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451

  反对声音不是来自于文官群体,而是来自于武将群体,以李世绩为首的参谋总部和军方力量对于苏宁的建议非常不理解,对于李二陛下支持苏宁的建议也非常不满意,提出过辩论,认为以军方的力量南下广州征讨不臣非常轻松,江南就算造反,军力也衰落无比,根本不能和强悍的北方陆军和精干的南方海军相提并论,一旦出兵,大唐军方有信心在三个月内平定叛乱。
  可是对于江南士族、世家和地方豪强的不配合乃至于抵触情绪,苏宁这个一手主导了一击击倒山东士族行动的主要推动者却并没有采取像对付山东士族那样的果决和强硬态度,却在这个时候采用了妥协的姿态,在朝廷占尽上风的情况下主动和江南本土势力妥协,和岭南势力妥协,这让朝中大将有些太过不满意了。
  不过因为皇帝的绝对支持和文官群体的支持,这样的政策被承认了,武将群体的主战力量被压制,作为补偿,李二陛下允许他们对西突厥还有薛延陀等地用兵,但是他们仍然有所不满,可以用军队解决的,为什么要用钱粮去和那些奸佞之人妥协?钱粮来之不易,用来建设是多好的选择?劳动改造就是留给那些奸佞之人的最好下场!
  后来,苏宁作出的回答是,第一,不愿意本族人之间自相残杀,减少大唐本就不多的人口;第二,希望为大唐留下一个只要不造反,凡事好商量的传统。
  在当时这样的行为颇受非议,刚强的大唐将军们非常不满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们逐渐认为苏宁的这种做法是大唐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朝廷和武力占据绝对上风的时候,却采用了谈判和互相妥协的和平方式推动了江南事件的解决,并且推动了江南的快速发展,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在那之前,大唐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武将力量甚至一度狠狠打压了文官力量,乃至于接近了军政府的性质,但是在那个关键时期,苏宁这个推动军方势力快速增长的特殊人物掉转身子,阻挡住了军方力量的过快发展,重新为文官势力增强争取了时间,再一次造就了文武平衡的状态,避免大唐成为军政府。
  而这一成就,正是由和平解决江南事件开始的,用军队可以得到的,固然完整,固然彻底,但是却已经损毁了太多太多的精华,用谈判固然困难,固然耗时长,但是却可以避免流血事件的产生,避免“凡事都用拳头说话”的理念深入人心。
  苏宁在南下江南的过程中想了很多事情,一直想到了六年之前自己刚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的种种思想和倾向,六年过去了,深深融入了这个世界的苏宁已经不再抱有太多的激进思想,也不再对军事力量盲目的崇拜,也不在认为军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手段,相反地,苏宁开始接受曾经非常不喜欢的保守主义者的政治理念。
  历史上大多成功而和平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都是保守主义者所主导的,这是最好的状态,整个社会并没有因为激进的暴力革命而遭到损毁,在前一个社会状态下所积累的国家力量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继而成功过渡到下一个阶段,而主张快速暴力革命的怀揣大理想的主义者们却往往造成了一个国家的血流成河。
  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革命方式,结果自然也截然不同,英国君主的权力被限制了,法国大革命结果却是法国的混乱,建立一个共和国也是一波三折,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到了如今,法国已经是第五共和国的时代了,而英国,依旧是那个王朝,依旧是那个王室,极少有流血事件的发生,却依旧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君主立宪国家。
  保守主义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守,此保守非彼保守,它的含义是温和,渐进,不要流血,不要冲突,双方妥协,以温和的方式逐渐朝着目标前进,或许会耗上好几百年的时间,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保守主义者的观点;而理想主义者则是主张快速激烈的暴力革命一举推翻旧社会旧制度,流血是建立崭新的时代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苏宁绝对支持理想主义者的想法,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温和主义并不能迎来目标的实现,当权者并不希望不流血,保守只会引来更激烈的流血,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冯盎和二十八个领袖的主动接洽的前提下,苏宁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发生流血事件,都不愿意起刀兵,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谈判,妥协。
  热闹的宴会开始了,二十八个豪强、士族、部族领袖依次入场,冯盎走到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苏宁跟在冯盎之后,冯盎迎接一个就把一个介绍给苏宁,双方相互行礼,相互问好,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保持着目前来之不易的笑脸相对,看来,这一切都是他们事先设计好的,否则,那些长得就和汉人不一样的家伙怎么也穿汉服,说汉话呢?
