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451

  苏宁笑道:“啊,这样啊,嗯,看来大唐方面也要出一位真正的勇士了,嗯,宝琳,就决定是你了!上吧!”苏宁朝着尉迟宝琳大吼一声,尉迟宝琳听到了命令,大喜过望,一下子跳了出来,脱掉了上衣,结实的肌肉露了出来,一身亮堂堂的腱子肉,把一些侍女给看的是满眼冒星星。
  这才是勇士?敢情方才的不是勇士?
  夷男被苏宁调侃了一下,但是又不能说什么,只好继续看着比试,希望这个兄长可以给点力,不要再被大唐给打的爬不起来,到时候可就颜面无存了……
  这个勇士很壮实,肌肉就像快要爆开一样,看上去相当强悍,可是尉迟宝琳也不是吃素的,这家伙天生神力,脑袋和力气成反比,所以脑袋不好使,但是战斗力绝对是太子党的魁首,打起架来相当牛逼……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薛延陀一方好像被抽掉了魂儿一样,低迷了好一阵子,但是很快,大唐一方的胜利者就被他们视若神明了,草原狼就是这样,屈服于强者,屈服于勇士……谁让他们十战十败来着……
  比试没办法继续了,欢迎宴会也就顺势结束,大家一起去休息,等明日最后一支商队前来,就可以开始谈判了,就可以谈正事了……对别人而言是这样的,但是对于苏宁而言却不是这样的,因为,苏宁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做……
  把手里面一直捏着的那张小纸条打开,快速的扫了一下,又把这张小纸条放进了嘴巴里面,咽了下去,这个背叛者,还真是喜欢搞怪啊,也喜欢玩心跳时刻,经过那个老者的瞬间,这张纸条被塞到了苏宁的手中,嗯,心跳时刻就是这样的,要是被看到了,后果可不是很好。
  这家伙到底是对自己有多自信?不过无所谓了,这一切都无所谓,只要会谈一下,见面一下,一切的疑惑,都会迎刃而解……
第四百九十一章
可怕的对手
  说实在的,偷偷摸摸的做事情实在是不符合苏宁正大光明的人物设定,潜伏神马的更是厌恶至极,虽说藏身在黑暗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和冲动,但是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苏宁是绿叶,绝非根。
  可是这个事情不得不这样做,所以当苏宁猫着腰进入到了一顶小帐篷里面的时候,很是郁闷的对里面的人说道:“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做?熟门熟路的,本侯可是正大光明的人,以后少这样弄。”
  帐篷里席地而坐的崔孝义笑道:“原来苏侯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啊,老夫知道了,若是以后还需要和苏侯会面的话,老夫一定会选择宽敞亮堂的地方,不过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啊,宽敞亮堂的地方是一定会被发现的。”
  苏宁郁闷道:“知道了,又没有怪罪于你,想说什么快点说,本侯很忙的。”
  崔孝义笑道:“老夫未曾得罪于苏侯,为何苏侯对老夫是如此的恶语相向呢?”
  苏宁说道:“你没有招惹到本侯,但是你的姓氏招惹到本侯了,所以快点把该说的都说出来,否则本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崔孝义脸上的笑容更甚,虽然昏暗的灯光下并不能看得太清楚,但是苏宁还是能感觉得到,崔孝义并没有敌意,反而在竭力配合自己营造出一个宽松的会面氛围,对于这种情况吧,苏宁还是愿意维持下去的,这种秘密会谈,虽然只有两个人参与,可是,却能决定数万人的性命是否可以保得住。
  “好了好了,苏侯,老夫自然知道苏侯一怒,山东衣冠士族就将不保,而老夫的主要用意则是希望可以保住衣冠士族,否则,也不会想要和苏侯会面,而且老夫还知道,对于山东的未来而言,苏侯具有相当的决定权,就算是皇帝,应该也会听从苏侯的建议,毕竟那是数万人的性命,皇帝总归要考虑一下身后的谥号不是吗?”崔孝义收起了轻浮的笑容,换上了比较正式的神情。
  谈论起了人命关天的大事情,谁都不能马虎,谁都不能轻浮。
  苏宁知道正式的会谈开始了。
  “那是自然的,皇帝也是要考虑别人的意见的,当今陛下并非不能听人言,本侯的意见,笔下多多少少会考虑一些,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面,本侯有相当的话语权,若是你给出的理由和条件可以让本侯满意,本侯也会设法保住山东士族的性命,但是也仅此而已。”苏宁说道。
  崔孝义点点头,笑道:“那就足够了,老夫从来也没有希望能够有什么够好的结果,衣冠士族作恶太多,已经到了还债的时候了,苏侯就是替天下人收债的人,老夫的比喻想来应该非常妥当。”
  苏宁笑道:“崔先生过誉了,本侯不过是一届黄口小儿而已,哪里谈得上天下人的代表?崔先生还是说一些有意义的话,这些互相恭维的话语,还是不要再说了为好。”
  崔孝义叹了口气,说道:“苏侯所言甚是,老夫也是这样认为的,既然老夫会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将苏侯请过来,就会有足够的条件和筹码让苏侯满意,那么第一点,苏侯是否比较疑惑为何苏侯安插进来的五个眼线会被老夫发现?”
