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653

  就连笨笨它们也比较兴奋,在地上练起摔跤。最后胖胖熊干脆往地上一趟,肚皮朝天,瞧那架势是不走了。
  实在忍无可忍,胖子抄起笤帚疙瘩,一阵猛抡,把它们全都扫地出门,然后才关门睡觉。
  第二天,秋收正式开始,百名壮劳力又开赴南洼子收稻,剩下的忙活自家的责任田。辛苦了大半年,又到了收获季节,大伙浑身都是劲。
  胖子并没有上南洼子割稻子,他领着林青山、老药子和叶莺,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药厂正在建设之中,千头万绪啊。
  青山制药就坐落在县城东门外,靠着路边,在原来棉毯厂的基础上,重新翻修改造的,这样在建筑费上,可以节约一大笔。不过,购买这个大院,足足花去了二十万。
  站在大门前,胖子仰头看着棉毯厂的牌子还在上面挂着,不由挠挠脑袋:“这个得撤下去了,改换门庭。俺去北京,特意叫王工给写了厂名,回头描上就成。”
  林青山点点头:“这地方够用,比咱们的野菜厂还大不少,先走走看看。”
  进了大门,四周是红砖墙,栽着几行大杨树,往来的道路上都打着水泥板,迎面是一个二层小楼,属于办公室,后面是厂房和车间,不少建筑工人正在忙活呢。
  看到胖子的身影,立刻过来两个青年男女和一个老头。胖子连忙给大伙介绍:老头姓常,是北京一家制药厂退休职工,由林老负责牵线,胖子才认识的。三顾茅庐,人家还不来,胖子急了,祭出杀手锏,第四次去的时候,拿出一罐子特制的蜂王浆:“老爷子,俺这个能治癌症,您就不想研究研究!”
  常老头当然不信,胖子叫他给林老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常老头就乐颠颠跟胖子来了。
  两个年轻人则是刚从医学院毕业的药剂师,都在林老他们下属的制药厂上班,男的叫林涛,女的叫李雪梅,俩人铁饭碗还没等捂热乎,就叫胖子给忽悠来了。
  胖子这次也真急眼了,俩人每个月的工资就是一百块,奖金还不算。不过就这点价钱,还不足以把人家从北京请到小县城。胖子把大青山的家底都抖落出来了,又描述了一下将来宏伟的蓝图。两个不甘寂寞的年轻人这才决定赌一把。
  不过胖子还是通过林老的关系,把两个人的工作关系依然保留,算是暂时借用,这边的药厂要是不行,他们还可以回去重新上班,也算是没有后顾之忧。
  然后,胖子就跟着他们跑设备,最后连各种药瓶,生产商标啥的都落实到位,胖子他们这才从北京归来。
  大伙凑到办公室研究了一下,把领导班子基本确定下来:林涛是厂长,李雪梅主要负责车间管理,常老头和老药子俩人负责技术方面,叶莺跑营销。
  至于各个车间的工人,干粗活重活的,靠山屯能出一部分,剩下需要一定技术的,则由李雪梅负责招工培训、参观学习。想要招收有经验的技工,根本行不通,只能自个慢慢培养。
  大伙都说完了,李雪梅向胖子伸出手:“胖哥,现在马上就需要招工,最少20人,然后我领着去我们原来的制药厂参观学习,这笔资金——”
  胖子挠挠后脑勺:“要钱啊,这事找叶莺说就成,俺们都是外行,你们看咋办好就咋办,不用跟俺商量。”
  林涛和李雪梅对视一眼,都有点惊讶。胖子又嘿嘿几声:“把事情交给专家,是俺的一贯主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你们俩就把这个厂子当成自个家的就成!”
  “呵呵,有魄力,暂时没我啥事,胖子你啥时候回你们那个——什么屯,俺也跟着,瞧瞧你们那些药材都是啥成色。”常老头话不多,但是却往往一语中的,要是药材不过硬,说得天花乱坠也是白扯。
  “俺们那叫靠山屯,靠山吃山。一会叫药子叔跟您老回去,好好商量商量,多开发点产品,俺在这搞搞后勤。”胖子站起来:“这都晌午了,俺先给你们做点饭,你们先唠着。”
  李雪梅瞪大眼睛,以为自个听差了,公司董事长级别的人,别的啥也不管,竟然就做饭去了。
  “别管他,胖哥就这德性,甩手掌柜的。”叶莺跟李雪梅倒是挺对眼,商量起招工的事。
  厂子里食堂宿舍都有,胖子看到缺啥就从木盒里往出搬,不大一会,就招呼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开饭喽——”
  进了食堂,常老头眼睛都烁烁放光,只见桌上是四菜一汤,一条红烧大鲤鱼,一盘咸鸭蛋和鹅蛋,一盘子凉拼,有西红柿和各种野果,还有一盘子咸腊肉炖豆角,直冒油泡,最后是一盆甩袖汤。
  甩袖汤听起来名字不错,有点长袖善舞的意思,其实就是鸡蛋汤,里面可以放点黄瓜片、黑木耳、菠菜、熟肉丝啥的。长长的蛋花丝丝连连,所以才谓之“甩袖”。
  “胖哥,手艺真不错啊!”李雪梅别看长得文文静静,但是性子跟叶莺差不多,而且嘴也刁,这两天来了之后,净啃馒头了,差点想回北京。
  “嘿嘿,这才刚开始,等药子叔回去,把俺们村的大厨请来,那才叫棒呢。”胖子抄起酒瓶子倒酒,林涛不喝,常老头一顿二两,胖子则自个先倒了一大碗。
  常老头眯缝着小眼睛喝了一口,然后放下酒杯,眼睛也瞪起来:“胖子,这是啥酒?”
