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36

  周娘子和周英莲一夜未睡,连夜蒸了几笼菊花糕,让李绮节姐妹几人带回家去吃。
  第二天夫妻俩一直把周氏几人送到村口外面的岔路上。还想接着送,刘婆子几人再三劝阻,老夫妇俩才停住脚步,站在路边竹林旁,一眼不错地盯着李家的牛车拐过山道,才转身回去。
  一重山路,一重水路,回到李家村时,日头已经升到半空。家下人忙着卸下板车,整理行李,乱成一团。
  李绮节径直回到内院,看到在院子里晾晒小毛衣裳的宝珠,问她道:“孟姐姐怎么样了?“
  宝珠放下拍灰尘的细竹棍,跟着李绮节进房,替她脱下外边穿的茧绸袄子,一边道:“听说不大好,连汤药都喝不下。孟娘子急得不行,嫌乡下没有好大夫,连夜把孟七娘接回县里去了。“
  正说着话,李乙那边传过话来:“官人问三小姐收拾好了没有?孟家四少爷在外边等着,这就接三小姐去县里,官人也一道回去。“
  李绮节匆匆洗了个脸,在颊边扑一层润肤的玉簪粉,换上一身干净衣裙:“这么急?“
  来人道:“三小姐不晓得,孟娘子前天上门的时候哭得眼睛都肿了,官人不好推却。孟家人从昨天起就守在咱们家门外,看到三小姐回来,已经几次上门来催请了。“
  李绮节眉头微微一蹙,难怪牛车进村的时候,她仿佛看到有几个探头探脑的鬼祟身影,其中一个少年看到她撒腿就跑,原来是给孟家人报信去的。
  “大哥呢?“
  宝珠悄悄道:“大郎心里不痛快,前几天和花家小相公一块儿坐船去武昌府了。重阳节那天藩王府要在大江边的黄鹤楼置办什么诗会,宴请湖广一百零八县闻名的大才子、大诗人,赢了头名的人能得足足一百两金子呢!大郎他们想去瞧瞧热闹。“
  李绮节点点头,李子恒不在家也好,免得他着急上火,冲动之下和孟家人起争执。
  孟家人见李乙和李绮节迟迟不出门,再次上门催请。
  周氏听孟家人说话不大客气,冷笑一声,抱怨道:“三娘才回李家村,立马又得坐船去县城,她又不是神仙,能一口气飞到县里去,怎么也得容她歇口气吧。我们李家的姑娘,也是娇生惯养的,不是凭着你们使唤的粗丫头。你们家七娘精贵,我们家三娘,也不是泥巴随便捏的!“
  孟家人脸色一僵,梗着脖子不说话。
  孟云晖和李乙、李绮节从长廊那边走出来,看到周氏满面怒容,连忙挥退族弟,“十郎不会说话,婶娘莫要同他计较。“
  说着话,淡淡瞥了孟十郎一眼。
  孟十郎原本一脸倔强,被孟云晖轻轻一瞥,立刻收起骄矜之色,袖手给周氏作了个揖:“小子脾气急,求婶娘勿怪。“
  周氏冷哼一声,甩手走了。
  孟云晖又朝李乙赔礼:“十郎他们忧心七娘的病症,行事莽撞,让七叔见笑了。“
  李乙微笑道:“不妨事,病人要紧。“
  待李乙和李大伯说了几句话,孟家人簇拥着李乙和李绮节父女俩出门,把他们几人一直送到渡口。
  船夫一声响亮的呼哨,渡船犹如一尾黑背银鱼,一头扎进江面上的重重浓雾当中。
  临行前,孟云晖站在船头,和岸边的几个少年交待着一些琐事,一群十五六岁的半大儿郎,老老实实听他一句一句吩咐,显然把孟云晖当成主事人。
  李绮节坐在船舱里,听岸边的孟家儿郎们一递一声保证会照应好家中其他人,心下不由诧异:孟云晖看起来一脸憨厚老实相,在族兄族弟们面前,竟然如此威严。他自己年纪不大,能把一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半大小子管得如此服服帖帖的,不仅得有智商,还得有情商,秀才公的功名,果然不是白来的。
☆、第31章
二更
  往来于县城村镇之间的渡船轻巧便捷,速度却算不得快。一来一去的两船在江心迎面遇见,船桨慢悠悠的在水面起伏,等两只小船错开的工夫,船上的客人能够从从容容地互相见礼问好,寒暄一阵。
