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6/1494

  这时,便听十六阿哥叹了一口气,道:“这丫头低眉顺眼的侧影,极像弘普的额娘。”
  曹颙眨了眨眼,脑中浮现出李侧福晋的模样。
  时间过的太久,曹颙见李氏的次数也有限,印象已经有些模糊,更不要说什么侧影。
  不过虽说李侧福晋与春霞一个是皇子侧福晋,一个是婢女,可两人还真有些相似之处,不是指眉眼五官,而是给人的感觉,都是温顺老实。
  十六阿哥皱眉坐着,有一口没一口的吃茶,面上神情不像缅怀,倒像是担心什么。
  曹颙见状,心下一沉,道:“十六爷可是在担心弘普阿哥?”
  十六阿哥点点头,道:“再过几年,弘普就到了弱冠之年,要参加宗人府考封。他是侧室所出,考的成绩再好,也不过是的二等镇国将军,与小七差着十来等……不管怎么说,他到底是爷的长子,他额娘早年太过阴毒,福晋没有迁怒到他们兄弟身上已经是难得的胸襟,哪里还能盼着福晋能对他们兄弟两个另眼相待?他们现下能靠爷,等爷老了那日,王府这边多半也是靠不上,总要靠他们自己才行……”
  曹颙听了,忙摇头道:“十六爷且打住,趁早歇了这个心思,您是皇上倚重的臂膀,说不定到时另有恩典,何苦庸人自扰?不看旁人,且看十三爷府上。”
  十三爷府上能看的,是庶长子弘昌封贝勒?
  还是十三爷几个年长的儿子都闲赋,从不涉军政?
  十六阿哥看着曹颙,迟疑道:“真的不能试试?”
  曹颙毫不犹豫的摇头,坚定低说道:“除非十六爷舒心日子腻了,想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话说到这个地步,十六阿哥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无非是他是实权王爷,他的庶长子若进八旗军中熬资历,怕是要引得皇上忌惮厌弃。到时候,别说是弘普立功封爵,就是自己这当老子的也要失宠御前。
  可若是错过西北战事机会,过两年弘普怕真的要以镇国将军爵位开府令居……
  曹颙身上本就乏力,坐了这一会儿,就露出乏色。
  十六阿哥见状,使劲的拍了怕自己额头道:“瞧爷,可不是糊涂,你都病成这个模样,不说嘱咐你安心养病,还唠叨这些有用没用的累你费心思,爷回去了,你好生歇着,衙门那边不必挂念。一旬没休养好的话,就再多歇一旬。”
  这会儿功夫,天佑送走白太医,从前院折回。
  曹颙的药也好了,曹方家的叫春霞送进来。
  十六阿哥的视线又忍不住望了望春霞,天佑从春霞手中托盘上捧了药碗,送到曹颙手上。
  浓浓的草药味儿扑鼻而来,曹颙忍着不舒服,将药汁一饮而尽。
  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等这会病好,就同京里的几位传教士好生联系联系,看能不能划拉些好药屯在家里。
  还有广州的吴盛,消息比京里灵活,也应该让他弄些洋药。
  十六阿哥等曹颙吃了药,便起身告辞。
  曹颙见状,便吩咐天佑代自己送十六阿哥出府。
  十六阿哥见状,瞪眼道:“当爷是客么,如此啰嗦?爷又不是没来过你们家,何必送来送去?天佑,听爷的,好生照顾你老子,爷……”说到这里,听了听,视线闪动,指了指春霞所在方向,道:“叫这丫头带爷去前院就行。”
  虽说十六阿哥是曹家的至亲,也是父亲的好友,可该守的礼仪还是要守的,尤其不管是曹颙,还是天佑,都是十六阿哥的晚辈。
  因此,天佑还要开口亲送,却见曹颙在十六阿哥背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十六阿哥虽指了春霞,可春霞守着规矩,并没有直接应下,而是望向曹颙。
  见曹颙点头,春霞才老实的挑了帘子,温顺的引着十六阿哥出去。
  天佑没送到前院,却也送到梧桐苑门口。
  看着两人渐远的背影,还有风中隐隐传来十六阿哥的说笑声,天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等回到上房,曹颙已经阖眼躺下。
  天佑虽满心疑惑,也不愿扰父亲休息,近前将父亲的被角掖好,才悄悄的退到外间。
  想了又想,这样熬有些浪费时间,他便出去吩咐小丫鬟去葵院取了两本书过来。
  他就在东屋看书,心里盘算着恒生估摸什么时候到昌平庄子。
  即便是快马,毕竟距离不断,估摸这个时候能到庄子就不错。
  天佑看了看窗外,已经是黄昏时分。
  昌平那边几位长辈,想要今日折返是来不及,最早也要等到明早返程,明天中午能回府。
  天佑心中很是愧疚,若是他仔细些,早发现父亲不舒服,也能早些往庄子那边送信,不至于几位长辈隔夜回来……
