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451

  当然,苏宁也担心,只是再怎么担心,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会发生的还是不会发生的,这个大唐感觉萌萌哒,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个大唐的未来,不过,人要是什么都可以预先知道,也就不是人了……
第八百七十七章
叛徒
  泉宗三郎最近有些烦恼……额……不能叫做烦恼,应该叫做麻烦,准确的说呢,就是他得罪了人,得罪了一个他的罪不起的人,其实原本他也不想得罪这个人的,但是,得罪了就是得罪了,杀了人家的家臣就等于是打了人家的巴掌,就算是人家的不对,自己也没地儿说理去,自己的靠山在唐国做使臣结果被抓起来砍了头,这就直接导致了那个被他得罪的高层对他下手。
  率领一支小小的船队,两艘小破船担任什么巡查队队长这个职务,其实他又如何不知道那家伙的险恶用心呢?最近风传强大的大唐帝国要对自己的国家发动战争,只是具体的消息和具体的日期都被封锁了,不是他们不努力查探消息,而是大唐的反侦查能力太强了,原先的那批人死光了之后,派去的人从来就没有回来过的。
  要不是之前属于自己的私人死士,不要命的驾船去了一趟百济国,他们还根本就不知道居然发生了那种事情!
  高句丽国居然老死不死的出动十五万兵马攻打大唐,结果被大唐名将苏宁率军一把火烧没了王都,连高句丽王高建武都被抓去了大唐国都受审,整个高句丽变成了三国乱战,接着一场大瘟疫下来,高句丽接近亡国灭种,快四百万的人口死得只剩三十多万了。
  而百济和新罗也好不到哪里去,都遭到了瘟疫的侵袭,倭国很幸运,隔了一道海,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没让瘟疫侵袭过去,而那些死士回来的时候带来的最新情报就是大唐出兵攻打新罗和百济,新罗和百济毫无还手之力,估计已经被大唐吞并了,接下来大唐是进军倭国还是撤军或者是就地坚守都不得而知。
  最新一批派出去的巡逻兵除了看到了不少大唐的船只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情报了,根本不敢接近,而大唐的船只似乎也没有出动的想法和样子,这让泉宗三郎稍微有些放心了,但是他还是很担忧,毕竟这是大唐进攻倭国的最前线,如果大唐来了,肯定是要经过他的辖区的,这个巡逻官原先是个肥差,油水很丰厚,但是自从倭国使臣被集体砍了脑袋之后,这就是个死差了。
  泉宗三郎要多郁闷有多郁闷,直接把妻子儿子女儿都送回了乡下老家,离开了国都,希望可以获得一时之平安,只要家人安全,他也就放心了,至于大唐来不来,对于他来说,如果大唐来了,他甚至可以向大唐投诚,并且为大唐军队带路,只要大唐军队帮他杀掉那个死死敌,然后保住自己家人的安全,其他的管他呢!
  他频繁的派出小船试图查探大唐的行踪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在里面,家人被如今的贵族掌权者迫害,他没有还手之力,在这样的仇恨心理的推动之下,他只有寄希望与比国内的贵族掌权者更加有力量和权力的大唐人,希望大唐的将军可以看在他为大唐带路的份上帮助他,他甚至绘制了一幅倭国沿海的防卫区域示意图,只要大唐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双手奉上此图,为大唐做牛做马在所不惜,只要自己的家人安全。
  他的筹码还不止这些,因为他这个位置非常的特殊,是属于所有倭国海岸警备队的最前列,是属于炮灰中的炮灰,而且还很有意义,只要碰到了大唐的军队,大唐军队肯定会发动进攻,这个时候只要他发出讯号,或者大唐军队的动作大一点,那么其他的主力就可以反应过来,和大唐军队作战,阻止大唐军队的入侵。
  说白了,他的任务就是牺牲自己为其余军队报信。
  老子凭什么要帮你卖命?你那我家人的性命威胁我,我要是死了我的家人就真的安全了?放屁,鬼才相信你们,要是相信你们我还不如去相信一头驴会说话呢!我要是死了我的家人才真的没有活路了!你们想让我死,我就要让你们都死!这是泉宗三郎发的誓言。
  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冒险,他大概的估计了如果唐军从半岛度过对马海峡进攻倭国的路线,他决定派个可靠的人渡海,直接去半岛上找唐军主帅表达自己的诚意,表达自己愿意帮助唐军登陆的诚意。
