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451

  曹魏也曾经两线作战过,并且没有一次让蜀汉和孙吴得逞,但是,这却是在三方面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下,实力对等的前提下,这样的两线作战只能是灾难,乃至于自身内忧外患的前提下,这样作战只能是加速灭亡,比如明朝末年,明军兵分两路对抗满清和李自成,哪一路都没有成功,明朝所以灭亡,对于两线作战这种事情,在那场草原歼灭战之前,大唐也是无法想象的。
  虽然在草原歼灭战和辽东反击战都获得了胜利之后,大唐已经有了同时两线作战的基础和经验,但是这一次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一次的两线作战,一次是明面上的,另一个是暗地里的。
  明面上的其实很好理解,波斯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活动,正如同苏宁所预料的一样,因为伊萨姆的嫉恶如仇的举动,使得波斯的贵族们受到了巨大的利益损失,就连军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失,伊萨姆把波斯上层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军官得罪了一个遍,却丝毫没有停手的准备,原本对文官下手的时候,武将都是秉持着看好戏的立场,没有出手相助,结果收拾完文官之后伊萨姆立刻对武将下手,弄得所有人措手不及,一大批人因此丧命。
  小皇帝都为此感到极为不满,伊萨姆做了顾问团首席顾问之后,去丝毫不顾皇帝的尊严和威信,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大规模的排斥异己,对那些他曾经的政敌和曾经攻击过他的人下手,结合了一批军官和文官为帮手,罢黜了很多文官,以贪污腐败渎职为理由,一举杀死了十七八个罪大恶极的文官和顾问团的其他成员,似乎完全不在乎后果和直接影响。
  如果这还不足以让小皇帝对他彻底下手的话,那么接下来,伊萨姆全面废除苛捐杂税的行为和与试图与罗马帝国商议停战,决定修好,然后割让一部分领土的决定,就彻底引爆了小皇帝对伊萨姆的怒气,他这样做仅仅一个月,小皇帝就觉得自己的钱不够用了,朝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小皇帝本来是想把政务委托给伊萨姆,然后自己就可以好好儿的休息一下,结果伊萨姆直接对皇帝的生活进行干预,居然取消了一次选妃的活动,让小皇帝老大不满。
  三个月以后,朝廷里面的文官武将不论大大小小统统都向小皇帝上书,表示如果不废掉伊萨姆这个首席顾问的职位,那么他们就集体辞职,以此表示他们的抗议和怒火,该说不说,小皇帝对伊萨姆的忍耐也已经到了极限了,他杀了那么多文官武将,使得小皇帝都觉得极为不安,种种势力对伊萨姆的声讨,使得小皇帝终于决定出面亲自质问伊萨姆到底是打算干什么。
  见面的结果是小皇帝终于按耐不住怒火,不顾昔日的情谊,亲自下令把伊萨姆打入死牢,刻日问斩,据说伊萨姆是说了很多有关波斯帝国覆亡的话,说什么如果不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那么波斯的覆亡就在旦夕之间,自己是在为拯救波斯国做最后的努力,皇帝陛下为什么就是不明白呢?那些奸臣要辞官就让他们辞官好了,然后把他们全部杀光,换上一批廉洁的官员,波斯才有救!
