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451

  李二陛下眯了眯眼睛,摇头道:“恨我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不过都被我杀了,从当初大唐一统天下至今,还活在世上的又有谁呢?都有三十年了,谁还能活着?刘武周?王世充?还是他们的儿子?或者,是哪一个仇人的子孙想要为先父先祖报仇雪恨,所以才这样做,倒也不难分析,只是,那又是谁呢?承乾,血滴子那里,是否已经派出去了人手查看情况?有没有结果?”
  李承乾看了看苏宁,略带着一丝歉意道:“还没有结果,为了波斯的事情,儿把血滴子的大量精锐骨干都抽调去了安西都护府那里,交给安西都护府去运作,在阿拉伯那里和波斯内部做准备,现在留在长安的血滴子反而都是些老人或者是一些新人,都担不得大任,所以疏忽了许多,儿自己也疏忽了许多,觉得长安城已经很安全了……要是儿没有那么急功近利,或许,那些贼人也无法得逞!父亲,母亲,儿有罪!”
  李承乾跪了下来,向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太后请罪,李二陛下扶起李承乾,说道:“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你现在是大唐的皇帝,你做皇帝做得很好,要想再做一个好儿子,就难了,我不怪你,你母亲也不怪你,国事为重,你只要管好大唐就可以了,至于这件事情,这样吧,苏宁,你可有什么看法?”
  苏宁一直抱着李芮涵不说话,见到李二陛下询问他,抿抿嘴唇,他就开口道:“不论是谁,居然敢在三原县下手,就是和我苏宁为敌,还是死敌,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只要他落到我手里,我绝不让他痛快的死!我要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后悔与我为敌!”苏宁从没说过那么重的话,这一次既然说了,那就意味着这些贼人是真的惹怒了苏宁,苏宁动了真怒,苏宁决定不再留手,狠狠的收拾他!
  李泰也站了起来,抹了抹眼睛,怒道:“他也是在与我为敌!我定要用一万斤火药炸死他!让他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第九百七十八章
明察暗访
  针对苏宁的责难之声终于也出现了,太上皇李世民遭遇了这样的事情,任何人都难辞其咎,尤其是三原县侯苏宁,三原县封地附近居然出现了刺客,三原侯若是和这个事情没有关系,谁也无法相信,再者说了三原侯和当今陛下的关系,加上当今陛下和太上皇之间的那些事情,如果说那是皇帝和苏宁……
  不不不,这太可怕了!
  似乎针对李承乾的声音也同一时间响起,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诡异,苏宁和李承乾如果不觉得诡异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都和他们息息相关,他们没有做过对李二陛下不好的事情,大家都是清楚的,但是出了这种事情,李承乾暂时不能再让李二陛下回到三原县,而是收拾了几间不错的宫殿,让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太后住回来,避避风头。
  虽然那些贼人一个都没有逃走,被及时赶到的玄甲军围起来杀了个干净,抓了七八个舌头还在拷问,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可是为今之计,不知道那些贼人是否还有后手,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太后还是住在皇宫里面接受保护比较好,另外,李承乾下令长安城各大国公府和各大侯府,准备好保护自己家人的武装力量,可以拥有最高人数一百人的武装部曲。
  整个长安城的勋贵都开始行动起来,谁也不知道那些贼人到底有没有被杀光,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自己可以保全自己,但是家人呢?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和女人孩子呢?谁也不敢保证这些,武装部曲都在家中保护自己的家人,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风声鹤唳,很久没有进行的宵禁再一次推行开来,日落之后,即刻宵禁,任何人敢于在街上行走,直接抓捕归案!
