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36

  宝鹊和曹氏洗过手,进去铺设床被,整理包袱,周娘子也在一旁抢着帮忙。
  周娘子先前已经打扫过房间,窗户也都开了一日散过浊气,宝鹊和曹氏只需将李家带来的物事归置清楚便可。
  李绮节和曹氏陪着周氏在房里说话。
  李昭节和李九冬牵着小手,到处看稀奇。
  娘子拿出一把绣线绣绷和丝绳,要教李昭节和李九冬玩翻花绳。她的双手长满茧子,又粗又黑,但动作很灵活,一会儿翻出一只大雁的形状,一会儿又变成一只蝴蝶。
  李九冬围在周娘子身边,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拍掌叫好。
  而李昭节面无表情,勉强看了片刻,丢下妹妹,跑去院子里逗家里养的大公鸡玩。
  周英莲怕公鸡啄她的眼睛,亦步亦趋在旁边紧紧跟着。
  因知道周氏难得回一趟娘家,虽然有很多人围在周家外边看热闹,倒是没人贸然上门。夜里吃饭前,不少村人往周家送来自家新鲜的菜蔬江鲜,都是给周氏几人添菜的。
  刘婆子预备了铜钱串子,送给来送菜的几家主妇,妇人们不肯收,推推让让半天,跟泼妇骂街似的,李昭节和李九冬听不懂村里的粗话,还以为她们要打起来了。
  李绮节胃口好,跟着周氏一起吃的周家的饭菜。李昭节和李九冬只吃了一碗周娘子亲手蒸的鸡蛋羹,主食栗米粥是从李家带过来的。
  待到夜里时,周氏看李绮节和李昭节姐妹几个都睡熟了,把宝鹊叫到跟前,拉着她的双手,语重心长道:“宝鹊,你是怎么想的?“
  宝鹊咬着樱唇儿,心里心里明白,太太想把她配给娘家侄子周大海。
  宝鹊和典妾大姑娘命运相似。父母为了替家中兄弟筹钱娶亲,把她卖给一个路过的人牙子。二两一钱银,折算成铜钱,沉甸甸的,他们家从没见过那么多银钱,足够她兄弟娶亲盖新房了。
  周氏将宝鹊从人牙子手里买下,让她在家里帮着做浆洗衣裳、洒扫房屋的轻省活儿。
  宝鹊以前时常陪周氏回娘家省亲,和周家上下都已熟稔,直接称呼周娘子为“周大娘”,唤周大海为“周大郎”。
  周大郎和周英莲的父亲多年前征徭役,和其他几十人一起去南方干运输漕粮的活儿,从那以后杳无音信,家里人已经死心,为他立了个衣冠冢。
  周家村民风淳朴,家里就算再揭不开锅,也绝不会把女儿卖到腌臢地去受苦。宝鹊小小年纪,就成了别人家的奴才,周家人都颇为怜惜,周娘子也不把她当下人看,平常趁着帮女儿周氏和孙女周英莲做鞋袜衣裳的功夫,也顺带着帮她扎了鞋垫、做了几双布鞋。
  宝鹊知道周家人都是好人,嫁给周大海,就成了太太的侄儿媳妇,以后肯定不用吃苦受累。
  可是她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在被自家阿爹卖掉的那一刻,她曾经对自己发过誓:这辈子宁肯做富人家的奴才,也绝不嫁给平头老百姓!
  周家只是太太的娘家,太太不会拿李家的钱钞无止境地填补娘家侄儿,嫁给周大海,未必比当富人家的奴才轻松自在。
  宝鹊曾经在人牙子手里调/教过一段时日,听人说起过大户人家的富贵奢华,心里头又是羡慕又是向往,如果能在那样的大户人家当丫头,哪怕让她夜夜倒马桶她也乐意!
  刚到李家的时候,宝鹊看到李宅的宽敞院落,还以为李家也是个财主,当时还庆幸自己运气好,没被卖到山旮旯里去。等做了几天工,她才知道原来李家老爷、太太都是农人出身,日子过得十分简朴,挣得的钱银宝钞全都攒起来买地买田,不舍得花用。周氏常常亲自下厨做饭,甚至特地在后院开一块地当作菜园。外边行市的柴米、油盐和菜蔬要价几何,李老爷和周氏比厨房采买的刘婆子还要清楚。
  李家几位小娘子,比如三小姐李绮节,家中不缺吃穿,可她竟然不肯缠小脚!二老爷也纵着她,让三小姐天天迈着一双大脚东奔西走,跟个乡下丫头一样粗蛮,没有一点财主老爷家小姐的娴静尊贵。
  要不是和杨家是娃娃亲,县里哪户人家看得上三小姐?