  苏宁点点头,问道:“本侯的眼线虽然培养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本侯在其他地方试验的结果告诉本侯,这支人马还是相当精锐的,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发现,崔先生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法宝没有亮出来呢?”
  崔孝义笑道:“谈不上法宝,只不过老夫安插眼线在各大家族身边的时候,比苏侯要早上那么一些。”
  苏宁问道:“早了多久?”
  崔孝义伸出三根手指:“三十年。”
  苏宁点点头:“本侯知道了。”
  崔孝义有些好奇:“苏侯似乎并不感到奇怪,也不觉得惊讶,这倒是叫老夫有些好奇了,敢问苏侯为何这般作态?若是旁人听到了,或多或少也会有些想法的。”
  苏宁说道:“因为在你托人给本侯送信的时候,本侯就知道你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莫名其妙的出现,甚至在此之前本侯对你闻所未闻,你甚至也没有对本侯的人手进行审查和审讯,却能知道这就是本侯办的事情,除了你的人手比本侯的人手更加精悍之外,本后想不出别的什么理由,三十年,蛰伏了三十年,崔先生,你也真是厉害啊!”
  崔孝义笑着摆摆手:“哪里哪里,其实并不是蛰伏了三十年,老夫蛰伏了四十年,从十岁那一年开始,只不过从十岁到二十岁之间,老夫都处在对兄长的恐惧之中,生怕哪一天自己就会死在兄长手下,所以这才一动不动,二十岁之后兄长担任了家主,老夫也就明白了把自己的性命放在旁人手中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要想活下去,就要有自己的势力。
  所以老夫趁着被外放的五年时间组建了自己的势力,又花了五年的时间训练他们,三十岁那一年正是让他们进入各大家族作为老夫的眼线,搜集各大家族不法的证据,其实老夫一开始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更好的掌握他们的动向以图自保,毕竟老夫只是庶子,并无家族继承权,又已经分家。
  但是老夫却是不得不防那个兄长,四个兄弟,只有老夫保全了母亲和家人,其余两个兄弟不是丧母就是失去了亲眷,老夫很担心兄长会对老夫出手,所以只能这样做,以图保全自身,谁知道,仅仅才过去三个月,老夫就得知了数不清的家族秘辛,老夫派去的人手通过喝醉酒的家丁或者是管家之类的人,一喝醉酒,什么事情都往外说,尤其是管家,一般都是家主的心腹,他们知道的事情也最多。
  当老夫的人无法得到第一手信息之前,就只好通过讨好这些管家来获取这些信息乃至于为家主做一些不法之事,搜集证据,渐渐地,十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都死去了,但是活下来的人,都是老夫忠心不二的死忠,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老夫在大饥荒之中救下的孤儿,对老夫的忠心是毋庸怀疑的,所以即使是死去了,也从未泄露过他们的真实身份,老夫很安全。
  活下来的人在家族中渐渐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家主的心腹,或者是家中管家的心腹,又或者是家主心腹的心腹,五姓七望家族之中,每一家都安插了老夫的眼线,无一例外,基本上都已经是这些重要的位置的掌握之人,老夫所得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而当老夫终于确定了兄长的所作所为和五姓七望那些家主的所作所为之后,老夫彻底对衣冠士族失去了信心,他们早就不再是衣冠士族了,士族是优雅、礼仪、正直的,而不是肮脏、龌龊、卑鄙的,他们已经不再是最早的那批士族了,莫要说周瑜和诸葛亮亦或是陆逊那些士人,便是一百年前的士人,也绝非现在可以相提并论。
  士族已经彻底的衰败和腐化了,早就不是天下人的榜样了,前隋亡于士族,当今皇帝绝对不会让唐庭也重蹈前隋的覆辙,老夫知道,当今的皇帝,绝对不是无能之人,就算没有苏侯,皇帝也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对山东下手,皇帝不会留情,但是苏侯你却不一样,老夫想着,只能和苏侯合作,却不能和皇帝合作。”
  苏宁问道:“为何?”
