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451

  所有人都在考虑为何前隋会亡国,为何盛极一时的前隋会亡国,却不曾考虑过强大如先秦,强大如前汉后汉,强大如隋,却一一灭亡,没有任何一国可以逃避灭亡的命运,所有人只看到了前隋的覆亡,却不曾去考虑为何每一个王朝都一一灭亡,为此本侯才会在三国当中写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分,这确实本侯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何,就不能出现一个万世永固的王朝。”
  崔孝义根本说不出话来,带到苏宁喝了一口酒之后,崔孝义才极度震惊的问道:“为何?”
  苏宁说道:“因为一个皇帝英明,不能表示下一个,下下个,第四个第五个皇帝也英明,一个官员能干,不能代表另一个,在一个,第三个第四个官员也能干,皇帝的权力太大,官员的权力也不小,官员若是为非作歹还有人可以制止,可是皇帝若是为非作歹,就好像那些著名的昏君一样,谁能制止?
  因为君王昏庸而导致的国家灭亡并不是一次两次,但是即使人们屡屡提起,却还是无法避免因为君王昏庸而导致的国家灭亡,百姓流离失所,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是他们的权力太大了,一言以决生死者,皇帝也!这才是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若是皇帝不能保证个个都英明,那么国家的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情,说到底,没有人可以制衡皇帝。
  就好像山东士族一样,你为何会逃得远远的,乃至于动用各种手段自保,不就是因为你兄长崔孝礼的权力没有人可以制衡吗?或许有人可以提出建议,但是最终的决定权,依旧在崔孝礼的手中,他是家主,无论摆出多么礼贤下士的模样,都不能改变他是最终决定人的现实!
  一个家族尚且如此,一个国家又如何不会如此?若是不能改变这一点,国家就永远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一个国家灭亡,另一个国家建立,却仍然会灭亡,永远都是如此,本侯不希望再这样下去了,不希望每一次我们建立起来的美好的一切都毁于战火,然后重新建立,再一次毁于一旦,再建立,再被毁,这样循环往复,我们将永远停留于原地,无法前进!
  我不希望在如此,我希望大唐可以成为一个永远存在的强大国家,让大唐的子民可以安居乐业,不用再承受战乱之苦,可以安心的事生产,读书学习,按照自己的才能考取官职,或者从事各种职业,不用再担心国家动乱,因为皇帝根本没有扰乱天下的权力,那个时候,官员都会因为各自的政绩或者是错误而获得升职和贬官,做到这一切的不是朝廷,而是各地百姓。
  只有将任免官员的权力付之于百姓,让百姓去监督他们的官员,做得好就继续,做的不好就要被弹劾而去职,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贪官污吏的胡作非为和皇帝的不作为而导致的国家动乱,那个时候,大唐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万世永存。”
第四百九十三章
美丽新世界
  苏宁并不指望有人可以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认同自己的想法,一起推翻君权,限制金权,争取神圣的民权,要是有人表示自己理解的话,苏宁一定会第一时间取了他的性命——不是奸细就是二五仔,挂羊头卖狗肉的!
