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451

  腹诽了一句,苏宁接着说道:“臣也只是假意应承一下,但是有些事情臣却不得不和陛下明说,臣以为,侯总长为人,并不适合担任高位。”
  李二陛下盯着苏宁冷冷说道:“说下去。”
  苏宁点头道:“臣曾经说过,大唐若要发展,就需要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不断地进入朝堂,老年人胜在沉稳,却失去了锐气,年轻人富有锐气,却不够沉稳,只有双方互补,才能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而且大唐不应该学习季汉,学习诸葛亮,一个人连军中杖责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过问,大权独揽,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处理,这样不仅自己会累坏,更会导致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季汉从诸葛亮死后,所用的大臣都不是季汉立国之后培养的年轻人,所以蒋琬费祎董厥相继死后,季汉就没有可以挑大梁的人才了。
  所以对于身居高位者而言,才能不需要惊天动地,但是心胸一定要宽广,为人要温和,可以接受比自己能干的下属存在,并且培养他接任自己的位置,这样的人虽然少,但是朝廷中的高位也不多,有这样的人配这样的高位,才是最合适的搭配,一个年长的长者带着一群充满干劲的年轻人,用他们,但是也同时不断地教导和约束他们,这样,年轻人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成长。
  但是侯总长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心胸不够宽广,为人瑕疵必报,这样的人可为一军之将,但是却绝对不能为一国之相,房相公和杜相公都不是心胸狭窄之人,大唐才能有这样的发展,若是侯总长担任宰相,估计朝廷不久之后就会发生党争。”
  李二陛下听完之后看了苏宁好一会儿,面色逐渐放缓,坐直了身子,这才问道:“你说的话也是我心中所想,侯君集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我才如此爱护他,可是他太不知进退,我都已经宣布军政分开,可他还想凭军人身份担任宰相,我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我打算把侯君集从参谋总长的位置上调开,你有什么好主意?”
  苏宁心中一凛,面色不改道:“这个,臣委实不知,臣说这些话只是出于公道之心,不希望大唐落入混乱之境地,所以才会有此说,至于方法,臣当真没有好方法,也希望陛下有更温和的方法处理这件事情,不要伤了功臣的心。”
  李二陛下微微放下了心,脸上露出微笑,说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为难你了,那么,你认为除了侯君集以外,大唐诸将,还有何人可为参谋总长一职?说出来给我做个参考,你看人一向很准,薛礼,王玄策,都是一时俊杰。”
  苏宁仔细想了想,说道:“若要凭军略才能,大唐诸将中,可以胜任参谋总长一职的不在少数,但是若是从心胸和处事方法来看,最适合的人是李世绩将军,李世绩将军为人谦和,处事公道,以德服人,不会以势压人,更不恋权,而且战功赫赫,有他在,可以很好的团结诸将。”
  李二陛下微微点点头,说道:“你倒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最合适的人,除了侯君集,也只剩下懋功了。”
  苏宁笑道:“其实真正最合适的人还是师尊,只是师尊已经不问政事,臣也不希望师尊再牵扯这些事情,师尊年纪大了,应该养老了。”
  在大唐,若论名将,李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李二陛下也没有异议,只是苏宁这小子真是聪明,一句话就在告诉自己李靖已经不问政事,不要把事情引到他的身上,呵呵,还真是知恩图报啊,这样维护李靖,嗯,但愿你以后也能这样对待承乾把!这小子如今的话我却也不能当作耳旁风,对付侯君集,也不能用李靖了,那该用谁呢?
  李二陛下还真的有再用一次李靖的想法,不过苏宁既然察觉了,就不能这样,否则苏宁肯定要闹腾,君臣不和,不是他想看见的,更别提苏宁了。
  “对了,侯君集之所以要请战,也有一些不得不注意的原因在里面,你也知道普及蒙学的事情让山东和北地还有江南都很不满,为了平息民怨,我也只能提前把朝廷预留的十万战俘用到那些地方,先把劳动改造普及了,但是这却让朝廷非常缺乏战俘,所以,对外开战也必须要考虑一下了。”李二陛下这样说道。
  苏宁疑惑道:“蜀中二十万僚人也不够用吗?”