  说实话,苏宁也对大军击破倭国水师之后的行动有所疑虑,由于地处偏远,且时间人手不足,纵横部的血滴子们对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进行渗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一次瘟疫就把情报网毁掉了,对我国的情报搜集和打入内部根本还没有开始,倭国对大唐的防备也很严密,加上根本没有商人渡海去倭国做生意,所以渗透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大战当前,苏宁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依靠着倭国地图定下战争规划,但是这也不是容易的,什么地方有守军什么地方没有守军,这都是需要猜测和防备的,五万军队加上四万海军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攻破倭国的,我国国土虽然小,但是地势崎岖,不太适合大军联合动作,山地多,丘陵多,平原少,也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机动,打起来并不容易。
  而且登陆的位置没办法选得更好,度过对马海峡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要是选择另外一个方位直接攻击对方的老巢,似乎更加有可能成功,可是海军就难以运作了,行动的时间也要加长,食物和食水的数量似乎就不太够了,之前为了安顿投降的近百万原住民,建设半岛,军队不得不支出一部分军粮,为了保存实力,就必须要走对马海峡。
  而且还是要选择夜间登陆,然后以夜袭的方式索敌,清扫掉整个倭国的在海岸的防备队伍,虽然没有血滴子的探查,但是苏宁还是明白倭国对大唐的戒备的,尤其是来使集体被砍了头,就等于是宣战了,倭国肯定会防备;正式的宣战布告会被苏宁在倭岛上站稳了脚跟之后下达,而不是目前,打草惊蛇不是苏宁的风格。
  但是这样就比较困难了,虽然大唐海军有过夜袭的成功案例,可是如何将这个成功案例复制到倭国身上,似乎是一个难题,时间不一样,对手不一样,地形不一样,没有向导或者是内奸,这一切真的很不容易,可是向导和内奸又如何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获得的呢?倭国基本上和大唐隔绝了往来,少数的来使和商人被集体砍了脑袋,一个倭人都没有了。
  苏宁很烦恼。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大军渡海前行的时候,距离倭岛大概还有一个下午的行程的时候,苏宁突然接到了前卫船队逮捕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的情报,这个人会说汉话,穿着汉人的衣服,驾着小船主动接近大唐海军,并且高喊自己有要事求见大唐军队的主帅,诸军觉得情况严重,没有击杀此人,而是将其五花大绑送到了苏宁和秦琼的指挥船上。
  张亮和张士贵在其他的两只船上,分别指挥左路船队和右路船队,三方面使用讯号弹联系,不怕联系不上。
  而那个被抓进来的形迹可疑者一登船就高呼要见大唐最高统帅,秦琼迈着步子走了出去,威严的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擅闯海军战船?难不成是倭国细作!”
  那人操着语调怪异的汉话说道:“不,不,不,将军,将军,小人是倭人,但是,但是是来投降的,是来投降的!”
  秦琼皱了皱眉头,询问道:“你一人?投降?”
  苏宁说道:“你知不知道大唐军队已然渡海出发?你原本的目的地是何处?!”
  苏宁直接就问了最核心的问题,这个很重要,那人立刻回答道:“不知道,不知道,小人只知道大唐军队已经消灭了百济和新罗国,队长让小人渡海去陆地上找大唐的最高统帅投诚,小人运气好,在半路上碰到了大唐船队!”
  苏宁低声对秦琼说道:“此人神态语气不似作假,应当是真的,我等且听他一听。”
  秦琼点点头,高声问道:“那队长是何人?你来自究竟有何目的?仅仅是投诚?我大唐可不缺你这一人!”
  那人立刻说道:“不是的,不是的,小人来此,是要向将军提供重要的情报,代表我国的巡逻船队队长泉宗三郎向大唐投诚,泉宗队长说他愿意投降大唐,并且愿意帮大唐指路,泉宗队长知道所有的沿海布防,并且是距离大唐船队最近的,只要他不发出讯号,大唐也不攻击他,那么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登陆,没有任何阻碍!”
  秦琼双目一亮,刚要说什么,却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苏宁,苏宁询问道:“你口说无凭,我等如何相信你?军国大事,一区区巡逻船队队长如何保证?我大军十万兵马之性命岂能凭你一言以决定?那队长又如何要帮助我大唐而背叛自己国家?”