  一千多年呢,能指望大唐的人明白什么叫民权?大唐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为他们争取权利,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帮他们争取权利,他们在乎的就是他们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还有能否吃饱肚子。
  在最初级的生理需求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能指望社会演化出争取民权的民权斗士吗?人类的需求永远都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吃饱了肚子有了学识有了思想,才会明白自己要为何而奋斗,为何而战,为何而进取。
  大唐多的是吃不饱肚子的饥民,他们会因为一口饭而跟着你造反,却不会为了什么所谓的当家做主的理想为了民权而奋斗,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做民权,也不明白民主对于他们而言有什么好处,所以在大唐搞什么共和那是笑话,天大的笑话,只有从高层做起,只能从高层做起,自上而下,让高层的人接受这种理念,让读书人学习这种理念,然后传播下去,这才是正途。
  他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有了余钱,念了书,了解了世上的道理,过个几代人之后,才会有人明白什么叫做民权,什么叫做民主,现在,苏宁能做的也就是把最高层的政治体制与理念确定下来,并且引导着人民,教化人民,让他们读书,扫盲,才有希望。
  所以崔孝义并不能理解苏宁到底是说什么,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或许苏宁有些地方考虑的实在是太对了,他们只考虑到前隋覆亡的教训,却甚少去思考更前面一点的强大朝代为何灭亡,而为何每一个朝代都会灭亡,他们在私下里面也聊过大唐灭亡的必然性,可是却没有人去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华夏千古以来总是跳不出这个怪圈子。
  现在崔孝义发现了有一个人在考虑这个问题,虽然不能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到底苏宁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他却能明白,为什么一个苏宁就能让他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为什么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就能让他们不知所措,一群人在一起开会商讨对策,流露出了多少年来从未见到过的慌张。
  一开始崔孝义还奇怪,这是为什么,怎么一个小孩子就能让他们如此的不知所措,这完全不像是当时实力强大为所欲为、几乎就是天下之主的山东士人,那封信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但是如今的这番话,却让崔孝义彻底的了解了这一切的原因。
  李二陛下的那群人只是看到了几十年以后,他们以为苏宁看到了百年之后,所以如此看重苏宁,而山东士族看到了百年以后的兴衰,预估了大唐的灭亡,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大唐,而他们以为苏宁也看穿了他们,事实上,苏宁既没有看到百年以后,也没有看穿了山东士族,苏宁看穿了历史。
  这是一个看穿了历史,并且努力的理顺历史的轨迹,然后顺着历史的轨迹找到了一切的答案,按照自己心中的答案塑造着未来的可怕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师傅才可以教育出这样的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处这样的孩子?苏宁身后到底有没有一个庞大的千古势力在支撑着他的一切行动?否则他为何如此无惧,如此睿智?
  这世界,谁主沉浮?这天下,是何人在操控?
  崔孝义苦笑着摇摇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苏侯,老夫已经明白为什么山东士族会败在你的手下,你要知道,他们不是败在老夫手下的,老夫没有一个人对付一整个山东的能力,但是你有,你有这样的能力,并且可以将它付诸实施,皇帝只是看到了几十年以后,他死去,新皇即位,他在为新皇做准备。
  山东士族自以为看透了唐庭,认为唐庭不过百年寿命,所以他们自以为看到了百年以后,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认为苏侯的眼光比他们长远,但是老夫却看出来,并非是苏侯的眼光长远,而是苏侯看穿了千古华夏的奥秘,看穿了这千百年来一切的奥秘,他们自以为掌握了整个天下,但是苏侯你却掌握了千百年来的一切,焉能不败,焉能不败啊!”
  崔孝义的话倒是让苏宁有些汗颜了,掌握了千百年的一切?呵呵呵,太抬举自己了,只不过自己比这些人晚出生了那么少少的一些时候,多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东西,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大唐,成为了他们的对手,又因不忍看到华夏再一次坠入一个无法开脱的轮回,这才不得不与他们作对。
  他们要是愿意合作,一心为了华夏,那倒好办了,不用杀人,不用费神,只要全心全意的自我发展就好,但是可惜,纵观历史,历史告诉人们,人类永远是内耗高于对外抗击,人类好像都很喜欢内斗哪怕是在抗击外敌的时候,内斗依然很重要,不能失去自己的权力名位,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苏宁知道崔孝义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和他这样说,而且他也快死了,要不要这样说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是不这样说的话,多少会觉得遗憾,因为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理解自己,愿意和自己探讨问题的人,却只剩下短短的生命了,如何能不感到惋惜呢?
  崔孝义注定看不到未来的美丽新世界,可是他能见证这一切的开端是在自己的手上实现的,或许,他也会很高兴的。
  “崔先生,我想您是看不到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甚至于在未来的史书上,也不会留下您的事迹,您的事迹,将没有多少人可以知道,为此,我深感遗憾,可是,我一直都认为,一个真正的伟人,他是不会计较名和利的,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面,就好像军人不把生命看得最重要一样,他们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为了这些,他们愿意放弃生命和名利。”苏宁很是认真的对崔孝义说道。
  崔孝义笑道:“苏侯是在说老夫就是那样不看重名利的人吗?”
  苏宁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崔孝义随后摆摆手,摇摇头道:“老夫不是那样的人,也不是什么伟人,老夫只是惜命而已,老夫不希望早早的死去,老夫贪图于享乐,老夫想要享受完所有的东西之后再死去,并不是为了什么超乎生命的东西,你说为了保命而建立了这样的组织,老夫还能算是什么伟人吗?”
