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校对)第1269部分在线阅读
这次移民的主要目标便是公公一直念念不忘的西北流民了。
辽东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西北流民问题也能解决,公公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让老天爷发慈悲,将西北地区越来越恶劣的天气挥手变好。
但辽东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公公着手改变西北地区的流民问题。解决流民问题的根本其实就是一个填饱肚子的问题。
公公早前已经大规模从安南等地购粮,但相对于庞大的流民人口数量,这些购买来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并且受限于运输问题,根本持久不了。
简单的一个道理,安南的粮食可以用海船运到江南,但如何运到西北呢?
大明开国之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采取了“开中法”,就是鼓励商人运粮,再给予他们买卖食盐、茶叶等权利。等到九边卫所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时,“开中法”自然而然就被淘汰。
但“开中法”解决的对象只是严重缺粮的边军,而不是西北地区的广大百姓。
不管哪朝哪代,也永远不要指望商人能够解决一省乃至两省,甚至多省的粮荒。
或许,逐利的商人可以把粮食运到,但那高昂的粮价却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担的了。
唯有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以举国之力才能实施大规模的赈灾。
类似“开中法”的举措,公公会实施一些,并且他有意在西北重要节镇设置类似国家粮库的大粮仓,但这只是延缓,而非根治。
想要彻底解决西北流民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外迁人。如此,不管是朝廷还是公公,只要给移民提供迁移途中的口粮,以及到了地方后的生活简要设施,便可以解决吃饱肚子问题。
好比,一口大缸的水满了,拿根管子接上往另一个空缸里导流就是。
西北,是满了水的那口缸;
辽东,就是空着的那口缸。
实际上,除了导流移民这个解决方案,还有一个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就是造反,重新洗牌。
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源除了日益加深的天灾之外,便是达到三亿人口的帝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士绅有地,百姓无地。
把士绅杀了,打土豪分田地,问题也能解决。
但那意味着人口的大量损失,以及对国家元气的巨大破坏。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都是以千万人口损失为代价的。
某种程度上,公公也属于士绅这一阶级,甚至,他还属土豪。
因此,公公不可能搞革命,把自己命给革了的。
那么,大规模的实边移民就是公公唯一的选择。
中国人有个奇怪的特性,只要没有战乱,哪怕处于温饱线,哪怕上顿吃了下顿就得隔一顿,但只要饿不死,中国人就不会往外跑。
他们宁可饿着肚子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断然不会往他不熟悉的陌生地方去探寻有没有更好的路走。
但一旦饿到濒临死亡,中国人的特性就会立即转变,他们会拼命的往周边跑,不管多远,只要有饭吃,他们就肯去。
在饥饿面前,什么都是假的。只要能有吃的,只要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国人是可以背井离乡的。
所以,公公不担心他的移民政策会遭到西北人民的抵制,只要他能提供最简单的保障,可以预计将来至少能有百万规模以上的西北人口源源不断的往辽东迁移。
东北,可不是女真人说的苦寒之地,更不是不毛之地,而是宝地。
以奴尔哈赤为首的反动集团从来都没有认真对待过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甚至都没有认真组织过对土地的开垦。
这源于他们民族特性,源于好逸恶劳,源于不劳而获,源于抢劫更省力气。
当然,也和女真人口太少,缺乏开垦土地的工具有关。
魏公公要做的就是增加东北的人口,提供口粮和居住设施,一代两代以后,东北的人口就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那时的东北才真正是属于大明帝国的东北。
有人,才有领土。
有人,就不会有什么鞑子。
近阶段,公公主要考虑将原迁往皮岛的宽甸百姓重新迁回宽甸地区。这一批人本就是宽甸居民,让他们从皮岛迁回故土,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上都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另外就是将近八千的朝鲜兵和人数差不多的日本夫役,以及向皇军投降的上万八旗兵捆在一起,组成一支专门屯田的大兵团。
只要这些人能够在建州地区垦荒三到五年,他们就可以归国(释放)。如果不愿归国,就分给每人至少三十亩土地,并允许和当地女子结合,从此扎根帝国东北这块土地之上,成为帝国公民。
公公相信,只要能对这些农业兵不加歧视,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这支大兵团就一定能通过他们的双手为帝国生产出白花花的粮食。
如此一来,因为改土归流以及屯田政策的实施,原先禇英所期盼的“特权”就自然不存在了。
公公给禇英的优待是可以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建州知县,这和禇英所希望的继承其父奴尔哈赤龙虎将军的想法肯定天壤之别了。
第0316章
真是乱弹琴,咱家是那样的人吗?