  那人急道:“这是真的,这是真的,队长得罪了一个贵族,被逼着做这个巡逻队的队长,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最前线,只要大唐船队以来,肯定第一个攻打巡逻船队,那就是必死无疑了,队长是被逼的,小人是队长的家臣,都是被逼的,我们真的是无可奈何,而且队长的家人还被监视着,性命随时都有威胁,队长希望用投诚的功劳换取家人的活命和去大唐生活,就这样,就这样,这是队长的腰牌,是真的!”
  那人双手奉上了腰牌,薛仁贵上前接过腰牌,看了看,没有异样,才递给了苏宁,苏宁看了看,递给了秦琼,秦琼也看了看,皱着眉头道:“兹事体大,你一人之言,本帅无法相信,本帅如何知道这不是一个陷阱?诱使我大军进入汝国之包围圈?区区一队长,竟然有这样大的能力?知道所有的海岸布防?”
  那人非常焦急,满脸惊慌,然后突然一拍脑袋瓜子,面露惊喜的从怀里面掏出了一个油纸包,打开之后取出了一块白布,双手奉上说道:“队长担任这个职位已经有快一年了,所以就用这个职务的便捷走遍了整个海岸的防区,对这里的地形和防务非常了解,偷偷的画出了这幅图,让小人带在身上,献给大唐的统帅,队长说,有了这张图,大唐一定会相信我们的!”
  薛仁贵接下了白布,看了看,面露惊异之色,然后递给了苏宁,苏宁看了一下,画得虽然有些粗糙,但是标的很明确,哪里有哪些军队,船只,人数,防区等等,整个海岸包含于此,大有当初张松献上西蜀地形图的架势。
  苏宁对着秦琼微微点头,把地图奉上,询问那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你为何会说汉话,你家队长为何也会说汉话写汉字?”
第八百七十八章
蚁穴
  “你为何会说汉话,你家队长为何也会说汉话写汉字?”苏宁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那人面露难色,最后咬着牙,闭上眼睛说道:“队长和被大唐砍头的倭国使团副使是亲戚,队长是他的侄子,他被杀了以后,队长没了靠山,所以被那个贵族陷害,连坐了,被发配到这里来做巡逻船队的队长,原来队长也是一名将军的,手下有好几千人啊!”
  苏宁眨眨眼睛,询问道:“那副使叫什么名字?”
  那人说道:“泉宗相。”
  苏宁点点头,那的确是被大唐斩杀的倭国使团的副使的名字,因为盗窃大唐的技艺而被发现,所以被大唐斩杀,所以这个要投降的队长原来是那个被斩杀的副使的侄子,连坐了,这才被陷害到了这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炮灰,原来还是一个统帅几千军队的将军,官位不小啊,这个事情,有七成的可能是真的。
  如果这是假的,是一个陷阱,那么苏宁只能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奖项就应该颁给这个家臣,百分之一百的影帝,能把那种惊慌失措和为主人担心的神情演的入木三分之人,不做影帝谁去做影帝?这样的人才苏宁都很想要,以后专门用来骗人,要是有这种人才,那个家伙也应该不至于混得那么惨。
  所以苏宁已经愿意相信这个人真的是来投降的,并且他们会给大唐军队带来一个很好的消息,大唐军队有了向导,有了内应,有了地图,摧毁倭人的防御设施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至于倭国的水师,也就不在话下了,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是起码有七成的可能,地图拿出来以后就有八成半了,苏宁很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那个家伙接着说了自家队长的嘱托,说大唐军队最好在夜里面过来,方便他安排登陆,否则白天的话目标太大,不方便安排,而且事情一旦泄露,他的家人会立刻丧命,那他也就不活了。
  苏宁表示认同,然后派了一名军校学子军官带着几个人陪同这个家伙一切去给他的队长报信,安排好一应事宜,大唐海军今晚就要登陆,然后看看这些派去的人是否安全返回,如果回来了,就可以继续前进,如果回不来,或者是发现了什么,那就再好不过了,那里应该会是一个伏击圈,到时候派几只草船过去装装样子,把倭国主力引出来,就地消灭!