  苏宁笑道:“又有谁是一开始就明白世间道理的呢?有哪里能有生而知之者呢?正是因为没有生而知之者,所以,我们才需要教化万民,让他们明白他们该明白的,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才能富强,同样的,圣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圣人,孔老夫子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写出儒家经典,讲述仁义理智信。
  不过是看得多,做得多,说得多而已,人活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是可以知道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也会做出一些过去做不出来的事情,一个人二十岁和四十岁的时候能是一样的吗?只要他还有些进取之心,就绝对不会原地踏步,那么就必然会不一样,所谓人老成精,人见多了世面,才会明白一些过去不明白的事情,过去不会做的,才会去做。
  本侯不相信关云长一生下来就立志要义薄云天,忠义无双,也不相信赵子龙一生下来就一身是胆,敢打敢冲,更不相信诸葛武侯一生下来就知道天下要三分,做出隆中对,他们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会变成后来的模样。
  关云长读了春秋,知晓了春秋大义,又经历了汉末乱世,性格才逐渐完善,成为忠义无双之人;赵子龙是跟随过公孙瓒痛击外夷,又跟随袁绍征战,看透了袁绍的为人,知道了所谓四世三公不过是一个幌子,这才跟随了刘备,长期的战阵经验使得他一身是胆;诸葛亮幼年遭逢大难,后来寄人篱下,又跟随荆襄名士学习,这才确立了对于汉室的忠心和天下大事的分析。
  他们都是经历了事情,从而才变得让万人敬仰,若是没有经历,哪里会成就后来的他们?又哪里会有波澜壮阔的三国?本侯又如何写得出三国?崔先生或许一开始只是为了保命,为了自保,但是后来,或者现在,一定不是为了自保才会与本侯合作,做出这些事情,士族的败亡是必然,但是他们多存在一天,天下就多受一天的苦楚,崔先生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争取了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的时间,先生此举,大善。”
  崔孝义苦笑道:“怕是那些人知道了这一切是我所为,会把我恨死,我的所为,的确不仅仅是为了保命,而现在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了,我只是希望,不要死人,已经死了很多人了,老夫不希望再有人为此而死,都是华夏子民,都是炎黄子孙,自相残杀,相煎何太急!”
  苏宁笑道:“这才是先生的伟大之处,为了天下苍生,就要将山东士族推翻,把他们给推翻,然后让天下人都能读书,让天下人都能明白道理,让这个天下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天下,而不是国中有国,人中有人,大唐需要休养,需要发展,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无止境的争斗到最后,苦的还是百姓,不是吗?”
  崔孝义深深叹了口气,点点头,说道:“老夫就把山东十数万人的性命托付给苏侯了,苏侯,千万不要让老夫的心血白费,千万不要让山东的血白流,也不要让苏侯自己的心血白费,苏侯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心血白流才是。
  那一天,老夫是看不到了,但是老夫希望,那一天真的会到来,老夫也很希望苏侯所说的那一切终有一天也能到来,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若是那样的话,华夏子民幸甚,天下人幸甚,老夫看不到这一切了,但是若是那一天真的到来了,还请苏侯到老夫坟前告诉老夫一声,老夫也就可以含笑九泉,此生无憾了。”
  苏宁朝着崔孝义拜了一拜:“先生之言,宁谨记在心。”
第四百九十四章
夷男的决定
  对于此番大唐三支大型商队前来薛延陀商议通商之事和之前大唐宣布将开放北方重镇作为通商关口的事情,要说夷男没有别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夷男的心思就是尽可能地利用这次的事件来为薛延陀争取最好的条件,毕竟通商所能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西突厥就是个例子,而且可以通过非战争的方式获得增强战力的能力,谁不想要?
