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451

  李世绩表示领命。
  吐谷浑获知消息之后,举国震恐,连忙向西域诸国发布告饶文书,又向西突厥送去告饶文书,同时南下向吐蕃发去求援文书,到处求饶求援,当时不可一世的模样现在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吐谷浑国主伏允可汗三天没吃饭三天没睡觉,整天愁眉苦脸,整个人瘦了一圈,和他一样,他的手下重臣天柱王也差不多。
  “可汗,西域诸国把我们的使者都赶了回来,文书被焚,已经没有停战的希望了。”天柱王接到了一份通报,打开一看,脸色大变,然后一脸恐慌的向伏允可汗报告道,伏允可汗一拍桌子,大怒道:“这群混蛋!我不怕他们!当年我能打败他们,现在一样可以!”
  话音刚落,又是一个士兵拿着一份文书递给了天柱王,天柱王急忙拆开,一看之下,更是惊恐:“可汗,西突厥可汗斩了我们的使者,直接说战场见……”
  伏允可汗一愣,随后脸上苦笑连连:“好啊,好啊,李世民真是把我们给逼到绝路了,现在我们除了举国迎战,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吐蕃那里呢?吐蕃那里有没有消息传过来?要是能有吐蕃帮我们挡住唐军争取时间,我倒还有办法对付那群混蛋和西突厥,然后掉头收拾唐军,那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天柱王低着头颓丧道:“都是臣不好,都是臣的错,若是臣没有那样相信那该死的汉人,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现在可好,那该死的汉人居然能做出那种事情!”
  伏允可汗眼中闪现一些恼怒,一直以来都是这个天柱王怂恿自己反抗唐朝,虽然自己曾经有过和唐朝和好的想法,但是被他给阻止了,他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和唐朝那么过不去?现在可汗,人家三支大军三面围攻过来,要是没有援军,必定亡国啊!
  事已至此,现在也不能临阵乱人心,天柱王虽然坏事,但是打仗有一手,能依靠的将军不多,除了迟允,就是天柱王了,所以恼怒归恼怒,伏允可汗还是安抚了天柱王:“你就不要自责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也有本可汗的原因在里面,不全是你的错,现在还是想想如何对付唐军吧!
  西域联军不是对手,很好对付,我们用三万军队可以挡住他们,至于西突厥,他们的骑兵倒是很厉害,也需要三万人去应对,唐军战斗力强大,没有六万人的话,估计难以与之对抗,可是,我们举国上下也就八万人的军队,还有四万人的缺口,怎么办?”
  天柱王见伏允可汗没有怪罪他,心中松了口气,细细一想,只能说道:“现在没有吐蕃的消息,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精壮男子没有了,年纪大一些的,和年纪小一些的,只要是男丁,也是可以上战场的,把他们送上去争取时间,让精锐军队对付唐军,打败了唐军,再掉过头来收拾掉西域和西突厥的军队,目前看来,只有这样了!”
第五百八十七章
嚣张的李道彦
  既然战书已下,这场战争就没有任何避免的可能了,李二陛下下令西突厥和西域联军立刻行动,屯兵于边境,等到大唐军队一到,立刻展开围攻,与此同时,杜如晦收到情报,吐谷浑伏允可汗以三分之一国土和人口牛羊马为代价,换来了吐蕃人三万援军,加上伏允可汗连日来强征数万人入伍,吐谷浑吐蕃联军人数已达十五万,看样子是要和大唐死战到底。
  李二陛下召集参展诸将到书房开军事会议,李世绩就明言:“吐谷浑之口众不过三十万,却能征召十二万兵,岂止穷兵黩武乎?其精兵不过五万,余者尽皆为乌合之众,一战可定,只需击破五万精兵与吐蕃三万援军,便可彻底灭其国。
  吐蕃者,与我大唐并无来往,居于高地之上,想来是有恃无恐,穷山恶水之下,必产悍兵,吐蕃三万精锐可抵吐谷浑五万精兵,不可小视,此番大唐征战,务必要使吐蕃三万精兵无一人可回,务必全歼之,而后屯兵与吐谷浑故地,设立军镇以对抗吐蕃,保证商道,为攻略西域诸国做准备。”
  李道宗接着说道:“西域联军战力如何我等不了解,然其国有五,口众数倍于吐谷浑,吐谷浑只一国便可抗衡之,想来战力不高,难以与精兵抗衡,倒是可以与吐谷浑乌合之众相抗,至于西突厥三万骑兵乃是战力,可与吐蕃三万兵相抗,也可一试吐蕃战力,毕竟我等未曾与吐蕃交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苏定方第一次参与这样高规格的军事会议,觉得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便说道:“此战吐谷浑一败,必将逃窜,我军若不紧追不放,恐其东山再起,前隋屡攻之,一旦战胜便撤军,是以吐谷浑屡败屡战,屡屡侵扰我内地,此战我大唐起雄兵数万,必将一战而定之,势将其主力悉数歼灭,不使一人漏网,其人若逃,即便天涯海角,亦当穷追不舍!”
