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451

  苏宁一枪快过一枪,一招快过一招,薛仁贵先机已失,被苏宁压制的抬不起头来,数次想要用巨力摧毁苏宁的进攻,却在发力的一瞬间被苏宁逃开,打在了地上或者是空处,还没准备好下一招进攻,苏宁的进攻就又来了,对着面门,对着胸口,对着脖颈,无一处不是要害,无一处不是要命的。
  苏宁完全不和薛仁贵拼力气,而是仗着速度以杀掉薛仁贵的决心寻找空隙击杀与他,一旦薛仁贵想要用力气来和苏宁纠缠,苏宁就退开,然后再一次进攻,这样一来,薛仁贵引以为豪的体力和持久战术就完全没了作用,只有防守和挨打的份儿。
  只攻不防,我攻要他防,他攻我只退不防,就这样,不和他拼力气,而和他拼速度和招数。
  以我之长,攻敌之短,这才是兵家和纵横家共同遵从的最高奥秘。
  然后,这场战斗以苏宁的枪尖抵着薛仁贵的喉咙为结束,薛仁贵用来抵挡的大戟已经被横在了喉咙前,但是和苏宁的枪身差了一点点距离,没挡住,这点距离是用大战三百多回合的速度优势换回来的,苏宁微微一笑,把枪撤下,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喘起了粗气:“仁贵,你的力气又大了许多啊!”
  薛仁贵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认识到自己被打败的这个事实,之前连续战败六名大将积累起来的小得意瞬间被摧毁,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结局,苏宁看着薛仁贵复杂的面庞,不由得笑道:“知道你为何会战败吗?”
  薛仁贵摇摇头:“还请苏侯赐教。”
  苏宁说道:“你觉得,你的长处在哪里?”
  薛仁贵皱眉道:“气力,体力。”
  苏宁点头:“那么你为什么要用速度和我战斗,而不用力气击垮我,用体力拖垮我,我的力气远不及你,体力也远不及你,但是你的速度无法和我比,我用我的长处和你战斗,你为何用你的短处和我战斗?”
  薛仁贵愕然。
  苏宁接着说道:“我从你一进门就在用速度和你战斗,你也尝试过使用力量对付我,但是我每一次都及时避开,然后用更快的速度回身攻击你,让你几乎无法反应过来,只能左支右挡,难得几次攻击都被我躲开,继而更加心浮气躁,使用速度和我战斗,使用速度格挡我的进攻,用大戟和枪战斗,你居然使用速度,而不使用力气。
  你如果尽全力把我给震开,拉开一定的距离,使用大开大合的战阵戟法,逼得我只能防守不能进攻,加上你的力气,我绝对无法接近你,不是被你用巨力打死就是被你寻到机会夺走武器生擒,前番与你战斗的大将们也都是这样被你打败的是吗?硬和你拼力气,那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但是一旦被人看穿你的速度并不是那么优秀,你可能就危险了。”
  薛仁贵深思良久,在苏宁终于获得重新站起来的体力的时候,朝着苏宁施了一礼:“苏侯教诲,薛礼不敢忘怀。”
  苏宁自嘲地笑了笑:“要不是那一招被我找到空隙,我就力竭了,没力气了,接着打肯定是你赢,打败你很难,但是杀掉你并不是那么难,在力气耗尽之前找到防守失误把你杀掉,那么你的力气再大,体力再强,也没有用,以我之长,攻敌之短,这才是致胜秘诀,记住了哦!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
  薛仁贵笑了出来:“不敢忘!”
  苏宁点点头,看着薛仁贵龙精虎猛的样子,笑道:“现在是什么职位,什么爵位了?”
  薛仁贵笑道:“跟在师尊身边,担任左武卫中郎将的职位,爵位的话,得陛下看重,升爵为子爵,封一等龙门子。”
  苏宁点点头,很满意的笑道:“一等龙门子,不错啊,再往上可就是伯爵了,伯爵可就算是很不容易得到的爵位了,当初我火烧阴山生擒颉利才是个伯爵,现在你都是一等子爵了,不错,不错,陛下很看重你啊,兄长担任左武卫将军之前,可就是左武卫中郎将,你要是做得好,兄长升职之后,你可就是接替兄长的不二人选啊!”