  只不过苏宁的一番话让夷男有了些别的想法。
  如果说在这之前夷男还会有些小心思,想要巧妙地利用这三支商队之间的矛盾来实现薛延陀的利益最大化,那么现在,夷男可就只有一种想法了。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李二陛下无论如何也要让苏宁前来做这个全权代理了,原因很简单,苏宁是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一类人,说是官员吧,年轻的过了分,说不是官员吧,那一脸程式化的笑容却总是让他觉得和之前见过的大唐官员差不了多少。
  当然,他不是一个正统的官员。
  第三支商队抵达的时候,夷男就意识到这支商队不是什么官方商队,和之前的有组织的有体系的两支官方和山东商队不一样,这干脆就是一锅大杂烩,不明不白的就过来了,还没有可以穿上华丽服饰的代表人,这就是民间商人的意思啊,夷男和大唐打过不少交道,这点他知道,唯一一个看上去还可以的是一个七十岁的儒商,夷男也明白,在草原上青壮是最高贵的,而在大唐,年纪越大,地位越高。
  夷男有些不明白,一支民间商队和一支政府商队还有一支山东士族商队,这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民间商队哪里能有和政府士族商队竞争的力量呢?夷男果断就在心里面排除了这支民间大商队的竞争资格,准备看两支正规商队的狗咬狗,然后从中取利。
  中原汉人还有一句话,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夷男准备做一回渔翁。
  不过当天晚上,夷男以私人身份宴请苏宁的时候,就意识到情况不太对劲,苏宁在酒过三巡之后貌似有些不太清醒了,说话有点儿结巴,竟然狂笑不止的让那些已经烂醉如泥的薛延陀人统统滚蛋,只留下了夷男一个人,和苏宁面对面的喝酒,夷男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苏宁拉着夷男的手臂就开始诉苦了。
  说什么小小年纪就被皇帝派来出使薛延陀这样的大国家,还真有些小激动,然后很不满皇帝这样过度使用童工,把自己不当人的野蛮作态,更不喜欢被当作一个免费劳动力被叫唤来叫唤去,马上就要结婚了,结果还被弄来做这些事情,他很不高兴啊,然后又说了一些夷男根本想不通的词语,什么自恋狂,自大狂,二皮脸,老脸臭不要之类的……
  接着夷男就觉得自己的身上有些冷汗慢慢地渗出来了,因为苏宁开始说一些很那个的话……比如……
  “咱们大唐有一句话,叫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那些衣冠士族谈不上是母的,所以陛下这只大老虎,又没有断袖之癖,哪里容得下他们?你想想啊,长安的政令,根本到不了山东,陛下受得了吗?这些混蛋啊,真特么的胆大,不仅在朝廷和皇帝对着干,在私下里,也和皇帝对着干!
  你看看,这个,这次他们也要和皇帝对着干,非要和你们通商,之前这可都是走私啊,是违背大唐律法的,抓到一个杀一个,决不留情的,现在他们干脆要摆到明面上和大唐对着干了,嘿嘿,你说,陛下还能容得下他们吗?陛下是只大老虎,一口一个,啊,哈哈哈哈,没说你,你怕什么?哈哈哈哈!
  不过啊,你也要当心一点儿,这次的通商啊,不一般啊,那些混蛋呢,想方设法的要夺回商路,而本侯呢,就奉陛下的旨意,绝对不允许这个通商之路再一次回到他们手上,陛下可是告诉我了,一定要把这个路,啊,留给关中的民间商户,要让百姓得利,绝对不能让那些土财主得利了,你说是吧?
  哈哈哈哈,那些混蛋,一定会死的很难看的,大可汗啊,你啊,陛下可特别关心你呢,废除和亲之后还特地提到了你,就生怕你不满意,所以才答应通商的,你看看陛下多关心你?多在乎你?你啊,也要多多关心一下陛下对不对,要为陛下分忧,千万不要答应那些混蛋,知道不,哈哈哈,答应的话,额……答应的话,陛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陛下一生气,哈哈,你知道陛下生气是什么样子吗?我知道!哈哈哈,拿着一把刀挥舞来挥舞去,你看,就是这样,这样,哈!嘿!哇呀呀呀呀!这还算是轻的了,哈哈,要是严重了,你看上次斛薛,被打的,亡族灭种啊,哈哈哈,那些混蛋那也不早了,到时候了!大可,汗,你,你可要帮助陛下,帮助……陛下……”
  苏宁舞了一套醉酒刀法,弄得夷男左躲右闪生怕这位爷误伤了自己,到时候都没地儿说理去,幸好苏宁很快就眼睛一闭,睡过去了,呼声震天,夷男碰了一下苏宁:“苏侯,苏侯?”试探了一两下,苏宁的确是睡过去了,夷男又谨慎的看了看苏宁,这才喊人把苏宁抬回了自己的营帐里面休息。
  送走了苏宁,夷男看着自己的大帐内一片狼藉,又想了想刚才苏宁醉酒后说的那些话,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夷男不知道这些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看着苏宁这副样子,夷男深切的怀疑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一个李二陛下为了除掉山东士族的阴谋。
  经常和汉人打交道,汉人内部的矛盾夷男也知道不少,最著名的公开的就是李二陛下和山东十足之间的矛盾,完全无法调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这一次这突然性的通商关口打开,还一度让夷男有些疑惑,但是随即就被狂喜取代,可是如今这么一琢磨,还真的有可能是一个幌子,这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山东士族!