  小皇帝大怒不已,亲自下令把伊萨姆革职,然后打入死牢,据说伊萨姆被打入死牢的时候只是放声大笑,然后又大哭,不知道的人都觉得他是疯了,但是这之后,贪官污吏们就觉得安全许多,该贪污的继续贪污,该欺压良善的继续欺压良善,丝毫没有觉得不好的地方。
  只有一种人觉得这样不好——被欺压的良善。
  伊萨姆主持政务的四个月里面,是他们觉得最有希望,也是这十几年里面唯一可以喘口气的四个月,伊萨姆废除了苛捐杂税,大规模清理贪官污吏,砍了一个又一个人头,杀了一个又一个贪官,波斯的民众们终于感觉到有一个人在为他们奋斗,在为他们的好生活和未来而努力奋斗,他们觉得非常感动,非常高兴,很多人家把伊萨姆当作自己的救命恩人,用各种方式为他祈福。
  伊萨姆广施仁政,提拔被压制的清廉官吏和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主持政务和军务,集合了一批自己的人手,全面拨乱反正,对十几年的混乱时期所造成的那些冤假错案全面平反,抓紧时间处理一桩又一桩事物,不间断的改革,废除暴政,惩治地方豪强等等,争分夺秒,伊萨姆本人也创造了三天三夜不睡觉的记录。
  因为伊萨姆自己也清楚,自己所做的不过是一次最后的努力而已,很有可能自己很快就会被小皇帝革职下狱,而那些家伙也不会允许自己好端端的活着,那些好伙伴和好朋友们豁出性命帮自己,他们的安全也是问题,自己为了波斯尽最后一份努力,如果可以成功的话,就一定要抵抗唐军的入侵,如果不成功,那么……就做一个奸细吧,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为了保全那些好伙伴的生命,只有向大唐投降这一条路可以走。
  这是和大唐商议好的,唯一的道路,事到如今,唯一的最后的努力也失败了,挽救波斯的最后尝试也失败了,没有办法了,波斯即将亡国,而自己……
  所以他才会大笑和大哭,但是那些胜利者不会为此感到惊讶,只会觉得好笑,他们会觉得非常快意,他们终于废掉了最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杀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些人想要对自己下手已经很久了,伊萨姆知道,只要自己一旦失去官职,那些好兄弟们的性命也难以保障。
  真是的,完全被那个可怕的唐人给预料到了,一丝一毫都没有错误,一点点错误都没有,完全就是这个样子,一点都不差……真是悲哀呢……
  民间对于伊萨姆被革职的事情的反应非常激烈,他们亲眼看到那些为他们出头的官员一个接一个被抓走,被革职,伊萨姆废除的暴政和苛捐杂税重新恢复,高额的税收和严峻的兵役徭役再一次出现,贪官污吏重新回到这里,原本一片清明的世界再次变得浑浊不堪,改革派被一网打尽,保守派重新占据上风,前后不过四个月而已。
  改革开明派首脑伊萨姆就这样失去了全部的权力和人身自由,被关在死牢里面,随时准备被问斩,天下又一次恢复到了群魔乱舞的时代,波斯人的怒火在一点一点的堆积着,终于,在七天之后,伊萨姆和改革派大大小小一百七十多个官员将要被斩首的日期公布之后,这种情绪被点燃了。
  “轰”的爆炸了。
  在伊萨姆的家乡,第一支起义军揭竿而起,打着“打到天牢去,救出伊萨姆”的旗号,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伊萨姆子弟兵”,一举攻破了当地政府,杀死了官员和部分驻军,夺取了兵器,把那些被抓走的壮丁全部释放,纳入了起义军里面,朝着帝都的方向杀了过去。
  一路上响应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然后在帝国的北方,南方,西方,东方,四面八方出现了大大小小上百支不同组织的起义军,目标只有一个,杀到皇城,救出伊萨姆,惩治贪官污吏,让伊萨姆重新整顿朝纲,还他们一个青天白日的生活。
  波斯小皇帝和官员们终于慌了手脚,面对人数上百万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他们断然想不到那些很好欺负一直忍气吞声的波斯平民居然起来反抗了,迅速攻陷了大量的城镇和地区,不到十天,东部一个行省宣告全线失守,失守的原因很简单,起义军每到一地,当地民众群起相助,打跑了守军,打开城门,起义军迅速攻陷城池,开仓放粮,杀死贪官污吏和帮凶的军队等等,于是兵力一再壮大,终于成为波斯政府的心腹之患。
