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451

  张亮终究还是撤了军,不过撤军的时候听到了来自于城头的高句丽士兵的欢呼声和一些被他听做对自己的耻笑的声音,使得张亮勃然大怒,抓起一张弓回身弯弓搭箭,定眼一看,手一松,一个叫的最欢乐的高句丽兵就惨兮兮的被射穿了脑袋,掉落下了城墙,摔成了一滩番茄酱,城墙上的欢呼声戛然而止,张亮狠狠的哼了一声,掉头就走。
  安市城已经彻底激怒了张亮,张亮甚至有了屠城的心思,在古代因为城池抵抗太过强烈以至于攻城方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为了舒缓军队的怒气,军队将领是会下令屠城数日的,然后弥补士兵的损失,使士兵的怒气得以抒发,军队也获得更多的给养,还可以摧毁接下来的敌人的斗志,虽然不人道,但是对于敌国来说,没什么人道可以说。
  对于外族人而言,自然没有什么人道可以对汉人说,那么对于汉人来说,也没有什么人道可以同外族人来说,张亮也是这样的感觉,他已经下定决心城破之日一定要把城内所有士兵和帮助过士兵的平民斩尽杀绝,以泄心头之恨。
  人很难控制住心中的怒火,尤其是战场上的将军和士兵,杀红了眼,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不能拿正常状态下人类文明所凝聚的法律去衡量血战之后的士兵,因为那个时候这些士兵都是最本能的状态,忘却了身处于文明之中,化身为野兽,凭借着身为生物的本能而战斗,这个时候的人是不能用正常人的尺度去衡量的。
  张亮回师之后,对着苏宁就是一通发泄,非常不爽,把高句丽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恨上了,听的苏宁耳朵都起茧子了,从北平港口护送粮草寄养和部分军队的张士贵也一脸的黑线,张亮就像个婆娘一样絮絮叨叨唠唠叨叨个不停,最后苏宁狠下心来喊了一个停,这才把张亮给叫停了。
  “好了,我的张大将军啊,您就别说了成吗?再说我都要给您烦死了,您就消停消停可以吗?!”苏宁连连摇头,连带着张士贵也一脸无奈道:“这个事情不都是意料之中的吗?五千人就能打下安市城,那前隋早就灭了高句丽了好吗?还轮得到我等?好了好了,消消气,我这次可带来了不少援兵和给养,可以吃顿好的了,天天吃鱼,都快腻死了。”
  苏宁看着依旧闷闷不乐的张亮,笑道:“张大将军啊,您可别这样了好不好?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从今天开始,我们攻打敌人的城池,就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力气了,或许,甚至一名士兵都不用损失,就可以攻破对方的城池,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时间了。”
  张亮和张士贵一愣,眨眨眼睛,异口同声道:“你病了?”
  苏宁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火炮成功了。”
  张亮还有些云里雾里,不知道苏宁嘴里面那“火炮”是为何物,但是张士贵却是明白的,立刻瞪大了眼睛,惊讶道:“那火炮,真的成功了?威力如何?射程如何?有何缺陷?可以攻城否?”
  苏宁笑道:“真的成功了,泰大王和陛下一起观看了结果,非常成功,陛下已经下令工部全力生产火炮,我已经请求陛下调派一些火炮到辽东半岛我们这儿来,准备等兵马稍微多一点之后拿安市城开刀,威力自然是不用说的,长安城城墙的八成坚硬程度,一半的厚度,一炮下去土崩瓦解,至于射程,足有一千八百步!足足六里之地!这还只是一门实验品!”
  张士贵长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了,至于张亮,就算再笨,也听出了射程一千八百步足足六里之地这样一个说法,至于之前的那个什么长安城墙什么一炮土崩瓦解的话他也听了一个大概的意思,于是便结结巴巴的说道:“苏小子,你刚才说,说,那啥,火……火炮,有一千八百步,六里之地的射程?你,你是在开玩笑吗?”