  薛仁贵摸了脑袋憨憨的笑了起来:“不敢,不敢,一切听凭陛下决议。”
  苏宁点点头,询问道:“家中可还好?你那位爱妻和其余家人可都安全?对付完山东士族之后我的事情太多了,还没来得及询问你,可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
  薛仁贵连连摆手,笑道:“不敢不敢,家中好得很,那些人终究没敢动我岳丈,拙荆很安全,在那之后,我便第一个赶回家中,把爱妻接到了长安城团聚,陛下赏赐了很多钱货,足够我等日常开销,还有两千多亩土地,够用了,够用了。”
  苏宁说道:“那便好,记得你刚来长安城的时候,那副模样,一门心思为了爱妻而奋斗,现在爱妻无恙,又为了什么而奋斗呢?”
  薛仁贵说道:“师尊说,男儿大丈夫,当心怀天下,提三尺剑横行天下,斩不臣,伐不顺,使我大唐天威响彻于寰宇,而后青史留名,后人敬仰,那便是在下如今的追求,当为此宏愿奋斗终身。”
  苏宁大赞:“好好好,有此志向,真不愧是我大唐男儿!哈哈哈哈,好了,不说这些了,说些正事,此番运送那些钱财,可有什么困难之处?可遇到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从长安走到广州,有何感想?”
  薛仁贵说道:“初次担当此大任,在下心有戚戚,不得不谨慎非常,生怕有一丝一毫之疏忽导致不可预料之结局,那在下唯有提头来见了,不过万幸,在下顺利完成任务,钱财一分不少送抵广州,不过,在下有一事不明,苏侯要那么多钱财做什么?这么多钱财,路上士兵们都在商议是不是把国库搬空了。”
  苏宁笑道:“一百万亩土地,就是搬空国库也值得啊,再者说,你也太小看我大唐的国库了,那里头的钱财,再来一次也撑得住,这几年大唐赚的可厉害着呢!”
  薛仁贵却是被苏宁第一句话给惊呆了:“一百万亩土地?苏侯,您是在说笑话吗?”
  苏宁笑道:“怎么,不相信?我这次来岭南就是为了买土地的,那些钱财和种子都是为了这些土地而要付的价钱,这还算是少的,和那些人商议价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从他们嘴里面扣点儿钱出来,真不容易啊!但是还是要扣,哪怕一亩地少一厘钱都是好的,放到一百万亩里面都是一大笔钱,积少成多啊!”
  薛仁贵还是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根本不知道苏宁在做什么,在谋划些什么,那么多钱,还有,一百万亩土地,整个岭南到底有多少土地被买了?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为何还要付钱买?朝廷到底在做些什么?苏侯爷到底在做些什么?
  不过,好在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些,他只需要知道如何打胜仗就可以了。
  “好了,别傻愣愣的站着,进来吧,一起洗个热水澡,我让人准备饭菜,一路上舟车劳顿,没吃过好的,没喝过好的吧?你来我这儿我就都给你吃个遍,好好儿的补补身子,在这儿再待着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回去了,把事情都办完,就等着看成果吧!”苏宁笑眯眯的招呼薛仁贵走进屋里面。
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己人
  从古至今,位居高位者都没有受穷受苦的理由,因为每一个人身居高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那这件事情想得太容易,比如按照某些官富二代的想法,那么肯定会受到非常惨烈的失败,然后回归原点,失去一切,这就是高位带来的痛苦,高处不胜寒。
  苏宁觉得自己虽然算不上这个时代里面比较奢侈的官员,但是现在自己所享受的资源和服务也绝对是现代的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虽然物资贫乏,没有什么现代的高科技,所以享受的方式有限,但是享受的结果和过程一样的愉悦,一样的让人上瘾,至少苏宁觉得在自己还有些自我意识的时候,薛仁贵已经沉迷于其中了。
  当然,这是他用命换来的,谁也不能说三道四……貌似自己的也是拿命换来的……所以……有什么不可以?