  苏宁并不在乎他们的行为规范,关键是后面的会谈,饭桌上大家喝酒吃饭,谈笑风生,这些代表都是精挑细选的嘴皮子和脑瓜子都很灵活的人,一句接着一句把气氛烘托得极为热闹,大家似乎都刻意的忘却了今天来到这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宁不着急,他们也不着急,大家就看谁最先着急。
  宴席过后,大家多多少少都带着些醉意,茶水被端上来,大家喝着茶,解解酒,似乎都很惬意,苏宁也有些惊讶,岭南之地,居然有那么些人对于中原最新流行文化那么了解和追捧,他们既然了解追捧中原文化,那么,互相之间的交流也就会容易许多,场上的气氛已经渐渐变的有些安静起来,苏宁意识到,这是说正事的时候了。
  “哎呀,在下是真没有想到,广州之地,距离中原如此之远,却可以品尝到中原美食,还有中原的茶水,真是叫在下好生的惊讶啊!”苏宁开始引导话题了。
  冯盎立刻会意,接腔道:“哈哈哈哈,苏侯这话就说得有些不对了,怎地?以为我岭南人都是蛮夷之辈?岭南之地就是蛮荒之地?这广州城少说也有十万人口,不说整个大唐,江南之地,广州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咱们这些人虽然住的比较远,但是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引进中原的新鲜东西,长安城里面风靡的,在我们这儿,一样风靡!”
  苏宁哈哈笑道:“看到今日诸位前来赴宴之时都穿着中原汉家衣衫,在下就明白了,哈哈哈哈,既然如此,那么说话也就好说多了,有些事情啊,需要明白人来说,明白人来提,明白人才能懂,换了不明白的人,那可就麻烦了!”说着,苏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笑眯眯地看着所有人。
  大家伙儿也就明白要进入正式议题了,纷纷打起精神,附和着苏宁的话,一顿唠唠叨叨之后,苏宁正式步入正题了:“其实啊,皇帝陛下命令在下前来,做这个钦差大臣啊,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过来和大家伙儿聊聊天,说说笑话,谈谈心,然后顺带着啊,咱们就定一个规矩,定一个大家伙儿都能接受的规矩,然后啊,以后的事情,无论是海运也好别的也好,都按这个规矩来,谁也不违反,大家觉得,如何啊?”
  场面安静了下来,二十八个岭南领袖互相看看,没说话,最后把目光移到了冯盎的身上,冯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定一个规矩自然是好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朝廷有这个想法,自然,我等是支持的,但是,这个规矩是什么,怎么个定法,不知,苏侯有何指教啊?”
  苏宁笑着摆摆手道:“指教谈不上指教谈不上,在下年龄小,见识浅薄,谈不上指教,就是想和大家伙儿都商量商量,有什么事情,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嘛,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然后呢,总要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规矩,朝廷可以接受,在下也能接受,冯公也能接受,诸位也可以接受,那就是最好的了。”
  冯盎眼睛一亮,其余人也开始有些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苏宁笑了笑,又举起茶杯喝了一会儿,看着这些人善良的有些眉目了,就放下了茶杯,一放下茶杯,高州张氏的家主张侗就开口说话了:“苏侯爷的话,我等也都明白了,说实话,在此之前,我等也并非要和朝廷过意不去,这么多年了,岭南不反叛,朝廷不干预,大家相安无事,也是极好的。
  但是,前不久,那位张无悔张钦差一过来,就砍了五十个人头,这里头,也有我张氏的一些家奴,诚然,张钦差是官员,家奴顶撞官员,是该死,但是,他这一过来,关闭港口不说,一点点都不和我等打招呼,直接杀人,杀了之后直接办公,一点点和我等交流的意思都没有,我等实在是不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七百二十三章
广州会议(二)
  面对着很直接的责问,苏宁也早就想好了说辞,毕竟如今张无悔还在他们的看管之中,自己进入广州之后冯盎没有带自己去看他们而是直接把自己带到了这里来,很显然,是要先给一个说法,然后再放人,很明确的意思,苏宁也能接受。
  “这个事情啊,说到底也是在下考虑不周,不瞒诸位,那张无悔,就是在下一手提拔起来的部下,在吐蕃立下很大的功劳,为朝廷平定吐蕃叛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下看他是一员能吏,这才将他提拔到了这样的位置上,事实上,他所做的事情,仅仅是对于一些并不尊重朝廷的人,给他们一些惩戒而已。