  孟云晖小小年纪得中秀才,十里八乡的人都听说过他,于是一路上总有其他船上的船客向他打招呼。
  潺潺的水声中,时不时便响起孟云晖和人应答的声音。
  船行到一半时,李绮节让宝珠掀开船舱前的蓝布帘子。一大早就赶路,弯弯绕绕从周家村到李家村,先坐牛车、再坐船,然后再坐牛车,晃晃荡荡走了一个多时辰,又从李家村匆匆坐船出发,她这会子只觉头晕目眩,心口闷闷不舒,大概是晕船了。
  潭州府虽然不是江南水乡,但水网密布,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加上山路崎岖不好走,密林山匪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出行都是走水路,不管远近,去哪儿都得坐船。
  李绮节原以为自己坐了这么多年的船,应该练出来了,没想到还是会犯恶心。
  宝珠在褡裢里摸了半天,懊恼道:“孟家人催得太急,走的时候忘带清凉膏了!“
  只得打开水壶,让李绮节喝几口香花熟水。
  甘甜清冽的香花熟水下肚,李绮节觉得略微好受了一些,慢慢舒了口气,捂着胸口道:“我去外头吹吹风。“
  李乙不放心,让宝珠跟出去掺着李绮节,免得她不小心跌下船。
  才到船尾,宝珠便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江面上风大,风里裹挟着一股刺骨的凉意,冷得人手脚直发颤。
  李绮节身上裹了两层厚实的棉绸袄子,都觉寒意入骨,宝珠只穿着青花布比甲和薄袄,更是冷得瑟瑟发抖。
  李绮节伸手在宝珠脸上一握,触手冰凉,连忙道:“你进去吧,别吹出毛病来。“
  宝珠拢着衣襟袖口,说话的声音都在打颤:“我、我不冷。“
  李绮节不由失笑,伸手把宝珠往船舱里推搡:“你进去添件衣裳,蕉布皮包袱里头有件糙米色的细毡裹衫,是我穿过的。“
  宝珠只得进去。
  哒哒几声,是长靴踩在船板上的声音,孟云晖从船头走到船尾,一手提着细布襕衫衣摆,防着被溅起的江水淋湿,一手托着一只蓝地白花鸡冠花纹小瓷罐,往李绮节跟前一递,柔声道:“七娘病得厉害,非要见你不可,倒是难为你了。“
  李绮节不语,接过圆口小瓷罐,揭开来,扑面便是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熏得她眼鼻发酸,泪水涟涟。·
  她这副脸颊薄红,泪眼汪汪的模样,娇憨之余,又有些可怜可爱,让孟云晖不由得想起幼时两人在一处玩闹的情景。
  那时候她走路还不大稳当,摇摇摆摆,像只蹒跚学步的水鸭子,紧紧跟在他身后,一口一个“孟哥哥“、“孟哥哥“,声音像夏日里遥远悠长的蝉鸣。
  等他终于舍得停下脚步,她就攥着肉嘟嘟的手指头,仰起小脸蛋,满含期冀地望着他:“孟哥哥,你带我去湖边摘荷花吧!“
  那时候孟云晖还小,整天只惦记着四处调皮捣蛋,浑身上下使不完的精力,偏偏就是不耐烦和娇滴滴、软糯糯的小娘子们一起玩。
  他嫌李绮节累赘,不耐烦搭理她,总是随便扯个谎敷衍她,然后答应下次一定会带她去湖边摘荷花,但一次都没有兑现过。
  可李绮节每次都信了,拍着小巴掌,笑得眉眼弯弯:“好,我等着孟哥哥。“
  直到离开潭州府,孟云晖都没能履行自己的承诺。
  恍惚记得走的那天是个大晴天,江面上波光粼粼,和风阵阵,因为临着水,并不觉得燥热。他头戴笠帽,竹杖芒鞋,背着简单的行囊,怀里揣着母亲四处求告借来的几十个铜板,跟在先生背后,在渡口登上乌篷船。
  小船行到拥拥簇簇的荷池附近,他不顾先生责备的目光,伸手掰下一朵含苞待放的浅粉色荷花,想着李家三妹妹肯定会喜欢,可惜他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和她说一声,也不晓得她会不会哭哭啼啼的到处寻他。
