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7/1494

  十六阿哥本不是爱招摇之人,终于从飘飘然转为警醒。
  他虽素来明泽保身,可实际上手握宗人府、内务府两处,对于宗室王公来说,他的风光绝对不亚于十三阿哥。
  可从太祖高皇帝起,风光过的宗室诸王有几个好下场的?
  更不要说,皇上并不是常情之人,这些年来先是宠着哪个,随后翻脸处置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想着先前因皇上器重风光无限的十七阿哥,如今避府“养病”,原因也不过是皇上的心意变化。
  十六阿哥委实有些怕了。
  他本不是贪心之人,如今在亲王位上,已经是暗暗侥幸。
  换做其他人,许是还有个盼头,建功立业、爵位升一升之类。
  可亲王上面,无爵可升,顶天了也就是食双亲王俸禄。
  双亲王俸禄,又哪里有那么好吃的?
  像十三阿哥那样,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十六阿哥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鬼使神差,同一刻,曹颙所想所思,竟然同十六阿哥差不多。
  在听到伊都立升调兵部尚书那刻,曹颙心里本有些不舒服。
  怎么说呢?尽管他早先对出任兵部尚书兴趣并非十足,可晓得这个缺多半是自己的,他为了怕露怯,这些日子,也多找机会了解西北兵事。
  预备得十足,就等着调任旨意下来,没想到却换了人。
  曹颙不是圣人,焉能做到心静如水?
  不过,曹颙心中那点失落并没有维持多久,就想到皇上“临阵换将”的缘故。
  他不是自不量力之人,也就不像十三阿哥、十六阿哥那样想着皇上的情分体恤什么的。
  在他看来,皇上在他病后换人再正常不过。
  皇上本就看不上兵部尚书的老弱不堪趋势,怕耽搁了西征大事,才有心调曹颙这个壮年打理兵部。
  若是曹颙身体病弱,那皇上也就没有换他不可的必要。
  虽说这次伤寒的动静弄的有些大了,未必全都是坏事,不说旁的,起码曹颙“病弱”的印象就印在皇上与其他王公大臣心中。
  就在户部尚书任上熬着也好,现下是雍正五年,等再过个三、两年,天佑再大些,自己也可以借着“病弱”的由子退下来。
  想到这些,曹颙心中阴霾一扫而尽,当天的晚饭都多用了两碗粥……
  想通了的曹颙,不再去想公务,悠哉的开始自己的养病生活。
  虽说得了消息,到曹府探视的亲戚朋友每天都有好几茬,可多有初瑜与天佑招待,并不需要曹颙多费心。
  不过,有的客人,却是曹颙需要出面的,就如兵部侍郎傅鼐。
  他专程过来安慰曹颙。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晓兵部尚书早先定的是曹颙。
  没想到,眼下有了这番变故。
  傅鼐怕曹颙心中郁结,拐弯抹角的开解着。
  虽说话并不多,可其中的善意却是挡也挡不住。
  换做其他人,自己顺利起复为兵部侍郎,旁人却因病丢了即将到手的兵部尚书,总要想着回避一二,省得惹人多心。
  几年的流放,虽将傅鼐的外形催老了,可里头的热心肠却依旧如初。
  曹颙仔细听着,点了点头,道:“姑父放心,我想得开。户部调兵部,本就不算高升,如今我身体需要休养,病好了也不宜太辛苦,与其去两眼一抹黑的兵部,还不若就在户部,毕竟做生不如做熟。”
  曹颙神色至诚,眼神无伪,傅鼐看得一愣,摸着胡子道:“想得开就好,想得开就好……”
  直到从曹府出来,傅鼐都有些恍惚。
  他想起自己调任盛京侍郎时的事情,暗暗佩服曹颙,这般荣辱不惊,曹颙还真是继承了曹寅的品格……
  同京城曹颙的荣辱不惊相比,接到圣旨的伊都立简直是欣喜若狂。
  早先没出京时,羡慕这个,羡慕那个,一心觉得地方上自在。
  可真到了地方上,又想京城想得不行。
  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不只是他,上到老太太、兆佳氏,下到孩子们,都时不时的念叨起京城的生活。
  旁人还好说,老太太到底上了年岁,伊都立也不愿老人家因为想京城再想得生病。
  若他是别的官,还能使在京里走动走动,调回京城;可他是一省父母,去留全凭皇上心意,哪里是想要挪一步就挪一步的?