  崔孝义说道:“皇帝并不是没有其他的做法,在苏侯你出现之前,皇帝早就着手开始对赴山东了,各大家族里面也都有皇帝的眼线,还都是被皇帝收买的人,地位不高,但是都有一定的权力,一旦皇帝得手,他会重新塑造一个山东士族,这是一个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山东士族,而真正的山东士族就会在暗地里面被杀的干干净净。
  苏侯,老夫相信你不会和皇帝有一样的想法,皇帝的想法太可怕,他想把所有人都杀掉,但是苏侯你一定不会这样,就像当初你给崔章写的那封信一样,老夫知道,苏侯并不希望皇帝失去可以掣肘的对象,苏侯也绝对不希望皇帝可以有乾纲独断的权力,不仅仅是当今皇帝,以后每一位皇帝,苏侯都不希望他们可以乾刚独断!!”
  苏宁瞪大了眼睛,第一次,和这些对手交手以来,第一次,来到大唐以来,第一次,他感到了惊惧……
  “你是如何知道本侯给崔章写过一封信?”短短的一会儿时间,苏宁已经恢复了神智,理智重新支配了苏宁,这份来之不易的理智是苏宁用好几年的官场生活换来的,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只不过,没想到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是一个可怕的非敌非友的人,尽管苏宁更愿意相信他是友非敌,可是他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个人,如果自己不按照他说的,他会有足够的方式和证据让自己死得很难看。
  没有皇帝不希望自己可以掌握全部的权力,即使是李二陛下,他也不会放松手中的权力,他始终都是最高的最后的决策者,这是他的底线,无论朝堂上如何争执,如何封驳他的旨意,但是有一个底线,他所说的话,他所做出的策略,都是他的决策,他是最高仲裁者,没有之一!
  崔孝义是个可怕的对手,是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看来,他所说的都是实话了,清河崔氏内部,也有他的高级特工,他的无间道,就连自己送信的计划,他都知道了,这是连清河崔氏内部都没有几个人知道的事情,崔章不会允许这个事情被知道,而崔孝义却能知道,只能说,崔孝义的高级特工已经是崔章心腹中的心腹了……
  而且,那封信的话,自己表达的意思很隐晦,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讲法,而崔孝义却能从中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个家伙,实在是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
  “你所说的事情,本侯不反对,但是你让本侯觉得很不安全,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和一个能够威胁到自己的人合作,即使那是必要的。”苏宁冷着脸,直视着崔孝义。
  崔孝义无所谓的笑了笑说道:“苏侯不用这样担心,老夫是没有办法活着回到崔家的,也不会活着回到崔家,这一次出来之前,老夫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活着回去了,知道这件事情的除了老夫和老夫的眼线,也就只有崔章一人,满打满算不过三个人,老夫很快就会死去,而老夫死后,老夫会把自己的眼线交给苏侯,供苏侯驱使,崔章的性命,也会在苏侯的掌握之中,苏侯有什么必要担忧呢?”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万世永存
  崔孝义的话带给苏宁的不是喜悦,而是惊悚,苏宁总觉得自己不是生活在喜剧片儿里面,而是生活在惊悚剧情片儿里面,且不说这个家伙到底打着什么主意,光是把自己经营了数十年的间谍特工组织交给自己,那就是一招狠招儿啊,他打的什么主意,要这些人有何用?世家大族已经完蛋了,留着他们有何用?
  崔孝义已经决定要为此而丧生,并且会在协助自己完成使命过后自我了断,而唯一的请求就是保住衣冠士族的性命,当然还有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会成为自己最有力的臂助,他会让自己的家族力量为自己办事情,成为自己的附属家族也无所谓。
  这个条件,也太优厚了吧……
  苏宁有些不太敢相信这个情况,但是明明白白的人就坐在自己的面前,自己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也是基本上可以确认的,因为这个家伙已经把他的特工组织的名单和他们目前身处的职位都告诉了苏宁,看的苏宁是心惊胆战,这哪里是无间道啊,这比无间道要强了多少倍啊……
  且不说那些管家和心腹之类的,只要还活到现在的,基本上都会在那些大家族里面担任一些职位,掌握非常重要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崔孝义说的一点儿错没有,但凡是个特工,都有办法让他们的家主在最短的时间内意外离奇身死,从而造成世家大族在短时间内的动乱和慌张,这个时间段里面,就是动手的最好时机。
  不知不觉中,崔孝义已经掌握了山东士族的生死存亡,是生是死,全在他一念之间,他的最初目的只是自保,但是发展到如今,他已经是山东士族的掘墓人了,可悲啊,可叹啊,坚固的堡垒,到头来还是从内部被攻破,这还真是一个真理,无数次的应验在人间,留给后人无尽的喟叹。
  山东士族会落得如此地步,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些教训呢?