  “就是准备制药酒的。”老药子喝了一口,然后接过话茬。
  “这不糟蹋了吗,还卖啥药酒啊,直接装瓶卖,除了茅台不敢说,肯定比别的酒强。”常老头气呼呼地说。
  “这才叫锦上添花呢,酒好药好,咱们的药酒才会好!”胖子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叫常老头瞧着就有气,破例多喝了二两酒,然后晕晕乎乎地跟着老药子走了。
  剩下的几个人把饭菜都消灭干净,李雪梅忽闪着大眼睛说:“胖哥,你后你就不用干别的了,专门在食堂给我们做饭吧。”
  胖子翻翻眼睛:“俺先招工去。”
  招工这样的大事,叶莺和李雪梅都要跟着,胖子叫她俩守株待兔,然后就甩着大袖子走出厂子。李雪梅看了很受启发:“难怪胖哥这甩袖汤做的好,瞧瞧人家那袖子甩的——小林子,你学着点。”他们俩一个学校毕业,感情很好,就差谈婚论嫁了。
  林涛比较古板,办事一丝不苟:“招工哪有那么容易,我得瞧瞧去。”说完,就追着胖子跑出去。
  “小梅,咱们俩也上街逛逛吧,现在招工可不容易,哪有几个像我这样的,好好的工作不干了,跟着胖哥整天瞎混。”叶莺拉着李雪梅就走,李雪梅正好也要买点日常生活用品,也就跟着去了。
  俩人走到影剧院门口,忽然看到前面人山人海,整个交通差点堵塞。叶莺不由一声欢呼:“肯定是进来什么新电影了,等我找笨小孩留几张票去!”
  “那个站在台阶上的好像是胖哥?”李雪梅指着影剧院门口那个魁梧的身影说。
  随后就听见胖子那标志性的声音回响起来:“我们靠山屯这次招工,就收二十个人,拿着户口本到东门外的工厂报名,选中的马上就要去北京学习。想要报名的,现在就可以去了!”
  呼啦一下,人群立刻如同潮水一般撤下去。叶莺拉着李雪梅就往回跑,也顾不上逛街了。
  胖子抹了一把脑门子上的汗珠子:“好家伙,差点把俺吃了,小林子,你赶紧先回去吧,俺担心家里那俩丫头应付不来。”
  林涛也纳闷啊:一说靠山屯,咋就来了这么多人啊,还真是一块金字招牌!这一瞬间,对于药厂将来的发展,他忽然没来由的充满信心。
  “胖哥,现在俺俩都想上你那厂子了!”笨小孩和采花人站在胖子的身后,就跟左膀右臂似的,不过一个太小,一个还没卸妆。
  “小点声,别叫你们领导听到。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啥时候俺们那成立了山庄,啥时候再请你们。”胖子压低声音说,然后又挠挠脑袋:“俺就不明白了,咋一下围了这么些人,是不是都来看你的,采花人?”