  正如天佑猜测的一样,李氏与初瑜却是次日一早就离了昌平庄子回城。
  这婆媳两人回去,密太妃当然也不好再住下去。
  她心里也惦记曹颙,想要随李氏婆媳回曹府探视,可想到自己身份所限,坐卧都要惊动许多人,曹家现下上下想来都忙着,哪里还好惊动他们招待。
  这般想着,密太妃进城后就同李氏几个告别,直接回了贝勒府。
  随着李氏、初瑜婆媳回归,曹颙卧病休养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同曹颙这个户部尚书因疾休养的消息传出来的,还有一条消息更劲爆,那就是兵部尚书告老,山西总督伊都立调回京升兵部尚书……
第1308章
新尚书
  伊都立升任兵部尚书,不仅曹颙意外,连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都吃了一惊。
  虽说外放这两年,他先是巡抚,后挂了总督衔,可政绩平平,实没什么可称赞的。若说长处,大概就是不贪墨不钻营又正值壮年。
  其实,到了督抚这个品级,只要不太贪心,官场上的人情孝敬也能攒下一副丰厚家底。
  那些依旧不满足,继续伸手的,无非是野心与贪心两条。
  野心是指想要用金银做敲门砖在官场上再进一步,贪心的则是想着自己不缺,儿孙、曾孙呢?
  人心如此,欲壑难填。
  倒在督抚任上的地方大员,绝不是一个两个。
  伊尔根觉罗氏是满洲大姓,伊都立又出身家族嫡系,家资富饶;母亲是八旗贵女,嫁妆丰厚。伊都立是富贵乡里养大的,又不缺银子,自然不屑像其他地方官那样刮地皮。
  他连襟是十三阿哥,是总理王大臣,除了皇上,朝堂上第一人。
  这使得伊都立没必要像其他督抚那样,安排族人子弟在京中钻营,呼应地方,除了更好的了解朝廷动态外,也有防范小人谗言之意。
  至于他与十三阿哥之间,不仅是连襟,还做了亲家,让他怀着攀附心思去巴结十三阿哥,他也放不下身段。
  毕竟,论尊卑的话,从身份上说十三阿哥是尊,伊都立是卑;从亲戚辈分上说,他的辈分在十三阿哥前。
  虽说伊都立政务平平,可也算勤勉,没有出过什么纰漏,加上不贪墨、不钻营这两条又得了圣心,早已被雍正留意上。
  这回用伊都立取代曹颙升任兵部尚书,雍正也是经过一番思虑。
  他晓得十三阿哥的性子,最是想着避嫌这些。
  若是同他商议,他定会以伊都立考评平平为名,另举人选。因此,雍正便直接下了旨意给张廷玉,直接将伊都立升调消息公之于众。
  十三阿哥意外虽意外,可也无可奈何。
  皇上金口玉言,既是御旨都下了,也没有更改的余地。
  他有些为曹颙惋惜,又隐隐的有种猜测。
  早先皇上定下曹颙为兵部尚书的意思已经确凿,若说有什么原因会引起这番变动,那就是曹颙的患病卧床。
  十三阿哥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曹颙的病症与处方对他来说并不是秘密。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晓得,自己这个皇帝哥哥若是厌了哪个的时候绝情得怕人,要是对哪个上心的时候也是待人掏心掏肺。
  只是不知这番体恤,是因曹颙的缘故,还是因看在李氏情面的缘故……
  内务府衙署,十六阿哥坐在那里,也是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嘿嘿”笑两声。
  或许落在旁人眼中,曹颙因病丢了调任兵部尚书的机会是憾事,十六阿哥却不这么认为。
  曹颙的年岁在那里摆着,早两年做掌部尚书是好事,晚两年也耽搁不了什么。
  只是临时换人,是皇上嫌弃曹颙身体病弱,还是真心体恤让他安心静养,省得有碍年寿?
  前者的话,皇上变脸未免太快些,毕竟前些日子刚赐了新府给曹家;后者的话,说明曹颙圣眷稳固,即便错失其他机会,也会有其他机会。
  而这样有人情味的皇上,现下能体恤曹颙,以后也能体恤他这个做弟弟的才是……
  十六阿哥眯了眯眼,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看来,往后自己也要经常病一病才好……
  前些日子,他还眼气十三阿哥食亲王双俸,可自打得了恩典,得以迎神回府,十六阿哥便也知晓了什么是烈火油烹。
  这个风头出得有些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6/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