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984

  三人抵达军营一侧。哪里有着一个个的仓房,走到最边上的一座,袁昌示意守门的士兵打开了大门,哪怕是在军营之内,这里也是戒备森严。
  推开大门走了进去,唐吉却是一怔,因为偌大的仓库之内,居然只在正中间放了两个大箱子,让他略感好奇的是,这两个箱子的外面,居然包裹着铁板。
  厉海掀开箱子,内里是一个个的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放着一个用棉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瓶子,瓶子口被封死了,有一根捻子垂了下来。
  小心地从小格子里拿出一个瓶子托在手心,厉海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唐吉摇摇头。
  “哪里知道易河之畔张仲武的那场大败吗?”厉海道。
  “天雷!”唐吉脸色大变,脱口而出,那一场仗,他也有份参与,只不过他不算是张仲武的嫡系,只是在后方压阵,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逃过了那一场劫难。但当日犹如地狱现身一般的场景,却是一直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叫轰天雷!”厉海道:“当初就是凭着这个,李相在易水河畔击败了张仲武。现在你看到的这个,威力比当日在易水河畔爆炸的威力要大得多。这两箱,一共一百枚,此行,有十个人专门负责看管这东西,这可是万万出不得一点事的,真要是在我们的营地之中出了事,这一百枚,足以让我们损失惨重。他们,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能拿出来用。”
  唐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晓得了。”
  看着厉海将瓶子重新放进箱子里便盖好箱盖,袁昌笑道:“好了,现在咱们三人,算是一根线上的蚂蚱了,此行,要么大功告成,咱们三人不但名垂史册,更是能凭此平步青云,成为咱们大唐举足轻重的人物,要么,咱们失败身死,埋骨异乡,那自然是没得啥可说的了。”
  他伸出了手,“兄弟们,十天之后,我们就要出发了,从此,就要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了。”
  厉海伸出了手,唐吉也伸出了手,三个人,六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便让我们来开创历史吧!西域,属于大唐,属于李相!”袁昌厉声道。
  十天之后,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押解着近两百辆大车,在黎明时分,静悄悄地启程了,前来送行的,只有公孙长明与代表李泽前来的田波。
  对于李泽来说,派出去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去进行一场前途未测的行动,只不过是在闲遐之余布下的一颗棋子,此行如果不成,自然会有第二支,第三支队伍再继续前往。他自然不会再在这上面投诸过多的关注,此刻,他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之上。
  秋收之后,秋税已经基本入库,而到了月底,皇帝北狩镇州之后的第一次科考取士,就要正式开始了。
第五百零八章:收入与支出
  李泽的公厅外,有一间不大的议事室。一般单独的奏对,都是在公厅之内完成,如果有三四个人的小型会议的话,就是在这件议事室来进行了。当然,就如同能直接与李泽奏对一样,能进入这间小型议事室的人也是廖廖无几的。
  小议事室内,又新换了一些家具,这是李泽忙里抽闲,亲自设计然后让工匠打制出来的。李泽把其称之为沙发。至于为什么叫沙发,李泽本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下面的人自然也不好追着他穷根问底,左右都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即便是叫阿猫阿狗呢,只要李相本人高兴就好。
  李泽现在弄不出弹簧,虽然工匠们已经领到了这个任务,但一年多的苦苦摸索下来,到现在也没有一点眉目,看起来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李泽也弄不出那种硬质的海绵垫子,他也很清楚,以现在大唐的化工水平,只怕终他一生,也看不到这玩意儿。
  但这并不妨碍他制造出类似的舒服家具。
  上好的木料先做成各式各样的沙发外型,然后再用制造马槊杆的工艺,制出一根根弹性极佳的竿子,将他们一一安装到座垫之上,外头再把一个个用棉布包裹着丝棉的软包装钉上去,最后再以各种花色的布料蒙上,最后,再进行一道道的装饰,一把把美仑美焕的沙发便出现了。