  “胖哥,你还不知道啊,靠山屯的名头可响了,300万啊,谁不知道,都剜门盗洞想混进靠山屯呢。”采花人大概还没出戏呢,伸了个兰花指,在胖子的脑门上轻轻戳了一下。
  胖子立刻摇摇欲坠,身子东倒西歪:“晕了,晕了——”
第557章
上化肥
  胖子晕晕乎乎地回到药厂,倒不是被采花人的兰花指给点的,主要是靠山屯名声鹊起,叫他的心里有些飘飘然。
  进了大门,看到院子里起码有好几百人,胖子这才感觉到:有时候太出名也不见得是啥好事。
  在外围转着小眼睛琢磨了一阵子,胖子这才挤进去,只见叶莺、李雪梅还有林青山,三个人都坐在那登记呢,年龄学历职业啥的,也都写得像模像样。于是干脆溜达到食堂,又当起了大师傅。
  一直到了晚上六点多,胖子凑过去一瞧,人还没散呢。林涛他们几个正开碰头会呢,精挑细选,一共三十多中意的,都是高中毕业,其中有几个还是在医院工作的呢。
  “这些都要了,俺念一下名单。”胖子直接拍板,然后大声把名单念完:“入选的留下,没选上的以后还有机会,俺们这个厂子以后还需要不少人,选中的这一批,因为马上要到北京学习,所以先录用,大伙都散了吧。”
  既然人多,以后各方面干脆就直接在县里招收,靠山屯的劳动力本来就紧张,而且要在这上班,连吃带住的,费用还大,胖子索性把今后招工的口风也撒出去。
  一个工厂要想正常运转,没百八十人根本玩不转,只不过这些都可以慢慢选拔,也存在一个择优录用的问题。
  其他人都散了,选中的人进了办公室,胖子把药厂的领导先给他们介绍一下,然后叫大家回家准备,明天就进京。
  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去过北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都兴冲冲离开药厂。
  “培训的事就交给小梅跟叶莺了,把这帮人带好,最后再领大伙溜达一圈,故宫长城啥的都瞧瞧,长见识不说,也能增加凝聚力,以后也好管理,这些都是咱们厂子的中坚力量。好了,忙活完了,别耽误吃饭,这也是正事。”胖子简单交代几句,然后领着大伙进食堂。
  “胖哥,你是什么学校毕业?”林涛终于感觉到胖子的不同寻常。
  “俺不行,大学是学建筑设计的,林大哥厉害,国务院办公厅都不去,就在俺们靠山屯靠着,呵呵,厉害吧。”胖子笑嘻嘻地说着。
  李雪梅吃惊地张大嘴巴,林涛则吧嗒两下嘴,也没说出啥来,不过,他们俩最初的那种高人一等的傲气,在这一刻彻底消散。
  第二天,叶莺他们带着三十多人上路,工厂这边有林涛和林青山照顾,胖子就成了闲人,给他们留下不少蛋类和蔬菜,胖子骑着自行车回村。
  计划学习半个月,到时候设备估计也就到了,用不上十一月份,应该就可以投入生产,胖子得找老药子和常老头研究研究,别到时候连生产啥产品都没谱。
  一路上金风送爽,胖子嘴里哼哼唧唧,一路风驰电掣。村里静悄悄的,大伙都在地里忙活,到家看了一眼,大辫子、奇奇她们放了农忙假,跟着小娃子上地了,反倒是老吴头回来了,正在当院摆弄蜂箱子呢。一打听老药子和常老头,才知道他们上山了。
  “胖子,战士们把蜂蜜和蜂箱子都送回来了,一共一千斤椴树蜜,五百斤杂花蜜。蜂王浆也有四五十斤。这蜂箱还归你保管,来年开春,一箱都不能少!”老吴头倒是省事,直接把麻烦推给胖子。
  “没问题!”胖子更痛快,蜂箱要是搬进木盒里面,估计还能产几百斤蜜,关键是档次不一样,别以为你的椴树蜜就牛,跟俺这没法比。
  傍晚时候,常老头他们回来了,跟老药子有说有笑,这一洋一土俩专家,还真是绝配。
  看到胖子,常老头哈哈大笑,笑得胖子心里有点发毛,也陪着一个劲傻笑。
  “你小子啊,我算上了你的贼船啦!”常老头用手点指胖子说道。
  胖子大喜:“呵呵,别说那么难听,咱们同舟共济,同舟共济——赶紧进屋吧,酒菜都准备好了。”
  常老头也不客气,洗手吃饭,跟胖老头,老吴头还有老药子盘腿往炕上一坐,一个个都跟老太爷似的。
  “今年还能吃最后一回毛豆,还有秋苞米,老来香。”晚饭没啥好菜,但是却足够丰盛:煮的毛豆,奇奇和叶紫要的松仁玉米。秋天的时候,地里还有没上成的黄豆和苞米,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另外就是烀的土豆、茄子,倭瓜啥的,土豆都是麻子土豆,上面全都裂开一条条缝,露出里面面沙沙的瓤子;茄子烀熟之后,捣鼓碎了,加上葱丝蒜沫,用大酱一绊;倭瓜、胡萝卜吃起来甜丝丝,赛过小人参。
  中间是一小盆鸡蛋闷子,大葱香菜辣椒啥的,应有尽有,这一桌子有个讲究,叫“丰收菜”。
  胖子喝了一盅酒,然后问道:“心里有谱没,咱们都生产啥产品啊?最好都是一个系列,适用的人群比较广泛。”
  常老头抿了一口小酒,然后赞了一句:“这个就不错,里面加了人参鹿茸,最适合老年人饮用,胖子你少喝点,别一会鼻子出血。”
  胖子在鼻子上抹了一下,然后赶紧下地涮涮手:“鼻血倒是没趟,弄出点鼻涕来。”
  老药子哈哈大笑:“现在不愁生产啥产品,就是可生产的太多太杂,我们老哥俩正犯愁怎么往下精简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