  他们万万没想到,因为一个伊萨姆,居然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行政崩溃,他们的统治居然岌岌可危,往日温顺如绵羊一般好欺负的民众居然集体变成了狮虎,各地的豪强还有那些官员的府邸悉数被毁掉,家眷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掉,得到的钱财全部拿来平分,剩下的部分全部用来整顿军备,这些人似乎不像是单纯的暴民。
  他们还会对军队进行心理攻势,尤其是步兵,出身平民被压迫的步兵,很容易就被他们劝服,加入了起义军,少数骑兵根本对付不了暴怒的起义军,数十支急急忙忙派出去平乱的军队被打得全军覆没,小皇帝吓得从座位上掉了下来,昏了过去,朝堂上乱作一团,大家纷纷再演了大唐军队入侵的那一幕,这一次,他们真的准备逃了,根本就没有想过再去找伊萨姆做替死鬼……伊萨姆要是出来,那还得了。
  小皇帝六神无主,正打算再一次把伊萨姆放出来,大不了说点好话陪点不是,让他来收拾残局,结果一群没有走的官员聚在小皇帝身边七嘴八舌,分析说什么起义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都要来救伊萨姆,我们只要拿伊萨姆来威胁他们,说只要他们再敢前进,就杀掉伊萨姆,这样做,绝对可以阻止住起义军的前进脚步,为我们准备对抗争取时间。
  小皇帝被吓得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听他们这样说,也就这样做了,他也觉得跟伊萨姆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就算再放出来,万一伊萨姆振臂一呼,把自己给推翻了怎么办呢?于是他叫人把伊萨姆从死牢里面带出来,派亲军看管着,准备拿伊萨姆来威胁起义军,不允许他们再往帝都方向靠近,最后利用一下伊萨姆,等战斗力最强的边防军赶回来,再杀掉伊萨姆,永绝后患。
  伊萨姆终于对小皇帝彻底死心,看着小皇帝扭曲的面容,往日的种种全部破灭,他流下了最后的泪水,然后坚定起信心,哈哈大笑着应对小皇帝的斥问,小皇帝被伊萨姆的态度弄得心里面七上八下,但是还是打算最后利用一下伊萨姆,为自己争取时间。
  可是小皇帝不知道,这自作聪明的举动,却反而使得自己的末日加速来临了,因为他们彻底忘掉了大唐方面曾经指定过伊萨姆成为双方交流的唯一代表人,除了伊萨姆,谁都不认这个原则问题……
第九百八十一章
两线作战(中)
  伊萨姆被用来威胁起义军,使得他们不敢继续往前进这个目的,的确是达到了,起义军们慑于皇帝的威胁,忌惮着皇帝如果真的对伊萨姆下手了怎么办,其实起义军那么多组织也未必都是一条心,少数的是真心想要救回伊萨姆,更多的则是趁火打劫而已,抒发一下自己对政府的不满,从大流,推翻皇帝,然后逐鹿天下,他们不在乎伊萨姆的死活。
  只是伊萨姆现在是整个起义军的一个标杆性人物,大家起义是为了救他,救他是起义最大的目标,也是唯一的目标,因为救援伊萨姆而起义的军队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否则就是浑水摸鱼的,不是好东西,大环境如此,就算他们有再多的其他的心思也不敢说出来,而且如果伊萨姆真的因为他们某人被杀,那支义军就别想混了。
  而且就算头头脑脑们心怀鬼胎,底层的起义军士兵都是深受改革派官员恩惠的百姓,他们的心思和出发点是纯洁的,只是想要救出那些为民请命的好官,让他们继续统治,让他们过上好生活,并没有其他的想法,如果起义军的领导者们背离了这一条原则,或者说是目前背离了这样一条原则,还真不敢想象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精明如他们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尽管他们在心里面也认为只有伊萨姆死掉,这个天下才算是真的大乱,可是谁也不敢导致伊萨姆的死亡,那绝对会成为众矢之的,这种傻瓜谁愿意做谁做,老子我可不愿意做这种事情,那纯粹是找死不是吗?所以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不能让伊萨姆死掉,皇帝的威胁他们必须要承受着,不管他们到底是不是心甘情愿的。
  各地的报告都显示义军停下了脚步,皇帝和官员们得意的笑了,而那些之前打算跑掉的官员们又恬不知耻的回来了,小皇帝微笑着接待了他们,给他们每人几十上百的人马,让他们出去对付起义军,这些官员们顿时就被吓尿了,他们只知道吃饭却不知道饭从哪里来只知道看结果却不知道过程是如何的,让他们带兵打仗还不如让他们去死,而且还是只有几十上百人!
