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之天下霸主(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64

  宁江持扇微笑:“那就有劳众位了。”
  在他身边,萧章却也是疑惑的看向周围,他本身是因为那位秦二侠所托,前来保护这位宁翰林,但是其他人竟然也全都跟了上来,颇为出乎他的意料,他心中想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应付完这位宁翰林后,他到远处,找了一位自己信得过的好友,悄然打听。那人低声道:“原来萧兄还不知道?”
  萧章疑惑的问:“知道什么?”
  那人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说了一会儿。萧章动容:“天师遗书,九阴真经?在这位宁翰林身上?”
  那人道:“其实也不能确定,不过看这样子,恐怕是十有八九……”
  萧章看向周围,发现,前来保护这位宁公子的群雄,其中固然有不少在警戒着周围,但也有许多,时不时的往姓宁的少年看去,其中竟还混入了一些以往无恶不作的江湖败类,显然是别有所图。而那位少年,似是身怀圭壁而不自知,时而望向星空,黯然神伤,时而摇扇沉默,寂寞如雪,看来传闻中,新科状元郎因为心爱的长公主的死,伤心欲绝,竟是看破人情世故,想要弃文习道的事竟然是真的。
  那天晚上,一众江湖好汉保护着某位“身怀奇宝而不自知”的少年,走走停停,往龙虎山的方向接近……
  ※※※
  旭日东升,龙虎山脚下,一队姐弟骑着马来到这里。
  “姐,不是说这里聚集了江南和越岭的众多高手,连萧大侠、陈大侠都在这里的么?怎的现在就这么几人?”其中的弟弟疑惑的问道。
  这两个人,正是“腻水双花”胡蔓、胡霜,他们刚回到腻水河边的九狸村未久,就听到长江以南众多江湖中人赶到龙虎山下的消息,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江湖中人,原本就最爱凑热闹,更何况,这里离九狸村原本就极近,于是便也赶了过来。
  谁知道,来到这里,就只看到寥寥几人,其他人却都不知去向。好在,留在这里的这些人里,也有一人是他们认识的,此人唤作朴空,乃是江湖上的包打听。两人过去,向朴空打听。
  “腻水双花”在江湖上虽然只是二流高手,但在这一带,的确是颇有一些侠名。那朴空也未隐瞒他们,笑道:“他们去迎接一个人去了。”
  胡蔓看向周围,见到处一片狼藉,显然都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她疑惑地问道:“迎接一人?什么人能够让他们这么多人,一同去迎接他?难道江湖上终于选出了全新的武林盟主?”
  朴空失笑道:“当然不是,他们去迎接的,乃是一位读书人。”
  “读书人?”胡蔓更加不解,“到底是什么样的读书人,竟然使得萧大侠、陈大侠,以及上千名武林高手、江湖好汉前去迎接?”
  朴空道:“你可知道,这一次朝廷科举、金榜题名的状元郎是哪位?”
  “当然知晓。”胡蔓失笑道,“不知多少茶馆里,都在说他与长公主殿下的故事,想听不到都不成。”
  朴空神秘兮兮地说道:“他们去迎接的,就是那位宁状元。”
  胡蔓与胡霜姐弟二人彼此对望,反而更加摸不着头脑。
  新科状元郎跑到这种地方来也就算了,居然还引动了江南、越岭的众多江湖人物前去迎接?虽说状元的确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尤其是在这儒家天下,更不用说,但江湖好汉和读书人……感觉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啊?
  说话间,远处,莺莺燕燕的来了不知多少、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这些人,却又并非全都是江湖中的女侠,有许多一看就知道是平日里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胡蔓道:“这又是做什么?来参加龙虎山少天师的即位典礼么?”
  “当然不是,”朴空低声笑道,“我看,恐怕都是为那位宁翰林来的,谁不知那位状元郎,才华横溢,流出京城的诗词,无一不是足以名垂千古的佳作,引动了不知多少佳人的情思,就算是我们越岭也不例外,现在知道这位宁翰林要到龙虎山来,这些姑娘家,能赶来的都赶来了,就为了一睹他的风采。”
  胡蔓看去,单是这些姑娘家,不知不觉,就已经聚集了一百多人,这还是那宁翰林前来龙虎山的事方才传出未久,否则的话,恐怕越岭所有饱读诗书的闺中少女全都会赶来。
  她心中感叹……这还真是了不得。
  太阳慢慢的跃出山岭,到了高处,北面忽的烟尘滚滚。那些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一同惊呼:“来了,来了!”“宁公子到了!”“那位就是宁公子?”“是了,必定是他,虽然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但是你看他,就像那漫天星辰里最璀璨的星光,我第一眼就认出了他。”……
  他们所站的位置,地势颇高,居高临下,自能看清往这边缓缓涌来的那上千人,其中一名少年,明显与其他人不同……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人中,就他骑着高大威武的白马,且身穿有功名的读书人常穿的玉带白衫,不像其他人、大多都是便于行走江湖的劲装,成群的江湖人中,被簇拥的骑着高大白马的读书人,想要不“鹤立鸡群”都有点难。
  那少年骑着白马,被上千人保护在中央,一副寂寞如雪的模样。
  胡蔓、胡霜蓦地睁大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竟然会是他?!