  李二陛下很满意的看着苏定方,这还真是一个人才,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勋,不好大加提拔,此次让他参战获取功勋,也有安抚苏宁的意思在里面,毕竟苏宁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家伙了,而是一个即将年满十八的少年了。
  苏宁也获得参与此次军事会议的机会,此时他的眼睛盯在地图上,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李二陛下觉得苏宁屡屡有奇谋,此次虽然不让苏宁出战,但是问一问他有什么高招,或许对战局有利,于是开口询问:“苏宁,你看着地图不语,是否有所思?且说出来,以供众将参询。”
  大将们也看着苏宁,苏宁以这样的年纪参与这样高规格的军事会议,足以见识李二陛下对他的倚重,他的战功也的确是大,屡屡有奇谋,其谋略公认军中第一奇,若是被他看出了些什么,倒还真的有好处,于是大家都期待着看着苏宁。
  苏宁方才在想的是在神机上注意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场击灭吐谷浑之战,大唐虽然获得胜利,可是却有一个不好的插曲,事情就坏在参与此战的宗师李神通之子李道彦身上,这个事情说来也是李道彦自己作死,在大唐进攻吐谷浑的路上,会途经党项羌的领地,这党项羌也就是西夏党项族的先祖,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
  大唐要进攻吐谷浑,人生地不熟,需要向导,和前隋时期进攻吐谷浑是一样的,朝廷就看中了党项羌,拿很多钱给他们,令为乡导,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就来大军驻地参见诸将,对诸将说:“以往隋人来攻击吐谷浑,我党项族每一次都供给他们军用物资,但是隋人不讲信用,一定会掳掠我族人,现在将军们要是没有其他心思,我就资助粮草,并且派人运送,如果将军欺骗我,我就率兵固守险道阻塞你们的道路。”
  这是很公平的交换,党项羌也不想和大唐作战,只想自保,于是诸将与之歃血而盟,党项族人就相信了大唐军队,可是事情就坏在这个李道彦身上,他来到阔水之畔,见党项人没有防备,大概是脑子一抽,居然下令进攻,党项人没有防备,就被打败了,丢了牛羊数千。
  这下子通了马蜂窝,诸羌大怒不已,拓跋赤辞更是恼怒,亲自率领羌兵屯兵野狐硖,阻塞李道彦的进军之路,李道彦的军事才能有限,被拓跋赤辞打败了,随行军队大败,死伤者数万人,李道彦无奈,只能退保松州。
  李二陛下当时的心情可以想象,大唐节节胜利,攻灭吐谷浑,立下大的战绩,扬威四海,但是李道彦偏偏闹出了这样的事情,不仅仅言而无信偷袭人家没有防备的营地,第二战居然还被打败了,死伤数万人,面子丢到姥姥家了,于是李二陛下一怒之下下令李道彦坐减死徙边,也就是流放,也别回来了,到老才启用为凉州都督,然后就死了。
  可以说啊,这一次大唐征伐吐谷浑之役是一场大胜仗,但是这个李道彦偏偏闹出一个胜中之败,还是大唐自己不守信用,坏了名声,造成诸羌对大唐的不信任,这个影响不是一点点,所以苏宁就在想,可不能再让李道彦那个二货把事情给弄砸了,正寻思着如何开口,李二陛下就询问起来了。
  苏宁便顺势说道:“此战我军乃是客军作战,人生地不熟,若想尽全功,怕是需要向导才可以。”
  李二陛下点点头,看了看诸将,李世绩出列道:“这个不难,羌人诸部就在此地,我军若至,可以遣人以钱币雇佣羌人为向导,使其带路即可。”
  苏宁借着说道:“这样倒是可以,但是臣翻阅史书,发现前隋数次征伐吐谷浑之时,也大多雇佣羌人为向导,但是隋军不讲信义,屡屡偷袭毫无防备之羌人,使其相当戒备汉人,如今我军初至,其必谨慎以待之,我军应当与其约定,遵守诺言,切不可背信弃义,偷袭羌人。
  一者这般做对大唐声威孰为不妙,前些日子山东士族造假一事已然使外族怀疑大唐信义,若是此时再出现这种事情,那就太不妙了。
  二者羌人熟知地理,我军则不知,若是恼了羌人,不仅我军失信在先,还极有可能造成羌人对我军施以路障,我军若想假道行军,则是几乎不可能,更有甚者羌人进攻我军,造成不必要损失,那就太过了,所以请诸位将军约束部下,对羌人务必做到不拿一针一线,以彰显大唐乃是信义之国,当然,若是羌人失信,尽管灭之即可。”
  诸将深思之,频频点头,李二陛下也频频点头,正待说些什么,只听得一个略显嚣张的声音响起:“三明此言过了,不过羌人而已,他若是敢闹些什么事情,我便灭了他!反正是顺路,先灭吐谷浑,后灭诸羌!哼!”