  据说最大的一股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占据了两个行省还要多的地盘,谁脑子坏掉了去和他们打仗?十多万军队都被打的全军覆没,老子才不去冒险,于是他们私下里一合计,全部都聚在了一起,把军队也聚合在一起,凑出了一万多人,自己寻求生路去了,至于他们的结果,呵呵,不说也罢。
  波斯朝廷正因为他们的计策成效显著而高兴,边防军精锐部队也按时赶到,四面八方的扑向那些起义军,形势发生了改变,小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别说多高兴了,可还没等他们把兴奋的心情表现在面色上,一个坏消息从天而降,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于这个世界的深深的恶意……
  大唐安西都护府兼安西军最高统帅杜荷对波斯境内爆发的民变和伊萨姆被下狱的消息感到极为震撼,同时也为波斯境内的唐人的安危感到担忧,波斯政府必须让伊萨姆亲自来和大唐谈判,商讨具体事宜,然后大唐才能决定是否出兵波斯,保护大唐子民的安全。
  苏宁估计波斯小皇帝和一群文臣武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表情一定非常精彩,刚刚安定了国内,结果国外又来了大唐的要求,真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让他们防不胜防,而且这头老虎还特别强悍,他们根本不敢招惹,生怕老虎生气了把他们全部给干掉,可是伊萨姆断断放不得,一旦放出去了,难说大唐会不会把伊萨姆保护起来,然后义军失去了最后的忌惮,被伊萨姆振臂一呼——然后……游戏结束。
  他们想了想,觉得与其这样作死,还不如缓一缓,拖一拖,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消灭起义军的时间,然后掉过头来集合全国兵力和大唐决一死战,他们已经受够了大唐的趁火打劫,不想再被大唐所限制,现在就是最后的机会,把起义军收拾掉,然后再和大唐摊牌,在这之前,要先敷衍一下,就说这种事情完全是子虚乌有,然后找人用伊萨姆的笔迹和口吻写一封信给大唐人。
  杜荷接到信的时候是有些想笑的,因为他发现这封信是用波斯文写的,而伊萨姆和自己交流从来都是用汉语,不用波斯文,无论是写信还是说话都是这样,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说自己很好很幸福的伊萨姆完全是个西贝货,至于真正的伊萨姆,估计已经失去人身自由了。
  那么,自己终于有理由对波斯开战了,虽然,之前太上皇李二陛下遇刺事件让杜荷非常的担忧,但是,他已经接到了来自于李承乾陛下的指令,允许他便宜行事,随之而来的是一块调兵虎符,象征着安西军二十七万大军的调动指挥权,杜荷对此很感激,决定要打一场漂亮的战役给李承乾长长脸。
  苏宁的指示也来了,说让杜荷千万不要为其他的事情所顾忌,完全不用担忧其他的事情,只要打好自己的仗就可以了,至于长安城里面的事情,不要担忧,你的行动会有纵横部和血滴子协助你,你千万不要分心,无论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要打好仗,守好领土,消灭波斯之后,随时准备和罗马人打最后一战,一定要记住,不要分心东顾。