  李泽对于工匠们的手艺很是满意。
  当然,就是造价太高了一些。
  一把单人沙发,造价高达上百贯,而长的,更是多达数百贯,贵就贵在那一根根弹性十足的马槊杆之上。
  曹信不喜欢这种软乎乎的家具,一坐下去,整个人都觉得没有根儿,不得劲儿。但李泽喜欢,夏荷喜欢,章回和公孙长明也喜欢。
  章回和公孙长明在体验了一回之后,甚至毫不客气地一人从这间议事室内搬了一把去了自己的公厅。
  所以现在这间议事厅内,李泽正舒服地摆出了一个葛优瘫的姿式,半眯着眼睛。
  章回体魄雄伟,将一个小沙发塞得满满当当。
  公孙长明却是身材瘦小,偏偏占据了一个较大的沙发,整个人似乎都被包裹住了。
  夏荷则坐得很得体,此刻的好,虽然一身男子装束,但毕竟身为女人,不可能太过于放松。
  至于曹信,则仍然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端端正正,不失军人作风。
  这五个人,算是如今镇州朝廷的几个最为核心的人物,也是李泽最为倚重的班底。
  几个人都在听夏荷的汇报。
  在夏荷的面前,摊着一本本帐册。秋赋已经基本入库,剩下的一些尾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今年武威本土,包括定州,益州在内,都是大熟,大丰收,赋税足额缴纳,除去本州的应额开支,以及各类大型工程的转移支付之外,共向中央财政缴纳了各类赋税节余一千二百万贯。”夏荷清脆的声音在小小的议事室内,格外清晰。
  “沧州上缴二百一十三万贯,比去年多出五十七万贯,主要是得益于海兴港的开通使用,海贸的巨大利润已经对沧州有了明显的影响。棣州今年上缴了一百一十一万贯,景州是一百零八万贯,而德州因为新城仍然在持续投入,今年勉力持平。蔚州缴纳了七十二万贯,朔州缴纳了一百四十八万贯。涿州今年上交七十五万贯。还有,河中府缴纳了八十八万贯。”
  说到这里,夏荷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室内几人,道:“这就是我们今年的所有收入了,合计二千零一十五万贯。”
  曹信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章回轻轻点头,也是颇为满意,李泽仍然没有动弹,只有公孙长明依在皱着眉头。
  “除开以上,其它各州,都是亏欠。河东帐目,仍在清查,但进展缓慢,但以我们对河东今年的了解,他的亏欠肯定是真实的,就看亏欠多少。而潞州,卫州等地,今年基本上绝收,魏州,博州,澶州,相州虽然情况较好,但亏空也是必然的,这些地方,户部清帐的人员都才刚刚进入,想要完全接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夏荷接着道。
  “说说接下来的开支。”李泽抬起了头。
  夏荷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从面前拿起一叠纸,每个人分发了一张:“各州的最后预算还没有出来,但按照去年的规模再算是通涨的因素,明年我们的总开支大约便是这个数目。”
  “三千万贯!”曹信惊得险些跳了起来,“这,这不尽亏了上千万贯吗?”
  “这里面户部预估了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因素。”夏荷道:“有五百万贯的战争紧急备用金。”
  “那也还差了五百万贯啊!”曹信咋舌道:“这一年辛苦下来,咋还越来越穷呢?”
  “怎么能不穷?”公孙长明嘿嘿笑道:“今年差不多整整打了半年仗,钱哗哗地流水价一般地出去,打完了仗,潞州卫州等地差不多成了一片白地,百姓嗷嗷待哺,道路,水利的投入,哪一样都是钱。原来的昭义地区,魏博地区,现在就是一个吞金兽,想要将他们的伤痕抚平,明年都不见得能办到。”
  章回浏览着手里的开支预算表,这是户部预估的,等到各州自己的预算出来,这个数字只怕还要大大超出,然后便是双方的扯皮了。地方上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中央想要截留更多的资金,最后的结果,多半便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了。
  而这里面,又还牵扯着各州之间的矛盾,像武威本土,交得多,自然也就想拿回去更多,对于自己的钱被别的穷地方给薅走了有着天然的不满,而穷地方急于摆脱穷困的处境,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又首先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自然想从中央能薅一把便薅一把。
  谁还不想要政绩呢!
  “河中府怎么才交了八十八万贯?”曹信摇头道:“朔州是今年初才被张嘉拿到手的,一年下来,便交了一百四十余万贯,河中府的地盘比朔州大好几倍,人丁也是数倍之多,今年亦是风调雨顺,又没有战争的影响,他们的经济应当不比武威本土差才是。至少也应当于镇州并肩才对啊!”