  苏宁摇头道:“这火炮早在数年之前我便想要制造了,我虽然知道如何制造火药,但是火炮牵扯到太多太多,一开始我们也只是一个说法,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可以成功,但是后来试了试,发现的确有使用的价值,于是便让工部加大钢铁的生产以应对火炮的生产所需要的大量钢铁。
  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使得整个炮管子都炸开了,失败了,但是第二次的时候,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是第三次实验射击,获得了成功,从长安传来的消息,那真的是把一堵土墙给轰的土崩瓦解。
  长安城的城墙是全大唐最厚实最正规最强硬的,是高句丽所无法想象的,他们的王都我都能用火药给炸开,就更别说其他的城池了,这一次主要是遇到了雨天,还有参战的时候不小心,剩下的火药湿了,没法儿用了,我还觉得为难呢,没想到火炮真的成功了,那么快,我原本以为至少还要五年,谁知道现在就成功了!”
  张士贵眼睛一亮,大声说道:“陛下答应了让我们最先使用了吗?”
  苏宁说道:“我只是向陛下请求,陛下还不知道是否答应,但是我是最先提出来制造火炮之人,也是一开始主持的人,于情于理,我第一个把它使用在战场上,陛下是不会反对的,不过我们也得不到太多的火炮,也就五六门的样子,按照我们现在的钢铁产量和其他的一些东西的产量,火炮也没办法生产的太快。
  不过,也就是这五六门炮,我就有把握把安市城的城墙给毁掉,可惜就可惜在我们的兵马还不够,泉盖苏文一旦丢掉了安市城,肯定不甘心,肯定要拼死反扑,那个时候我们的兵马不一定扛得住泉盖苏文的反扑,所以还要等一等,等陛下那里有了确切的消息,还有我们这里至少有三万人的马步军才可以实施计划。”
  张亮一听就急切道:“苏小子,就照你说的那火……火炮,那么大的威力,安市城的城墙都能不损失一个士兵给毁掉,那,那为何不能以现在的兵力进攻安市城?只要有那火炮,那高句丽人不都是土鸡瓦狗,好对付得很啊!”
  苏宁摇摇头,说道:“张将军您有所不知啊,这火炮刚刚试验成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试验成功的是实心炮弹,也就是一颗铁弹,大铁球,使用火药的爆炸产生个推动力把它轰击出炮管,直接轰击城墙,就等于用大铁球狠狠的砸城墙,那自然是很容易,城墙是死的,那么大,也不会动,可是人就不一样了,一颗铁弹射出去也不见得能砸死一个人。”
  张亮眨眨眼,郁闷道:“那岂不就是说这火炮只能用在攻城上,不能守城?不能野战?那,那,那又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呢?!”
  张亮很郁闷,苏宁却摇头道:“不是这样的,火炮除了实心弹,还有开花弹,实心弹是对付城墙的,开花弹就是对付军队的,开花弹还在试验中,只要试验成功,高句丽人可就真的是土鸡瓦狗了!泉盖苏文也不过是插标卖首之辈而已!”
第八百二十三章
高句丽版三国志
  因为火炮和援兵的关系,张亮也被苏宁给劝阻住了,决定暂时压制自己的疯狂报复欲望,等火炮和援兵抵达之后,采用更加暴虐和残酷的手段泄心头之恨,那个时候会更爽,更快意。
  新罗人也因为之前的战败和险些被狂暴的高句丽人打入本土的危局而决定暂时停止北伐大业,统帅金庾信在终于力挽狂澜之后被善德女王下令削去一切职位,回家反省自己,然后休兵整顿,专心消化占据的大同江以南的全部国土,发展自身,然后继续征兵补充军队的损失,这三次的北伐大战几乎消耗了新罗十万兵马,使得新罗的国力遭到了很大的损耗。
  不过有着富庶的汉江流域的支撑和新掠夺到的高句丽的物资及难民,这些损失都是可以弥补的,但是新罗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再一次发起北伐战争以试图消灭高句丽了,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整个朝鲜半岛进入了一段久违的平静舔伤口时期,大家都在舔伤口,休息,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起争端。