  李承乾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恢复宵禁,可是这是必须的,尤其是最近长安城出现了不利于自己和苏宁的流言,他极度怀疑这就是那些贼人的首脑所做的,那样的话,也就是说,那些贼人并未被一网打尽,还有首脑在,还有力量在,至于这股力量究竟是多少,谁也不知道。
  苏宁没有在意这些事情,他知道自己应该在意的是如何调查这件事情,自从当初揪出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的势力之后,他很久没有查案了,本以为随着秦琼的逝去,这一切都该完结了,但是却没想到,居然还有事情发生,居然还有人朝着李二陛下动手。
  带着自己府上的卫士和王辉的根小队一起探查了整个案发现场和传说中贼人的藏身地点,苏宁总觉得哪里似乎有些不对劲,他徘徊在那一片密林之中,四处寻找着可以找到的线索,的确,被他找到了不少线索,他发现了很多被丢弃的弩箭和弓弩,还有一些奇怪的黑色布料等等,这些弩箭不是大唐的制式弩箭,弓弩也不是军队制式的,这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大唐军队已经基本普及列装了连发弩,这种原始等级的射一箭来一次的弩箭已经被基本淘汰,都被销毁或者留给地方上的军队使用,乃至于给新兵做练习之用,没有流落民间的军用武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而且这些弩箭很明显是自制的,虽然和军队无关,到那时至少代表,他们有可以制作弩箭的技术人员。
  这种人是比较可怕的,只要有原料和帮手,他们随时随地可见制造更多的弓弩,丢弃这一些是无所谓的,没什么难的,只要人还在,可这对于苏宁来说就是大问题,还有,这个地方本来知道的人就不多,来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里基本上是三原侯府的私属度假胜地,很少有别人会过来,之前一些大人物也是过来度假休息的,但是人数毕竟比较少,李二陛下来这里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特别喜欢这里,但是来这里也不过三次。
  不得不说,从李二陛下的描述中,苏宁可以确定这伙贼人是有准备的,既然有准备,那么就肯定是知道这里的,也知道李二陛下来了这里,所以苏宁可以确定,他们一定有眼线在三原县,一直盯着李二陛下的行动,等着李二陛下过来的时候,选择了好地方,时刻准备着对李二陛下动手,另外考虑到进行计划的时间问题,很有可能,他们事先已经知道了李二陛下什么时候会过来,对此作出了准备。
  这样一想,或许就有头绪了,那些家伙,肯定在李二陛下的行宫里面安插了内应,这个内应通过人员的调动得知了李二陛下的行踪,然后提前告知那伙贼人的首脑,他们提前组织了人手埋伏在那里,等待李二陛下他们一到,他们就展开行动,另外还留下了一队人马截击撤退的李二陛下等人,防止他们逃走,尽全力地将他们全部斩杀与此。
  不过他们没有成功,甚至一个目标都没有杀死,就被赶来的军队全部消灭了,里应外合,全部消灭,之后的一切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现在就在于,苏宁怀疑那个通风报信的人就在他的庄子上,乃至于就在他的府中,那些跟随他一起来过这里的人,跟着他来过的人很多,不仅仅是那些心腹护卫,还有一些庄子上的老人,一些负责给苏宁做烤肉和鱼的人,一些下人和侍女等等,也只有自己府上的人才会对这里那么熟悉,因为那座山林很难进入,唯一的入口最开始就是被苏宁找到的。
  在那座林子里面埋伏了那么多人,显然是非常熟悉道路的人,只有非常熟悉这条道路的人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非常熟悉这条道路的人,苏宁认为只有自己府上那些随着自己进入过这座林子的人,可是过了那么多年,到底是多少人跟着自己来过,他也记不清了,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
  苏宁觉得,自己有必要查一查府中下人的来历和最近的行踪了,府中下人除了二十多个家臣和一整只根小队是值得信任的,其他人都值得怀疑,这些年,牛耿打理家族产业,小夏子夏言管理府内事物,陈协管理府卫队,王辉打理内卫队,向鑫打理着苏府的核心技术团队,崔孝义掌管着自己全部的情报系统。
  这是可以信任的几个人,包括四大护卫在内,其余人估计都要查一查了,很多时候,一件小事被疏忽了都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苏宁被秦琼事件弄得有些神经过敏,而这一次李二陛下事件更是如此,就发生在大唐准备对波斯动手的时候,明明很快就要对外作战了,如果这个时候内部不安,该如何全力以赴的对待战事呢?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苏宁一贯的行为准则,后院起火这种事情,他绝对不允许,他就吃过这方面的亏,被几个大食婆差点儿吸干……
  他开始秘密的吩咐下去,吩咐可以信任的人暗中开始检查这些事情,不能惊动太多的人……
  “子和,这些日子你要辛苦些,看管好府门的进进出出,进需要凭证,出也需要凭证,进出时间都要记录完全,不得有误,尤其是晚上,更是如此,各大门都要给我牢牢地盯住,不得有误!任何事情都要记录,任何一件小事都要汇报给我!”苏宁这样吩咐陈协。
  “遵命!”陈协领命。
  “元芳,陈协很有可能有疏忽的地方,你就要给我把他疏忽的地方看住了,那些家伙如果真的在府中,没有武艺是不太可能的,飞檐走壁估计只是基本功,很可能有高强的武艺,你要注意些,给我盯住府上的围墙,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要有人盯着,尤其是晚上的时候,黑灯瞎火的时候,更要牢牢盯住,明白吗?”苏宁这样吩咐王辉。
  “谨遵二郎命令!”王辉领命。
  “公谨,我知道你把府中所有下人的籍贯和家人情况都记录了,现在我让你把这些全部核实一遍,给你一个月的时间,给我明察也好,暗访也罢,把他们的家庭信息,他们的父母,亲友,是否属实,全部都给我查一遍!别让这些下人知道就可以,可以做到吗?”苏宁吩咐小夏子。
  小夏子严肃地点头:“一定完成二郎所托付的事情!不过对于有些家中住所比较远或者父母双亡没有家庭者,又该如何对待呢?”