  “河中府不是没有钱,而是这些钱并没有进到官府之中,而是大部分落到了那些豪门世家手中。”李泽冷哼一声道:“这次他们交了这么一点,大概是想试探一下我们吧?如果丁俭再逼一逼的话,肯定是还会吐出来一点的。”
  公孙长明幸灾乐祸地道:“看起来丁俭的日子不好过啊,与这些人打交道扯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看来,丈量土寺,清理丁口之事,在河中府要迅速展开才行。曹尚书,我看要尽快地给丁俭派些帮手去了。”
  “丁俭专门给我写了折子。”李泽挪了挪身子,道:“希望能给他一定的时间,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能协调好一切,在新年以前,再给我们缴纳一百万贯。”
  “这也能讨价还价?”公孙长明哧之以鼻。“既然官员不能进去,那就派义兴社的过去。”
  “丁俭早就想到了我们有可能使这一招,在折子里还特意强调了不能这么做。义兴社的人员一过去,下边就要乱套了,这不是他想看到的。”李泽道。
  章回接口道:“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同意丁俭的,至少在潞州,卫州,魏博等地完全消化之前,河中这地方,还是尽可能地保持平静为好。等到我们彻底掌控了这几个州,经济也起来之后,河中府再乱,也不会影响到大局了。”
  “河中这地方,就算是我给丁俭的最后一次机会吧!”李泽道:“让他彻底明白,有些事情,不是改良、妥协能解决的。他在翼州任了这么长时间的刺史,想法上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此人认为翼州并不具备特殊性,河中则符合他改良的所有特征,如果他失败了,则会彻底认清世家豪门的嘴脸,不铲除这些宗贼,我们怎么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此人在南方颇具影响力,如果他能完全转变过来,对于我们以后在南方的经略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我算得不错的话,丁俭最后一定是恼羞成怒,手段会愈来愈强硬,河中那些人也会因为丁俭一再的退让而滋生更多的傲慢心理,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到了那时候,我们再介入,一举解决问题。”
  “吏部和户部对于河中的事情,暂且冷眼旁观吧!”
  “是!”曹信与夏荷应声道。
  “杨开那边,我会与他打招呼的。”李泽揉了揉太阳穴,“虽然看起来预算有数百万贯的缺口,但口子不算太大,应当撑得过来。夏荷在接下来与各州的预算之上,多压压,一些不要紧的,尽可能地往后拖一拖,日子总会是越来越好的,不要急功近利。”
第五百零九章:科举(上)
  “章尚书,说说这一次科考的事情吧!”李泽换了一个姿式,身子微微前倾,显然,这件事情,比起先前的赋税之事,更让他上心。
  也由不得他不上心。
  镇州朝廷新立,皇帝几乎是只身从长安出逃,现在的朝廷就是一个空架子,所有的政府职能基本上都是由原武威节镇的那套班子在顶着。大量的职位空缺,急需要有人顶上来,而像潞州,卫州等昭义地区,战争几乎将原有的官府一扫而空,大量的官员或死或伤或逃或降,不管是哪一种,在新官府的体系之中,自然也就没有了他们的位子,这些空缺也需要有人补充上去。
  想要做事,就先要选人。
  想要做好事,自然就要选对人。
  而对于李泽来说,还要多一层意思,这也是大家心照不定的事情,那就是选出来的人,最好是要忠于他李泽要甚至忠于皇帝。
  这是镇州小朝廷正式成立之后的第一次科考取士,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李泽就更加不能轻忽了。
  章回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道:“李相,本次科考,分成了文举和武举两个方面,虽然都是由礼部来主持,来在武举方面,兵部是有着最大的发言权的。而针对这次武举考试,兵部内部争议极为激烈。”
  李泽点了点头,所谓的兵部内部争论激烈,基实也就是韩琦与尤勇之争了。
  “你先说说文举方面的事情,武举的事情,回头我会召见韩琦和尤勇,听听他们具体怎么说再作决定吧!”李泽道。
  “好!”章回道:“文试分成了府试和殿试,先在各地的府试,已经在紧密锣鼓的筹备当中,十天之后,就会开考。而殿试,暂定在两个月之后。礼、乐、射、御、书、数都有涉猎,但根据李相的要求,我们还在更偏重于策论与时务,这两个方面的分数,占据了整个卷面的六成,其它占据四成。”
  说到这里,章回笑了笑道:“李相,毕竟朝廷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哪怕这人其它都差,就是能做一首好诗好词好赋,那也可以作出他能做的贡献的。”
  李泽一笑点头道:“章尚书考虑得周全。的确,我们现在反正是啥子人都缺。有一可取之处,自然要取之。不过吏部在随后的用人方面,还是要有所侧重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