  不过事情往往就是不顺从人愿的,你愿不愿意看到的,就越容易被你看到,所以高句丽的东部实力派联盟之间的内部矛盾就在这一时期内爆发了,而且爆发得很彻底的,爆发的第二天就有三个实力派被消灭了,爆发的第三天就演变为了全面战争,速度之快,战火之猛烈,连泉盖苏文都没有想到。
  这场东部争霸战在十五天之后停止了,由于发生的太快,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预兆,暗中做好准备的两个军镇将领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们两个消灭掉了除了他们两个之外的全部地方实力派军阀,成为了东部争霸战之后的幸存者,领土很广大,兵马也很多,相较于之前的分散,他们的实力无疑更加强大。
  这场东部争霸战当然也影响到了泉盖苏文,泉盖苏文也有部分领土被占据了,然后现在的格局就是整个北方包括长城地区都被原先的长城卫戍将军李越男占据了,而原先大半个东部实力派的地区——北至李越男的领地、南至大同江,西部接壤泉盖苏文的领土,这段区域都被原先的东部军镇将军金胜占据了,而泉盖苏文占据的则是西部的广大平原肥沃地区。
  高句丽版三国志就此诞生,魏——李越男,蜀——泉盖苏文,吴——金胜。
  不过当然的,此三国非彼三国,三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也不尽相同,中国的三国中最强大的是魏国,最弱小的是蜀国,吴国在中间打酱油,而高句丽版三国志里面最强大的是泉盖苏文,最弱小的反而是占据了北方领土的李越男,剩下一个金胜倒是和吴国一样,不尴不尬,处于中间位置。
  这也没什么,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舔伤口的泉盖苏文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东部争霸战已经结束了,然后两个军镇将军各自称王,割据一方,泉盖苏文一看事情已经不是从前那样了,他再抱着莫离支的官位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原先在京城内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们都被苏宁杀光烧光了,力挺中央政府的群体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这个大义的名号已经没有了那个作用。
  这种情况下,泉盖苏文要是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可就真的是傻帽了,于是泉盖苏文也随即称王,以安市城为自己的王都,高句丽便出现了三王并立的局面。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个国家也不允许出现两个王者,更别说是三个了,那么互相之间的对立和打击也就是必然的了,当然了,延续了东部联盟时代的两个将军李越男和金胜显然不像之前的那些家伙一样愚蠢,喜欢窝里斗,他们都很明白泉盖苏文的实力乃是他们三个里面最强大的,于是,他们定下了盟约,先把泉盖苏文给灭掉,然后他们再互相打生打死,只要泉盖苏文不死他们就不可以互相攻击云云。
  这可就让泉盖苏文有些伤脑筋了,饱受一对多之苦楚的泉盖苏文一直都想要个盟友,凭着他如今的实力,要是可以拉拢一个对付一个,然后对付完这个再把另一个给收拾掉,整个高句丽就是他的了,可是现在两方面都表现得很坚定,他派去的使者被纷纷斩首送回来了,显然,他们并不打算让泉盖苏文得逞。
  没有过多久,整合了各自势力的李越男和金胜就约定了,一起出兵征讨泉盖苏文,会师在安市城之下,失去了新罗人的掣肘和威胁之后,他们的进攻将更加犀利,泉盖苏文连夜召开作战会议,兵分两路准备抵抗他们的进攻,然后将此次战争定义为真正的讨逆战争,他一个忠臣讨伐两个不臣之人,他将之称为第四次讨逆战争。
  大唐贞观十年六月初八,第四次讨逆战争正式展开,战争首先在泉盖苏文和李越男之间展开,李越男号称有三十万大军,南下征讨泉盖苏文,先锋军一万铁骑已经消灭了泉盖苏文的边防军小部队,朝着边防重镇而来,针对此,泉盖苏文命令八万军队北上抗敌。
  至于为什么只派遣八万人,是因为泉盖苏文相信,李越男根本没有三十万军队,这只是号称而已,北方都已经被摧毁殆尽了,哪里有那么多人口和粮食让他养三十万军队?能有十五万就是顶破天了!