  诸位想必可以理解,无视朝廷部门,无视官员,无视大唐,无视皇帝,这种做法如果不让皇帝陛下知道,那么就等于没有发生过,但是一旦被皇帝陛下知道了,这种事情,恐怕并不会有皇帝可以接受,如果没有人做一些让皇帝觉得满意的举动,那么皇帝就会亲自来做这件事情,这个道理,应该不用在下告诉诸位吧?或者说,诸位有那个实力去面对朝廷六十万大军?”苏宁看着张侗笑着说道。
  张侗愣了愣,没接着说什么,冯盎接下了话题:“诸位,对于那件事情,老夫也不得不说一句公道话,藐视官府,藐视朝廷官员,藐视钦差大臣,那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这种事情要是闹到了皇帝陛下那儿,可就不是今天这样的局面了,对于张无悔的事情,老夫认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冯盎要为这件事情定下基调,不过就是五十个奴仆而已,死就死了,他冯盎家里面有一万多仆人,死五十个算得上什么?即使还有人心中不满,但是冯盎才是这里最大的发言人,就算把他们都喊过来了,一个人也翻不了多大的浪潮,苏宁是带着利益过来的,冯盎已经瞄准了利益,只要把该放下的都放下,那么,自然就会有一些利益作为补偿。
  合格的利益动物都懂得这些。
  于是就没有人再提起那五十个人了,至于江南其他的士族,那不是这一批次要处理的问题,是下一批次的,先搞定岭南再说了。
  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大家,更在乎的是朝廷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岭南多少自主权利,毕竟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既然朝廷并不打算恢复原状,现在的情况下朝廷管制岭南已经是定局,那么,权力的大小和如何拥有就是最严肃的问题了,朝廷可以给多少,又要拿走多少呢?这个游戏规则如何决定?
  苏宁笑着看了看冯盎,然后说道:“对于这个问题啊,在下就是全权代表,可以做出决定,陛下也答应了先斩后奏之权,我可以做出决定,所以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谈你们想要的,我再说说朝廷想要的,然后大家折个中,找一找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定一个规矩,以后就这样遵循着。
  那么,首先呢,我就给大家把朝廷的底儿给透一下,这个底儿呢,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几个规矩,第一,要守法,大唐的法律,贞观律,绝对不可以违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没得谈,在此之下,你们可以自己弄些条条款款,但是在此之上,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比贞观律更有威严。
  第二,要缴纳足够的赋税,这一点不用在下说明,赋税什么的从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朝廷靠它运转,岭南呢,也不例外,缴纳足够的赋税,朝廷的税务官过去了,不会多收,也不会少收,按照当地的收成和人们的收入规定的。
  第三个,最简单明了,不能造反,这造反可就没的说了,朝廷肯定要平叛,只有一条路,死,所以,这三个基本点你们要是接受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往下接着谈,这三点,约法三章,是绝对没得谈的。”
  所有人面面相觑,苏宁还有些奇怪,以为这些条件他们也想谈,结果冯盎有些不太确定的来了一句:“只有这三条?”
  苏宁很奇怪的点点头:“对啊,就这三条,当初刘邦进关中就给关中父老来了一个最基本的约法三章,今日,在下就代表陛下也给诸位来一个最基本的约法三章,这三章要是确定了,那就可以接着往下谈,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
  冯盎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老夫还以为朝廷会狮子大开口,要很多条条款款,只是,没想到居然条件如此宽松。”
  其他人接着点点头,苏宁放心了,原来这些家伙以为自己会狮子大开口给他们一些难以接受的条款,于是笑道:“既然是过来谈判的,那么,自然就要拿出诚意,朝廷的诚意就是这约法三章,这三章确定了,那么剩下来的,诸位就可以随意谈谈,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谈嘛,只要守法纳税不造反,其他的,都可以谈嘛!”
  气氛顿时宽松起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些笑容,方才面色不好的张侗小心翼翼的询问道:“苏侯爷此话当真?”
