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653

  就在林老点头不语之际,看护蛙厂的仨老头也都聚拢过来,一见胖子就开始诉苦:“这些水鸟太败类,天天偷摸来抓蛤蟆吃,要不弄几把洋炮吧?”
  胖子摇晃几下脑袋:“这样不行啊,水鸟也打不得,弄点稻草人啥的行不行呢?”
  没等他说完,有俩老头就摇晃着鞭子,大呼小叫地向远处跑去。等他们快要跑到近前,这才有几只大鸟慢悠悠地飞上天空,根本就不怎么怕人。
  胖子摸摸后脑勺:“看这架势,稻草人估计是没用啊。而且这些家伙越来越不怕人,以后只怕更麻烦。”
  叶海波看到胖子发愁,于是说道:“我看飞机场好像都有专门驱散鸟群的设备,等回去帮你问问。”
  于是大伙继续上车,一路上颤颤巍巍,来到了南洼子。鹅厂里面一片寂静,耍猴的领人放鹅去了,只有李六爷和李长江留守。
  “林老,我说的就是那只狐狸。”胖子看到花脸狐狸眯缝着眼睛,在窗台根底下晒太阳,就向林老介绍。
  一起来到花脸狐狸前面,这家伙睁眼看看胖子,很给面子地站起来,用脑袋拱拱胖子的裤管,这对于它来说,已经算是比较亲近的举动。
  胖子伸出手,在它的头顶上轻拍两下:“过两天你就要出去旅游一趟,好好听话,到时候还得回来呢。”
  奇奇也答应把花脸狐狸带走,不过前提是不能伤害红红。
  花脸狐狸望了林老一眼,然后重新爬回原来的地方,继续晒太阳。估计就算把它带走,这家伙也不会太在意。给胖子的感觉,花脸狐狸有点世外高人的意思,处变不惊,一切随缘。
  看到其他人忙忙活活地开始往车上装运鹅蛋和鸭蛋,胖子就找了一个叉子,夹着个大木盆,向大粪堆进发。
  摆弄两天蚯蚓,胖子也摸出一个门道: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蚯蚓并不喜欢,通常情况下,里面一只蚯蚓也没有。
  所以,他就直接奔向那些熟粪堆,大叉子一抡下面一个肉滚滚就显现出来,比鸡场那边还多。
  胖子大喜过望,反正这里也没有旁人,干脆直接将蚯蚓都收进木盒,也方便运送。
  一直干到下午,感觉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胖子这才罢手,估计这几个小时,就收了上万条蚯蚓,收获还真是不小。
  “先洗一澡再说。”胖子看到自个一身臭汗,就嘟囔了一句,扛着叉子,往那边的温泉溜达。
  等到了那一瞧,叶海波和林老都在,车老板子正领着俩人到处转悠,介绍这里温泉的分布。
  胖子也不管这些,找了一个水温合适的地方,脱得赤条条,噗通一声跳下水。和别处的河沟不同,温泉上空弥散着淡淡的硫磺味,刚开始闻起来有点刺鼻,但是适应之后,感觉呼吸更加畅通。
  “谁的衣服,偷走啦——”岸上传来叶海波的声音,然后,胖子的肚皮上就又挨了一下子。胖子用手一抓,却是一滩稀泥:“小叶子,俺刚刚洗干净啊。俺又不是织女,你想当牛郎都没机会。”胖子抹了一把脸,然后睁开眼睛。不过他有点迷糊,手上全是稀泥,结果一下子都抹到脸上。
  看着胖子灰糊糊的一张脸,叶海波拍掌大笑:“胖哥,这塘泥用来美容最好,保证你的皮肤会更加白嫩。”
  胖子扎进水里,把身上的泥巴冲净,然后游到岸边,抓起两把黑泥:“小叶子,我也给你美美容。”
  “这是林老刚才说的,这种灰泥是酸性碳酸盐物质堆积,绝对可以美容。”叶海波躲到林老的身后说,胖子拿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烂泥巴啊。
  林老也啧啧称赞:“想不到这里的温泉如此奇妙,仅仅靠肉眼判断,就发现了好几类,有碳酸泉、硫磺泉、硫酸泉、氯化物泉,这要是建立一个温泉疗养站,最恰当不过。”
  胖子两眼放光,光溜溜蹦到岸上:“真的啊?”