  他把荷花抛入水中,看花瓣浮浮沉沉,一朵一朵飘散开来,心里暗暗道:等回来的时候再带三娘来摘荷花好了,自己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一定会说话算话,答应小娘子的事情,不能食言。
  匆匆数载过去,眨眼不过几回春秋。
  孟云晖学有所成,回到瑶江县城,头一件事就是向母亲五娘子打听李绮节。
  五娘子说三娘出落得愈发可人疼,性情也好,然后细细看他一眼,特意加上一句:“三娘也大了,李家大嫂子已经在为她预备成亲要用的新被子,棉花是他们家大官人亲自挑着收的,被面都是用的杭州府和应天府那边的新鲜绸面料子,一匹得几吊钱呢!花样呢,也是费钞请苏州府的师傅描的,真真阔气!也难怪,他们家不差这个钱,三娘要嫁的,又是杨家少爷,杨家的高大姐爱挑理,三娘的嫁妆要是简薄了,高大姐八成得甩脸子。“
  不论是家大业大的杨家,还是殷实富裕的李家,都不差钱钞。
  而他们孟家,一年到头,总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好容易攒下一点钱钞,全都用在为孟云晖置办笔墨文具上了。
  孟云晖身着体面的纻丝衣袍,在武昌府和同窗们吟诗对句、高谈阔论的时候,他的弟妹们在家中忍饥挨饿,五六岁就天天下地劳作,一身粗布衣裳缝缝补补,补丁摞了一层又一层,连一套齐整的衣裤鞋袜都凑不齐。
  他们家是地里刨食的穷苦人,哪里比得上杨家风光得意,人丁兴旺。
  孟云晖把母亲的提醒听在耳朵里,但并没往心里去。杨天保那个人,不过是个唯唯诺诺的假正经罢了,怎么可能配得上三娘?
  不过姻亲已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轮不着他这个外人说三道四。
  他没想过要对杨天保做什么,可每次看到一本正经的杨天保坐在先生家的书房里摇头晃脑背诵文章时,总觉得他的声音难听至极,像尖利的瓦砾刮擦在墙上,异常刺耳,非常想把他拖到墙角、摁在地上胖揍一顿。
  尤其是听到同窗们私下里说起杨天保和胭脂街的小黄鹂勾连之事时,他愤慨之余,心底竟有种难言的窃喜和庆幸。就像初春抽芽的柳树,一旦冒出一点绿意,很快就绿满枝头,那一丝幸灾乐祸就像在心底最深处发了芽、生了根,怎么都抑制不住。
  思量过后,他先托人把事情悄悄透露给李乙知道,然后观察李乙的反应。接着径直找到杨家,以关心同窗为借口,直接把杨天保流连胭脂街的事情捅到高大姐面前,高大姐为人暴躁,最是个不肯忍气吞声的主儿。
  孟云晖相信,高大姐不仅不能帮杨天保掩饰流连风月的事儿,说不定还会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难以收场。
  就像他猜测的那样,高大姐怒不可遏,直接带着十数个家仆,浩浩荡荡去胭脂街教训小黄鹂。
  而他只需要适时地杨天保面前说几句似是而非的话,就能刺激这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冲动之下,犯下更大的错误。
  他以为杨天保激愤之下,会和高大姐当面起争执,没想到杨天保没有那个胆量,在高大姐面前吱都不敢吱一声,不过他到底还是有几分骨气,连夜带着小黄鹂私逃。
  孟云晖的目的算是达成了。
  杨家人的种种反应,李家世叔的消极应对,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一切都像他预料好的一样发展着。
  却没想到,唯一的一个变数,竟是李绮节。
☆、第32章
男四出场
  孟云晖记得年幼时未曾践行的诺言,想弥补当年的三妹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