  可是苏宁越是这样说,杜荷越是担忧,太上皇在三原县遇刺,苏宁却又是三原县侯,这件事情如果说不是针对苏宁的,杜荷打死都不会相信,不仅仅苏宁,连李承乾都会陷入舆论危机,国朝内部不安,外部却要开展国战,这样真的没有问题吗?这样难道不会影响战局吗?这场仗对大唐来说真的很重要,全部交给自己,真的没有问题吗?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件事情很重要,让自己非常在意,可是如果不能把仗打好,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二十八岁就是二十七万大军的统帅,这是杜荷梦寐以求的事情,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废物,但是如今,他已经蜕变了,多少父母指着杜荷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过杜荷却不这样认为,如果不是被逼的,谁会走上这一步?自己疯将军的名号背后有多少血与泪,谁又知道?天底下只有一个杜荷,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真理。
  所以,大战就要开始了。
  但是波斯方面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倒也试图往大唐派间谍,但是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了,所以他们也就死心了,完全不知道大唐安西军正在紧急调动着,火炮队紧急集合,各种攻城武器使用队全面集合,各支精锐强悍的军队全面集合,大战即将开始,大唐在积极的做着准备。
  而波斯方面仍然没有其他的举动,一边骗着大唐,一边紧急调派强大的边军对起义军进行灭杀,还别说,多了一层忌惮之后,一些弱小的人数少的起义军被比较强大的边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十几只起义军因此而覆灭,波斯边军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然后继续高歌猛进,打算一举把起义军打败,不过他们忽略了他们所打败的只是少部分人。
  最强大的几支起义军还没有动弹!一支五千多人的波斯边军不知死活的冲击义军中最强大的“伊萨姆拯救军”,也就是伊萨姆家乡的那支首义军,结果给他们团团包围,包了饺子,全军覆没,打响了起义军对波斯边军的反击浪潮,结果不久之后,波斯边军损兵折将,偷袭反被袭,不偷袭更被袭,打着打着,很多人都发现了,当地百姓都是义军的眼线,他们帮着义军,边军住在哪儿,有多少兵力,有什么行动计划,往往在行动前就会被义军知道,然后……
  边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被打的损兵折将,十多万的总兵力损失了一大半,要不是伊萨姆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估计边军都能被全部消灭掉,很快政府军防线就会全部击破,然后皇城就会被包围,他们就要全部完蛋了,可现在有了伊萨姆这根救命稻草,当然要好好儿的使用一下,要不然送命了,丢掉了皇位还算是小事。
  波斯小皇帝和文官武将们再一次陷入了忧愁当中,本以为战斗力比较强的边军拥有战胜义军的实力,结果边军也被打败了,还损兵折将,小皇帝大怒之下撤了不少武将的官职,然后紧急调动住房在罗马边境的波斯最强军团回来,准备破釜沉舟,一举干掉起义军,有些官员和将军认为这样做会给罗马人可乘之机,但是小皇帝怒道:“内患不除如何御外辱?”
  这一点上,小皇帝倒是看得挺清楚的。
  不过他看得再清楚,也抵不过军队的无能和义军的强大,还有唐军的突然出动。
  大唐承和二年三月初三,大唐安西军统帅杜荷下令十五万大军全面出动,兵分五路,每路三万大军,都是以年轻的将军为主将统帅大军出战,迅速突破边防军主力被抽调的波唐边境,然后才向波斯政府宣布了宣战文书,警告波斯政府不要对伊萨姆下手,还有就是保证大唐子民的安全,否则,一旦城破,玉石俱焚!
  波斯上下震恐,小皇帝一下子昏了过去,这下子是真的昏了过去,朝堂上乱作一团,一大批战将和文官全部逃窜,谁也不再管小皇帝的死活了,唐军真的出动了,十五万大军,势如破竹,整个波斯东部缺乏军队,更没有强大的边军可以作为屏障,东部诸多行省都是心向大唐,谁敢说他们不会不战自溃?或者直接投降?