  虽然离开了冯盎的醉仙屋,但是苏宁觉得该有的享受和服务一点儿也没有少,还是有充足的冰块,有充分的解暑之物——比如冰镇的水果和冰镇蜜水这些大唐平民所无法想象的奢侈品,但是在这里,供给给自己的,却是有求必应,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苏宁最喜欢吃西瓜,冯盎得知以后,专门挑了一个人,每天专门负责冰镇西瓜供应给苏宁,还顺带切成小块,把西瓜籽剔除。
  这样的生活,真是像神仙一样,但是苏宁很明白的是,如果真的把自己当成神仙,很快,你就会变得连小鬼都不如。
  很舒服的洗了一把热水澡,换上了宽松透气的衣服,苏宁就进入了一早放了冰块冰镇的屋子里面享受,一进到里面,就觉得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所带来的享受丝毫不下于现代的空调,那个舒服啊!薛仁贵已经在里面坐着和冰酒了,看到苏宁进来了,立刻站起来行礼:“多谢苏侯款待。”
  苏宁笑了笑,摆摆手让他坐下来,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冰酒,喝下肚之后舒了一口气,说道:“舒服吧?这日子我在长安是享受不到的,在这里没关系,是冯公他老人家的,冯家大啊,有钱啊,咱们两个怎么折腾都没关系,折腾不穷他,放心,慢慢折腾,这神仙一样的日子还能过个把月,哈哈哈哈!”
  薛仁贵不好意思的笑道:“冯公果然不是凡人,出手阔绰,真乃豪杰也,往日只听闻冯公威名,未尝得见也!”
  苏宁摆摆手笑道:“没什么好看的,老头子一个,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没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都是人,有什么好看的?只不过,这位老人家的本事,绝对不小啊!这样大一个冯家,这样大一个岭南,人家能给管制的井井有条,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耐,喊上一声南天王,也值。”
  薛仁贵笑了笑,随后犹豫着询问道:“苏侯,在下还是对那一百万亩土地和那么多钱有些疑惑,苏侯到底在做些什么?可以告诉在下吗?如果是朝廷机密不能告诉在下那就算了,就当在下没有问过。”
  苏宁笑着说道:“有什么机密不机密的?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知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此次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我打算在江南也推行均田制,那就需要大量土地和大量民户,岭南是第一步,整个江南才是重点。”
  薛仁贵疑惑道:“均田?全大唐都是如此推行的,苏侯谈何在江南推行均田之法?”
  苏宁摇摇头道:“仁贵,我问你,均田之法的根本是什么?”
  薛仁贵愣了一下,尴尬地摇摇头:“在下只知兵法,不知民政。”
  苏宁说道:“你不知道实属正常,因为这均田之法也就说起来简单,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均田之法所规定的就是大唐的民籍男丁每一人可以得到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合计一百亩土地,永业田可以传承,至于口分田,男丁死则收回朝廷,不能传承,不能买卖,不能随意支配。
  但是不提男丁死亡的情况,一个成年男丁可以得到一百亩土地,十个男丁就是一千亩,一百个男丁就是一万亩,一千个男丁就是十万亩,一万个男丁也就是一百万亩,所以,仁贵,你不要看我购买的土地很多,其使用起来,只够一万个男丁的分配数目。
  均田之法就是如此,给民户分配土地,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缺陷,其实是的根本依仗就是朝廷掌握有足够多的公家土地,足够授予每一个民籍男丁,一旦朝廷土地不足,均田制变形同虚设,百姓没有土地可以得到,没有粮食可以收获,就会被饿死。
  还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一点,土地需要有人去种,没有人能去种的土地就是荒地,长不出粮食,没用,人从哪里来?从民户里面来,如果朝廷有足够多的土地但是没有足够的民户可以耕种土地,哪有算得上什么?
  江南之地,整个江南,这两个问题都有,朝廷没有足够的公家田地,也没有足够的民户,朝廷对于江南的统治只是名义上的,少数几个城池和地区接受朝廷的指令,但是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听召不听宣,根本不听朝廷的指令,他们都听他们自己的领主的命令,这些领主动辄良田万顷部曲上万,朝廷掌握在手中的土地不是荒地就是山地,有何作用?