  李二陛下说道:“二十万僚人用来补偿蜀中,已经在蜀中普及劳动改造了,倒是无法出蜀,否则,朝廷何须如此担忧?但是这样也好,军中请战之人不在少数,太久没有打仗了,对国民倒是好事,但是对军队而言却不是好事,现在有了战俘运送粮草,粮草也足够,倒是不用征发民夫扰民,所以军中请战之人很多,纷纷希望开疆拓土,让我很是为难啊!”
  苏宁却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陛下,可否考虑一下,吐谷浑?”
第五百八十三章
杜如晦出招
  要说苏宁提出吐谷浑的事情,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事实根据的,在李二陛下即位之前的武德年,吐谷浑的可汗伏允对唐朝的态度相当敌视,对四川地区和甘肃地区进行周期性的骚扰和攻打,双方之间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李二陛下即位之后,这种情况有所缓和,有记载的也就是两次,贞观二年一次,贞观六年一次,而在这个时空,这一点并没有变化。
  最有意思的还是贞观六年,也就是去年的事情,吐谷浑伏允可汗派人向大唐朝贡,但是朝贡的使者刚刚离开,吐谷浑就出兵攻打了兰州,对于此李二陛下相当不满,派特使到吐谷浑,谴责伏允要把他召到长安觐见皇帝,伏允称疾拒绝,但请求皇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尊王。
  那个时候大唐已经颁布诏书废除和亲,不将公主嫁与外人,所以就明言拒绝,而是以天可汗的身份要求伏允来长安觐见,或者让他的儿子来,两人都拒绝了,同时,伏允继续攻击兰州、廓州,又拘留唐使赵德楷,李二陛下当时埋头于贞观革新和对付山东士族,并没有心思和吐谷浑开战,便派了一批特使到吐谷浑商讨此事,又传召吐谷浑使者,亲自同他们进行商讨,然而伏允仍然没有让步。
  李二陛下当即大怒,但是仍然没有对吐谷浑动手,只是在兰州集中兵马,准备打自卫反击战,同时紧锣密鼓的准备对付山东士族,同时下令西突厥出兵威胁吐谷浑,为大唐争取时间,西突厥按照李二陛下的要求出兵,这才逼退了吐谷浑,但这件事情在李二陛下心里面一直是个疙瘩,他对吐谷浑无礼的样子感到非常不满。
  要知道在此前,灵州大战以后,北方部族对大唐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无礼,为了讨好大唐以至于大唐不会随便攻击他们,就联合起来给李二陛下上了一个天可汗的尊号,李二陛下大喜,同时也自信心膨胀,天可汗的名号原本只是一个虚衔,可李二陛下依旧使它发挥了强大的力量。
  西突厥遵从,薛延陀遵从,两个大国家都遵从了,吐谷浑一个小国居然敢无视天可汗的命令,还敢不断的和天可汗的国度交战,偏偏大唐因为要对付山东士族而无暇他顾,这才让吐谷浑得了手,现在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正好有了对外出战的想法,侯君集所说的那些理由都不用,就一个不遵从天可汗之号令就可以对吐谷浑用兵。
  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这场战争会从贞观八年开始打,一直打到贞观九年结束,第一阶段是段志玄作为主帅出征,取得小胜之后吐谷浑遁逃,段志玄没有继续追击,给了吐谷浑喘息之机,于是吐谷浑不知死活的在贞观八年的十一月继续进攻大唐,终于让李二陛下动了真怒,一怒之下让李靖挂帅出征,猛将强兵尽出,势要灭掉吐谷浑。
  但是如今看来,苏宁并不主张李靖挂帅出征,李靖也并不适合,那么最适合的人就要在侯君集和李世绩两个人里面选择,侯君集定然是没有指望了,为了打压侯君集扶持李世绩登位,这场战争就变得尤为重要,李世绩获得全胜之后,就可以取代侯君集,但是侯君集会老老实实的坐以待毙吗?苏宁表示怀疑,可是这是李二陛下的事情,他要用什么样的权术,苏宁管不着。
  至于这场战争,吐谷浑如今还没有出兵袭扰大唐,若是拿以往的事情来做文章显然不合适,所以,就要让吐谷浑先动弹,大唐再动弹,至于如何让吐谷浑动弹,李二陛下却有些犯难,这发动战争也不容易不是吗?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苏宁给李二陛下支招——召唤术,召唤杜如晦。
  这个大唐情报机关的头头如今沉迷于纵横之术,对纵横司的掌控渐趋实际,而苏宁却慢慢淡出了纵横司,却仍然掌握着纵横司最重要的一环——血花,除此之外,纵横司的情报系统都在杜如晦的掌握之中,利用大唐在西突厥的商队和吐谷浑来上一两下,还怕吐谷浑不上钩?只要有一个大唐子民受了伤,大唐就可以动手了。
  不但可以将过去的场子找回来,还可以加深大唐的威严,免得让那些人感到大唐有些衰落了,连一个小小的吐谷浑都收拾不了,这可不好。
  所以,在如何对抗吐谷浑的事情上,李二陛下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对吐谷浑用兵,灭之,其国有民数十万,可以弥补大唐在战俘上的缺口,有了这数十万人加入大唐进行劳动改造,至少五六年是不缺人了,就可以腾出手来普及教育,还有对外拓边征战,对内革新,将大唐打造成一个梦幻国度。
  至于侯君集……你丫的自己找不痛快,你怪谁?居然送给我一盒子那啥鞭,你他娘的当我肾亏吗?当我应付不了娇妻美妾是吗?我去!