  苏宁一边反思,一边计划着之后的道路,事情基本上确定了,崔孝义的确有筹码和自己交易,也有筹码和皇帝做交易,他之所以找上自己而不是找上皇帝,就是因为他不太信任皇帝,不敢和皇帝做生意,不过他觉得苏宁更明白商业的精髓,所以更愿意和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做生意。
  他的价码是彻底摧毁山东衣冠士族,而要求就是保住他们的生命。
  至少保住那些无辜之人的生命,山东士族也并非都是十恶不赦之徒,十恶不赦之徒都是掌权者,而底下的那些分支,不见得日子就过得好,也就是一个名头,实际上并没有为非作歹的能力,即使他们想为非作歹,也没有做过,他们应该活下来,因为他们并没有过错,就和崔孝义自己一样。
  用自己的命,换回大唐原本就要发生的流血惨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捣毁山东士族,让他们连反应抵抗的时间都没有,就把他们解决了,而那些罪魁祸首,就看皇帝的意思了,是先杀掉,还是留到最后再杀掉,全凭皇帝的意思。
  苏宁认为,按照李二陛下的尿性,一定会先狠狠的折辱报复一下那些曾经折辱过自己的不可一世的山东世家头头脑脑,然后再恶狠狠地干掉他们,享受着变态的快感,之后才能恢复正常,所以这些人的死亡是很有必要的,也有利于苏宁下一步计划的实施,只是苏宁原本希望崔孝义可以活下来,担任后山东时代的士族领袖,和皇家合作,但是现在看来,崔孝义是非死不可的了。
  还有崔章,也是非死不可的,包括那个看到信件的高级无间道,这三个人必须要死,他们死掉,苏宁才能高枕无忧……真是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被人抓住把柄的一天,当时还是太自信了,没想到会闹出这种事情来,但是,让一个这样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人死掉,甚至可以说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知己崔孝义死掉,苏宁还有点儿舍不得。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自己的那封信里面看出来自己的真实目的是要让大唐皇室成为虚位君主,而实现大唐特色的政治体制,要让皇帝的权力变为全体大唐公民的权力,将皇室视为一个吉祥物,代表性的集团,而并非权力集团,崔孝义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竟然从那样一点点蛛丝马迹里面就能察觉出来,他真的很不一般,真的很不一般,若是可以活下来,或许会成为自己的最好助手也说不定。
  朋友常有,知己难求。
  “对了,苏侯,老夫所思所想,苏侯的真实意图不仅仅是要让当今皇帝无法乾纲独断,而是要让未来的每一个皇帝都不能乾纲独断,不知道是否是真的呢?虽然苏侯的样子已经大概让老夫肯定了,可是老夫还是很奇怪,苏宁年纪轻轻就手握重权,和皇帝的赏识不无关系,那么苏侯又为何要对自己的恩人做出这种事情?”崔孝义说完了所有的事情,得到了确切的回答之后,问起了这个问题。
  或许他还是比较奇怪的,他到底还是大唐的人,跳不出时代的局限性,或许他所理解的意思就是苏宁想要架空未来的每一任皇帝,自己去做权臣,或者组成一个权力集团,一起架空皇帝,把大唐的实权夺过来。
  这其实和君主立宪的本质并无多少差别,最早的君主立宪,也就是这个意思,一群具备相当实力的贵族和商人联合集团和皇帝分掌权力,慢慢的,皇帝的权力被架空,成为象征性的元首,而宪法意义上的真正的权力就被掌握在了议会和首相的手里面。
  这和崔孝义所理解的礼物的本质有这差不多的联系,但是吧,苏宁并不是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自己做权臣的打算,虽然以古代眼光看现代的君宪,的确就是一群有实权的大臣架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但是这群大臣的来源和首相的来源,并不是崔孝义意识当中的朝廷官员。
  他并没有跳出时代的限制。
  苏宁于是说道:“这和恩人有何关系?皇帝看重我的才华,可以用来使他的国家更强大,所以给了我这样的地位和权力,这实际上就和商户雇用百姓做工是一样的,我是做工的小工,皇帝就是雇主,这里面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和恩人有何关系?”
  崔孝义一愣,没说话,苏宁接着说到:“所谓的不让皇帝拥有实际权力,那是因为我个人认为中华大地之所以王朝更替不断,之所以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是因为把整个中华的全部命运寄托在了明君和清官身上,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有明君和清官,他们就有好日子过。
  国家也是这样,有了明君和清官,自然会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崔先生,纵观历史,您觉得是明君和清官多呢,还是暴君昏君和贪官庸官多呢?”
  苏宁反问,崔孝义长大了嘴巴,还一会儿才说道:“自然是后者居多。”
  苏宁点了点头,说道:“所以,王朝更替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国家衰亡,皇帝昏庸,官员腐败无能,军队无法打胜仗,豪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被逼无奈起兵造反,或是亡于他国之手,这才是王朝更替的原因,但是本侯个人以为,这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寄希望于明君清官和圣人出世来拯救他们,却并不从根本上解决为何暴君昏君庸官贪官多于明君和清官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