  后来发生的事情的确顺应了他们的预料,东部八个行省出了两个坚决抵抗之外,六个直接投降了,大唐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六个行省给占据了,区区十天,大唐军队强行军数千里,转战方圆数千里,五支军队大战波斯军队,剩下两个坚决抵抗的行省很快就被大唐的火炮给摧毁了,摧毁了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的抵抗,区区十九天,大唐军队全线向波斯首都出动。
  战况的迅速发展没有出乎任何人的预料,波斯政府不敢对伊萨姆有任何的不轨举动,义军得知大唐军队出动以及大唐军队的要求之后,欣喜若狂,立刻出兵,全线出击,往首都攻击而去,那些在东部的义军则联合大唐军队,和大唐军队并肩作战,一起收拾波斯政府军,西部强大的义军自成体系,相互支援,相互帮助,不断地摧毁着波斯政府军的防线。
  一切都朝着当初设计的方向前进,小皇帝断然不会想到,仅仅是罢免了一个伊萨姆,却会导致亡国的下场,他的大臣们跑得就剩七八个人了,这一次没有伊萨姆出来保护他了,他颓丧地坐在皇位上,看着宫人们慌慌张张自顾自的逃窜,还有忠心耿耿的亲卫队长拼命带人维持秩序,他只觉得痛苦莫名。
  这一切,或许本不应该发生,如果自己没有罢免伊萨姆,或许一切都不会发生,他这样想着,但是没他清楚地明白,不管自己是否罢免了伊萨姆,都挽救不了现在的局面,自己已经把路给走死了还听命于中央政府的军队不到三十万,就是那支正在行军中的波斯最强兵团似乎也被义军给阻止了,统帅是他父亲的旧部,他相信那名统帅不会丢弃他。
  皇城的军队不到十万,都是些乌合之众,那些大臣们偷偷跑出去的时候还顺手带走了不少军队,加上逃兵,他不知道等唐军和义军打过来的时候,他还有没有足够的军队可以防守……
第九百八十一章
两线作战(下)
  大唐承和二年三月末,一个算不上好消息的好消息让波斯小皇帝多多少少有了些期待,波罗边境的波斯边防军团十万军队击败了十几支起义军的阻挡,突破了起义军设立的封锁线,朝着皇城方向急行军,那位他父亲的旧部,忠心耿耿的老将军,正在不断的前进,即将成为他最大的希望和最后的希望,他知道,那位老将军已经放弃了边境的守备,一心一意的要保住皇朝基业,只要保住了基业,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
  起义军面对真正的精锐,长时间和罗马军团鏖战的边防兵团的确是落了下成,无论是精锐的装备还是士兵素质,或者是指挥官的经验丰富和勇猛善战,要知道,这位老将军和他麾下的军队可是屡次击败罗马军团的精锐之师,起义军说到底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少数几只规模比较大的尚且有一战之力,其他的真的排不上号。
  边防兵团快速急行军,一路上斩杀了不计其数的起义者,不留活口,投降者全部坑杀,起义首领全部以战马践踏致死,残忍的举动让很多弱小的起义军望风而逃,强大一些的也不敢与之交锋,他们前进的路上,终于没有更多的阻碍了,承和二年四月中旬,他们击败了最后一支扼守在前往皇城必经之路上的起义军,将他们全部杀死,踩着血肉往皇城前进。
  这一天,也正是大唐军队五路全线击破波斯最后防线的日子,十五万唐军加上十七万左右的起义军,一起击破了波斯军队临时设立起来的防线,占据了整个波斯东部的主要地区,东部十几个行省到现在为止只剩下最后一个,波斯帝国的半壁江山就在这个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被大唐军队彻底占据,没有归还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小皇帝最后的救命稻草赶到了皇城下,击杀了数千试图进攻皇城的起义军,使得几支起义军崩溃,然后在老将军的率领下从容不迫地进入了皇城,留下一地起义者的尸体,起义军首领们咬牙切齿的看着这支大摇大摆的军队,却没有人敢于上前与他们一战,敢这样做的人已经死了。
  只有等强悍的大唐军队到来,等大唐军队来了,就可以看着大唐军队用那可怕的火炮把波斯政府的皇城给彻底摧毁,把那些可怕的边防兵也给干掉,只有这样,才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光凭他们自己,完全不是那十万边军的对手,一路而来的败绩已经完全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事实上,即使那十万边军进入了皇城,对于波斯帝国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把可以调动的兵力从不到八万变成了十八万,又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老将军,可是波斯帝国整体的崩溃已经不可避免,他们只剩下西部的三个行省和东部的一个行省,加上皇城,还不到原先领土的五分之一,其余的领土不是被唐军占据了就是被起义者给占据了。