  村里另一户大姓孟家就比李家强多了,他家孟七娘,也是在县里住的,一身浓郁书香气,通身的娴静闺秀气派,平时行动坐卧,都离不得书卷,而且耻于谈钱,生怕污秽她的嘴巴和耳朵,那才是书香世家的做派呢!
  还有村里的大财主张家,宝鹊平日里听的妇人们私下议论,都夸张家规矩森严:小厮年过七岁,便不许出入女眷后院。丫头婆子见着主子,都必须躬身请安,平时服侍张大少奶奶梳洗时,一定要跪着端盆子,小妾姨娘们日日需到张大少奶奶房里请安,伺候张大少奶奶的日常起居。吃饭喝茶时绝不能言语出声,饭菜不精美不能上桌,朝一道菜伸筷子不能超过三次。
  张大少奶奶和张小姐从不见外男,哪怕是娘家还留着分头的表兄弟来家中探望,也必须要隔着一道坐地屏风避讳,才能说话。
  宝鹊当时听得目瞪口呆,又隐隐有些羡慕。
  潭州府虽然近着运河码头,人烟阜盛,但南北运河疏浚连接才不过几年,瑶江县也是这些年渐渐昌盛起来的,县城从前不过是一片荒芜的小渔村,绝非繁华之地。
  整座瑶江县最富裕的人家,当属做豆腐起家的金家,金家当家太太韩氏当年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豆腐,含辛茹苦抚养家中儿女长大。现在金家发达了,韩氏在家无事可做,索性整日带着家中的媳妇、小孙女、小孙子们逛县城、去码头看热闹,和街上讨生活的苦力、店家都熟稔得很,瑶江县从无人批评金家太太没有规矩。
  金家财大势大,没人说韩氏的不是,张家的规矩如此讲究,村里的人背后时常闲话。
  可在宝鹊看来,张家才是书香世家、大户人家的行事规矩!金家虽然有钱,在张家面前,不过是一户土财主罢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金家再富裕,在瑶江县人看来,始终不过是外来的暴发户,上不得台面,孟家再落魄,那也是高人一等的书香世家。
  看看三小姐的下场吧,拖了这么些年,还是被杨家退亲了!
  三小姐任性妄为,不懂得珍惜,宝鹊想过那样的日子,却只能干伺候人的活儿。
  如果……她也是和三小姐一样的出身,一定也会像孟七娘和张小姐一样,做一个最完美无缺的大家闺秀,给大官人和太太争光。
  宝鹊浮想联翩,心思越飞越远,从周家到李家,从李家到杨家,从杨家到孟家,再从孟家到金家……
  她心里的不甘心一点一点积聚在一起,汇聚成一腔说不清道不明的抱负和野心,“太太,我情愿一直跟着您,给您当牛做马,不想嫁人。“
☆、第30章
一更
  宝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愿意嫁给周大海了。
  周氏眼神一黯,叹了口气。
  油碗里的灯芯发出一声极轻极细的爆响,昏黄的光芒映在周氏脸上,不见一丝怒色。
  然而宝鹊还是吓得微微一颤,生怕周氏会责罚她。
  周氏察觉到宝鹊的惧意,心中不由有些后悔,当初一意孤行选定宝鹊做李大伯的屋里人时,实在有些草率,才会弄成如今这副不上不下的局面:“罢了,是我大侄子没这个福气。“
  宝鹊悄悄松了口气。
  她明白拒绝这桩婚事意味着什么,如果是李家其他佣人,这会子早就跪在地上向太太磕头谢恩了,她却想也不想就一口断然拒绝,刘婆子她们晓得的话,肯定会骂她不知好歹。
  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太太完全是在为她打算。宝鹊明白太太的苦心,也感激太太为她着想,但是,为了以后不必吃苦受累,她愿意冒这个险。
  周氏是个爽利人,宝鹊不肯嫁周大海,她虽然觉得失望,还不至于生气愤懑,过后待宝鹊依旧和先前一样。
  宝鹊却有些心有余悸,接下来的几天低声下气,做小伏低,一天十二个时辰,像刚出壳的雏鸟离不开母亲一般,闷不吭声地围着周氏打转。
  什么差事她都不嫌弃,什么活儿她都抢着干。
  周氏才一坐下,她立刻去烹茶。周娘子和周老爹才一站起来,她马上抢过去扶着。刚吃完饭,她二话不说端起碗筷就去灶房洗刷。
  干完所有活计,宝鹊还不肯闲着,穿起罩衣,拢着发辫,把周家几间茅草房子从房顶到犄角旮旯收拾得干干净净。又让进宝担了一担子干土,铺在周家的湿泥地面上,用竹板子一一踩踏压实。
  还嫌自己不够卖力,天气晴好时,宝鹊把周家人的衣裳全部收拢到一起,洗干净后重新用米汤浆洗一遍,件件浆得笔挺整阔,像新的一样。
  刘婆子看宝鹊整天拼命干活,夜里也不肯休息,熬灯费油,非要给周娘子做几条抹额,怕时日长了她身子受不住,私下里央求李绮节:“宝鹊那丫头天天这样也不是一回事,我估摸着她肯定是犯了什么错儿,惹太太生气了,才会这样,求三小姐在太太跟前替她说几句好话。“
  李绮节也奇怪宝鹊的种种异常举动,私下里去问周氏。
  周氏把宝鹊拒绝嫁给周大海的事说了,苦笑道:“她既然不愿意,我也不会怎么样,谁知她心思重,怕我作践她,天天变着法儿的来讨好我。我再三和她说过,让她放宽心,话说轻了,她不肯信,话说重了,她就眼泪汪汪哭哭啼啼的。我也没法子,只能随她去。“
  李绮节微觉诧异,宝鹊身为一个卖身为奴的侍婢,周氏肯把她放出去嫁人,让她摆脱奴仆之身,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平头百姓,她不是应该喜极而泣吗?