  无论是不是伏击圈,苏宁都有了对应的战略战策。
  那人离开之后,苏宁让放出了讯号弹,请张士贵和张亮一同来旗舰上商议一应事宜,张亮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表示了赞同,他很喜欢发生这种事情,那就意味着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张士贵比较谨慎,怀疑这或许是阴谋,大唐军队有危险。
  苏宁则笑着说无论是不是阴谋,他都有了对应的策略,如果不是阴谋,那最好不过了,大军登陆,一半的火炮和八牛弩登陆,和海军从陆上海上一起夹击倭国水师,彻底消灭他,其他的骑军和步军联合在一起联合剿灭倭国的海岸布防设施,争取在天亮之前扫清海岸的防备,为大唐军队向倭国内地进攻打下基础。
  如果这就是阴谋,起码可以证明一件事,倭国军队的主力集合在了伏击圈周围,他们肯定会以全力将我们消灭在海里面,而不会将我们放上岸,那肯定是倭国的绝对主力,我们派一些船只作为假象,夜幕沉沉之下谁分得清真假?那个时候,如果倭国人有埋伏,他们肯定会动手,肯定会亮火把,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反击,主力推进,对准火把进攻!
  让倭国人的主力全部埋葬在这里,让他们一战就失去抵抗能力,让他们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这是很好的策略,很好的安排,无论怎样,大唐军队都不吃亏,大唐的实力远在倭国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张亮和张士贵仔细思考之后表示赞同,秦琼也点了头,笑言自己没有海战经验,就听苏宁三人的意见就可以了,接着,大唐船队继续前行,在距离倭国岛屿还有两个时辰的路途的时候,发现了派出去的那些人回来了,包括那个一开始过来的倭人一起出现在了旗舰上。
  苏宁开始确定这是真的,这真的是有人想要帮助大唐了,同时不得不感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倭国人辛苦的布防,却仍然被一个被他们视为炮灰的巡逻船队队长给出卖了,这就是不重视底层人利益的危害啊,这也给苏宁提了一个醒儿,让他重视一个人的破坏力,一个人的破坏力可以摧毁掉一整条防线,摧毁一个国家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希望。
  随着大唐船队的逐渐接近,夜幕也慢慢降临了,苏宁下令让船队放缓速度前进,以免让倭国人的其他岗哨发现大唐船队的出现,因为地球是球形,只要大唐军队保持一定的距离,倭国人无论登得多高都看不见大唐军队其实已经抵达了目的地,他们根本就看不见,更别说他们的第一道岗哨还是无间道,相当nice。
  苏宁下令船队停止前进的时候,也派出了小船去联系那个泉宗三郎,对方回话说今天晚上可以,他已经清理出了一条可以行走的道路,只要大唐船队顺着那条路,那么肯定就可以平安无阻的登陆,而且还可以顺带着把倭国的其他巡海船队给灭掉,然后登陆,再之后顺着地图逐一清扫倭国的防御阵地和倭国水师,之后进军内地,开始进攻。
  苏宁对这个家伙的思维还是挺满意的,很谨慎,不愧是担任过几千人将军的人才,倭国人少,军队自然也少,统帅几千人也算是一个中高层的将军了,这样的人才也被逼迫到了担任炮灰的境地,也只能说这是每个国家都会出现的问题,不论被谁抓住了这个机会,都是可以被利用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啊,这个家伙要是真的投诚了,以后说不得还是可以用一用的,他要是到了大唐,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了,那么把他收作在身边的一条狗去咬人也是不错的,反正自己也收罗不到太多的人才,要是这家伙愿意,把他带去大唐也未尝不可,把他的家人看住,他和他手下的人就是狗了,忠心耿耿的狗。
  至于其他的倭国人,估计抵抗的居多,投降的是少数,这样也好,按照大唐的规矩,还是一样的,投降的予以居民权,不投降的就是奴隶,一拉一打,使之内部分化,还要提拔一些尖酸刻薄小人得志的家伙去做那些奴隶的看管之人,一个一个小队的分管,队长可以不做工,专门监视其他的队员做工,就等于是变相的鼓励压榨。
  所以斯巴达克的大起义至今为止没有在大唐出现过,最初还有奴隶杀死看管士兵夺取武器报复的,不过很显然大唐的百姓都不是吃素的,不少流窜的奴隶直接就被当地府兵和他们的家人砍死了,剩下的一些落草为寇,用另一种方式反抗大唐,结果被州县的兵马给剿灭了,声势最大的一次也不过五百人,盘踞了一个村庄,第二天就被村民们自己赶走了,然后在逃跑的路上被一队正在转移营地的兵马发现,直接灭掉了。
  虽然有些麻烦,不过起义并不常见,尤其是公奴司的规则逐渐完善之后,有了从奴隶到良民的典范之后,有了希望之后,这种起义就更加少了,以前是不起义一定死,起义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所以干脆起义好了,但是现在是不起义有成为良民的希望,起义了基本上全死光了。
  怎么选择?