  当然了,有那个好东西,谁也不会嫌它多,只不过那玩意儿终究有些太过生猛,是刺激类的药品,却不是什么大补之药,所谓的虎狼之药指的就是这些东西,古往今来也不知道多少一时俊杰就死在这上面,苏宁倒是记得有一种性子温和的补药,好像叫肉苁蓉来着,那玩意儿性子温和,倒是比这啥鞭要好得多……
  苏宁离开之后,李二陛下就召唤了杜如晦,这位如今大唐的情报头子,大唐的眼睛,呆在纵横司的时间久了,李二陛下觉得杜如晦身上的杀伐决断之气更为明显,所谓房谋杜断,说的就是房玄龄善于谋划,而杜如晦善于决断,不要小看决断,多少人善于谋划却不善于决断,袁绍多谋而寡断,这才落得失败的下场,曹操失去善于决断的郭嘉之后,也是遭遇了赤壁和潼关的惨败,所以说,决断相当重要。
  有一个善于决断的人才担任要职,对于领导者而言是一件好事,李二陛下有了杜如晦,才能在多少历史的转折点抓住机遇,击败李建成,夺取了皇位,失去了杜如晦之后,李二陛下的决断失误就不能算少了,所以说,决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杜如晦善于决断,而在纵横司主官的位置上,反而最需要的就是决断,纵横之术在于狠辣,在于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在对外交往中正是需要这一点,把敌人狠狠地削弱,让自己吃着敌人的血肉成长起来,杜如晦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所以说,把杜如晦放在纵横司主官的位置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二陛下的问题一经提出,杜如晦双眼放光道:“陛下圣明,臣早有此意,吐谷浑不尊上国,视陛下天可汗之名如无物,西突厥与薛延陀尽皆遵从,只有这小小的吐谷浑胆敢对抗我大唐,若是大唐不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很可能叫周边诸国小巧了我等,老臣正愁没有办法来树立大唐在西域的威信,陛下既然如此以为,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李二陛下笑着问道:“那杜爱卿可有办法让吐谷浑自己招惹大唐,让大唐师出有名,一举而击灭之呢?”
  杜如晦笑道:“办法自然是有,自从与西突厥通商之后,纵横司密探便遍布于西突厥各地,更有甚者伴随着西突厥与西域诸国的商贸往来进入西域诸国,是以大唐才能得知西域诸国的准确情况,臣以为,此事非常容易,只需要付出一点点钱财,找一些机灵的密探,就完全可以使得大唐出兵名正言顺,还可以命令西突厥等国出兵协助,一举两得。”
  李二陛下大喜,问道:“计将安出?”
  杜如晦一脸神秘的笑容,将计策缓缓道来,李二陛下闻之大喜,赞叹道:“杜卿这段时日却是大有长进,纵横之术当真如此妙?”
  杜如晦说道:“纵横之术,说穿了,便是损人利己,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削弱敌人,加强自己,虽是用处极大,但有伤天和,是以纵横家大多没有善终。”
  李二陛下面色一变,急道:“杜爱卿此言何意?朕不能失去杜爱卿!”