  倒是南部,号称二十万军队的金胜西征军却更让泉盖苏文谨慎,调兵十二万抗击之,李先生的分析就是,这个二十万的水分不会很大,因为金胜更多的全盘承继了东部实力派的领地、人口、军队,二十万人不难凑出来,就算还有留守,十五万人也该有,比起李越男的虚张声势,金胜更需要担忧。
  泉盖苏文亲自率领这十二万军队抗击金胜,而北方则交给了他的亲信将领去负责,他很瞧不起李越男,很重视金胜,事实也就是如此,李越男就是在虚张声势,说是三十万军队,其实他的总兵力只有不到十五万,他到了长城才发现这里除了老弱病残就是难民,难民也多是老弱病残,根本没办法形成战斗力。
  无可奈何之下李越男下令把这些老弱病残里面稍微强壮一点的也给拉走了,矮子里面挑将军,硬是凑了两三万人带走了,剩下那就真的是老弱病残和妇孺了,一点点都不带夸张的,什么粮食都没有了,这些人的悲惨程度更一步加深了。
  这种人组成的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识可想而知,李越男也是急了,本部精锐在和金胜争夺胜利果实的时候损失的太多了,所以没抢到太多,难以弥补,只好这样做来填补空缺,但是这样做带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李越男除了手下的一直精锐铁骑之外就基本上没有强悍的军队,第一战凭着铁骑获取胜利之后,第二战就被守军给击败了。
  这个时候泉盖苏文的八万支援部队还没有抵达,就是当地的守军,人数还不到三千,对付的是李越男的三万军队,结果刚一交锋,李越男的南征军就被泉盖苏文的守军击败了,败得很惨,让李越男很没有面子,气急攻心之下,李越男带着铁骑收拾了这支守军,虽然全歼了这支守军,却也让精锐部队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结果在泉盖苏文的八万军队抵达之后,第一场交战五万人对五万人,李越男的铁骑损失殆尽,五万兵马被屠杀的只剩不到两万,彻彻底底的惨败,南征还没有几天就变成了泉盖苏文军队的北伐,泉盖苏文的亲信将领带着军队猛冲猛打,李越男节节败退,十几万军队连战连败,退回到本土的时候只剩下八万,而此时泉盖苏文军只损失了不到一万人。
  北方彻底稳住了,应该说是李越男根本没有实力击败泉盖苏文,倒是这南边的金胜,军队的精锐程度和强悍程度以及数量都超乎了泉盖苏文的想象,第一战泉盖苏文的军队就丢了一座城池,城主自杀身亡,泉盖苏文率军赶到的时候,正好迎面碰上了金胜的追击部队,一场乱战,泉盖苏文勉强击退了金胜的军队。
  泉盖苏文意识到了金胜才是真正的强大对手,集中兵力和金胜较量,几天下来双方各有胜负,金胜的军队非常难对付,泉盖苏文的精锐军都没办法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反而让金胜的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屡屡得手,连续丢掉了三座城池,让泉盖苏文非常恼怒,终于率领铁骑亲自出战,挫败了金胜的围城军,小胜一场。
  相对于金胜的优秀表现,李越男那儿只能用惨不忍睹来说,军队是一败再败,领土是一丢再丢,说实在的,泉盖苏文如果不是估计着他的大部分领地都在长城那一带,早就下令灭了他了,现在只是慢慢的夺走他的内地领土,把他往北地边陲驱赶,将他和金胜接壤的地区给夺走,切断他和金胜的联系,使得金胜无法援助他。
  金胜也不傻,自己打了胜仗不是最重要的,让李越男不能失败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李越男崩溃了,自己就要直接面对泉盖苏文二十万军队的打击,自己可以对付他十万,可绝对收拾不了他二十万,面对这种情况,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运作,一定不能让李越男彻底被干掉,所以他特地留了一支军队在他和李越男领地的交界处,在李越男最危急的时候,下令这支一万人的骑兵出击。
  泉盖苏文军在面对李越男内陆领土的最后一座城池的围攻的时候,遇到了金胜的骑兵突袭,虽然仅仅是一万骑兵的突袭,但是这突如其来的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骑兵也的确让泉盖苏文军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李越男一看援兵来了,也立刻率兵出击,一扫连日来被压着打的怒气,两下里一夹击,这场战斗就不用继续下去了。
  泉盖苏文军遇到了连日来的第一场失败,而且败的还很惨,还非常严重,七万多北伐军只剩下五万多,一战就丢了两万多人,吓得北伐军连忙找了一座城池固守不出,李越男终于免除了亡国危机,在这场战斗之后,北方战线暂时稳定下来,而南方战斗则越趋激烈,泉盖苏文和金胜亲自率军交战,却依旧打不出个所以然来,一直到六月下旬,泉盖苏文率军突袭金胜大营的时候,火烧连营才击败了金胜一阵,夺回了一些失地。
  第四次讨逆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苏宁这儿当然也不会闲着没事儿做。
第八百二十四章
