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984

  那么河东拥有数州之地,难不成还不能支应李存忠的左武卫所用吗?
  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河东在治理之上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真出了问题,那么是不是该进行改变了呢?
  李泽时时不忘在给他们挖坑啊,而且还是正大光明地,明目张胆地给他们挖坑。
  明知道这是陷阱,但他韩琦还不得不跳进去。
  他不能给李泽这个借口。
  河东拿得出来支应一支数万大军作战的粮饷吗?
  当然拿得出。
  问题是,这些东西,并不在河东各州刺史手中,而在那些豪门大户手中。
  不像秦诏的左骁卫,在合并了李浩的五千部众之后,仍然只有三万人,李存忠统带的左武卫在上报朝廷的时候,就是满编的四万人。
  但实际上,是不止四万人的。
  这一点,韩琦很清楚。
  因为在核查各卫兵员的本来就是韩琦亲自做的,对于各卫兵马的具体数字,他是心中最为精楚的一个。
  户部对于军队粮饷的拨发是严格控制的,四万人的军饷,就是四万人,绝不会多发一个人的。而现在河东各州负责财赋方面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由朝廷户部派出去的,想要在地方财政之上挖窟窿是万万行不通的。而克扣那四万人的军饷来支应一部分多出来的那些军队的饷银,也是万万不敢的。
  如果让士兵知晓了这一切,只怕军心立刻就要不稳了。
  所以多出来的这些士兵的粮饷,一向是由河东各地的那些大户来买单的,当然,作为回报,这些大户也多有子弟在这些部队之中任职。
  现在,又要他们拿出大笔的钱粮来支应本次作战,他们肯吗?
  这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韩琦现在真是愁肠百结。
  “李德,你们哪里有问题吗?”在韩琦复杂的眼光之中,李泽转头又看向李德。
  新婚没多少天的李德容光焕发,满脸都是喜气,听到李泽的问话,当下便笑道:“公子,当然没有问题。朔州足以支应我们三万大军的一年作战之需,许子远在民政方面的才能异常突出,治理地方着有成效。从去年开始,朝廷对朔州订下的赋税标准便极低,这样的状态之下,我们还不能积存一点儿家底的话,那也太对不起公子了。”
  李泽大笑。
  许子远现在担任刺史的朔州,是一个扩大版的了。以前的蔚州等地尽数并入了朔州。许子远为刺史,而大量的义兴社成员,在许子远初入该地的时候,便紧随着他进入。当时的这个地方,是河东军与卢龙军反复争夺战斗的地方,受到的摧残极严重,但也正因为如此,许子远才在这一片白纸之上,画出了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大量的由义兴社组成的合作组成立,一个又一个的军屯,在张嘉的支持之下被开垦出来。原本在这些地方流浪的胡人,野人以及各类杂胡被召入这些屯垦点之中进行屯田,短短的两年时间,朔州,已是旧貌换新颜了。
  即便是到了现在,张嘉的右武卫,仍然保持着军屯的传统。三万人的大军之中,五千后勤所属,在今年一年,便开垦了数十万亩土地。而两万五千战兵,也会在训练作战之余,分期分批地前往屯垦点,帮且后勤部队完成屯垦事宜。
  而右武卫保持了这个传统,大概便是因为张嘉以前是被饿怕了的。只有看到自己辖区之内的一个个仓室都满满当当,他才能安心地睡得着觉。
  张嘉投靠李泽的时候,能拿得出手的便只有三千骑兵了,剩下的包括步卒的几万人,差不多都可以称之为累赘,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军队的战斗力是最接近于李泽的嫡系部队的,因为张嘉的右武卫,基本上都是后来组建的,而那些军官,绝大部分也来自于李泽的嫡系部队。随着李德率领五千游骑兵便整体调入右武卫,连他的核心三千骑兵也被稀释了。
  但张嘉并不能为意。或者有着一些胡人血统的原因,张嘉是那种典型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性子,对于韩琦李存忠当初出卖他并试图吞并他的举动,耿耿于怀,在他慢慢地强大起来之后,全一直对河东保持着咄咄逼人的架式,忠诚地履行着李泽让他牵制河东的任务。
  当然,他也没有忘了彭芳,另外一个试图吞掉他的地方势力。现在右武卫与彭芳的天德军关系是相当的不好,经常在双方的交按区域爆发摩擦。要不是彭芳现在表面上对镇州朝廷表示了效忠,只怕张嘉早就打过去了。
  可即便如此,右武卫的军队,也是毫不客气地深入天德军辖区数十里内,并且堂而皇之的扎下了营盘。
  对些,彭芳只能忍气吞声。
  因为他现在实在打不过张嘉。
  “那就好。”李泽含笑道,对于朔州的情况,他自然是清楚不过的,在这里特别提出来,只不过是要敲打某人罢了,听到了李德的肯定回答道:“你的婚假到此结束了,带着你的新娘子,滚回朔州去吧,协且张将军作好战争准备。”
  “遵命!”李德笑道:“末将也早就呆不住了,离开了军营,浑身不得劲。”
  另外几人都是大笑起来,李睿笑咪咪地道:“看你身强体壮的,原来是假象,其实身体虚弟呢,想躲到军营中去,是胆寒了吧?”