  随即看到几个人的目光都在他的胯间逡巡,胖子连忙俩手捂裆:“嘿嘿,关键是,我们没钱投资啊。”
第284章
狭路相逢
  “这个温泉疗养场,我可以投资。”叶海波把衣服扔给胖子,然后微笑着说道。
  胖子一边穿裤子,一边晃头:“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啥时候旅游业兴起之后,咱们再建设不迟。现在要是建成了,估计除了我,没人来者泡澡。”
  “胖哥,就你这身板,跟贵妃出浴有一拼。”叶海波大笑。
  四个人一起回到鹅厂,鸭蛋和鹅蛋已经装好,都用碎谷草一层层包裹,彼此间的空隙全都填满,运输的时候就不怕磕打。
  刚要进屋吃饭,鹅群就回来了,远远望去,只见绿草碧水之间,一片雪白,缓缓向这边移动,不用再加工,就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
  渐渐近了,一串串清脆的哨声传来,只见耍猴的走在队伍最前面,身子一摇一晃,姿势跟后面的“士兵”差不多。
  “鸭司令回来了——”胖子吆喝一声,耍猴的就晃得更来劲:“胖子,那只大雁下蛋了,我都给你留着呢。”
  “好啊,一会我就带回去,看看能不能孵化。”胖子这才想起有一只大雁和鹅群中的一只公鹅结缘,不知道能不能孵化出下一代。
  鸭子大鹅进院之后,就分流成一个个小队,各回各家,井然有序,看得叶海波直吧嗒嘴:“这是咋训练的啊?”
  胖子把林老介绍给大家,然后一起进屋吃饭。咸鸭蛋和鹅蛋都切一盘,莹白的蛋清中央,含着鲜红的蛋黄,看着就好吃。
  另外还有一大盘子河虾,在锅里炒得干干巴巴,然后切点红辣椒段,炸得又酥又脆,放到虾里,吃起来鲜香麻辣,也别有风味。
  吃饱喝足之后,耍猴的就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布口袋,打开之后,里面是六七个大蛋。比鹅蛋稍微小一些,颜色也是乳白色,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小号的鹅蛋呢。
  胖子把灰雁下的蛋收好,然后又说:“花脸狐狸我们也要先带走。”
  耍猴的一听,立刻眉开眼笑:“胖子你可做了一件好事啊,把这个放屁精弄走,人心大快。”
  胖子嘿嘿一笑:“赶明个还送回来呢。”
  大伙又闲谈一阵,看看天色也不早,就赶紧往回返,毕竟车上装的都是蛋类,不能走夜道。花脸狐狸也被胖子弄上车,这家伙就老老实实往车板子上面一趴,一副随遇而安的模样。
  将近眼擦黑就回到屯里,胖子回到家,把几个雁蛋也塞进炕头的被子下面。奇奇见了,立刻眼前一亮:“胖叔叔,你还准备孵小鹅啊?”