  显然,小夏子的问题很是重要,苏宁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让小夏子把这些人给记录下来,特别标注一下,等有家庭的住所近的处理完毕之后再去处理他们的事情,毕竟苏府的家仆基本上都是周边地区或者是本坊孩子多的人家送来的,这些人占据了绝大多数。
  “先生,你一定要暗中替我注意,我总觉得这些贼人出现在那座山林里面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那座山林的入口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道的人不多,应该只有我们府上的人才知道,当然也不排除这里的农户或者山民知道我们这里的事情,不过不论如何,都要查,一查到底!”苏宁吩咐崔孝义。
  崔孝义板着脸点头,然后说道:“二郎如此做,倒也是可以的,但是,老夫最近听说了很多不利于二郎的传言,人言可畏,二郎不得不早做准备,毕竟三原县乃是二郎的封地,二郎还是传国侯,这个封地就更加显得重要些,然而陛下在这里遇刺,不得不说,很是让人觉得不是个事儿,要是有心之人稍微引导一下,很难说不会出现其他的什么事情。”
  苏宁点头:“我会注意的,这些事情,需要先生多帮我分担分担,至于那些流言的事情,我知道该如何处理,先生就不必担心了。”
  崔孝义顿了顿,继续开口道:“如果此时牵扯到一些二郎并不愿意牵扯到的人,二郎会如何做?”
  苏宁愕然,愣了好了一会儿,这才开口道:“不管是谁,只要他妄图毁掉大唐,我定然不会放过他,哪怕是先杀他然后自杀,也一定要做到!先生莫不是有什么猜测?尽管告诉我,不必有任何担忧,我一定不会偏袒任何人!”
  崔孝义微微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只是老夫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而已,希望二郎早做准备,如果真的……二郎一定要当机立断,不可有丝毫的怜悯之心!”
  苏宁点点头:“放心吧先生,我知道该如何处理,你不必担心!”
第九百七十九章
最后一次
  送走崔孝义,苏宁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久久的用手撑着脑袋,一动不动,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一团一团的迷雾笼罩着自己,一团一团的危机接踵而至,总是让人防不胜防,秦琼用生命换来的成果似乎并没有它应该体现出来的效果,自己已经杀掉了李承隐和渊盖苏文,为什么还会发生这事情?