  又是一阵爆笑。
  李德却像是一支骄傲的公鸡一般地道:“我的老婆,可是要跟我一起去军营,一起上阵杀敌的,李睿,这一点你可比不了,我估摸着,你以后找个老婆,最多便是呆在这里替你带孩子了。”
  “你且等着吧,我一定会找一个文武双全的老婆,到时候我们两个打一场,看看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我们两个的老婆也打一场,看看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那我可就赢定了。”李德不屑地道。
  轻松的气氛之中,李泽将目光转向了韩琦:“韩尚书,河东那边,还有什么问题?今天可都是提出来,好一起统筹解决。”
  此时此地,韩琦能说什么,只能咬咬牙道:“李相,河东李存忠那里,也不会有问题的,左武卫枕戈待旦,只等朝廷一声令下,便可上阵杀敌。”
  李泽抚掌大笑:“太好了,既然如此,兵部这边便只消准备好相应的军械补充了,各部回去之后,迅速清点库存,整理上报,以便兵部这便好统一安排,不足部分,向将作监下单,迅速打造补充。”
  “明白!”众人霍然起立,齐齐拱手应命。
  会议过后,一众将领立即便返回家中收拾打点行礼,准备尽快起程,而韩琦却是径自来到了工部衙门,找到了薛平。
  虽然天色已经不早了,但薛平却仍然在公厅之中忙碌之中。
  “出什么事了?”韩琦贸然来访,倒是让薛平有些惊讶。两人虽然是同盟,但像这样公然地聚在一起,其实还是很犯忌讳的。
  “我要去河东一趟。”韩琦叹息着,将今日会议之上的事情,向薛平说了一遍,“我如果不回去一趟,只怕李存忠无法压得住那些人。”
  薛平有些恼火:“韩尚书,河东诸地,比起朔州来,地域更广,人丁更多,为什么朔州能办到的事情,河东就不能办到?”