  诸将闻言愕然,苏宁也愣了一下,一看,好嘛,成为李芮涵的夫婿之后,这家伙就是自己如今的亲戚,李道彦……这家伙还是要参与此战啊,但愿这家伙能小心一点儿,不要闹出那么多事情来,李二陛下应该斥责他一下,警告他一下才是……
  “道彦,不许这般!我大唐是讲道理的,不是无信无义之国,你万万不可如此!”李二陛下黑着脸斥责道,李道彦缩了缩脖子,没说什么,但是脸色依旧不太好苏宁觉得这家伙肯定不甘心,怕是此战会有变数。
  李二陛下分派好了任务,就让诸将回去准备,三天后出兵,虽然天寒地冻,不适合作战,但是我军准备充足,此时出战,不需要等到来年开春影响春耕,却可以赶在春耕之前为大唐带来数万精装劳力,再好不过了。
  诸将离开之前,苏宁给李世绩递了一个眼色,李世绩会意,走出书房之后就靠了过来,问道:“怎么了三明,有什么事想对老夫说?”
  苏宁朝着李道彦嚣张的背影努了努嘴道:“李叔叔如何看待道彦叔叔?”
  李世绩皱了皱眉头,看了看李道彦的背影,摇头道:“倒是个孝子,只是性情乖长,不太好驾驭,不怎么听从指令,怕是要坏事。”
  苏宁说道:“我就担心和羌人交涉之时其余诸将皆会听令,唯独道彦叔叔不会理睬,到时候还请李叔叔好好地看着道彦叔叔,且不可让其独自领军与羌人交涉,否则遗祸战局,则大事不妙。”
  李世绩慎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老夫知道了,这个事情会多多在意的。”
  回到府上,苏定方正在准备作战,这几日准备作战,苏定方就不回三原县了,也没让秦梓月过来,只是让她在府上好好儿的待着,据说是秦梓月又一次怀了身孕,可把一大家子高兴坏了,正值此时苏定方应征出战,秦琼认为这是吉兆,苏定方一定可以立下大的军功,凯旋归国。
  所以苏定方笑呵呵的打理着自己的戎装,一见苏宁回来了,就笑道:“二郎方才和曹公说些什么呢?”
  苏宁笑道:“没什么,就是谈一谈军务,此次出战我不用参与了,只好看着大兄建功立业了。”
  苏定方呵呵一笑道:“二郎可别这样说,为兄眼看着都要有第三个孩子了,说不准又是一对双生子,那就是四个,你啊,都十七岁了还没有孩子,结婚也有好几个月了吧?多回去陪陪芮涵,为兄知道你疼爱她,不舍得让她早早生子,可是芮涵可天天围在梓月身边羡慕梓月怀孕,你也就这些时日可以在家里待着了,一旦及冠,有你忙的,有时间的时候多多在意着,知道吗?”
  苏宁笑道:“知道了知道了,大兄一去,我就回家等着大兄凯旋的消息,说不准等大兄凯旋归来,芮涵也就怀上了!呵呵呵呵!”