炮队
  自从李二陛下见到了火炮的真正威力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关于火炮的最新情况,每一日批阅完奏折都要往工部里面跑一趟,让工部的大小官员觉得非常的荣耀,于是更加尽心尽力的加班加点制造火炮,工部尚书亲自监督火炮的制作进度和用料安全等,每一门火炮制作的时候都要亲自监管,每一门火炮完成的时候都要亲自主持试射。
  李二陛下当然也非常关心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询问着用料够不够,经费够不够,什么时候才能建造出一批可以用在战场上的火炮,朝廷也在利用这些火炮训练炮手,准备组织炮队,称为神机营,成为一支独立的作战部队云云,工部的墨家子弟们对此觉得非常荣幸,不仅加班加点,也对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上提出了不少改良的意见,被李泰所接纳。
  作为苏宁离开之后的火炮项目实际上的负责人,李泰对此也非常重视,尤其是关于开花弹的问题,苏宁把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写在信纸上托人带回来之后,他就着手开始研究开花弹的问题,要落地就爆炸,并且对周围人群造成极大的杀伤和震慑,这并不容易,如何保证炮弹不在飞行的途中就爆炸,如何保证它不在炮管子里面就爆炸,这都是问题。
  使用实心弹的时候不用害怕,因为只要技术到位了,把铁丸子射出去并不难,而且铁丸子本身不会爆炸,那是针对坚硬的城墙的特殊攻城武器,要真的让火炮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话,就非要把开花弹研究出来不可,李泰的信心爆棚,发誓一定要在决战高句丽之前把开花弹研究完毕,于是按照苏宁说的,从第一次实验的时候那竹筒火药开始着手。
  密封,点燃,爆炸,加强杀伤力等等,无一不是需要研究的,首先就是火药本身威力的加强,还有炮弹内部的构造,里面是否要加上一些其他的比较厉害的杀伤性武器比如铁钉之类的,炮弹爆炸的时候这些东西随着超高速运动,然后定然会对周围的士兵造成严重的杀伤。
  在火药的威力不足以取代这种杀伤之前,还是往里面加上一些比较好,李泰自己觉得要是真的把炮弹限制在炮口那么一个大小里面,火药的数量肯定也不会有多少,不可能像苏宁炸毁高句丽王都大门的时候,使用好几车的火药一起点燃,那肯定非常恐怖的,但是一发炮弹就那么大,火药的数量很有限。
  这种前提下,李泰开始寻找一些其他的具有杀伤力的东西混杂在火药里面,然后先把这种混杂火药放在了一个圆形的木球里面,仿造着真正的实心弹的形状制造了这种木球,以此来实验火药的威力,周围放着羊或者是猪之类的,牛舍不得,马就更舍不得了,只能用羊猪或者狗之类的,然后点燃引线,观察爆炸情况。
  一声巨响之后,那些动物基本上都躺倒在了地上不动弹,少数还在一边抽搐一边留学,大半个身子都烂了,离得比较近的已经成了一堆碎肉,然后那些离得比较远的,身上的伤口不多,但是都在流血,也瘫在地上不停的抽搐,李泰检查了一下,发现那些放进去的铁钉或者小铁弹之类的都已经射入了这些动物的皮肉中,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那些离得近的不是被火药炸死也是被巨大的声响给吓死了,没有听过这种巨响的人或者动物都会被这样的巨响给吓得够呛,一些比较弱小的直接就被吓死了,李泰自己也感受过,当初皇宫里面也是这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习惯了,每天要是不来上几下,大家都还觉得有些不习惯,当初李二陛下就是这样,凭借着火药爆炸判断自己的宝贝儿子是不是还活着……
  李泰就此提交了一份建议给李二陛下,说鉴于火药的威力有限,短时间内很难提升,但是火药的声响实在是巨大,如果运用在战场上,很难保证敌军被吓死的同时我军战马和战士会不会同样受到惊吓,所以在火药武器正式投入战争中的时候,一定要让参战的军队和将军乃至于战马都要熟悉这种爆炸声,在敌军慌乱的时候,我军就可以直接无视这种声音,冲上去斩杀敌人。
  这个不用他说,李二陛下身边的一些智囊都已经提出来了,说什么火药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声响甚巨,乍一闻之犹如炸雷,浑身战栗不已,脑中昏昏然,不可闻话语声,离之稍近,便有失聪之险,更有甚者当场暴毙,七窍流血,五脏俱损,乃是声响过剩之缘由。
  火药的威力被大家所认同,火炮的出现更让那些文臣觉得惊恐莫名,将军们都不在,只剩下了一群文官,这些文官里面自然也有不少上过战场甚至亲自带兵打过仗的,比如长孙无忌,他亲眼见到一门火炮发射一枚炮弹便把一堵土墙给彻底击毁的时候,不由得大惊失色,后退三步,一下跌倒,比他更加不堪的文臣数不胜数,孔颖达这老家伙直接晕了过去,第二天才醒过来。
  他们都明白,从此,大唐的军队就有拥有了一样强悍的武器,这种强悍绝对不是一般二般的强悍,那是可以一炮就摧毁一座小城城墙的强悍,以往攻取城池都需要将军们绞尽脑汁,而如今则不必了,一炮下去,什么都可以了!