  而且百姓大多为地主佃户和部曲,也不向朝廷纳税,江南十几个州的赋税尚且比不过三原县一个县,你想想这是什么情况?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此次南下,我走访各地,了解民情,这才发现情况实在是严重的很,江南那其实就是国中之国,长此以往,怎么得了?于是我便想出了在江南之地大肆购买土地和人口的想法。
  高产作物的种子因为房玄龄房相的主张而没有在江南流通,江南之地主没有得到一颗土豆玉米和水稻的种子,他们没得种,而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依仗,用高产作物的种子和钱财去购买他们的土地和佃户,他们的土地太多,佃户也不少,收入却不高,看似光鲜,其实很多旁支都免不得挨饿受冻,所以他们肯定会愿意出售土地和佃户,这就是我最大的依仗。”
  薛仁贵越听眉头越紧紧皱起:“苏侯,不瞒你说,来此地之前,在下听闻不少将军都对苏侯的做法颇有微辞,他们都说那些人明明都是国贼,为何不动大军征讨之?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江南全部国土,那些国土原本就是大唐的,为何大唐朝廷需要那些土地还要向他们付钱购买?民众都是大唐之民众,为何还要付钱购买?
  很多将军都主张对江南用兵,但是军中很多部队都在做准备,几乎都要做好出征的准备了,结果陛下一纸诏令不允许出兵,听从苏侯的意见和那些人做生意,谈判,花钱买,大家都说苏侯变了很多,不像过去的那个好男儿了,但是在下始终认为苏侯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做,所以,还请苏侯解惑。”
  苏宁听到了薛仁贵的话,顿时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这次的事情要是李二陛下没有顶住军方的压力顺着他们的意思出兵了,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大唐军方将渐渐变得不受控制,干涉政治,干涉政府行政。
  比如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军方就根本不听政府的控制,从一八七四年台湾危机开始,日本军方屡屡违背政府的意愿,强行对中国和盟国出兵作战,第一次就是台湾危机,日本军方第一次反抗政府的命令,清政府一面出动沈葆桢统兵,一面请出了美国人英国人调停,日本政府出动了维新元老西乡隆盛去阻止军队出兵台湾,结果还是差点儿闹出大事情。
  从此之后军队就一发不可收拾,日俄战争,二二六事变,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华北危机,一直到七七事变,所有的日本军队的主动挑衅的都是军部做出的决定,九一八事变甚至是一些小小的参谋做出的决定,连关东军司令部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就更别提日本政府了。
  九一八之初,日本政府得知以后甚至强烈要求关东军停止冒进,他们认为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实在是太少,根本不足以和中国军队相抗衡,更别提北方的苏联,政府害怕中国二十万东北军的奋力一搏,毕竟当时关东军在东北只有两万人,可是军队不听,张学良也被吓住了,于是……
  二二六事变以后,日本文人内阁近卫内阁原本被很多日本人寄予厚望,希望可以控制军部,结果上台一个月,近卫内阁的清新脱俗之气就被军部的血腥钢刀终结了,军部最猖狂的时期连他们最信奉的“天皇陛下”都要妥协。
  苏宁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因为自己的出现和动作而提前出现在大唐,甚至更加危险,更加严重,因为军方结成了一个团体,不再是分散的互相征战的军阀,而是一个团体,类似于军政府的团体!那更可怕!
  政府,是文人的政府,军队,是军人的军队,文人不掌军,武人不干政,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政治体制的标志,但凡是文人掌军还是武人干政,那都不是正常的社会制度的现象,那是错误的!