  杜如晦心中一暖,笑道:“臣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若不是苏侯相救,臣早已是冢中枯骨,对于天命早便已看得很开,苏侯相当厌烦董仲舒天命之理论,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何其难得,董仲舒偏偏要弄天人感应,引得宿命之说大行其道,苏侯不信之,老臣自然也不信之。
  老臣要死的话,三年前就已经死了,如今却还好好的活着,那正是老臣命硬的结果,老臣已经多活了三年,陛下何须担忧?就算是老臣离开了,苏侯已经成长起来,纵横司交给苏侯,会比交给老臣更为妥当,苏侯年仅十七,身体强健,还有大好年华,执掌纵横司五十年不成问题,至于苏侯之后,呵呵,那就不是老臣可以预测的了。”
  李二陛下怎么听都觉得杜如晦有种在交代后事的感觉,焦急地看着杜如晦,却看不出杜如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心中决定要让孙思邈给杜如晦做一个全身检查,否则断断难以放心,不说苏宁年轻,李二陛下也离不开杜如晦,杜断,没有杜如晦的决断,很多事情,李二陛下都不好处理,很多事情李二陛下已经习惯询问杜如晦如何决断,一下子没了他,还真不好做事情。
  “爱卿不要多想,爱卿既然已经夺回一次命,就不要担心其他的,安心做事,好好的修养身体,朕还要把大事托付给爱卿,将来若是爱卿高寿,还要让爱卿做托孤大臣,爱卿切不可说这种事情,苏宁虽然有才华,但是年纪太轻,还需要历练,朕也离不开爱卿的决断啊!”李二陛下抓住杜如晦的手,声情并茂的说道。
  能让皇帝这样做,就算是做戏,也知足了,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虽然夺回了一条命,但是身体的底子太差,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三年?五年?十年?呵呵,要是能在活十年,那可就太好了,可以活着看到大唐威震寰宇,可以活着看到大唐走向极盛,那该是多好啊!
  但是自己现在从事着最不能为人所知的事情,长期呆在这种地方,会让心情也变得阴暗起来,做什么事情都会习惯于用阴暗的思维,想来纵横家大多不得善终,也有这样的原因吧?唉……
第五百八十四章
全国备战!
  时间:大唐贞观七年冬十一月初。
  地点:大唐西北边疆某荒漠。
  人物:一支一百余人组成的商队。
  “我说掌柜的,你这批货怎么那么沉啊,刚才搬货的时候差点儿脱手,差点儿把脚给砸烂了,现在手上还酸着呢,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一个精瘦的汉子骑在马上,一脸郁闷的跟身前一个长着山羊胡子的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抱怨。
  山羊胡子骑在马上正悠哉悠哉的看着周边景色,闻言转过头笑道:“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只不过是些寻常的货物而已,当然有点儿重就是了,又没砸着你,这工钱也没少你的,你抱怨个什么劲儿?”
  精瘦汉子无奈的点点头,然后貌似想到了什么似的问道:“掌柜的,咱们这是去哪儿啊?这里好像也不像是去西突厥王庭的路线吧?难不成是去西域?那路可远了!掌柜的你也不告诉我们一声,这粮食和水够吗?还有啊,这里好像和吐谷浑挺近的,大唐可没和吐谷浑通商啊,前些日子吐谷浑还来打兰州的,咱们可不能和他们做生意啊!”
  山羊胡子白了精瘦汉子一眼,说道:“你这小子怎么那么多话?谁说老子要和吐谷浑做生意了?那帮蛮子天天和大唐作对,总是和咱们不对付,老子虽然是个商人,但也知道大义,和他们做生意不就是害了大唐吗?老子可是读过书的,你当老子和你一样?”
  精瘦汉子眼中精光一闪,带着谄媚的笑容接近山羊胡子,笑道:“哎哟,掌柜的还真看不出来啊,您还是读过书的呢?读过书的人怎么还做商人呢?我可听说朝廷已经把什么什么术给研究出来了,说什么大唐以后所有人都能读书,哎哟喂……”
  山羊胡子没好气的说道:“那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多大的功德啊,你可要记住了,再说了谁说读过书的就不能做商人?这越往以后读书人越多,什么人都能读书,朝廷还要建设官学,这读书人也不会那么少见了,说不定你小子回到家里面都能读书了,你小子不是住在雍州吗?那儿可是设立蒙学的地方,回去以后就能读书了。”
  精瘦汉子笑了出来:“嘿嘿嘿,那到也是,昨天老娘给我捎了一封家书,说已经给我报名了,这一次回去就能去读书了,嘿嘿嘿,以后,我也是个读书人了,这说出去多有面子啊,嘿嘿嘿!掌柜的,这以后要是读了书识了字,能不能,涨涨工钱什么的?”