  那些千金小姐低声议论:“宁公子好俊俏!”“但是感觉好难过的样子?”“果然还是在为长公主的死而伤心吗?”“听说宁公子为了那位长公主殿下,立誓终身不娶。”“他比我梦里面遇到的,看上去瘦好多。”“宁公子!”……
  一个个的,心都要碎了……
  ※※※
  龙虎山,圭峰,正一教正殿。
  今日乃是正一教少天师张韶正式接掌正一教的日子,龙虎山上,正一教上上下下的道士们,全都在各自的位置上。正殿之前,装饰华美,长阶上下,道童侍立。
  然而此时此刻,山中却是异样的安静。
  执法真人张据池看向周围,丹玄宗、灵宝宗、洞玄宗、双鹤宗、入药境这几位道门大宗、以及不少小宗门的宾客都已经到了,但是紫阳悟真宗与伍柳仙宗这两个少天师最大的支持者,却是一个都没有出现,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寻常的征兆。
  然而更不寻常的却还不是这个。
  随着正门道童的一声又一声唱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圭峰,前来观礼,其中许多,却是他们根本不曾邀请的。
  “进士宁江,登门拜山,前来贺喜!”
  随着又一声唱诺,张据池与身边的其他道长彼此对望,都有一些错愕……进士宁江?
  这不就是新科的状元郎么?
  “状元”实际上只是一个雅称,甲榜三鼎甲正式的名称是“进士及第”,是以,虽然人人都称状元公,但在正式的拜帖里,一般写的仍然是“进士”,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宁江此刻并没有正式的官身,虽然因他做过半个月的翰林,许多人便以“宁翰林”相称,但也不过是习惯上的尊称罢了,正如那些解职还乡的乡绅,一般人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会以他以前在朝堂上最高的官阶相称。
  虽然他们也听说了这位状元公,为了心爱的女子辞官还乡的事,但是为什么他却会出现在这里?
  要知道,虽然是道门正宗,但当今天下依旧是儒家的天下,道教只能偏安于南隅,尤其是他们正一教,虽然得到朝廷的敕封和笼络,但是其实一向不为朝廷上层所喜,只看在京城,连所谓“采儒、道、墨三家之所长”,其教义跟正统道教基本上就毫不相干的全清派都比他们更吃香,就能够明白这一点。
  也正因此,这位宁状元竟然会在此时,登门贺喜,让他们大感意外。
  虽然如此,人家毕竟是状元公,是整个儒教科举制度最威权的象征,一入朝廷,就是出将入相的人物,他们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张据池慌忙与身边几人,出殿相迎。只是,方到外头,就看到一个手持折扇的少年领头而入,在他的身后左右,跟着两个腰插宝剑、娇媚可人的少女,紧接着便是不知多少的江湖客,随着他一拥而入。
  唱诺的道童目瞪口呆,根本喊不过来。刚才还是安静的圭峰,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这是什么情况?龙虎山中的道士们,吃惊的看着率众而入的少年,如此气势汹涌、来势汹汹,让他们怀疑这位宁状元是不是要带着江南群雄攻打龙虎山,朝廷终于打算实施以毒攻毒之策,以江湖人来攻正一教了么?
  与此同时,更让他们疑惑的是,随着这些江湖中人一同涌入的,还有不少千娇百媚的女子,莺莺燕燕,好不热闹,她们注目的焦点,又全都在这位宁状元身上。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张据池却还是赶紧迎上前去:“贫道张据池,恭迎状元公!”
  为首的少年持扇还礼:“不敢,不敢,小生冒昧前来叨唠,还请众位道长勿怪。”
  又道:“小生来得匆忙,未备厚礼,请道长见谅,不过有一位病公子,托小生带了一本书前来,他告诉小生,此书只能交由贵教的新任天师,因此,还请允许小生在此观礼,等贵教少天师即位之后,便以此书相贺!”
