻击,罗马边防军是匆匆出征,准备不足,被偷袭了粮仓之后粮草不足,连着被打败了四次,往后退了不少,两军进入了对峙状态。
  而在更南边的阿拉伯特区中,作为阿拉伯特区的共同拥有者,罗马人早就对平分税收政策有诸多不满意,但是碍于大唐的面子不好发作,这一次波斯人自己作死,罗马人不宣而战,消息也传达到了阿拉伯特区的罗马驻军中,罗马驻军统帅带着驻军三万人偷袭了波斯军队,把波斯的三万驻军全部歼灭,打了一个大胜仗,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偷袭大唐军队,一路偷袭阿拉伯特区。
  罗马人打算占据波斯领土,整合波斯的力量和大唐决战,现在就要把大唐设置在这里的一万驻军给彻底吃掉,拔掉这颗钉子,为此动用了两万人的兵力去对付大唐军队,剩下一万突袭阿拉伯特区,却不曾想就在一个小时之前,飞鹰传书抵达了大唐阿拉伯特区驻扎军队统帅叶峰的手中,告知叶峰,罗马人极有可能发动突袭,叶峰是军校二期生,为人沉稳,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率军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刚刚准备完毕,罗马军队的突袭就到了。
  罗马人显然没有料到大唐军队早有准备突袭不成反被突袭,两万军队一败涂地,被斩杀六千多人,大部分都被俘或者逃逸,至于攻打阿拉伯特区的一万军队也遭到了塞纳西率领的一万保安军的顽强阻击,被迫停留在阿拉伯特区要塞之外,显然,罗马人的突袭计划失败了,想要抢占阿拉伯特区的计划没有成功。
  杜荷很快就得知了罗马人正在组织大军准备趁着波斯人内乱捞上一笔,不过罗马皇帝肯定不知道大唐已经打败了波斯,波斯已经宣布投降,这个消息还没有被罗马人得知,稳定了后方之后,杜荷征调安西军五万驻扎于波斯皇城坐镇,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往西部去,准备和罗马人的主力部队过过招,另外命令王玄策率领三万军队往阿拉伯特区方向而去,策应叶峰和塞纳西,准备全盘接收阿拉伯特区。
  刚刚打完了波斯之役,其实立刻就和罗马人开战不太明智,可是杜荷没有办法了,这个时候要是不开战,就要眼睁睁看着东部诸多富庶的没有被破坏很多的波斯行省被罗马人占据,转化为罗马的战争潜力,为今后的与罗马决战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大唐所绝对不允许的。
  承和二年六月十七日,杜荷率领的安西军在幼发拉底河东岸遇到了正在渡河的罗马军团,杜荷出其不意袭击之,以火炮动摇其军心,以铁骑摧毁其方阵,一战歼灭罗马军团三万人,给了罗马人迎头痛击,六月十八日,王玄策率领五万大唐阿拉伯联军在阿拉伯特区大败罗马军团,全歼罗马驻扎军,俘获其主将,全面控制住了阿拉伯特区,并且宣布废除波斯和罗马对阿拉伯特区的拥有,改为大唐直接保护。
  罗马皇帝失去了数万军队之后,紧急叫停了军队的进击,派人询问大唐统帅杜荷,是不是波斯人的内乱结束了,罗马人只是来帮助波斯人平定内乱,不知道为什么却和大唐军队打了起来,实在是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希望大唐给一个解释。
  杜荷没有多说废话,直接亮出了波斯皇帝的投降诏书,告诉罗马来使,波斯国已经覆亡,现在是大唐统辖下的波斯特别行政区,这里等同于大唐的领土,如果罗马不想与大唐为敌,那么就应该立刻撤离大唐的领土,否则,发生了什么,大唐军队一概不负责!
  罗马使节彻底震惊了。
第九百九十章
死而后已
  不管罗马使节是否震惊,波斯亡国,并入大唐的领土范围,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杜荷十万大军步步紧逼,没有准备好的罗马军队在阿拉伯特区驻军被全灭之后就胆怯了,罗马皇帝咬着牙看着唐军二百多门火炮一字儿排开,对准了罗马军团,只好铁青着脸宣布退军,把波斯的领土拱手让给了唐军,大唐的领土再一次扩张了二分之一。
  至此,承和初年最大的军事行动以大唐的全胜告终,波斯帝国这个有着四百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过渡性意义的波斯特别行政区,以及未来即将出现的旧波斯五道七十二州之地,与此同时,阿拉伯特区的废除和道州县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皇帝李承乾不得不用全部的精力准备即将到来的事情,并且开始思考起了恢复前汉州郡县三级制度的可能性。
  国土太大,而行政区划太多,道并不是行政区划名词,而是具有巡查监视意义的名词,道的长官没有行政统辖权,只是负责监察道内州县二级官员的违法行为,保持官员队伍的纯洁,这在贞观初期大唐的领土范围局限于前秦范围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但是随着大唐国土的扩张,到了承和二年,大唐领土范围已经是贞观四年的四倍有余,这样庞大的领土范围不仅仅在交通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在行政方面考验着大唐的官员和皇帝,一份奏折要是从波斯或者阿拉伯送到长安城,没有个把月是不可能的,飞鹰传书是用于血滴子的绝密情报传递,数量少,隐秘性强,不能公诸于众,所以当然要排除,那样的话,仅仅靠马力,会误了大事。
  在这样的前提下,加上朝廷官员屡屡上奏说奏折的数量空前庞大,他们已经不堪重负,急切的需要增加朝官来处理文件,李承乾不想造成朝官过于臃肿的情况,也不想做这种亡羊补牢的事情,他觉得把事情在源头处解决掉就好了,于是,他开始考虑恢复三级行政区划的可能性。
  汉代的三级区划制度之所以到了后期会造成军阀割据,就是在汉灵帝末年因为宗正刘焉的一个居心不良的谋划而造成的,那就是恢复州牧制度,给予州牧军政全权,用以歼灭各地黄巾军和其余的造反军队,稳定皇朝统治,汉灵帝不知道这是刘焉的居心不良,答应了,还封了刘焉一个益州牧,刘焉跑到蜀地做起了土皇帝,杀了朝廷任命的汉中太守,自保去了,天下之势就此变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