  “朔州所施之策,我们如果照搬到河东,只怕河东内部马上就要乱了。”韩琦叹道:“你不是不知道,左武卫军队的骨架是谁撑起来的?真要度田,清丁的话,人心就要散了。”
  “如此下去,河东只会愈来愈弱的。”
  “河东不弱,关键是要大家同心。要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韩琦摇头道:“我这一次去,就是要让他们大出血,如果他们不肯的话,那只怕接下来就不是出血的事情了。杨开可是一直虎视眈眈呢,不管是御史台还是义兴社,那一个到了河东,都会给我们好看的。”
  薛平呆了半晌才道:“跟李存忠说,这一仗一定要打好,要是出了什么纰露,那就真完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得其所哉
  韩琦要去各卫巡查兵备,第一站便是河东。
  当他向李泽禀报这件事情的时候,李泽笑咪咪地答应了。
  双方心照不宣。
  李泽知道对方是要去河东解决李存忠部所面临的问题,李存忠的个人能力,威望,还不足以压服河东诸家,韩琦不得不亲自出马。
  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泽不会为对方设置任何障碍。如果韩琦真能够说服河东诸家拿钱拿粮解决李存忠所部的问题,反这一场仗打赢,对于镇州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大目标是达到了。而小目标就更明显了,河东诸家大量出血,于他们的实力而言也是极大的损耗。
  本身因为前段时间河东水利工程贪腐案,河东诸家与韩琦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韩琦大开杀戒将这件事情掩盖了下来,但死的可有不少是河东诸大家的人。
  那就让他们的裂痕再深一些吧。
  矛盾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必然便会爆发出来。
  其实即便是李存忠这一仗败了,李泽也有相应的预案。河中的屠立春部已经接到了指令,做好了随时驰援河东的准备,闵柔的左领军卫已进入了全面备战,一旦河东失败,这两支卫军则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河东,接应李存忠所部。
  当然,如果真到了这一地步,像安绥这样的边镇必然会损失惨重,但对于李泽来说,不是自己的崽儿,也不会哪么心疼,了不起就是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罢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真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兴许还能画得更好一些。
  李泽并没有全面与土蕃开战的想法。
  事实上现在的吐蕃,在军事实力之上对大唐是形成了全面的压制的,李泽也只能在安绥之地,与对方进行一场有限度的局部战争,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是一块硬骨头,是不好啃的,想要动自己,他们将要付出的代价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吐蕃虽然在名义之上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实际之上,却是无数部族的联合体,一旦在战争之中出现较大规模的损失,内部必然会出现纷争,长期作战的意愿不会那么强烈。
  所以李泽必须在战争之中给予对方重创,只消打成一个僵持的局面,对方必然会退却。
  而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会同时启动。由公孙长明指导的暗线将会在吐蕃活动,尽量联系吐蕃国内反对掌权的大论吐火罗的势力,只要吐火罗在战场之上遭遇到失败,这些反对他的势力声音必然高涨,而为了平息国内的纷争,吐火罗也不可能长期与李泽作战。
  第三条战线,就是商业了。
  吐蕃的国内经济还是较为畸形的,很多必须品都仰仗从外输入,而由王明义领导的供销合作社,则会从这个方面与吐蕃加强联系,用经济的纽带,使得双方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从而抵消双方对抗的意愿。
  而第四条战线,则是现在由袁昌、厉海、唐吉三人的西域之行了。
  现在的西域,绝大部分处于吐蕃的控制或者影响之下,一旦西域三人组在那边打开了局面,也会极大地牵制住吐蕃。而袁昌他们当真能重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立即便会对吐蕃形成事实上的威胁。
  抛开这些远景的规划,现在韩琦离开中枢,前往河东解决问题,也是李泽所希望的,因为镇州朝廷的这一次恩科科举已经正式结束了,所有的文武进士,同进士已经录取完毕,按照李泽与薛平等人的约定,李泽要带着这些新科进士前往镇州参拜皇帝。
  这个时候,韩琦离去而不能同去镇州,薛平一人,可就势单力孤了。至于田令孜,李泽还没有将其放在眼中,他的影响力,在离开了长安,便已经损失殆尽,而现在的他,也已经充当认识到了这一点,小心翼翼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不敢越雷池半步。
  武状元罗弘信,出自石壮统率的右威卫。
  榜眼屈忠,却是出身勋贵世家,其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屈突通,算是家学渊源,在校场对抗的那一天,正是因为他,一般散沙的地方武举才勉强联成了一气与军队举子进行了一场比试,虽然输得很惨,但能在一夜之间便让众人服气便联合起来,倒也显示了其人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此人是战斗到最后才被军队举子们拿下的,个人武力也极是了得。
  探花郎白求义,出自柳成林的骁卫,此人有一个鼎鼎大名的父亲白明理,现在可是吏部侍郎。是李泽一手提拔起来,在吏部专门负责官吏考功,当真是们高权重,让天下官员侧目的人物。白氏一家,多年来都只是沧州吏员,但到了这一代,却是祖坟之上冒了青烟,扶遥直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