  尤其是苏宁方才所说的一句话让夷男胆战心惊,李世民陛下非常关注自己?第一个就想到了自己?所以才第一个答应和薛延陀通商?那也就意味着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李世民陛下产生了疑虑?李世民陛下开始怀疑自己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状况!
  能把这些都给说出来,苏宁果然是喝醉了,果然啊,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显然担不了大事情,但是他所说的应该都是真的,之前那些话显然是对皇帝的不满,这样看来,还真是有备而来啊,这些人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打算,哎呀,汉人内部的关系怎么就那么麻烦?
  关键的是你们自己麻烦就好了啊,为什么还要牵扯到我薛延陀?我们只是想安静的做一个超级强国而已,怎么就引起了大唐的注意,还牵扯到这种问题上来了呢?真是想不到啊,一山不容二虎是这么个意思,李世民陛下要对自己这些不听话的子民动手了,可是,该不会也想连着我一起动手吧?
  难道,这是一次考验?要是我选择了山东士族的商队,李世民陛下就会借机联同山东士族和薛延陀一起收拾掉?大唐如今强大的有些不对劲,军队调动频繁,戍边军更是如此,小范围的几次试探都被打的有去无回,或者是尸体坐在马上头颅拿在手上就回来了,吓得不少部落都不敢再去试探了……
  大唐的军队好像也强大得有些过分了……
  夷男顿时明白了,这就是一个一箭三雕之计,第一支雕就是要让山东士族无法得利,打击他们,第二只雕就是要让那些平民商户得利,然后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统治,第三只雕就是自己和薛延陀,一旦确定了薛延陀是个敌人,是个很危险的敌人,那么李世民陛下就会迅速调派军队前来收拾薛延陀!
  比如刚才那个喝醉酒的小侯爷,东突厥和西突厥这两大强国可都是在他的手里面失败的啊,他的能耐可不小啊,要是带着十万大军过来,不,五万,五万大唐铁骑过来就足够自己受的了,之前收拾东突厥用了十余万军队,收拾灵州叛乱和西突厥之用了七八万的样子,大唐军队的战斗力的确是在不停的上涨之中。
  夷男深感庆幸,若不是这位小侯爷喝醉了酒说出了这些话,估计自己还就真的会惹了麻烦,丢掉了性命也说不定,到时候好不容易摆脱突厥人掌控的薛延陀铁勒人就又要被大唐所奴役了,大唐好像搞了一个什么政策,专门抓捕战俘去做工什么的……
  几乎是在一瞬间,夷男就做出了决断。
  第二天开始,西突厥会盟正式启动,按照之前定下的规矩,三方各自派遣三到四个人来代表各自的商队进行辩论,提交各自的计划书,谈论个自己的贸易可以为西突厥和大唐双方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由大唐的全权代表苏宁和薛延陀大可汗夷男共同商议之后决定将最终的通商权交给谁。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虽然是藩属国,但是也没有随便进入大唐国土的权利,同样,薛延陀的人想要进入大唐和大唐百姓做生意,也需要认可,不能随便来的,所以这次的竞标结果就将决定哪一派的人可以进入薛延陀做生意,而同样的,也只有和这一支商队定下契约的薛延陀商人才能拿着文书进入大唐开放城市做生意。
  与此同时,三支商队也会在各自的领域摆下摊子,邀请所有薛延陀人带着他们的财物和大唐做生意,这次带来的所有商品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对的,交换,薛延陀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大唐的货币也不会在这里流通,他们只能做到以物易物,就和西突厥是一样的,以物易物,明码标价这个东西值多少只羊多少头牛,讨价还价也是可以的。
  然后呢,在互相的辩论之后,苏宁和夷男还会率领薛延陀的部族首领们一起去参观三支商队的商业贸易情况,哪一支商队的商业贸易最火爆,就可以加分,然后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个决定就会是大唐和薛延陀双方都同意的认可的,不容变更,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第四百九十五章
竞标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