  到底是不是同一批人?到底是不是那个李建成的地下反抗集团?如果是的话,或许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对李二陛下下手而不是对李承乾下手,如果不是的话,到底是哪个李二陛下过去的仇人的后裔组织的反抗行动呢?这个李二,树敌太多,难怪拼了老命也要做皇帝,不做皇帝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从贞观四年以来,已经多少年了?从一个毛头小子到现在举足轻重的朝廷重臣,又过了多久了?自己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两任皇帝对自己的信任都是首屈一指的,苏宁有理由相信,只要再过几年,等长孙无忌或者房玄龄其中一个致仕,宰相之位肯定是自己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
  做将军可以统帅十数万大军纵横驰骋,做文臣可以做到宰相的高位治理国家,所谓出将入相,不过如此,未来的史书上肯定有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肯定的,完全不需要有任何质疑的,而现在的这些情况,会被写入史书中吗?一向善于春秋笔法文过饰非的史官会老老实实的记录这些事情吗?即使是自己,在《资治通鉴》里面,也不得不对某些事情进行润色。
  时代使然。
  而现在,周而复始的政务军务外交事务已经让苏宁觉得有些厌倦了,人生如果追求官位名位和权力,这就已经是顶峰了,没有更高了,苏宁已经确定,从当初的小幼苗到现在的参天大树,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根基比自己身后,没有任何一个大臣向自己一样和军方还有文臣大佬都保持良好关系的人,当初那脆弱的小树苗,已经今非昔比,十五年前发下的誓言,到如今,已经彻底的实现了,真的已经实现了。
  家族产业也蓬勃发展,白糖,味仙居,茶叶,烟花等等,苏家的代表性产品,使得苏家家财万贯,虽不至于富可敌国,但是也已经算得上是大唐富豪榜上的一号人物,绝对不会担心没有钱花,只要后续继承者不是嗜赌如命的恶徒,那么这些财产就算是七八辈子也花不完,当初穷得叮当响一点点地位都没有的三原侯府已经今非昔比,三原侯府甚至成了许多国公府都望尘莫及的府邸,只因那“传国”两个字。
  自己来到大唐,来到这个平行时空的大唐,已经改变了它,不仅仅改变它,也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所有和自己有过来往的人,他们的命运都被自己改写了,无论是李震,还是长孙冲,还是李伯瑶,还是程处默,还是尉迟宝林,或这是李承乾……
  李震本该病死,却因为孙思邈的及时出手而救了他一条命,李世绩没有如同另一个时空那样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而那个倒霉孩子李敬业也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字——李思恩。
  长孙冲没有郁郁而终,而是成为了一名将军,率军四处征战,在辽东立下了很大的军功;李伯瑶没有默默无名,而是成为了继承李靖军神之名的有力竞争者;程处默没有籍籍无名,也是一员猛将,被称为程咬金第二;尉迟宝林也没有籍籍无名,而是成了另一个尉迟恭,和程处默一样并称军中两大悍将。
  大唐强盛的如同烈日,任何宵小之辈敢于靠近都会被大唐炽热的温度融成灰烬,这已经是被实践过的。
  那么如今,自己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吗?
  总觉得应该退休了呢……
  不,现在退休就遂了那些混蛋的意思了,不管是朝堂外的混蛋还是朝堂内的混蛋,那些一个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看着自己就像是看着大姑娘一样的眼神,要是现在退休,指不定闹出什么风波来,加上又被李二陛下委托了查清楚这件事情的职责,苏宁觉得,有必要最后一次帮李家王朝把这件事情处理掉,然后,带着传国三原侯的爵位远离喧嚣。
  这个时候就萌生了退意,自己还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权臣,真是的……
  发呆了很久,苏宁突然觉得肚子有点饿了,于是把目光投向了书房的角落,那里放着很久没有使用过的火锅,第一代火锅,最早的火锅,当初,自己偷偷吃火锅的时候还被李靖给发现了,恩,就是在收拾杨政道的时候,那已经是什么时间了?十几年前了是吧?