  苏定方也是大笑,笑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苏宁对苏定方说道:“大兄以往论战之时,我总是发现大兄善于千里奔袭,总是喜欢以一支孤军迂回包抄敌人老巢,这倒是个出奇制胜的法子,此次征讨吐谷浑,难保不被伏允那个家伙逃掉,当初打东突厥和灵州的时候,也是千里追击才抓到了敌酋,大兄若得这样的机会,可不能放过,一旦抓到了,那么做个公爵也未可知啊!”
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二陛下的警告
  苏定方的确善于驾驭骑兵,而且善于带领骑兵长途奔袭,若是生在汉武帝时代,一定是一个不下于卫青霍去病的抗匈奴英雄,生在大唐,倒也不妨碍他成为大英雄,大唐猛烈的拓边行动,给了苏定方很多的便利,加上苏定方自身勇武超凡,放在战场上,又是一个万人敌,似乎较之张飞也不遑多让。
  将来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供苏定方展现他的勇武,而且他如今只是二等侯爵,相对于和他年龄相仿的程咬金等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程咬金他们都已经是二等公爵了,所以说,这也是李二陛下的一个暗示,苏定方的晋升之路,并不困难。
  三天之后,苏宁亲自将苏定方送到府门口,看着苏定方威风凛凛的骑着高头大马远去,苏宁也要整理一下回到三原县过自己的快活日子了,苏定方都已经让秦梓月连续两次怀孕了,这一次居然还是在李芮涵过门之后怀上的,想必这对于李芮涵的刺激是很大的,苏宁已经做好两个腰子全力运转的准备了,不论怎样,看来都不能拖延了。
  只要让李芮涵怀上第一胎,还能是个男孩儿的话,那就不用担心了,大唐的嫡庶之争相当剧烈,虽然苏宁并不认为嫡庶有什么意义,可是在大唐人的眼中,这就是天壤之别,不能让妾侍怀上第一胎,尤其不能是儿子,否则纵使只是一个小小的苏家,闹不好也会出现袁绍和袁术之争。
  只要李芮涵诞下一个嫡长子,那么苏家就安定下来了,一个隐藏支线任务就完成了,后面就好过了,自己安心了,小芮涵也能安心了,岳父大人也能安心了,李二陛下也能安心了,下一代的苏家家主有皇室血脉,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也可以加强他对苏宁的信任,对于苏宁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月华小妮子,还有那两双胞胎姐妹花,等到李芮涵生完孩子,一切尘埃落定,就可以纳她们为妾,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他肯定不会只有一个孩子,整个苏家都不会答应苏宁只有一个孩子,开枝散叶多生孩子,这是一个传统,争取让每一个女人都能有儿子,苏家才能扩大,再往后的话,苏家若是发展的太大,也不好,需要更多的儿子来分家,打消皇室的疑虑,这样才能让苏家长长久久的存在下去。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三年都是至关重要的三年,要生孩子,要纳妾,要加紧写作《资治通鉴》,要时时刻刻关注着贞观革新的动向,要关注军事大学和政法大学的发展势头,还有各地蒙学的建设状况,以及教育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千头万绪,这是每一项改革行动之时所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见证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双手撑了撑腰,感受着自己强壮的两幅腰子,脑袋中遐想小芮涵的美妙身姿和动听的声音,绝美的脸蛋儿和笑容,还有细腻的皮肤和白皙的肤色,那种顺滑的手感,啊,真是想想都受不了,苏宁不由得有了些感觉……
  伸手从怀中拿出苏定方临走前笑眯眯塞给自己的纸包,苏宁知道那条黑乎乎的棍子一样的物体是什么东西,还有前两天孙思邈托人从长安总院给自己带来的那一盒肉苁蓉,有了这些东西打底,自己的身体又没有什么问题,强壮的很,就不怕小娇妻怀不上,一定要生个大胖儿子才可以!
  四大护卫把来福牵了过来,苏宁把纸包放回怀里面,翻身上马,朝着三原县的家中飞奔而去……
  “啪”的一声,一个珍贵的瓷瓶粉身碎骨,侯君集脸色黑的和包公有的一拼,双手青筋暴露,面色扭曲,双眼泛着寒光,每一个被他看到的下人都浑身打颤,仿佛坠入冰窖,当然这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不爽,这已经是他三天来摔碎的第十五个花瓶了,加在一块儿,恩,也有不少钱了,可是相对于他在结交大臣给自己说好话的方面花费的钱财,这些只是九牛一毛。
  但是很显然,那九头牛都打了水漂,一共结交了九个人,加上军中的一些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将军,一共有十来个人去给自己说情,想要得到这一次征伐的统帅职位,本来征伐哪里侯君集没有什么想法,只要能打就好,李二陛下下令对吐谷浑开战的时候,侯君集欣喜若狂,还以为自己的运作有了效果,终于可以去打仗了!
