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1025

  钱佩英寻思买条鱼,给闺女熬个鱼汤补补脑。
  朱氏再次无语,合着接过你拔草的活,还得给你跑趟腿是吧?
  “晓得啦。”
  而屋里的宋茯苓,坐在炕桌前,始终一边看手机对照着,一边手不停的在绘图。
  她很放心。
  知道老妈懂,不能让人随便进来打扰她思路。
  老妈也一定会在外面守好门的。
  宋茯苓捶了捶腿,盘时间久了腿麻,站在炕上又活动活动,掰了掰腿。
  其实在炕下支桌子,像写字台似的坐着写是最舒服的,但是地上堆的全是粮食,只留有走路的一条过道,支不了桌子。
  他们这些家,家家各屋都是这种情况。
  有时候也觉得,还帮别人呢,帮这个帮那个,自己家过的这日子还在对付,是有很多事需要忙的。
  但是……
  宋茯苓只活动几分钟又重新坐在炕桌前,接着对照手机绘图。
  要先将老爸拍下的这些照片全部画到纸上,总不能让老爸时不时拿出手机看图吧。
  她干的是户部至少三名工作人员加在一起的工作量。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钱佩英进来过两次。
  一次是给闺女送砸好的核桃仁。
  一次是给闺女送一碗冰沙。
  地窖里取出一小块存的冰,用榨汁器给打碎,钱佩英往冰沙上放点红豆,掺点牛奶,浇两勺闺女自制的果子酱,舀一小勺蜂蜜。
  钱佩英两次进来放下就走,连声都没敢出,怕打扰到闺女。
  出去了,她又接着熬鱼汤,蒸米饭,切肉沫,用肉沫炒个小油菜。
  宋茯苓和米寿吃过饭,米寿都已经睡着了,宋福生给米寿抱到四壮那屋后,回来问女儿:“画的咋样了?”
  “才画了一半。”
  “别累着,睡个午觉吧,歇歇脑子。”
  宋茯苓点点头。
第五百零一章
点亮万家灯火
  躺在炕上,宋茯苓以为自个能秒睡,可是闭上眼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脑子里全是她上午看的那些照片图。
  上面写的很清晰,发现海运运输出了问题,哪月哪日,陆畔在搜刮不到当地粮草的情况下,可以去一号指定地点取粮。那里会有自己人带着货物等待。
  如若,一号地点没有见到自己人,停留两天,还是没等到,带兵去二号地点,依次三号、四号、五号。
  可以说,设定整个供给线路的大臣也好,甚至皇上也罢,能看出用心了,是不希望这支队伍有一丝闪失的,也很详细。
  但是谁让这里是古代,连个电话也没有。
  不能及时的告诉陆畔,粮食根本就送不上去。
  所有的兵力都在破了云崖关后吃力的直扑京城方向,并没有多余的兵力护送粮队里那些普通民夫。
  而且一批批送粮队伍被毁,没有返回交差,又因路程远,只靠人行马跑回去送信告知又被毁了,其中也会耽搁很长时间。
  所以七号供给地点,也就是最后一个粮草指定供给地点,是一个叫“兴庄”靠海的地方。
  根据米寿的梦,援军后来终于到了,一路追打着齐王派出的队伍,护送又一批送粮队赶到时已经晚了,他们在海滩上找到了陆畔的尸首。
  因为当时鲁王派出的队伍,早已经寻到了没什么吃喝陆畔的队伍。
  陆畔与鲁王派出的将领同归于尽。
  死前,光着身子,很有可能是在正面迎战打响前已经顾不上防守,他在下海捞些吃的。
  宋茯苓心想:
  一个又一个供给地点都没有见到自己人,要有多绝望才会死守最后一个地点,相信一定会有人送来。
  并且当时的局面,应该是往前攻,面对鲁王大军,攻不下。
  往后撤,竟还惦记给云崖关那面争取时间破关,都不知道那面已经破了,只不过为了大局并没有及时过来救他,粮队也一次次被断,路上压根就没有给送粮的人。
  或许,当时的陆畔,每天都会望着晨曦觉得,今日一定会有自己人来。抱着这个信念,直到死。
  宋茯苓腾的一下睁开眼睛,还睡什么啊睡,接着画。
  日出日落,又一天日出日落。
  钱佩英端着碗,冰淇淋放在碗里,她闺女两天没出过屋了,这矮趴趴的屋很闷,也要给她闺女热死了,每天午觉停了,晚上拢共也睡不上几个小时,当年高考都没这样努力过。
  而且在钱佩英看来,空间里那本历史地图册,闺女将山东那一片的几页纸快翻烂了。
  据说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二步。
  对照老宋偷拍回的古代舆图,再对照那本历史地图册,重新整理,汇成一副更详细的地图。
  “娘,不止是为陆畔,还有他带的那些兵。顺子、耿副尉,很多人。”宋茯苓像头顶长了眼睛,头也没抬道。
  钱佩英急忙点头:“晓得了,还有那些送粮的,唉。”死一个,好几家不幸。
  第三天,宋福生举着闺女连桐油都帮忙给封层好的地图,激动不已。
  主要激动于闺女太有才了。
  你瞅瞅这画的写的,他一看就懂了。
  啊,原来最后一个送货地点“兴庄”是在这里。
  握草,葛津地和黄烨原来就是现代的这里啊?
  “爹,你这两天在忙什么?”
  “我在造地雷。”
  “地、雷?”
  “是,咱也没有武器,也不会制冲锋枪和大炮。
  我就寻思,看看能不能造出地雷,比起土枪,这是最不麻烦、最不费材料、最接地气、杀伤力还大的武器。
  提前挖好,我就不信了,我有望远镜,我还知道葛津地和黄烨的具体位置了,干不死他们。
  这两日,闺女我也翻书了,我看你那里有两本书中提到,很早就有第一颗炸雷出现,但是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正经用上。
  我觉得即使明中后期,他们会用也挺笨,指定不会啥花样。”
  等着吧,他给露几手,开开眼,到时别说炸死敌军了,吓都能吓死几个,非得让敌军时刻提心吊胆怕踩到地雷。
  真有意思,宋福生阴测测咬牙。
  个小古代人,冷兵器时代,你当他地雷战是白看的呢,看过四遍,在现代时最爱看的就是抗日神剧,是不是佩英?
  钱佩英:这算是制止不住了,越鼓捣越吓人。
  宋茯苓仔细地想了想可行性,冲他爹忽然翘起大拇指:“爹,你还别说,再弄几套详细作战方案,这个真行。”
  “是吧,闺女?”宋福生也笑。
  “爹,好几天过去了,那第一颗地雷试验成功了没?”
  “……啊,那什么,大小如碗口的石头凿了出来,腹填炸药填了,留细口,穿出引线也引了,一拽,响动和破坏力太小,炸药比例不是那么好配。”白瞎他趴在几里地外,捂住耳朵好一会儿,四壮去寻他,才敢起身。
  宋茯苓知道了她爹的难处,继地图画完,又立马伏案写下中学化学老宋教的公式:S+2KNO3+……
  宋茯苓认为这方程式,是黑火药的燃烧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分子系数或者物质的量化。
  “你写啥呢闺女。”
  “老师教的一硫二硝三木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