  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帝,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他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但是不可避免的将会失败。
  老将军见到小皇帝之后,痛哭流涕说自己愧对了先帝的嘱咐,小皇帝也抱着老将军大哭不止,声泪俱下的请求老将军救救他,救救整个波斯萨珊王朝,无论怎样,都要救下这个国家,否则他死了也没有脸面去面对自己的父亲和祖先,老将军嘴上答应着,心中却苦涩异常,帝国的现状是怎样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可是他却不能说任何的丧气话,他也不能说实话,他千里迢迢而来,只是为了完成老皇帝最后的嘱托,和整个国家共存亡,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焚毁全城,也要做到,而仅凭现在皇城里面的十万边军和八万京军,并不足以应对人数上百万的起义军和十五万精锐的唐军,或者说,如果只是有百万起义军,老将军尚且有把握与之打消耗战和持久战,可是加上唐军……
  除非把唐军消灭掉,或者让唐军退兵,否则,两路应对起义军和唐军,这是不现实的,他的十八万兵马全部调动起来也不过可以应对一路来敌,要是一起应对两路敌军,那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他完全不能想象同时应对两路敌军,兵分两路的下场是什么。
  现在的波斯帝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仅存的四个行省并不足以让帝国拥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对于帝国威胁最大的不是起义军那群乌合之众,而是最精锐善战的唐军还有他们的火炮,仅仅一个多月,整个东部疆域全部沦陷,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只是轻飘飘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已经没有意义,老将军之所以率军过来,只是为了报答老皇帝的知遇之恩,否则,他也可以向其他的边军将领那样要么卸甲归田,要么投降罗马,要么等待着投降大唐或者起义军,或者再不济落草为寇,啸聚山林,边军二十八万,七个主将,只有他一个人愿意率军勤王,幸好他的威望不错,十万军队跟随他。
  如果猜得不错,罗马应该已经知道了波斯帝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民变,或许罗马的干涉军已经出发了,精锐强大的罗马军团,经久不衰的战斗力,罗马人很好运,平定了内部叛乱,休养生息一年多,似乎又一次具备了发动战争的能力,强大的底蕴,强大的战争潜力,让老将军羡慕嫉妒恨。
  都是那群奸臣,他们毁掉了本来一样强大的波斯的战争潜力,不顾一切的压榨潜力,把潜力压榨完毕,他连抓壮丁都抓不到,所有的壮丁要么躲起来要么加入起义军,还有谁愿意加入皇朝军队?有点眼力价的人都知道,皇朝的覆灭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个王朝而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不值得。
  罗马人,起义军,唐人,三方面的实力各怀鬼胎,但是却有着一样的目标——消灭波斯帝国,波斯国扛住了阿拉伯人潮水一般的迅猛攻击,扛住了狂热的宗教,扛住了强大的罗马人,却没扛住自己人的内部起义,如果内部没有起义,无论是唐人还是罗马人都不会干预出动大军来进攻波斯,这是肯定的。
  目前的局势,只要不是傻子或者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小皇帝,其他人都看明白了,时间问题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