  张据池与他身边的几位道长心中微微一动,就连丹玄宗、灵宝宗、洞玄宗、双鹤宗、入药境等宗门的代表,也全都看了过来。
  张据池道:“敢问公子,公子所说的书是……”
  宁江道:“据病公子说,此书乃是贵教的老祖天师,在羽化之前,将生平绝学与毕生领悟书写而出,集结成册,唤作九阴真经。只因当时正值战乱之中,贵教老祖天师深怕此书落在奸人手中,于是藏于北邙山中,留待有缘之人。病公子寻得线索之后,终于找到此书,并确信此书,集当今天下所有道藏之精华,若非老祖天师这等奇人,断然无法写出,并言古今之武学,尽在其囊括之中,天下武经无出其右。”
  所有人尽皆动容……
第二十八章
龙虎山:九鼎丹经!
  “九阴真经”的存在,就连正一教内部的嫡系以往也并不知晓。
  但是这并不妨碍此时此刻,众人的深信不疑,只因,找到它,让这位宁翰林将它带来的,便是那位病公子。
  鲤龙见首不见尾,江湖救急病公子。
  如今的江湖,谁不知道,那病公子不止是仗义疏财、义薄云天,同时也是一个颇为神秘的人物。
  他自己不会武功,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将其一生所学,在他的面前演练一遍,马上就能得到这位病公子的指点,然后实力大进。
  如果说在此之前,众人还只是惊叹于他那惊人的眼力,但是现在,许多人都已想着,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本事,莫非就是因为,他通读了这本九阴真经?
  就凭找到它的是那位江湖救急、其声名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五湖四海的病公子,将它带来的是这位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宁翰林,就已经是让人无法质疑,更何况,这种事情,谁会轻易的拿它来开玩笑?声势已经弄得这么大,如果最后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捉弄人的把戏,那不管是病公子还是这位宁翰林,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况且,以前也的的确确是存在着正一教老祖天师留下了神秘宝典、但却始终未能找到的传言,只不过,江湖上的各种传言数不胜数,大多原本也就无法证实。
  那些正一教的道士彼此对望,又惊又喜……老祖天师留下来的绝世宝典?
  这实在是莫大的诱惑,要知道,他们的老祖天师,可是能和“万人敌”的楚霸王争夺历史上最强宗圣之宝座的传奇人物,虽然就战绩来说,无疑是力敌天下的楚霸王更加辉煌,但在他们看来,那也不过是因为他们的老祖天师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罢了。
  在这上千年的时间里,历史上虽然也还出现了几位“宗圣”,但却无一人能够到达老祖天师和楚霸王的声望。
  而现在,老祖天师留下的绝世宝典,终于要重归龙虎山了么?
  张据池为人却更谨慎一些,沉吟道:“北邙山的确是老祖天师当年修炼之处,在我教的记载中,老祖天师先是在北邙山修炼,神功大成之后,方才转到龙虎山炼九天神丹,江湖传说中,也的确是有老祖天师遗下宝典的传说,但是这九阴真经之名,我等以往也从未听说……”
  要知,正一教虽然奉他们的老祖天师为开山鼻祖,但实际上,它却并非老祖天师亲创。正一教的前身是天师教,真正开创天师教的,其实是正一教第三代天师……也就是老祖天师之孙,只是在天师教创建之后,再往回追奉第二代天师、第一代老祖天师罢了。
  也就是说,如今正一教的武学和术法,实际上都是由第三代天师传下来的,而第三代天师,据闻只得了老祖天师的一小部分真传,再加上忙于俗务,其一身所学,到最后也不过就是普通的宗师级别,算不上有多出类拔萃。
  外界的说法是,老祖天师对他的子孙……也就是第二代天师与第三代天师的资质其实并不看好,认为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给他们,并无助于他们的成就,反会害了他们,毕竟当时乃是乱世,单是怀璧之罪,就已经足以引动天下奸雄的窥视……虽然事隔千年,这种说法其实也无法证实。
  张据池却是想着:“这九阴真经到底是否真的是老祖天师真传,也还未可知,但是这风声,就已经引动了江南、越岭的各州豪杰前来,其中不乏暗藏抢夺、窥视之心的奸邪,照这样子,怕是很快就会惊动天下。若它真是老祖天师之遗书也还罢了,如果不是,我正一教将它收藏,天下人都以为它是真货,那岂不是平白惹祸上身?”
  宁江却道:“那位病公子说,此书到底是真是假,只要念上一段,诸位便知。”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一本书来,翻开念道:“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张据池与另一名道长忽地叫道:“宁公子请勿再念,我们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