  “这是大雁蛋,看看能孵出啥来,奇奇你要照顾好了。”胖子叮嘱一句。
  “保证完成任务,去年我还孵出小野鸭子了呢!”奇奇很是自豪,也信心十足。胖子心里却不大托底:谁知道这蛋是不是受精蛋,即使受精,能不能孵化出来也不好说。
  不过为了不打消奇奇的积极性,也就先不跟小家伙透漏。
  劳累了一天,胖子看看也没自己啥事,就往鸡厂溜达,把蚯蚓都放进二号地龙池,然后就回屋睡觉。等他再睁开眼睛,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今天要把鸭蛋和鹅蛋运出去,所以胖子直接就回家。因为道路还没有修完,所以只能用人挑。
  好在大伙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曾经运送过桃子。鸡蛋又和桃子差不多,都怕磕碰。
  二十多个棒小伙每人挑着一副土篮子,胖子打头,扁担往肩膀上一横,都不用把着。扇乎扇乎,极富节奏,手里连抽烟都不耽误。
  公路边上有一条羊肠小路,大伙排成长长的一队,向公社进发。其实,以胖子的能力,自个一个人就可以把这些鹅蛋运出去。但是现在胖子已经不喜欢作弊,能用正常手段解决的事情,就正常办。
  再说了,大伙热热闹闹,有说有笑,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胖子最喜欢这个调调。
  公路上面的路基已经弄完,铺着足有一米多厚的沙子,已经压得平平整整,上面还盖着草帘子,用水浸湿,慢慢养生。
  路面比以前拓宽不少,想到几个月之后,就能走上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大伙心里都挺敞亮,有人已经忍不住开始哼哼山歌野调。
  “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啊,有……”一曲东北民歌新货郎,唱得有滋有味。
  胖子也不由嗓子有点痒痒,扯开喉咙也吼了两嗓子。后面立刻七嘴八舌开始声讨:“胖子,别唱了,再唱我们就掉沟里啦!”
  叶海波喜滋滋地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他挑不了担子,胳膊弯上面各挎着一个土篮子。看到前面热热闹闹的场面,他也打心眼里高兴。和这些淳朴的农民在一起,心情无比放松。
  这时候,他才明白,林青山和胖子这样的人,为什么都喜欢留在靠山屯这样的穷山沟,有时候,心灵上的满足,要比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
  走着走着,前面过来两个骑自行车的,因为道路实在太窄,挑子一横之后,自行车根本就过不去,所以,那两个人是一男一女,都有四十多岁,就很自觉地把自行车推进道边的沟子里,叫胖子他们先通行。
  胖子见状,也就挥手道了几声多谢,然后就瞧着里面那个妇女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你们是靠山屯的吧?我认得这个胖同志,上两天买鸡雏的时候见过面。”那个妇女看样子是个外场人,说话干脆利落。
  胖子抓抓后脑勺,使劲点头,这个妇女,就是那天跟大脚嫂说,要给胖子介绍对象的那个。
  想到这个,胖子心里基本就琢磨出个大概。于是放下担子,向身后嚷了一嗓子:“都歇歇腿,喝点水,一会再走。”
  然后,就跳到沟里,掏出一盒大前门,给那两个人点烟:“婶子你们去俺们屯吧,有啥事到那找大脚嫂子就成,我们要把鸭蛋和鹅蛋送到公社,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不能陪你们过去啦。”
  看着长龙一般的挑子队,中年妇女连连咂舌:“这得养多少鸭鹅,才能下这么多蛋啊!”
  “不多,两千多只,我们村在南洼子有鹅厂,这些鹅蛋鸭蛋都直接买进北京,都给那些大干部吃。”胖子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
  那个男的眨巴几下眼睛,然后问道:“这么大的鹅厂是谁的啊?”
  “大伙的。”胖子笑呵呵地回答,根据他分析,这个老爷们可能就是去靠山屯考察的,如果满意,可能就要张罗着提亲了。
  “那卖完的钱怎么办。”
  “当然是大伙分,我们公司都给每一家确定了股份,然后按股分钱。”胖子也没啥藏着掖着的,都是实话实说。
  “谁分的最多啊?”那个老爷们看来很关心这个。
  胖子挠挠后脑勺:“这个就得算俺了,嘿嘿——”
  中年妇女在那个老爷们耳边嘀咕了几句,老爷们脸上立刻露出失望之色,又把目光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这次挑担来的,多数都是小伙,其中有比较聪明的,也看出点苗头。只见李锁子凑到胖子跟前:“胖哥,借个火。”
  胖子当然知道他兜里揣着火机,不过还是给他抽出一支烟点着。中年妇女立刻就和李锁子唠起来:“小伙子,你一年能分多少钱啊?”
  李锁子立刻精精神神地回答了一句:“婶子,今年才是头一年实行,要到年底再统一算账,不过根据我保守估计,我们家分两千块钱应该差不多。”
  “两千?!那都够盖房子说媳妇的了。”中年妇女一脸惊讶,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两千元钱绝对是一笔大数目,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见得能攒下这些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