  山羊胡子扑哧一下笑了出来,从怀里拿出一本精装线装书递给精瘦汉子说道:“你小子要是能在一年之内把这本《三字经》给背下来,我就给你涨双倍工钱!”
  精瘦汉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书本,一听山羊胡子的这句话,立刻双眼放光道:“好嘞!掌柜的你就等着吧!把双倍工钱准备好咯!乖乖,这就是书啊,还从没见过呢,哎呀,我可算是咱们村里第一个看到书的人了,嘿嘿……”
  山羊胡子笑了笑摇摇头,没说话,然后转过头看了看远处,眼中精光一闪,低声喃喃道:“应该快要到了。”
  精瘦汉子离得很近,但是心思都在那本书上,没听见山羊胡子的自言自语,其他人也没有听到,山羊胡子静静的看着前方,时不时扫视一下四周,又过了一会儿,突然举起手,喊道:“所有人听好了,弃货撤退!朝来的路跑回去!不要停!想活命就不要停!驾!”
  掌柜的掉转马头,一拍马屁股就往回狂奔,精瘦汉子还没回过神来,一群人就纷纷掉转马头,打马狂奔,眼见如此,精瘦汉子也急了,一下子把书揣在怀里面打马狂奔,狂奔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前面的山羊胡子停了下来,回头已经看不见刚才的地儿了,精瘦汉子不由得大为疑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不容易追到山羊胡子跟前,刚要开口,却被山羊胡子伸手阻拦:“不要说话!”
  精瘦汉子虽然疑惑,但是还是闭上了嘴,环视了一下周围的押运伙伴,只见他们和掌柜的是同一个表情,他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大概是上了贼船了……
  没过一会儿,山羊胡子一挥手:“撤退!”
  马队缓缓开始移动,精瘦汉子这才忍不住开口问道:“掌柜的,这到底什么情况?!为什么丢了货物就跑?!”
  山羊胡子似笑非笑的看着精瘦汉子,说道:“让你活命你还不高兴?留着这条命读书去吧!要不是看你是家中独子,早就把你丢那儿了,捡了一条命还不自知?”山羊胡子没说假话,他接到的指令就是为了增添真实感,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一部分人,但是路上的谈话让他对这个精瘦汉子很有好感,恻隐之心一动,就救了他。
  算了,回去解释一下也就行了,反正货物已经丢了,事儿已经办成了,无所谓的牺牲还是不要有的好,大唐缺人啊,杜先生应该可以理解的,至于这幸运小子,呵呵,应该不知道这儿除了他全是血滴子吧?呵呵,幸运的小子……
  “什么叫,捡了一条命?”精瘦汉子一脸的迷惘和惊恐,山羊胡子见状笑道:“好了,别担心了,今天发生的事情你就忘掉,不要和任何人说起,直接回家吧,回去读书,等什么时候能把这本《三字经》背熟了,就拿着这块腰牌,到长安纵横府来找我,那个时候你就知道一切了。”
  说着,山羊胡子把一块精致小巧的腰牌递给精瘦汉子,还嘱咐道:“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这块腰牌,哪怕是你的母亲也不可以,要是被看到了,你就可以自尽了!”
  精瘦汉子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看着这块上面写这三个大字但是自己却一个也不认得的腰牌,相当的疑惑……
  同样疑惑的还有一支大约一千余人的异族马队,穿着毛皮的衣物,手持弯刀,骑在高头大马山,一副剽悍之气,一看就是一支精锐骑军,但是他们人人脸上带着迷惘之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当疑惑,打头两个精壮的大汉更是疑惑,其中一个一脸猥琐之气的家伙向旁边威武不凡的大汉问道:“将军,不是说会有一支汉人商队吗?现在,这,这货物倒是有,但是,人呢?”
  被称作将军的威武汉子也同样很疑惑,开口道:“不知道,天柱王明明说是一支商队的,还说货物是黄金,对了,黄金!快把这些箱子打开!看看黄金还在不在!”
  威武大汉一下令,周边的异族骑兵纷纷下马涌向那些箱子,撬开之后,却傻了眼儿,猥琐的家伙纵马前去一看,也傻了眼儿,转头对威武汉子说道:“将军,不是黄金,都是,都是石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