  然后就是立下大战功,凯旋回大唐,得到嘉奖令,成为侯相公,登上人生巅峰!嘿嘿,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可是随之而来的消息把侯君集打入了无底深渊,被李二陛下委任为此次行军统帅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的是他的副手,参谋总部左次长李世绩,而不是他,军方第一人侯君集,自己费尽心思想要取得这次的统帅职位,可是,居然被李世绩给抢了先?看着李世绩一脸淡然的接下了皇命,侯君集真的有杀人的冲动。
  结交了那么多大臣请他们去说好话,结果都没有用?还是他们根本就没说?还有那个苏宁,可恶!明明皇帝如此信任他,只要他说一句,皇帝肯定会答应,一定是他,是他没有和皇帝说!还有那些大臣,一个个的都是混蛋!文人果然靠不住!都是些舞文弄墨的混蛋!全是混蛋!
  侯君集恐怕不会想到,如果不是他让那么多大臣去给他说情,李二陛下最初的统帅人选就是他,如果不是他多此一举的话,恐怕也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了,谁让他去找了那么多人,还有苏宁呢?李二陛下原本的确打算让侯君集去,结果……这就叫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可是侯君集如何会反省自己?他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是万事都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别人的错。
  他开始酝酿一揽子报复计划,可是还没有酝酿完毕呢,就接到了皇宫里面关于李二陛下要召见他的消息,侯君集愣了一会儿,才接旨,跟随传令官员前往皇宫,不知道皇帝找他有什么事情,但是侯君集告诉自己,肯定不会是好事,只是这样一来,倒也可以得知到底是哪些人暗地里给他小鞋穿,哪些人不给他做宰相的机会。
  一定要报复!
  李二陛下依然在书房里面接见侯君集,侯君集进入书房的时候,里面除了李二陛下,一个人都没有,带路的太监把他领入了书房之后,就退了出去,把房门关上,整个书房里面就只剩下他和李二陛下两个人了,凭他多年的经验,他明显的感受到一种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于正在奋笔疾书的李二陛下。
  “臣侯君集,参见陛下!”侯君集决定先试探一下,看看李二陛下找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不是统帅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李二陛下没有回话,侯君集觉得奇怪,只好提高声音又喊了一声:“臣侯君集,参见陛下,不知陛下有何事召臣来此。”
  李二陛下没有抬头,但是终于开口了:“你还知道朕是陛下?”
  侯君集眉头一皱,朕?李二陛下居然在这样私人的场合对他用了“朕”这样的称呼?这样正式的称呼一般只用在正规的场合或者是一年一度大朝会的时候,古往今来没有几个皇帝喜欢天天把朕这个字挂在嘴边上。
  何况李二陛下对于他们这些功勋旧臣老臣子都是很和善的,有的时候就算是中等规模的庭议也会用“我”这样的自称来对待众臣,以示宽和,可是,现如今,李二陛下对他一个人,在私人场合,用上了“朕”这个自称,算算时间,已经好几年没有听到李二陛下用这个自称对待他了。
  情况不妙。
  这是侯君集的直觉。
  接下来的情况印证了这个直觉。
  “陛下自然是陛下,臣如何会不记得?”侯君集用轻松的语气说话,想要将谈话的气氛缓和一下,不过效果不太明显,李二陛下停下了笔,冷冷的看着他,冷冷地说道:“是吗?可是为何朕总是觉得,你已经忘记朕已经是皇帝,而不是秦王李世民,这里是长安城的皇宫,而不是长安城外的军营!”
  短短一句话,侯君集被说的冷汗直冒,心拔凉拔凉的,终于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等到李二陛下一句话说完,侯君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喊道:“陛下,陛下,臣,臣绝无二心,绝无二心啊!臣,臣始终都恪尽职守,对待陛下,对待大唐忠心耿耿,不敢有丝毫违逆啊陛下!陛下,一定是有小人在陛下面前进谗言,嫉妒臣身居高位,陛下切不可相信此等小人,冤枉忠心耿耿之臣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