  苏宁点头:“当真。”
  张侗询问道:“那朝廷会往岭南之地派遣多少官员?管理多少事情,除了海运,还有什么事情是要我等注意的?”
  苏宁说道:“官员的问题其实诸位都不要担忧的,只要诸位守法,按时纳税,不造反,那么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就算朝廷派遣官员那也是主管政务的,不会对岭南之地固有的一些风俗做什么干预,只要不违反贞观律,在贞观律之下,什么东西都可以商量的。”
  另外一个老头子询问道:“那我等财产,我等祖上的基业,朝廷都可以保证安全吗?”
  苏宁点头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朝廷是绝对保护私人财产的,只要来源正当,缴纳了赋税,那么那些财产都是干干净净的,没人可以夺走,没人可以干预,是你的就是你的,朝廷会保护你的财产。”
  一个俚人询问道:“苏侯,我们这里也有不少人都不是汉人,冯公告诉我们,我们可以过来一起谈,苏侯爷好像也说到了关于我们这些其他部族的人一些事情,老实说,在下祖上是战国时楚国人,为避秦兵,逃难至此,和当地人杂居,一直到今天,之前和汉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好。
  大唐立国之后,并没有和我们起什么冲突,而这一次那个张无悔也杀了一些我们族内的人,这才让我们关心起来这些事情,如果苏侯爷说的都是真的,朝廷会如何对待我们这些人?会怎样对待我们这些不是汉人的人?”
  这个问题终于提出来了,说实话,苏宁觉得这是今天第二重要的议题,第一重要的是关于冯盎的问题,冯盎没说,苏宁也不问,既然这个俚人把问题提出来了,那么苏宁就顺带着解答了:“这个问题啊,你其实也不用担心,不管是谁啊,这片土地上大家都生存至今,好多代人了,几百上千年了,没人赶你们走,没人会和你们作对。
  这一次在下出来之前,已经想好了关于今后你们这些部族的一些问题,首先一点,和那约法三章是一样的,你们是否可以代表所有的部族接受大唐提出来的约法三章,这一点很重要。”
  十来个俚人代表互相看了看,那个年纪最大的俚人点点头:“可以接受,但是前提就是大唐朝廷不能干预我们族内的事情。”
  苏宁点头:“这就是我们可以谈的事情,只要你们发誓遵守约法三章,那么其他的都可以谈,生活在大唐的这片土地上,你们就是大唐的国民,只要接受大唐的约法三章,那么,大唐也会尊重你们的意思,我的最初想法呢,是在你们族人的聚居地,设立一些自治县,你们自己选择官员,各种各样的官员,选择出来,上报朝廷,朝廷予以任命,你们本族人管理本族的事情,朝廷不往你们的自治县派遣汉人官员。”
  这话一出,所有俚人代表们就激动了,那年纪最大的老人一下子站了起来:“此话当真?”汉人代表们也是面面相觑,冯盎也是一脸惊讶,没想到朝廷居然会给出这样个条件,这个条件简直就是他们一直奋斗的目标啊!
  苏宁很坚定的点点头:“只要你们发誓遵守朝廷的约法三章,按照约法三章办事情,那么我给你们的承诺也就是有效的,我们可以签订专门的条约,白纸黑字,盖上印玺,以示完全有效。
  今后,你们就可以自己选举官员,自己管理当地,每一个自治县,给两百人的武装士兵名额,自己保护自己,抓捕犯罪的人,在你们所有的自治县之上,设立几个大一点的自治州,官员是朝廷任命的,但是不干预你们的内务,只是负责收税,还有你们和朝廷的沟通,除此之外,一切你们自己决定。”
  这样的条件……
  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冯盎相当吃惊,不仅仅行政自主,而且还给了两百个人的正规军名额,朝廷这次怎么是这样的大方了?真不怕他们造反?这真的是皇帝答应的条件?