  当然了,这强悍的武器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比如一旦下雨,火药受潮则不可再用,也就是说下雨天,不论是否开战,火药武器就变成废物了,大炮就成了一个笨重的铁疙瘩,炮弹就是一个个笨重的大铁球,没有火药的相助,无论是大炮管子还是大铁球都没有攻击力,连一把战刀都不如。
  那么关于火药的防潮措施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工部的官员开始从那些用来制作雨伞的油纸入手,开始研究可以专门用于火药防水的物件,这和燃烧罐不一样,燃烧罐是以油作为燃料,就算是水也没办法扑灭,可是火药不同,一旦受潮了,就算晒干,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使用,就相当于废掉。
  如果唐军行军的时候遇到了大雨,而火药保存不当,受潮了,无法使用,那么唐军就会面临极大的危局,因为除了火炮,并没有可以代替它的武器,这就直接导致了李泰试图发明不用害怕受潮的火药,苏宁得知以后不由得觉得李泰实在太疯狂了,还真有几分疯狂科学家的味道,防水火药,那,那不是简简单单的可以制作出来的,那是需要化学知识的,让苏宁这个化学渣渣情何以堪?
  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其他人吧,到时候了,自然而然的,我们这个首先使用火药作战,首先使用火药武器作战的国家,一定可以发明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力热武器,不在于一时,而要着眼于未来,我们不是万能的,苏宁就算不是原产物也是有能力极限的,超过了能力范围,就算知道知识也无法制作,那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
  可是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在自己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迟早可以发明出属于自己的强悍的热武器,有了先例和推动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大唐不是满清,李世民不是康熙,唐军也不是八旗,他们有足够的开拓进取之心和足够的野心,为了配合他们的野心,热武器的辉煌迟早会降临在大唐帝国身上。
  高句丽三国时代的开启这段时间内,工部紧赶慢赶的已经赶制出了三十多门火炮,那黑黢黢的炮身,粗壮的身躯,沉重的质量,光滑的打磨,一看就是一尊大杀器,为了应对火炮发射炮弹时候产生的强大后坐力给人带来的威胁,工部还专门设计了应对策略,为了保证这种策略不会给后膛造成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后膛炸裂,对于后膛的设计,工部也有相对应的策略。
  所以,这三十多门火炮的实用性和价值远远超过了元朝和明朝时期乃至于清代时期的中国火炮,不仅射程远,而且威力强,有了苏宁的添砖加瓦,大唐火炮的起步就是另一个时空里的几百倍。
  在火炮有了一定程度的数量的时候,李二陛下就等不及的把精选出来的一批将要作为炮手的士兵组织起来了,这些炮手因为其特殊身份,不可以作为府兵而存在,便就要如同十二卫里面的肉食军一样,成为战斗常备军,一直都要作为炮手存在,根据工部官员的建议,一门火炮最好配备四到五名炮手是最合适的。
  李二陛下于是下令到,一门火炮配备五名炮手,由工部官员指导这些炮手使用火炮,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训练出来,然后试着送到战场上使用一下,苏宁那边催得很紧,好像很需要的样子,那里也是最合适的,所以李二陛下很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试验一下火炮的实际作用,交给苏宁来训练是最好不过的了。
  一百五十名预备炮手就被选择出来,五个人一门炮,三十门火炮如同上古凶兽一样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新奇,之前就有教官告诉他们这是火炮,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火炮,但是具体怎么做,火炮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使用,那都是未知数,这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大一个铁疙瘩,他们能不惊讶吗?
  “天啊!这就是火炮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