龚正六愤怒的指责与其洽谈细节问题的周铁心、马祥德二位官员,说他们言而无信,称什么若非黑图阿拉易帜,明军如何能从容围困奴尔哈赤,并迫使八旗主力投降。
马祥德对这个汉奸可没什么好脸色,当场就讥讽龚正六如果认为黑图阿拉有对抗大明皇军的实力,大可以重新把伪金的大旗挂出来,继续称王称霸嘛。
“也不能这么说嘛,和平来之不易,岂能因此再动干戈。”
周铁心打个哈哈,说这件事他们二人拿不了主意,必须上报魏公公处理。
魏公公的处理意见很快传达过来,就是如果禇英固执己见,那便按圣旨行事。
什么圣旨?
战前大明皇帝颁格天下,写得明明白白:但有擒斩奴尔哈赤者,便给予建州敕书,并封龙虎将军,散阶正二品。
那么问题就来了。
是谁擒斩了奴尔哈赤呢?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入竞争者。
“告诉那个龚什么六的,当前形势是一片大好的,大阿哥能悬崖勒马反正归明,是大阿哥自己抓住了最好的机会,所以千万不能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放弃了,他也不要走极端,要不然咱家只能公事公办了。”
是卧薪尝胆当建州知县,还是让弟弟阿巴泰从明朝获得最大利益,取代自己成为建州的龙虎将军,禇英还是懂得权衡的。
鉴于黑图阿拉已然没有对抗明军的实力,禇英妥协了,愿意接受建州知县一职。
魏公公很高兴,叫周铁心捎话给禇英:“莫看知县官小,却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官职,不比那龙虎将军的散阶。你大阿哥只要把这个知县当好了,切切实实的做出政绩来,将来也不是不能做知府,做布政使,做巡抚的嘛。”
这是把琉球那一套原样照搬了过来。
随着禇英的妥协,阿巴泰的龙虎将军自然就不能公事公办了,当然,这位刚刚接受了皇帝亲军联队长一职的七阿哥也从来不曾听说这事。
就算听说,七阿哥怕也实在不好意思开口跟公公,跟朝廷要那个龙虎将军的封号。
至少,目前,包括禇英在内的原八旗兵对于“天命汗”之死,知晓的仅仅是老人家中风而死。
建州知县算是给了禇英,魏公公向来以团结为重,以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四方来投为做人做事准则,所以他真没有把爱新觉罗一家杀得干干净净的想法。
还是要给人机会的,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嘛。
其余四县县长人选,公公也早有安排。
忠武知县公公属意范浑,这位在敌后坚持抗金的同志理当有个好的待遇。
叶赫知县,公公定的是叶赫部的金台吉,这也是应有之义,怎么说叶赫县也是原于叶赫部,再者叶赫这一次助战有功,是要给予奖励的。
宽甸知县人选,公公还是给了叶赫部的布扬古。这位不但有功,和公公也算是有亲。毕竟,人家是东哥的哥哥,而东哥与公公,那真是万水千山啊。
和平县长,公公定的是三泰公,也就是他的堂叔伯小舅子。
由瓜尔佳氏们主导的黑图阿拉清洗行动,让公公从中看到了三泰公等瓜尔佳们的潜力。
因此,予以破格任用。
五个知县都是女真人,这可以很好的安抚女真各部,有力的促进接下来的整风及恢复生产。
五个知县又相互制衡,可以确保不互相串连,这也是常有的用人之术。
两个知府人选,公公意蒋方印出任忠勇府知府,萧伯芝出任定辽知府。
前者常年在杨镐幕府,于民政非常有经验,主持皮岛期间也是井井有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
后者,虽说强于领军,但也有在建州为守备的经历。并且,其在守备期间能压的奴尔哈赤抬不起头,足见本领。
有这二人领府事,再配备一系列的政策推进,公公相信用不了多久,刚刚经历了大战烽火的建州地区,一定能够成为大明帝国边疆区域治理的典范。
当然,忠勇和定辽二府的设置,同时会牵涉到辽东政治格局的转变。过往,大明在辽东一直是以都司形式治理,原因便是辽东乃是九边重镇之一,军事需要强于民政需要。
但现在,随着奴尔哈赤反动集团的瓦解与覆没,过往单纯以军政形式治理的格局势必就要进行一次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