  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写信给长子,让他年后到山西来一趟,将老太太接回京城。
  即便他不能朝夕侍奉,可在长孙身边,又回到熟悉的学士府,老太太的心情也会好些。
  孩子们想要回去的,也可以随老太太回去,妻子那边,却是不好轻离。
  没想到这个时候,竟意外接到调自己回京的圣旨,而且还是升任兵部尚书,伊都立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二品升从一品本就是喜事,补的是兵部更是喜上加喜。
  外放山西前,他就在兵部做侍郎,对那里也算相熟。
  即便素来淡定从容的老太太,听了儿子调任回京的消息,也不由的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兆佳氏的欣喜,则是溢于言表。
  最高兴的则是伊都立的侧室杨氏,她生的两个女儿,都要参加选秀。两个女孩儿都肖母,容貌上上,她们姊妹都要参加选秀,即便不匹配贵人,自主婚配,父亲官职高了,她们婚配也就会更好。
  想到女儿,杨氏不由愤愤。
  长女因由兆佳氏抚养的缘故,打小待她这个姨娘格外疏离。
  幸好又有了小女儿,最终留在她身边长大……
第1309章
失控
  真是病来如山倒,即便曹颙觉得自己身体确实无大碍,可这场伤寒可彻底使得他躺下来。
  这半个月中,京城官场有好几件大事发生。
  首先是太和殿测试天下武举,其次就是致仕老臣田从典在离京第二日病故与良乡,第三件事就是皇上有旨,旗员外放为官者,不准带十八岁以上子弟随任;现随任者,则撤回该旗。
  穷文富武,武进士之途向来是八旗子弟晋身之路。
  汉人中了武进士,不过是到地方做千总;若是满蒙、汉军子弟中了武进士,上三旗者可入侍卫处,下五旗者也能入护军营、先锋营当差。
  因此,关注的人即便不比文举多,也委实不少。
  没想到等到武进士出来,皇上却更改了历年规矩,上三旗武进士尽管依旧进了侍卫处,可以没有经验为由,只是蓝翎侍卫开始历练。
  补一二三等侍卫,是三、四、五品,还有机会入内班,当值御前;蓝翎只是六品,且不入内班。
  对满蒙武进士前途影响,不是一星半点。
  这下子,影响的不是一家两家,可也没有人敢上折子去质问雍正什么,只是私下里唠叨不满是少不得的。
  而田从典老大人致仕,又是赐宴、又是赐联,而后离京时,也有百官相送,何其风光。
  谁能想到,这才风光两日,出京不足百里,老大人就一命呜呼。
  皇上这边,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前往良乡为其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酒,并赐祭葬、谥文端。
  如此一来,田从典也算死后哀荣。
  可是哀荣毕竟是哀荣,暗中唏嘘的汉大臣不是一个两个。
  旗员还好,致仕后依旧在京养老,无需千里还乡;汉大臣即便官居一品,也终有叶落归根之时。
  若是田从典不是冬日告老,若是皇上不是即时准了告老折子,又下令赐宴送行,老大人会去的这么早?
  虽说论起年龄来,老大人已经七十七,可既是致仕前依旧能往衙署处理政务,依旧能在御前听差,可见身体差不了。
  这说去就去了。
  即便是致仕,等到阳春三月慢行还乡,也不至于会有这个结果。
  不许旗员携十八岁以上子弟赴任,也使得不少人腹诽。
  带家眷子弟赴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7/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