  细细一想,又觉得情有可原。做丫头固然身份低贱,但宝鹊在李家吃得饱穿得暖,盖的是棉花被子,戴的是镶银镯子,比原来在家里忍饥挨饿、天天挨打要强多了,她曾被生身父母卖过一次,肯定不想再回到乡间过清寒生活。
  就像《红楼梦》里的丫头们,吃香喝辣,穿金戴银,每个月能拿一份丰厚月例不说,还有攀上高枝的可能,一般民间的小户千金,过得还不如她们尊贵。所以荣国府的丫头们一旦被人威胁放回家去,个个都吓得犹如三魂掉了二魂,哭着喊着不肯走!
  看周氏似乎也在发愁,李绮节道:“不如让宝鹊先家去,免得她整天胡思乱想。“
  周氏点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她这几天看到大海就躲得远远的,刘婆子她们嘴上没说什么,心里肯定都嘀咕呢!“
  第二天,周氏便让刘婆子男人先把宝鹊送回李家村,“我那衣箱子里的几件大衣裳得拿出来晒晒,宝鹊把开箱子的钥匙拿回去给宝珠,让她仔细些,别碰坏了,拢共一件素绒、一件剪绒,还有两件麻叶皮,一件耳绒,一件青鼠。“
  宝鹊一一记下,接过周氏递过去的钥匙,轻轻吁了口气,感觉心中终于去了一块大石。
  刘婆子男人吃过早饭,把宝鹊送走。
  下午日落西山,一轮勾月悄悄爬上碧蓝高空,晚霞把远处连绵起伏的柔和山脉映照得恍如云中仙境。
  刘婆子男人身披万丈霞光,赶着牛车回到周家小院。
  刘婆子拿剖开晒干的葫芦舀了一瓢水,递到他跟前。
  男人几口咕嘟喝完,一抹嘴,道:“孟家七娘病了,孟家人上门来,说想请三小姐过去看看。“
  刘婆子奇道:“咱们家三小姐又不是大夫,孟小姐病了,请三小姐过去做什么?“
  男人嗐了一声:“我哪里晓得?你进去问问太太,孟娘子昨天亲自来请的,官人的意思,是让三小姐过去瞧瞧,到底是邻里街坊。不是我回去刚好碰上,官人也会派人来接三小姐的。“
  刘婆子进房原话回了周氏。
  因为孟举人当面羞辱李子恒的事,周氏对孟家很有些意见,加上不愿让李绮节在这个时候抛头露面,想要断然拒绝孟家,不过孟七娘却是个可人疼的好姑娘,想了想,把在院子里摘喇叭花玩儿的李绮节叫到跟前,问她的意思。
  李绮节想都没想,直接道:“既然孟娘子都亲自上门了,我还是走一趟吧。“
  孟娘子向来看不上她,两家又尴尬,她竟然肯舍下脸皮亲自上门求她去看孟春芳,那孟春芳肯定病得不轻。
  周氏也怕孟春芳真的患了什么大症候,道:“住了这么些天,干脆一块儿家去,免得牛车来来回回的折腾。“
  当下打点了行李包袱,把跟着周英莲在后山撒野的李昭节和李九冬姐妹俩叫回家,一行人匆匆吃了一顿饭,各自歇下,预备第二天天一亮就启程回李家村。
  知道周氏要走,周老爹和周娘子眼圈有些泛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