  “苏侯,这,陛下真的会答应吗?”冯盎不放心的询问道,所有人也都看着苏宁,等着他最终的回答,苏宁很自信的笑道:“陛下会答应的,本侯已经将这些基本上可以被接受的要求上报给陛下了,不日就会有结果,陛下既然给了在下先斩后奏的权力,那么,在下就可以做出这些决定,你们不必担忧。”
  冯盎的心里面就开始盘算了,真是想不到啊,这一次朝廷居然如此做,居然打算给这些人真正的自主权利,这些人从汉代开始就不断被中原王朝压迫进剿,而且南部夷族多数战斗力不强,基本上很容易就会被中原王朝打败,征服,下场会很惨,但是臣服的大家就是被汉人统治,那结果更不好,没少出现汉人官员欺辱夷族人然后夷族忍无可忍杀官起事的事情。
  这个时候中原王朝绝对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平定叛乱,就是尸山血海,长期以来这种宿怨非常严重,岭南地区的人对于汉人也是相当的防备,但是这一次大唐朝廷居然允许他们自治,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既然这一次朝廷的条件和要求这样宽松,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呢?冯盎觉得自己的那些要求和小心思似乎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实现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
广州会议(三)
  和这些部族首领还有当地汉人的谈判,仅仅是一个开始,苏宁也看出来了,不管如何,不管自己的条件多么诱人,如果冯盎并不能满意的话,那么绝对会引起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即使自己可以用利益有时这些部族和汉人领主全部都和自己合作,但是这是不安稳的,冯家在这里的根基太深厚了,不说那些利益可否打破他们之间的羁绊,就是灭掉了冯家,那么紧随而来的岭南权力真空就会引发流血事件。
  苏宁不想再多死人了,三国,五胡乱华,南北朝,侯景之乱,隋末大乱,汉人的血已经流得够多了,从东汉末年的五千万人口顶峰值以后,似乎是上天有意不让汉人继续兴旺下去,一直到宋朝,这个五千万的人口数量才被超越并且维持,而五千万的人口,相对于这片土地而言,实在是太少了。
  汉人的数量本来就不多了,这些年休养生息,汉人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要说和周边的胡人比起来,最多也就是持平,和北方胡人不一样,南方的夷人多数都是华夏族融合形成过程中被驱赶离中原地区的人,还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南下避难的华夏族人,比如楚国遗民,还有当初的三苗,山越人,在血缘和文化习俗上,并没有和汉人相差太多,在将来,也是确确实实的神州之地。
  比起屡屡对中原王朝造成巨大威胁和有着血海深仇的北方胡人,南方的夷人战斗力不强,作乱也不激烈,无法和中原力量相抗衡,长期处于被压迫被欺负的地位上,自然而然的反抗也就不会少,可是他们终究不是心腹之患,而且他们所处的江南之地可是苏宁计划蓝图中大唐的钱粮仓库,他们作乱,对于发展江南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若是可以用和平的方式结束这种动乱,让江南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时代,扫平所有心怀不轨的势力,顺便还可以收复这些夷人,让他们建设他们的家乡,让他们为大唐纳税,大唐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安全和国民身份,比起北方胡人,苏宁更愿意接受南方人,将他们提早一段时间融入华夏族的血脉中,不用等到南宋了。
  稳定了大后方,才能接着向北向东向西进发。
  那么,满足冯盎,稳定住冯盎,在削减他的权力,使他成为类似于吉祥物的存在的过程,就会有些长,冯家作为岭南最大的家族和最具权力的家族,想要将他的权力逐步剥夺,而变成一个仅仅具有财富和名望的家族,并不容易,英国人把王室的权力逐步剥夺掉的过程有好几百年,不过苏宁可等不到几百年。
  “朝廷居然可以开出这样的条件,真是叫老夫很意外,看来朝廷的诚意是毋庸置疑了。”送走了客人之后,冯盎站在门前,对着一旁依旧坐在座椅上吃东西的苏宁说道。
  苏宁一边吃一边说道:“既然冯公已经看到了朝廷的诚意,那么,是否也该让朝廷看一看冯公的诚意呢?礼尚往来,才可以有来有往啊,否则,可就不好看了啊!”
  冯盎看着苏宁满不在乎的一张脸,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明日我就下令,审计司和市舶司可以重新运转了,冯家会主动配合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办公,也会尽力督促其余的大小家族一起接受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安排,包括张无悔的安排。”
  苏宁很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朝廷也看到冯公的诚意了。”
  冯盎走到苏宁对面坐了下来,盯着苏宁说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接着谈一谈了?”
  苏宁放下了筷子,喝了一口酒,舒了一口气:“那是自然,冯公的诚意既然看到了,那么,冯公就可以提出条件了,当然,要以约法三章为前提,约法三章没得谈,不管是他们,还是冯公,或者是任何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