  公奴司还按照苏宁的建议经常安排一些已经成为良民的前奴隶去工作地现身说法,号召大家努力工作,早日成为有土地由房屋有耕牛的三有大唐公民,为大唐的和谐社会发展做贡献云云,三管齐下,起义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市场。
  不把他们压榨到死,白白杀掉多可惜?循环使用,科学使用,一直使用到他们没有了劳动力,那个时候再杀掉也不迟,基本上从奴隶到良民的几率保持在五千分之一的概率上,不仅仅数量极少,而且大多数都是象征性的选了一批最老实的人给个名额,让他们为大唐作秀,宣传,宣扬大道理,告诉那些奴隶,努力工作,还是有美好的明天的。
  这就够了。
  事实会证明这是对的。
  贞观十一年四月初七夜,大唐海军突袭倭国水师大营,倭国水师猝不及防,被唐军海军陆军夹击,使用一种很奇怪的武器将倭国水师打的全军覆没,倭国水师的三百多条船只和两万多水兵全军覆没,是役,地动山摇,侥幸逃出去的倭国水兵事后回忆说,那是他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可怕的一夜,他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与此同时,四月初七夜,倭国对马海峡沿岸为防御唐军进攻所准备的大营和要塞全部失守,被打唐军以极快的速度摧毁,侥幸逃出的倭国士兵回忆说,那是很可怕的,突然之间一声巨响,巨大的铁球从天而降,把牢固的营门打的支离破碎,然后可怕的骑兵冲了进来,拿着奇怪的罐子,基本上一落地就是一团火球,很多人都被烧死了,他们举着火把,燃烧各个营房,我们没有还手的能力。
  贞观十一年四月初九,大唐军队登陆的第三天,整个海岸都被大唐铁骑清扫了一遍,倭国防线全线崩溃,主要的防御在那天夜晚的几个时辰里面就基本上被摧毁了,剩余的两个白天是大唐军队为了根除那些溃兵而进行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船只分散于各地,倭国水师主力停在大营里面,不过剩下的一些分舰队不在,大唐海军兵分两路,分别去破击那些其他的水师大营。
  两天一夜之后,整个沿岸防备队估计七万人马全部被歼灭,大唐军队兵分两路快速推进,大唐海军兵分两路沿岸扫荡倭国的抵抗军队,并且协助大唐陆军攻坚,大唐军队打到哪里,奇怪的巨响就想到哪里,有不少那场战役的幸存倭国士兵都认为那是唐军有神明相助,神明降下天雷帮助唐军攻坚,所以唐军南征军才能在七天之内横扫了整个九州岛。
  而另一路东征军是唐军主力,七天之后已经推进到了倭国仓促设置起来的第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封锁线,前面几道防线的四五万兵力被唐军的火炮轰击的七零八落,几乎是一触即溃,完全没有反抗之力,唐军东征军一路碾压倭国军队,兵锋直指倭国国都。
第八百七十九章
抵抗的下场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不是兵力和装备乃至于粮草等等,而是军心,军心稳定了,那么军队也就稳定了,一支军队能不能取得骄人的战绩,全看军心是否稳固,将军是否得军心,将军若是得军心,一切都好说,若是不能得军心,那么无论装备多好粮草多充足,都是虚妄的,例如东晋时率军北伐的谢万,出身上品士族,瞧不起武将和士兵,一并称之为劲卒……
  东晋武人地位低,说他们是劲卒就等于是骂人侮辱人,诸将殊为愤恨,几乎要兵变杀之,此人后来北伐自然是惨败而归,被罢免官职贬为庶人,次年郁郁而终,谢万之败造成谢氏威望大损,直接引发著名历史事件“谢安东山再起”,稳固谢氏地位,才有了后来著名的淝水之战。
  所以,行军打仗的时候,作为统兵将军,对下面的士卒的赏赐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对于敌方来降之人的处置问题上,更加需要斟酌,你若是一味地认为来降之人是没有气节的不忠之臣,那么就会寒了敌方有意投靠之人的心,两军交战,不择手段削弱敌方并无过错,若是一味的斩杀来降之人,只会使得原本处于劣势的敌方万众一心,造成己方极大损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