  “仁贵,我知道那些将军肯定对我有所不满,但是,我还是要这样做,我之所以支持军队铲除掉山东士族,原因在于他们的存在威胁到了大唐的安全,他们的存在威胁到了普通百姓的安全,他们的存在使得我们没办法普及教育,没办法像现在这样普及教育,让孩子们都读书,都可以参加考试。
  可是江南不一样,江南无论是士族还是大家族,他们都没有威胁到大唐的安全,大唐不会因为有了他们就变得不安全,他们的存在无论是在朝廷中还是在军队里面都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很少参与到朝政当中来,或者说,山东士族想要造反,但是江南人不想造反,既然不想造反,那么就应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都是大唐人,死一个就少一个,大唐如今多么缺乏人口,你也知道的。
  隋末四千多万人口,如今才不到两千万,大唐那么缺乏人口,那么为何又要自相残杀,又要把珍贵的性命浪费在自相残杀中?对于异族,那是能杀就杀,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是对于自己人,可以谈就要谈,能不杀就不要杀,仁贵,不管其他将军是如何想的,我现在只希望,你可以明白我的想法,可以理解我的想法,对于自己人,尽量不要动刀兵。”苏宁盯着薛仁贵,认真的说道。
第七百三十三章
钱仓(上)
  朝廷把购买土地所需要的钱财和粮食种子都运抵广州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些和朝廷签订了协议的大地主们就像闻到了垃圾味道的苍蝇一样嗡嗡嗡的飞了过来,挥舞着手中的地契,迫不及待地要将它换作实实在在的金钱,然后投资到大航海的事业当中去。
  最近这段日子,随着一支又一支船队的满载而归,整个港口从早到晚就没有停息过,为了方便船队返航,以及他们在夜间的航行安全,在苏宁的建议下,冯盎动用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了一个灯塔,上面安放了一只巨型蜡烛,一到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会点燃,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
  而且由于返航的船队和在港口彻夜工作的人数众多,广州刺史赵渊根据苏宁和冯盎的联合建议取消了广州城的宵禁,也废除了日中开市日落闭市的惯例,广州城成为了大唐第一座没有宵禁没有闭市的城市,得到了大量群众的支持,紧随而至的就是广州城和港口的急速发展。
  因为每日来往广州港口的船队实在是很多,在审计司和市舶司开放了港口之后,平均每日都有十多支船队在这里取得出海权,然后每日也有十多支船队返航,由于货物众多,交易不便,所以一支船队的货物从返航到交易完毕往往需要两天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使得港口的人数更多,停留时间更长。
  人类的智慧不容置疑,苏宁并没有做任何干预,但是港口的集市还是很快的发展起来,从早到晚不停息营业,大量的食物店铺和住宿旅店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因为随时随地都有饥肠辘辘的海员或者北方商人前来找东西吃,找旅店住,这方面的事情苏宁没有权限管理,因为这并不是海运方面的事情,而是一个州的内政。
  不过赵渊很显然比较尊重苏宁的意思,苏宁也就很愿意给赵渊提一些建议,比如把安保部门和税务部门直接安放在集市里面,审计司的税务部门主要应对的是海商和陆商的交易,港口集市每日所产生的大量税收并不归审计司管辖,当然了,如果赵渊需要帮助,审计司虽然很忙,但是也可以抽出一两个熟悉税务的官员来帮助赵渊建立税收部门。
  赵渊是个比较开明的官员,对于商业并没有什么偏见,集市自己产生了,赵渊没有干预,反而很鼓励广州城有能力的人去开饭店,开旅店,还很支持港口集市的诞生,不过港口集市只是一个应急措施,供那些正在交易中无法远离港口的人们之用,真的到这个地方教义的人们,主要的选择还是广州城和周围的一些小县城。
  赵渊下令各县城鼓励有余钱的百姓办设旅店和饭店,以供巨大的人流量所需求,然后针对人流量剧增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赵渊也做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显示出他的能力很不平凡,广州城以往的常住人口只有十万,但是如今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加上广州城自己的常住人口,每日进入广州城停留一日以上的人数超过了三十万。
  短短的数月,广州城就已经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人流量了,在税收剧增的前提下,赵渊奏报李二陛下,请求李二陛下允许广州城的扩建行动,以便于随时都可以应对广州城人流量巨大的情况,李二陛下对此的批示是允许这样做,当时朝廷没有财政支持,广州要自己想办法,朝廷的财政都有自己的用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