  心中突然涌现出了怀念的感觉,苏宁站起身子,把那火锅拾掇拾掇,搬了出来,然后接好了排烟管,显然又是一个好火锅,很久都没有体会过的好火锅,生火,煮水,加上调料,准备沾酱,出门左转,到厨房里面拿了两大块生牛肉和生羊肉,在厨子愕然的目光中扬长而去,显得极为潇洒。
  一边回味着当初的感觉,一边拔出腰刀把羊肉牛肉切成一片片的,然后拿筷子夹起一片羊肉,放进锅里面烫了一下,没有完全烫熟的时候拿了出来,然后放进沾酱里面沾了一下,放进嘴里……啊,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苏宁突然觉得自己现在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需要了,最想要的,就是每天有妻子儿女陪着,还有刷羊肉的日子,还有炸鸡,还有美酒,还有美味的水果,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的日子,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看着儿子们和女儿们逐渐长大,然后可以把他们送入军校,送入大学,看着他们成才,继续做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自己作为父亲,所需要的或许就是引导他们,让他们能知道在这个时代所需要做的事情和所需要秉持的原则,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既可以功成名就,又可以保证性命,延续家族。
  苏宁可不希望自己后代里面会出现一个胆大包天之人,或者说是权欲熏心之人,对于自己的家族来说,对于传国三原侯来说,可以承袭这个爵位的,不一定是嫡长子,必须要是淡泊名利,善于守成,不至于到处折腾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把三原侯的爵位一直传承到天荒地老。
  至于其他的分支,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侧重点,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前途,自己只有一个爵位,只能留给最适合的人,而其它的几个儿子,就要看他们自己的了,如今看来,庆仁是一个不错的继承人,可是苏宁仍然希望他不是被三原侯这个爵位给困死,而是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承继三原侯爵位的人,不需要太大的才能,但是需要守成,也就是说,不适合出去拼搏。
  庆礼年纪还小,庆智刚刚出生没多久,还看不出未来的发展前途,但是如果说庆礼和庆智当中有任何一个比之庆仁更适合做三原侯的人,苏宁都会毫不犹豫的把庆仁放出去,让他去自己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而选择更适合守成之人来做三原侯,保证三原苏氏的传承,因为苏宁相信,三原苏氏这个名号,从自己开始,就注定不平凡。
  他们的起点就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一开始就是侯爵,还是万年侯爵,也不会被什么人所牵连,只要三原侯苏氏不造反,那么三原侯永远都是这一支苏氏的所有物,其余苏氏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三原苏氏的所作所为,这是丹书铁券上明确写下的,皇帝也不能更改的,老祖宗的意思。
  只要确保这一点,苏宁至少可以保证三原苏氏的传承是安稳的,他可以开支散叶,但是也要为家族的传承做下准备,毕竟,他不想落得张居正的下场,身后受罪,家破人亡,有一个稳定的传承血脉,保证整个苏氏的传承就可以,其他的,在自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里面,都不重要。
  真的,这一次把这个事情解决之后,就真的要和李承乾说一下,他已经证明了,他的承和之治,没有自己也一样可以,这次的事情处理完之后,他就可以把皇位坐稳了,坐稳了皇位,他就真的可以开创自己的统治了,他的统治需要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自己如果继续执掌大权,很难说会不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如果没有的话,还可以维持关系,如果有的话……
  真的,两人之间的友情,不仅仅靠着过去的关系维持,也要着眼于未来,自己并无太大的权力心思,反而会对这些繁琐的事情觉得厌恶,那么多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决定然后下达执行,对于自己来说,当然很有成就感,可是成就感过后,就是厌烦……
  一片一片的羊肉牛肉送入口中,苏宁再一次感受到了当初的感觉,那无忧无虑的时候,无忧无虑的状态之下,哪里有如今这样重的权谋心思?不得不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逐渐的改变了,渐渐的,渐渐的,有些人变得贱贱的。
  不知道李震,长孙冲,程处默,尉迟宝林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很久没有见到了,他们有的在安西军里面供职,有的却在辽东军里面供职,有些在西方的高原上拼杀,有的在美洲的陆地上拼杀,天南地北,想要见上一面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若是一个不好,出了什么意外,那么这辈子的时间就只能停留在那个时候,大家还无忧无虑的时代了。
  真的,真的把这件事情处理完了,苏宁就要离开这里,不对,只是离开朝堂,然后四处游历,还要关注着长安城,关注着李泰,关注他的科学研究,关注他的“超级交通工具”计划,经过了最初的担忧,李泰重新把科学家的意识找回来,继续研究,或许等到超级交通工具研究成功了,好伙伴们就可以四面八方的聚集,而不用担心出什么意外以至于再也见不到。
  不知不觉间,一大盘子牛羊肉就被苏宁全部吃掉,一点儿都没有留下,摸了摸肚子,苏宁也觉得挺满足的,真是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苏宁就一定需要一边吃一边想,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似乎这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幸福的天赋。
  收拾好了一切,苏宁走出了房门,舒了一口气,慢慢地走向了不可确定的未来,当然,是最后一次。
第九百八十章
两线作战(上)
  自古以来,两线作战就是兵家之大忌,没有一个兵家大能不明白两线作战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从古至今,可以在两线作战中获得最终胜利的例子寥寥无几,或者秦国灭六国的战争中,又出现过同时对两个国家开战的例子,那也是在之前的数次交战中摧毁六国主要力量的基础上,强悍的大秦帝国才敢于两线作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